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演练.doc_第1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演练.doc_第2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演练.doc_第3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演练.doc_第4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演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美苏“冷战”考情统计3年10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马歇尔计划(3)美苏“冷战”(5)考题汇总2014浙江T23,2013广东T232014福建T232014北京T232014广东T382014海南T212014山东T232013海南T202013福建T242013江苏T20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美苏“冷战”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2.结合对“冷战”的全面认识,理解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以对话与合作构筑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安全观,才能为人类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繁荣。3.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1.(2014北京文综T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是美国194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针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为对抗这一计划,苏联于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正确。A、D属于政治范畴,C属于军事范畴,均排除。2.(2014山东文综T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解析】选A。从材料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制裁转向扶植,联系当时的背景可知与两极格局形成、冷战的出现有关,A正确。扶植日本主要是政治需要,B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C错误;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处于两极对峙格局状态,D错误。3.(2013广东文综T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选D。由马歇尔计划可知应是与欧洲经济复兴有关的内容,排除A、C。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B错误。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组织,故选D。【备选真题】1.(2014浙江文综T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解析】选C。此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并通过逻辑关系加以分析,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意大利是法西斯国家,不可能参加反法西斯联盟B干扰选项意大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成员国并不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C正确选项该地图来自课文,课文中对该地图的说明为1949年成立的北约D干扰选项英国在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并不是欧共体最早的成员国2.(2014海南单科T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解析】选D。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A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C错误;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D正确。3.(2014福建文综T23)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解析】选C。根据地图信息,可知美国帮助西欧恢复元气以对抗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系所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不难看出这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以主导冷战局面的生动再现。故选C。4.(2013海南单科T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析】选D。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而采取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C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1948年时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5.(2013福建文综T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析】选D。冷战双方虽然力图把全面对抗控制在有限、可控的状态下,但随着对抗的升级,局部战争不断,核战争危机越来越严重,世界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都被捆绑在全面对抗的战车之上,世界战争危机阴影笼罩之下的冷战局面越发不可捉摸和控制。故选D。高频点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国际关系的演变考情统计3年6考欧洲崛起(1)日本崛起(1)多极化趋势(4)考题汇总2014新课标全国T352014重庆T122014江苏T192013四川T102013重庆T122012海南T23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考查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2.不结盟运动诞生的历史背景、奉行的基本原则以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卷T35)右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解析】选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主导全球,北约东扩是其重要战略。波兰于1999年加入北约。多强中的欧盟也在扩大,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图片中的十二星旗是欧盟的标志,D正确。2.(2014重庆文综T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解析】选C。材料无法体现日本经济持续增长,A错误,B、D不符合实际;经济崛起的日本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正确。3.(2014江苏单科T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解析】选A。从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看出,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从材料中“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看出,还是美国一家独大。A表述最确切。【备选真题】1.(2013四川文综T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B.C.D.【解析】选B。“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说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非殖民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说明它们并不支持该宣言,想继续维持它们的殖民利益,不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正确,错误。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主要指美国,错误,故选B。2.(2013重庆文综T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B.C.D.【解析】选C。中国走的和平崛起之路与西方不同;苏联走的是与美国争霸的道路;中国的富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选C。3.(2012海南单科T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解析】选D。A当时波兰并没有加入欧共体;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投降及纽伦堡国际法庭对战败国德国审判就体现德国为战败国;C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解散。故选D。【模拟题组】1.(2015皖南八校联考)右幅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解析】选D。依据漫画中的“美国”“欧洲经济”、美元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它在控制西欧国家的同时,也对欧洲的崛起起了推动作用,故选D。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拉开序幕,排除A。B、C存在知识性错误,排除。【拓展延伸】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加固训练】(2014济宁一模)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A.北约组织建立B.朝鲜战争C.柏林墙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把世界拖入核战争”等信息可知,当时美苏之间存在爆发核战争的危险,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故选D。A、B、C均与此信息不符,排除。2.(2015昆明摸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解析】选B。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实力不断发展,开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大国地位,故B项正确;题目材料主要讲法国扩大其影响力,但不是单独对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法国还不是国际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故D项错误。3.(2015湖北重点高中联考)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解析】选C。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A项错误;美国保护日本是为了控制日本,不是承认了平等的伙伴关系,B项错误;美国保护日本,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美国扶植保护日本是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并不能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D项错误。【加固训练】(2014珠海摸底)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的理解是()A.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解析】选A。“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说明全球局势总体缓和;“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说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A正确。4.(2015皖南八校联考)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对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企图造成巨大冲击,故选D。【备选模拟】1.(2015皖南八校联考)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折射出共同的主题是()A.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B.美苏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C.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D.两大阵营已出现直接对抗【解析】选A。图一反映的是柏林墙,图二反映了美苏在古巴的军事对峙,二者都反映了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故选A。B指的是雅尔塔体系,排除。华约指东欧各国,图二没有涉及,排除C。两大阵营的直接对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拓展延伸】美苏“冷战”与两大阵营对立的关系(1)二者之间并非因果关系。(2)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都是由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冲突与国际权力之争决定的,又都终结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2014合肥一模)“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A.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B.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范围C.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D.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1945年”“未来世界”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初现端倪,故选B。A、D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不符,排除。C不是发生在1945年,排除。3.(2015湖州模拟)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有关美苏争锋知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分别是()A.争霸丘吉尔古巴B.“冷战”马歇尔古巴C.军事对抗肯尼迪柏林D.“冷战”丘吉尔柏林【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之间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故A、C错误;美国发动“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分别是杜鲁门主义、马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