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2 1绪论 FundamentalofElectronicTechnology CTGU 3 1 1课程慨述1 2电子学发展史1 3信号的传输与电子系统1 4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1 5学习方法与要求 内容 4 1 1课程慨述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 含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是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教学环节包括 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课 主要有 电子工程实践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电子线路设计等 本课程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具备电子线路的设计 应用能力 学生可上课程网站下载资料和答疑 课程平时成绩占40 其中课外作业占20 课堂作业及小测验占10 课堂考勤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以闭卷考试为主 从课程试题库随机抽题 5 1 2电子学发展史 1750年 富兰克林指出 雷电与摩擦生电是一回事1785年 库仑总结出电荷的力学定理1800年 伏打创立了电位差理论1820年 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磁针偏转1831年 法拉第完成磁生电实验1865年 麦克斯韦发表电磁理论公式1888年 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96年 马可尼发明电报 获1908年诺贝尔奖1897年 汤姆荪发现电子 获1906年诺贝尔奖1947年 萧克利 巴丁 布拉顿发明晶体管 获56年诺贝尔奖1958年 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 获2000年诺贝尔奖 6 1706年1月17日 本杰明 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州的波士顿 1746年 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 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 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 他写了一篇名叫 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 的论文 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 此时 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 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 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大声呼喊 威廉 我被电击了 随后 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 回到家里以后 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 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 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1753年 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 不幸被雷电击死 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经过多次试验 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 他把几米长的铁杆 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 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 一直通到地里 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 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 房屋建筑完好无损 7 库仑在1736年6月14日生于法国昂古莱姆 青少年时期 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后来到巴黎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离开学校后 他进入西印度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 工作了八年以后 他又在埃克斯岛瑟堡等地服役 这时库仑就已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学和静力学问题上 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 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的方法 库仑对磁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 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 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 1782年 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785年 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 即两电荷间的力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与两者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 它使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 是电学史中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电荷的单位库仑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同年 他在给法国科学院的 电力定律 的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 测试经过和实验结果 8 伏特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 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 伏特十六岁时开始与一些著名的电学家通信 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 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 1775年由于起电盘的发明 使伏特担任了科莫一些学校的物理教授 后来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 正是在那里他作出了他的划时代的发现 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迅院士 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金属 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 第二类是电解质 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 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 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 例如锌对铜是正的 在一个金属链中 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 伏特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 他把这种装置称为 电堆 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 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 他在 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 中介绍了他的发明 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 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 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9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在一个手工工人家庭 21岁时当上了戴维的助手 法拉第所研究的课题广泛多样 按编年顺序排列 有如下各方面 铁合金研究 1818 1824 氯和碳的化合物 1820 电磁转动 1821 气体液化 1823 1845 光学玻璃 1825 1831 苯的发明 1825 电磁感应现象 1831 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 1832 电化学分解 1832年起 静电学 电介质 1835年起 气体放电 1835年 光 电和磁 1845年起 抗磁性 1845年起 射线振动思想 1846年起 重力和电 1849年起 时间和磁性 1857年起 1821年他研究了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作用 作出了一项重大发现 磁作用的方向是与产生磁作用的电流的方向垂直的 法拉第还制成了一种电动机 证明了导线在恒定磁场内的转动 法拉第坚信 电与磁的关系必须被推广 如果电流能产生磁场 磁场也一定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为此冥思苦想了十年 他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失败了 直到1831年年底 他才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他发明最原始的发电机 奠定了现代电力工业的基础 10 麦克斯韦1831年6月出生于英国爱丁堡 14岁在中学时期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论卵形曲线的机械画法 16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物理 三年后 他转学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在剑桥学习时 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为他尔后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创造了条件 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 建立了一组微分方程 确定了电荷 电流 运动的电荷 电场 磁场之间的普遍联系 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 空间某处只要有变化的磁场就能激发出涡旋电场 而变化的电场又能激发涡旋磁场 交变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电磁振荡即电磁波 麦克斯韦方程还说明 电磁波的速度只随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 由此式可证明电微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这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由于光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光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这就是麦克斯韦创立的光的电磁学说 麦克斯韦依据库仑 高斯 欧姆 安培 毕奥 萨伐尔 法拉第等前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 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 不仅科学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而且揭示了光 电 磁现象的本质的统一性 完成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 这一理论自然科学的成果 奠定了现代的电力工业 电子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基础 11 赫兹 德国物理学家 生于汉堡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 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 次年转入柏林大学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 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 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和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电磁波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 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 他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 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 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 赫兹的实验成功了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 电磁波可以被反射 折射和如同可见光 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 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 而磁场垂直于电场 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 赫兹明确的指出 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 1901年 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 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更为无线电 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12 1824年6月26日开尔文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原名W 汤姆孙 10岁时就进格拉斯哥大学预科学习 184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 1846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学教授1890 1895年任伦敦皇家学会会长 187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开尔文研究范围广泛 在热学 电磁学 流体力学 光学 地球物理 数学 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他一生发表论文多达600余篇 取得70种发明专利 在电学方面 汤姆孙以极高明的技巧研究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从静电学到瞬变电流 他揭示了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和势理论之间的相似性 讨论了法拉第关于电作用传播的概念 分析了振荡电路及由此产生的交变电流 他的文章影响了麦克斯韦 后者向他请教 希望能和他研究同一课题 并给了他极高的赞誉 1855年他研究了电缆中信号传播情况 解决了长距离海底电缆通讯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由汤姆孙和亥姆霍兹起主导作用的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代表大会 和18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另一次代表大会 正式采用伏特 安培 法拉和欧姆等作为电学单位 这一新的单位制 从此它们被普遍使用 13 杰克 S 基尔比 曾长期供职于美国著名的德州仪器公司 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 曾获美国伊利诺伊州电子工程学学士和威斯康星州电子工程学硕士 他从1947年开始从事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开发 1958年加入德州仪器公司 从事计算机集成电路研究和开发 1970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82年 他的名字被写入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获得了与亨利 福特 爱迪生和怀特兄弟并列的荣誉 他目前拥有六十多项美国专利 是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成员 基尔比独自研究期间 渐渐形成一个天才的想法 电阻器和电容器可以用与晶体管相同的材料制造 另外 既然所有元器件都可以用同一块材料制造 那么这些部件可以先在同一块材料上就地制造 再相互连接 最终形成完整的电路 他选用了半导体硅 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 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它的诞生 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也使计算机变成普通人可以亲近的日常工具 集成技术的应用 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电子产品 比如常见的手持电子计算器 就是基尔比继集成电路之后的一个新发明 基尔比获奖后对青年人的特别建议 电子学是一项迷人的领域 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未来的机遇一如既往 建议投身其中 从头做起 14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 应用最广泛 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第一代 1946 1957年 是电子计算机 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 几万次第二代 1958 1970年 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1963 1970年 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 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 第四代 1971年 日前 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 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15 1 3信号的传输与电子系统 1 3 1电子系统传输信号 由三部分组成 信号获取依靠传感器得到电信号信号处理对信号加工 适合传输信号执行完成系统的最终任务 激光测距电子系统 16 信号 信息的载体 17 1 3 2信号描述 1 信号源等效电路 2 正弦电压信号 3 模拟与数字信号时间和幅值均连续为模拟信号 Ri 18 电信号源的电路表达形式 戴维宁 诺顿 19 电信的时域与频域表示 A 正弦信号 信号及其频谱 20 电信的时域与频域表示 B 方波信号 满足狄利克雷条件 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直流分量 其中 基波分量 三次谐波分量 21 电信的时域与频域表示 C 非周期信号 傅里叶变换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可迅速求出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函数 非周期信号包含了所有可能的频率成分 离散频率函数 连续频率函数 2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模拟电路 模拟信号 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连续的信号 数字信号 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离散的信号 23 1 4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电压放大模型 电流放大模型 1 4 1模拟信号的放大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1 4 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增益 互阻放大模型 互导放大模型 隔离放大电路模型 频率响应及带宽 非线性失真 24 1 4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1 4 1模拟信号的放大电压放大Vo AVVi电流放大Io AIIi互阻放大Vo ARIi互导放大Io AGVi1 4 2放大电路模型 Au 电压放大 Vo RS Ri RL VS Ro AV0Vi Vi 25 要求RL RO RS IS RS AISIi Ri RL Io Ii 电流放大 要求Ri Rs 要求RO RL 要求RS Ri 26 1 4 1模拟信号的放大 电压增益 电压放大倍数 电流增益 互阻增益 互导增益 27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放大电路是一个双口网络 从端口特性来研究放大电路 可将其等效成具有某种端口特性的等效电路 输入端口特性可以等效为一个输入电阻 输出端口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等效成不同的电路形式 28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负载开路时的电压增益 1 电压放大模型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由输出回路得 则电压增益为 由此可见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 则希望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理想情况 29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另一方面 考虑到输入回路对信号源的衰减 理想 有 要想减小衰减 则希望 30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关心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 2 电流放大模型 31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负载短路时的电流增益 2 电流放大模型 由输出回路得 则电流增益为 由此可见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 则希望 理想情况 由输入回路得 要想减小对信号源的衰减 则希望 理想 32 1 4 2放大电路模型 3 互阻放大模型 自看 输入输出回路没有公共端 4 互导放大模型 自看 5 隔离放大电路模型 33 1 4 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1 输入电阻ri输入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从其前级取电流大小的参数 2 输出电阻ro放大电路对其负载而言 相当于信号源 这个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内阻就是输出电阻 34 3 增益输入信号控制下将电源能量转换为信号能量的能力 无量纲增益用对数表示电压增益 20lg AV dB电流增益 20lg AI dB 35 4 通频带 通频带 fbw fH fL 36 1 4 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输入电阻 37 1 4 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 输出电阻 所以 另一方法 注意 输入 输出电阻为交流电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秋服装搭配培训
- 父母快乐成长课件
- 有趣符号的认知与应用
- 家长小讲坛课件
- 办税大厅礼仪培训
- 课件更新Office问题
- 课件显示框教学课件
- 礼服乐理考试题及答案
- 劳务派遣考试题及答案
- 朗诵艺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PC工业计算机(工控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玉米收获机械技术课件
-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件
- 2025年中航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54∕T 0275-2023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 办公室设备领用管理制度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内嵌视频)
- 多发性结肠息肉的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 自动生成的文档-202504081202-7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