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细菌检测 1 细菌耐药性 指细菌与抗生素多次接触后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致使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耐药的程度以最小抑菌浓度 MIC 表示 2 细菌如何产生耐药性 細菌如何產生抗藥性 3 据国内权威医疗机构调查统计 我国每年约有 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其中 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本身无辜 问题在于人们滥用了它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剑 合理使用当然有益 使用不当就会伤害自己 4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服药疗程不足 用药不当 重复用药 剂量不足 药物交互作用 5 服药疗程不足 很多病人以為症狀已經缓解就不需再服药 令所幸存的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 留在病人体內 甚至传播到他人 用药不当 医生在某些情況下會誤用抗生素 又或者因應病人要求而濫用抗生素 不是細菌引起的疾病 例如多數傷風由病毒引起 卻使用抗生素治療 不但對症狀毫無幫助 更促使細菌產生抗藥 重複用藥 要時抗生素的應用廣泛 在醫學 動植物及農業上都大量應用抗生素 若重複使用某種抗生素 細菌會慢慢學習改造自己以產生抗藥性 就像適應環境一樣 最後就不會被該種抗生素殺死 劑量不足 當抗生素劑量不足 只能殺死部分細菌 存活下來的細菌 為求生存就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改造自己 而不再被相同的抗生素消滅 藥物交互作用 有些藥物若與抗生素共同服用 會在身體內產生化學反應 而減低抗生素的效用 造成無法殺死細菌 存活的細菌因此產生抗藥性 6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一 固有耐药性指天然耐药性 是由细菌染色体决定的 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可代代相传 故有绝对耐药之说 如革兰氏阴性菌对早期青霉素天然耐药 产气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耐药等 7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8 二 获得耐药性 由于细菌基因的突变 耐药基因片段的转化 质粒的转移 噬菌体的转导等原因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 9 基因突变 耐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随细菌分裂传至后代基因突变频率105 109通常只对1 2种类似药物产生耐药 10 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质粒是位于染色体外的DNAR质粒 耐药质粒接合型非接合型接合型 耐药决定因子 耐药接合因子非接合型 耐药决定因子转移方式 接合型 接合转移非接合型 转化 转导等方式 11 12 基因传播的方式 转化 耐药菌溶解后释放的DNA进入敏感菌体内 其耐药基因与敏感菌中的同种基因重新组合 使其变成耐药菌 转导 耐药菌以噬菌体为媒介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敏感菌的现象 转座 耐药基因可自一个质粒转座到另一个质粒 丛质粒到染色体或从染色体到噬菌体等的现象 13 14 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一 水解酶或钝化酶的产生二 靶位结构改变三 抗生素渗透屏障作用四 主动外排功能增强 泵出机制 五 细菌菌膜形成 15 一 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 内酰胺酶可以打开 内酰胺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 内酰胺环 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MLS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 链阳菌素类 抗菌药物钝化酶 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上 使之失活 16 二 靶位结构改变 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使抗生素不易与之结合 如利福平作用点是RNA聚合酶的 亚基 当 亚基的编码基因突变时 就产生了耐药性 17 主要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内酰胺类 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 氨基糖苷类 核糖体30S亚基大环内酯类 核糖体50S亚基氟喹诺酮类 DNA旋转酶 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 糖肽类D 丙氨酰D 丙氨酸四环素类 核糖体50S亚基 18 三 抗生素渗透屏障作用 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生素不易进入菌体 如某些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等有天然屏障作用 还有些细菌可通过细胞壁水孔或细胞外膜通道的改变 使抗生素不易渗透至细菌体内 产生耐药 19 四 主动外排功能增强 有些抗菌药物 常见的有四环素与喹诺酮类 能诱导细菌主动外排 抗菌药物难以在菌体内积累到有效浓度 造成对抗菌药物耐药程度普遍提高 20 五 细菌菌膜形成 指细菌粘附在固体或有机腔道表面 形成为微菌落 并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膜状物 可阻止药物作用于细菌 21 4种主要耐药机制 泵出 失活 渗透障碍 靶位改变 22 主要耐药机制 23 24 内酰胺酶 最主要的耐药因素 对 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25 内酰胺酶的种类 A组 内酰胺酶 青霉素酶 ESBLs 丝氨酸 内酰胺酶D组 内酰胺酶 苯唑西林酶 C组 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 AmpC 金属 内酰胺酶B组 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 IMP 1 26 重要的 内酰胺酶 广谱酶 TEM 1 2 SHV 1超广谱酶 ESBLs TEM 3toTEM 100 SHV 2toSHV 36 CTX MtypeESBLs 高产C类头孢菌素酶 AmpC 27 广谱酶 导致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 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耐药 28 产 内酰胺酶菌株药敏试验的特点 可水解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以及第一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多数可被酶制剂所抑制对第三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 碳青霉烯类以及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均高度敏感 29 超广谱 内酰胺酶是质粒介导的能够水解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等亚氨基 内酰胺类及氨曲南等单环酰胺类抗生素 并可被克拉维酸等 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 内酰胺酶 30 产ESBLs菌株的药敏试验特点 ESBLs菌株 主要为大肠埃希氏和肺炎克雷伯菌 可水解各种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第三代的头孢他定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等含氧亚氨基侧链的头孢菌素多数可被酶抑制剂所抑制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 对头霉素类 头孢哌酮 舒巴坦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复方制剂多数呈敏感 31 ESBLs总阳性率为40 3 以重症监护病房为最高 75 0 产ESBLs菌对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的耐药性高达82 9 100 0 较不产ESBLs菌高77 0 94 0 对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分别达到96 3 85 2 92 6 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 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肺炎克雷伯菌低 32 AmpC 内酰胺酶 与ESBLs在结构上不同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可水解头霉素类 如头孢西丁 头孢替坦 头孢美唑 33 产AmpC酶菌株的药敏试验特点 产生菌 肠杆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摩根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沙雷菌属和绿脓杆菌对头霉素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耐药 同时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敏感如为ESBLs AmpC酶株第四代头孢菌素亦耐药 34 碳青酶烯水解酶 能够水解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 内酰胺酶有3类 A类获得性碳青霉烯水解酶 2f群 OXA23 27金属酶 35 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药敏试验特点 产生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可水解各种广谱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第三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和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等多为泛耐药菌株 并同时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 36 肠杆菌科细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凡ESBLs产生菌株增加了对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的要求肠杆菌科细菌如产生碳青霉烯酶 即使体外敏感 也可能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时失败 37 KPC 肺克 碳青霉烯酶 可水解碳青霉烯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等抗生素 能被克拉维酸抑制1966年首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KPC 1 此后在世界各国相继发现KPC 2 4 幷涉及沙门菌 产酸克雷伯菌 阴沟 产气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38 耐药细菌及酶类的检测 内酰胺酶的检测MRSA的检测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检测VISA与VRSA的检测如何检测KPC酶 39 内酰胺酶的检测 头孢硝噻吩法原理 头孢硝噻吩的 内酰胺环受 内酰胺酶的作用开环后 产生由黄色向红色转变的颜色反应 即为产酶菌株 方法 1 用滴管吸取头孢硝噻吩液1滴直接置于测试菌的菌落上 观察菌落及周围培养基颜色变化 产生红色者即为产酶阳性 2 纸片法 用1滴无菌水将头孢硝噻吩纸片湿润 把测试菌直接涂于经湿润后的头孢硝噻吩纸片 即可观察其颜色反应 产生红色者为产酶阳性 40 头孢硝噻吩法 测定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嗜血杆菌属 淋病奈瑟菌属 卡他莫拉菌属产生 内酰胺酶特点 简便 快速 灵敏 但价格相对较昂贵 41 纸片法 42 ESBL确证试验 1 纸片扩散法将CAZ CD02 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 CTX CD03 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 两组纸片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当CD02或CD03任意复方制剂的抑菌圈直径与相应单药抑菌圈直径相差 5mm 即可判断该菌产ESBL原理 因细菌产生的ESBL活性被CD02或CD03中的克拉维酸所抑制 CAZ或CTX可恢复抗菌活性 43 44 2 MIC测定 稀释法菌液配置 肉汤稀释法菌液稀释浓度为105CFU ml琼脂稀释法菌液浓度104CFU ml 45 46 47 48 Etest试条模板的应用 Etest试条放置琼脂表面时有MIC刻度面须朝上 勿将试条倒置 一旦放下 切勿再移动试条 放置时试条柄端 标有字母E 应尽可能靠近平皿边缘 如果不小心将试条刻度面朝下即MIC刻度面与琼脂贴合 则从柄端提起试条反转过来再贴在琼脂上 使刻度面朝上 49 Etest试条模板的应用 作苛养菌或极敏感菌株药敏时 150mm平皿上只能放置4 5个试条 90mm平皿只放1个试条 将试条放置平板上的方法有用镊子 Etest加样器或真空笔 如果试条放到非正常位置 勿移动试条 维持原状判读结果 50 51 4 MIC 自动仪器5 分子生物学试验 52 MRSA的检测 纸片扩散法 MIC 自动仪器 苯唑西林 盐筛选平板 基因 mecA 基因产物 PBP2a 53 目前G 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 葡萄球菌中最主要的问题是MRSA 耐药性高 致病力强 引起全身感染病死率可高达50 MRSA应报告对所有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 常表现出同时对如氨基糖甙类 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糖肽类抗菌药物 如万古霉素 成为临床治疗的唯一选择 在大量应用的选择压力下必将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虽然迄今我国尚未发现 但在其他国家已有多例报道 54 MRSA耐药的机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4种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 PBP1 PBP2 PBP3 PBP4MRSA的发生是因为产生了除上述4种PBP外变异的PBP2a PBP2a与青霉素等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亲和力低 不能有效结合 55 MRSA的检测 1 4 NaCl 6ug ml苯唑西林盐平板培养条件 35 18 24h结果 1个菌落生长 判为甲氧西林耐药菌株2 苯唑西林纸片法 10ug 片金葡菌 11 12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7mm3 头孢西丁纸片法 30ug 片金黄色葡萄球菌 2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4mm目前CLSI规定 用头孢西丁代替苯唑西林进行检测 56 57 58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检测 万古霉素纸片扩散法含量 30ug 片结果 透射光 抑菌圈内出现薄雾状或任何其他生长或抑菌圈 14mm均表示耐药抑菌圈15 16mm为中度敏感抑菌圈 17mm为敏感万古霉素耐药确证试验含6ug ml万古霉素的M H平板0 5麦氏单位菌液35 24h 1个菌落即判定为耐药分子生物学方法 VanA VanB VanC等基因 59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检测 苯唑西林 1ug 片抑菌圈直径 20mm为青霉素敏感株抑菌圈直径 19mm为青霉素中敏或耐药株 必须进行青霉素MIC测定 MIC 0 06ug mlS pssp 0 125 1ug mlI pisp 2ug mlR prsp 60 61 如何检测KPC酶 产KPC酶的菌株用常规药敏试验不易检出CLSI关于碳青霉稀类的判断标准 MIC厄他培南 2ug ml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4ug mlMIC2ug ml或4ug ml的菌株仍可判断为敏感注意 在常规药敏试验中如遇第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其他的 内酰胺酶耐药的菌株均应该进行测定碳青霉稀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正cad考试试题及答案自考
- 2025年公需科目试题及参考答案(多选类)
- 胖东来门店管理办法
- 航天招投标管理办法
- OA系统文件管理办法
- 虚拟服饰库存管理办法
- 蔬菜代收点管理办法
- 仓储物资超市管理办法
- 血站样本保存管理办法
- 落实尽职免责管理办法
- 2025年城市燃气储气罐采购安装与运营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病房消毒及卫生管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艾滋病科普宣传课件
- 江苏省淮阴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心脏解剖课件模板
- 无人机培训招生宣讲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银行员工消保知识培训
- 电梯加装申请书
- 一等奖课件:黄金分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