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1(2006).doc_第1页
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1(2006).doc_第2页
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1(2006).doc_第3页
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1(2006).doc_第4页
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1(200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实 施 细 则(2006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4月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实 施 细 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4月目 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2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4.2 TIC点编号规则35 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35.1 图层命名规则3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46 图层划分47 属性表格式与说明6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67.1.1 图幅角点属性表(LX01T)67.2.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LX01J)67.3 水系图层87.3.1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LX02H)87.3.2 水体属性表(LX02S)87.4 交通图层97.4.1 交通图层属性表(LX03J)97.5 居民地图层107.5.1居民地图层属性表(LX04M面 LX04D点)107.6 境界图层107.6.1 行政区划属性表(LX05X)107.6.2 界属性表(LX05J)117.7 地形等高线图层117.7.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LX06D)117.7.2高程点属性表(LX06G)127.8 地层图层127.8.1地质界线属性表(DX01J)127.8.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D)137.8.3变质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B)157.9 火山岩图层177.9.1 火山岩岩性属性表(DX02H)177.10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77.10.1非正式地层单位属性表(DX03D)177.11 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87.11.1侵入岩年代单位属性表(DX04N)187.12 脉岩图层227.12.1脉岩图层属性表(DX05M)227.13 围岩蚀变图层237.13.1 围岩蚀变图层属性表(DX06S)237.14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37.14.1 混合岩化带属性表(DX07H)237.14.2 变质相带属性表(DX07B)247.15 断层图层257.15.1 断层图层属性表(DX08D)257.16 构造变形带图层267.16.1构造变形带图层属性表(DX09G-构成单独实体,DX09Z-未构成单独实体)267.17 矿产图层277.17.1矿产图层属性表(DX11K-点、DX11C-多边形)277.18 产状符号图层297.18.1 产状符号图层属性表(DX12C)297.19 其它图元图层307.19.2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属性表(DX13T)307.19.3 钻孔属性表(DX13K)317.19.5 泉属性表(DX13Q)327.19.6 图切剖面属性表(DX13P)338 元数据文件格式349 工作流程3410 质量监控体系3611 数字化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3711.1立项3711.2工作方案编写3811.2.1工作方案编写原则3811.2.2工作方案质量要求3911.2.3工作方案审查4011.3 软硬件设备配置4011.4 人员组织与技术培训4011.5 质量监控文档的准备4011.6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4111.6.1数据源内容4111.6.2 资料预处理4111.6.3数据源质量控制4111.7 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4211.8 图件扫描4211.9 图形矢量化4311.10 点线编辑修改4311.11 屏幕检查与素图输出检查4411.12 图形校正4511.13 建立拓扑4511.14建立分层文件4611.15属性编辑4611.16 图元与属性的一致性4811.17 图面整饰4811.18 投影变换4811.19 成果报告495.19.1成果报告格式与内容495.19.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4912 成果汇交与检查验收5012.1 成果汇交内容5012.1.1 成果数据5012.1.2 彩色喷墨图5012.1.3 其它资料5012.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5112.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5113 成果质量检查5213.1 成果验收的目的任务5213.1.1成果检查验收依据:5213.1.2提交验收的数据与资料5213.2成果数据检查验收程序5313.3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5513.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主要检查下列提交验收的材料:5513.3.2 文档资料部分各项检查内容评分办法如下:5513.4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5613.4.1单幅地质图图面质量检查内容5613.4.2 记分方法评级标准:5713.5 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5813.5.1 计算机检查内容5813.5.2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6013.6 空间数据库成果评分及评级标准6113.7成果检查验收阶段质量监控61附录A 地质体单位代号(01)66附录B 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75 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字化生产成果的质量问题是伴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过程而产生的。为了加强数字化生产质量监控和管理,确保数字化生产成果的质量,使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项目组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细则详细规定了建立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成果汇交办法;也规定了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字化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原则。适用于指导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全过程,以便提高成果数据的质量、精度,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减小误差,满足全国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细则主要参考“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指南2.0”,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细则从下发之日起执行。2 引用标准细则参考标准如下所列,部分相关内容进行直接引用。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DZ/T 1.0 2001 数字化生产质量监控规程GB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GB6390-86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批准稿)(1:50000)GB/T 9649.10-2001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岩石学GB/T 9649.11-200X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地球化学GB/T 9649.13-200X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化学分析GB/T 9649.15-200X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古地理学GB/T 9649.16-199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床学GB/T 9649.17-2001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煤地质学GB/T 9649.3-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火山地质GB/T 9649.32-2001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固体矿产普查与勘探GB/T 9649.34-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古生物学GB/T 9649.35-200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测绘学GB/T 9649.4-200X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地震地质GB/T 9649.7-200X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大地构造学GB/T 9649.8-200X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构造地质学GB/T 9649.9-199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物学与结晶学GB/T13923-2001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60-95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DB9702 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DZ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3 术语定义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图层 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数据项 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属性表 描述图元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4.1图元编号图元编号是以图幅为单位的各图层的图元(点、弧段、多边形)自然顺序编号,图元编号采用5位整型数字,并确保图幅内各图层的图元编码唯一。4.2 TIC点编号规则图幅角点的TIC点是图幅的经纬度坐标控制点,它能将不同图层的要素配准到同一个坐标系统上。此外,在同一地区不同的专题图件,可以使用相同的TIC点作为经纬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TIC点的编号采用该点坐标的DM格式经纬度数值,用9位数字表示,前五位为经度,后四位为纬度。如某幅图的其中一个TIC点的坐标为1150000、371500,则该点的TIC点编号为115003715。5 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5.1 图层命名规则数字化地质图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图幅中都是一致的。建立GIS系统以图层为单元进行管理。为保证多幅图拼接后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某一图类中划分的图层数字编号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比例尺代码 (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E-1:50000,F-1:25000,G-1:10000, R-1:200000)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其中,若图名超过3个汉字,则取前两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若图名出现重名时,则前两位不变,第三位改为数字顺序编号,不够三位时在第三位补F。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首字母与已有图类代码相同,则为专业术语第二个字拼音的首字母。每一图类还可分若干图层,由编码结构中最后两位数字顺序编码。其中图名编码部份当有需要时,可直接采用国标分幅编码,并编制与上述方案中三位代码的对照表,以实现数据交换。5.2 属性表命名规则每个图层的点、弧段或多边形有不同属性表,每种属性表需确定名称。其编码结构如下: 图层属性表的识别码 图层数字编号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比例尺代码(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E-1:50000,F-1:25000,G-1:10000,R-1:200000)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识别码采用字符,取属性表主要含义的一个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1:50000将军庙幅地质图中地层图层有地层界线和地层单位二种属性表,分别取界线(J)、地层(D), 即用DEJJM01J、DEJJM01D表示。具体属性表名见属性表格式。5.3 数据项名及代码数据项名及代码按照细则参考标准所列标准规定填写,属性内容代码及部分增加代码参照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常用代码汇编(2006版)填写。具体见各图层属性表及数据项说明。6 图层划分 地质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和图面整饰三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分别划分为如下图层:类别图 层 内 容图层名称图层分项名 称图 层 含 义图 层类 型备 注地理图层基本信息图层LX01LX01T图幅角点TICLX01J图幅基本信息(以标准图框赋基本信息图层属性)弧段水系图层LX02LX02H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等弧段LX02S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参与拓扑交通图层LX03LX03J铁路、公路等弧段居民地图层LX04LX04M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多边形LX04D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点境界图层LX05LX05X行政区划多边形LX05J境界线弧段地形图层LX06LX06D地形等高线弧段LX06G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点地质图层地质图层地层图层DX01DX01J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水体界线和断层界线等) 弧段DX01D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DX01B变质岩系地层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火山岩岩性图层DX02DX02H火山岩岩性多边形不参与拓扑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DX03DX03D非正式地层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侵入岩图层DX04DX04N侵入岩年代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DX04P侵入岩谱系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脉岩图层DX05DX05M脉岩多边形参与拓扑围岩蚀变图层DX06DX06S各种围岩蚀变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DX07DX07H各种混合岩化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DX07B变质相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断层图层DX08DX08D断层弧段(连续)构造变形带图层 DX09DX09G构造变形带(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如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并已圈出边界的)多边形参与拓扑DX09Z构造变形带(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多边形不参与拓扑矿产图层DX11DX11K符号表示的矿产地点DX11C图面已圈出矿体范围的矿产地多边形参与拓扑产状符号图层DX12DX12C产状符号点其它图元图层DX13DX13H化石采样点点DX13T同位素年龄采样点点DX13K钻孔点点DX13S各类火山口点(线)DX13Q泉点点DX13P剖面线弧段整饰图层图内整饰图层(整体整饰)ZX01ZX01N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图内整饰图层(分层整饰)ZXZX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按分层进行整饰,其整饰图层的名称命名方法同地层图层的命名方法,只需将首字母D改为Z即可。如DX04N改为ZX04N。图外整饰图层(整体整饰)ZX02ZX02W图面内容的图外整饰图外整饰图层(分层整饰)ZX02ZX02Z图廓外的柱状图ZX02ZX02P图切剖面图ZX02ZX02T图例注明:1.围岩蚀变、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等均以多边形图层表示(原图用点、符号表示的,以点或符号的范围作多边形)。上述图层均不参与地质图层的拓扑。2所有的脉岩均按照原图表示的范围做多边形,当原图表示为煤线、脉线或标志层线时,沿线范围作示意多边形,参与其它地质图层的拓扑。3地层中若有标志层,标志层参与拓扑。透镜体放入非正式地层单元图层中参与拓扑。4沼泽地作为装饰图层,不参与拓扑、不放在水系图层中。5侵入岩中的包体以多边形表示,岩墙放入侵入岩体图层,参加整体拓扑。6图廓外的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图例及图面整饰分别以图内整饰图层(ZX01)和图外整饰图层(ZX02)处理。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和图外整饰可以分别按整体整饰,也可按照图层的划分分层整饰,分层整饰的图层命名见上表。所有整饰文件以MAPGIS格式存储,以供输出。7单线河图层中包括双线河内容并建立节点关系。水渠要在水系图层中的“备注”里说明,自然水系与地面水渠要建结点,但渡槽等空中人造水利设施与地面自然河流和水渠不必建立结点。8断层图层为连续弧段。9属性表中必填项为属性库中相对重要的属性信息,部分补充信息可在备注栏中说明。10第四纪下伏地层或岩体的接触关系建议使用非整合关系。11. 境界属性表中图元类型按GB/T 13923-2001规定填写代码。境界线遇到线状地物时,以其中心线或一侧为界断开处理。12. 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应贯通,遇到有明显街区,用“城市主干道(主要街道中心线)代码项为42102”表示的;但出图时按原图处理。高速公路出口处与国道或其他道路连接处要建立结点,其它高速公路交叉点处不必建立结点。13.水井、砖窑、涵洞等放入装饰图层不参与拓扑。14中深部构造变形特征放入构造变形带图层,DX09Z(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多边形表示,不参与拓扑。15地层单位时代按细则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如地层单位符号能反映其时代,则此栏可不填。16.次(潜)火山岩放入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图层,参加拓扑。6.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LX01)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角点坐标、图幅号、比例尺、调查单位、完成时间及出版年代等。6.2 水系图层(LX02)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线、雪线、干出滩等及其类别和名称。6.3 交通图层(LX03)包括铁路、公路及其类别和名称。6.4 居民地图层(LX04)包括乡镇及以上各级政府驻地和居民地名称。6.5 境界图层(LX05)包括县以上(含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其它特殊地区、自然保护区界线。6.6 地形等高线图层(LX06)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各类测量控制点、山峰高程点。6.7地层图层(DX01)包括所有的地质界线及地层的主要特征。6.8火山岩岩性图层(DX02) 包括各种火山岩岩性特征。 6.9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DX03)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为某些特殊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无需命名,也不符合命名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体。包括各种特殊成分、标志、形态、成因含义的非正式沉积、变质、火山地层单位主要特征。从考虑实用目的而非考虑岩石特征一致性所识别的岩石体,如含水层、煤层、矿层、油砂、采石层、含矿礁或其他有经济价值的层,即使给了地理专名,也是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依据岩石形成方式、形状或其他非岩石特征所鉴别的岩石体,如滑积物、滑移体、滑来层、滑来岩块、底辟、盐栓、旋回层等,均可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6.10侵入岩图层(DX04) 包括侵入岩及变质变形侵入岩(体)主要特征。6.11 脉岩图层(DX05)包括各类脉岩及其主要特征。6.12 围岩蚀变图层(DX06)包括各种围岩蚀变及其主要特征。6.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DX07)包括各类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及其主要特征。6.14 断层图层(DX08)包括各类断层线及其主要特征。6.15 构造变形带图层(DX09) 包括各类脆、韧构造变形带(如碎裂岩、糜棱岩带等)及其主要特征。6.16 矿产图层(DX11) 包括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的矿种、矿床成因类型、矿床规模、矿石品位、成矿时代及地质工作程度等主要信息。 6.17 产状符号图层(DX12)包括地层产状和片理、片麻理、劈理、线理、流面及裂隙等产状及其主要特征。6.18 其它图元图层(DX13)包括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钻孔、火山口、泉及图切剖面线等。7 属性表格式与说明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7.1.1 图幅角点属性表(LX01T)表1 图幅角点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幅角点编号IDTICN112角点X坐标XTICN13.3 M或S3角点Y坐标YTICN12.3M或S4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1.1.1图幅角点编号 按本指南4.2规定填写。7.1.1.2 角点X、Y坐标按理论计算值,以米为单位填写。如果不作投影变换,直接输入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但必须转换成十进制的秒,以秒为单位。7.1.1.3 备注备注项主要记录未涉及字段而又有意义的说明性文字。属性内容中地方字的表示,采用同音字汉语拼音标注,后按字体结构说明如(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原则处理。如“佛子土允”表示为“chong(左“土”,右“允”)”,在备注栏说明。以下各图层的备注栏填写方式同此。7.2.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LX01J)表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 单 位必填项1地形图编号CHAMACC12Y2图 名CHAMAAC30Y3比例尺CHAMDBN7Y4坐标系统CHAGC1Y5高程系统CHAIC1Y6左经度DDAEBEC7 Y7右经度DDAEBFC7Y8上纬度DDAEBGC6Y9下纬度DDAEBHC6Y10成图方法QDAQC1Y11调查单位QDAEC50Y12图幅验收单位QDYGGC50Y13评分等级 QDYHC1Y14完成时间QDAFC6YYYYMMY15出版时间DDAEEDC6YYYYMMY16资料来源PKIGJC100Y17数据采集日期SDAFAFC6YYYYMMY18备注PKIIZC254Y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2.2.1地形图编号按GB/T 13989规定填写。7.2.2.2 图名按原地质图的汉字名填写。对于无汉字名称的图幅,选择图幅内有代表性的地名或标志物的汉字名称作为图幅名并以此进行图幅命名。7.2.2.3 比例尺指地形图比例尺,填写比例尺分母值。7.2.2.4 坐标系统指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统,按GB/T 9649 CHAG项下所列代码填写。7.2.2.5 高程系统指地形图采用的高程系统标准,按GB/T 9649 CHAI项下所列代码填写。7.2.2.6 左经度、右经度、上纬度、下纬度指地形图四个图廓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填写精确到秒,精度值小于100的前面补空,如“923200”应填为“ 923200”。7.2.2.7成图方法 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按下列代码填写:1.实测 2.修测 3.编图7.2.2.8 调查单位指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承担单位,填写汉字名称。7.2.2.9 图幅验收单位 指组织对填图成果图幅验收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2.2.10 评分等级指填图图幅成果验收时评定的质量等级,按下列代码填写:1.优秀 2.优良 3.良好 4.及格7.2.2.11 完成时间 指区调工作完成的时间,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7.2.2.12 出版时间指地质图注明的出版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7.2.2.13资料来源 指地形图资料来源,填写汉字。7.2.2.14数据采集日期指图幅建库数据采集完成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7.2.2.15 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7.3 水系图层7.3.1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LX02H)表3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图元名称CHFCADC244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3.1.1 图元编号指对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弧段以及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干出滩等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3.1.2 图元类型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3.1.3 图元名称填写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7.3.1.4 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7.3.2 水体属性表(LX02S)表4 水体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图元名称CHFCADC244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3.2.1图元编号 指对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3.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3.2.3图元名称填写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7.3.2.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4 交通图层7.4.1 交通图层属性表(LX03J)表5 交通图层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图元名称CHFCADC244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4.1.1 图元编号指对铁路、公路等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4.1.2 图元类型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4.1.3 图元名称填写铁路或公路汉字名称,无名者则填写其在图幅内起点、终点汉字名称。说明:数字化铁路、公路等弧段取中线。铁路、公路交叉时应建立节点;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应贯通;但出图时按原图处理。7.4.1.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 7.5 居民地图层7.5.1居民地图层属性表(LX04M面 LX04D点)表6 居民地图层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 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图元名称CHFCADC244备注PKIIZC254 注:行政区以分散多边形表示时,行政区图层用多边形表示。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5.1.1 图元编号指对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5.1.2 图元类型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5.1.3 图元名称填写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的汉字名称。7.5.1.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7.6 境界图层7.6.1 行政区划属性表(LX05X)表7 行政区划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63图元名称CHFCADC304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6.1.1 图元编号 指对行政区划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6.1.2 图元类型按GB/T 226O XZHQH规定填写代码。7.6.1.3 图元名称填写县、市、省(区)等的汉字名称。7.6.1.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7.6.2 界属性表(LX05J)表8 境界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图元名称CHFCADC304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6.2.1图元编号 指对境界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6.2.2图元类型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6.2.3图元名称填写境界的汉字名称。 7.4.2.4备注 参见7.1.1.3项填写。7.7 地形等高线图层7.7.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LX06D)表9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高 程CHAJN4m4备注PKIIZC254注:等高线在空间数据中应连续,地貌符号(如陡崖、斜坡、双线冲沟等)要尽可能转变为等高线表示,并根据其他地形特征合理反映变坡线的位置。例如等高线遇陡崖,陡石山等被隔断,应将陡崖上、下坡线的两条等高线连通,中间的等高线按等间距连通;在双线河两岸中断的等高线应根据地势特征顺势连通。等高线被高程注记或其他符号隔断处,等高线直间通过;等高线在出图时按原图处理。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7.1.1 图元编号指对地形等高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7.7.1.2 图元类型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7.1.3 高程指每条地形等高线代表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填写。7.7.1.3 备注参见7.1.1.3项填写。7.7.2高程点属性表(LX06G)表10 高程点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 位1图元编号CHFCACN52图元类型CHFCAAC53点 名CHAMBCC204高 程CHAJN7.2m5备注PKIIZC25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7.2.1图元编号指对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注:特殊地物点可放在该图层。7.7.2.2图元类型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7.7.2.3点名 填写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等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7.7.2.4高程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