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doc_第1页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doc_第2页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doc_第3页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doc_第4页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军 用 标 准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GJB 773A-2000代替 GJB 773.1 - 89电线电缆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fluoropolymerinsulated wires and cables for aerospacecraft1 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以下简称电线电缆)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产品研制、生产、订货和验收。含氟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或其他含氟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材料组合使用。1.3 分类1.3.1 产品代号1.3.1.1 系列代号F 1.3.1.2 绝缘代号 聚四氟乙烯(PTFE)挤制绝缘F4加有耐磨填料的聚四氟乙烯(PTFE)挤制绝缘F41聚全氟乙丙烯(FEP)挤制绝缘F46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挤制绝缘F40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挤制绝缘F40J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挤制绝缘F30聚四氟乙烯薄膜(车削薄膜)绕包绝缘F42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绕包绝缘F43聚四氟乙烯带/玻璃丝涂聚四氟乙烯乳液/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绝缘F44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组合绝缘F45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PTFE/PI/PTFE)复合带和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绝缘F471.3.1.3 缆芯类型代号绞型(包括双绞) 省略 平行B 1.3.1.4 屏蔽代号镀锡铜线屏蔽镀锡圆铜线编织屏蔽P11 镀锡扁铜线编织屏蔽P12镀锡圆铜线绕包屏蔽P13镀锡扁铜线绕包屏蔽P14镀银铜线屏蔽 镀银圆铜线编织屏蔽P21 镀银扁铜线编织屏蔽P22 镀银圆铜线绕包屏蔽P23 镀银扁铜线绕包屏蔽P24镀镍铜线屏蔽 镀镍圆铜线编织屏蔽P31 镀镍扁铜线编织屏蔽P32 镀镍圆铜线绕包屏蔽P33 镀镍扁铜线绕包屏蔽P34镀银铜合金线屏蔽 镀银圆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41 镀银扁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42 镀银圆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43 镀银扁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44镀镍铜合金线屏蔽 镀镍圆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61 镀镍扁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62 镀镍圆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63 镀镍扁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641.3.1.5 护层代号聚全氟乙丙烯(FEP)挤制护套H3聚四氟乙烯(PTFE)挤制护套H4聚四氟乙烯(PTFE)生料带绕包护层H5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PI/FEP)复合带绕包护层H6玻璃丝编织涂覆聚四氟乙烯乳液护层H7聚偏氟乙烯(PVDF)挤制护套H8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挤制护套H9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挤制护套H10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挤制护套H11 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FEP/PI/FEP)复合带和H12 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绕包护层 交联聚偏氟乙烯(XPVDF)挤制护套H131.3.1.6 导体代号 镀锡铜导体(JX 型)- 1 镀银铜导体(JY 型)- 2 镀镍铜导体(JN 型)- 3 镀锡铜合金导体(JHX 型)- 6 镀银铜合金导体(JHY 型)- 7 镀镍铜合金导体(JHN 型)- 8 铝导休(JL型)- 111.3.1.7 重量类型代号 轻型Q 普通型省略 重型Z1.3.2 产品表示方法1.3.2.1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详细规范编号表示。1.3.2.2 电线绝缘的颜色,若需要时,应在规格后注明;未注明者一律为本色。1.3.2.3 举例a. 镀镍铜芯耐磨PTFE绝缘电线,单芯,1.5mm2,灰色,表示为:FF41-3 11.5 灰 GJB 773A/14A2000b. 镀锡铜芯FEP绝缘镀锡圆铜线纺织屏蔽电缆,3芯,0.3mm2,本色,表示为:FF46P11-1 30.3 GJB 773A/A102000c. 铝芯PTFE/玻璃丝组合绝缘电线,单芯,70mm2,本色,表示为:FF44-11 170 GJB 773A/18A20002 引用文件GB 4841993车用汽油 GB 178819792号喷气燃料GB 2900.101984电工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GB/T 295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 3048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 4074.151983漆包线试验方法 往复刮漆试验GB 4909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GB 653719943号喷气燃料GB 6995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 110191989镀镍圆铜线GB 1784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GJB 135864109号合成航空润滑油GJB 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GJB 179A96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JB 164093航空航天用电线电缆导体品种及截面系列HG3-11671978异丙醇JB/T 8135.21997绕组线包装 圆柱形交货线盘 基本尺寸JB/T 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SHO 3589510号航空液压油HB 638690飞机电路功能代号与电线颜色JC/T 16994无碱玻璃纤维纱MIL-H5606石油基航空液压油MIL-P7254推进剂硝酸MIL-L23699合成航空润滑油MIL-P26536推进剂肼MIL-P27402推进剂50%肼+50%偏二甲基肼MIL-A83306磷酸酯基耐火航空液压油3 要求3.1 详细规范电线电缆产品的个性要求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要求。若本规范的要求与详细规范的要求相抵触时,应以详细规范为准。3.2 合格鉴定按本规范提交的电线电缆应是经鉴定合格的产品。3.3 材料3.3.1 导体和屏蔽材料 构成导体和屏蔽的各种单线应符合GJB 1640第4.3条的规定。3.3.2 绝缘和护套材料a. 聚四氟乙烯树脂应符合表1的规定;b. 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应符合表2的规定;c. 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应符合表3的规定;d. PVDF、ETFE和PFA树脂应符合表4的规定;e. 聚四氟乙烯薄膜应符合表5的规定;f. 聚四氟乙烯乳液应符合表6的规定;g. 无碱玻璃纤维纱应符合JC/T 169 的规定;h. XETFE 和 XPVDF 交联材料应符合表7的规定;i. PI/FEP 和 PTFE/PI/PTFE 复合带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 1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PTFE 树 脂 技 术 要 求1抗张强底(23)Mpa242断裂伸长率%2001)3熔点(DSC 法)3203354介电常数(1MHz)1.82.25介质损耗角正切(1MHz)2.510-46体积电阻率(23)cm110177热老化(3133,120h)k10.58压缩比500注:1)无机填料增强的耐磨PTFE最小平均伸长率不小于100%.表 2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PTFE 生 料 带 技 术 要 求1厚度公差%10%2抗张强度Mpa纵向10横向13断裂伸长率%纵向80横向3504介电强度kV/mm305比挥发度%0.5表 3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FEP 树 脂 技 术 要 求FEP 460FEP 4611熔体流动速率g/min0.411.00.210.402抗张强度 (23)Mpa21253断裂伸长率%3003004熔点 (DSC 法)2552662552665介电常数 (1MHz)2.02.22.02.26介质损耗角正切 (1MHz)710-4710-47体积电阻率 (23)cm11016110168比挥发度%0.10.19耐应力开裂 (弯条法)-10根试样全不开裂表 4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技 术 指 标PVDF 树脂ETFE 树脂PFA 树脂1熔体流动速率g/min0.21.00.21.32抗张强度 (23)Mpa3535253断裂伸长率%2503003004熔点 (DSC 法)1601902452753023105介电常数 (1MHz)72.32.72.02.26介质损耗角正切 (1MHz)0.17710-4510-47体积电阻率 (23)cm110161101611016表 5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PTFE 薄 膜 技 术 要 求1厚度公差%100.21.00.21.32抗张强度 (23)Mpa2835253断裂伸长率%2003003004介电常数 (1MHz)1.82.22452753023105介质损耗角正切 (1MHz)2.510-42.32.72.02.26介电强度kV/mm60710-4510-47体积电阻率 (23)cm110161101611016表 6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PTFE 乳 液 技 术 要 求型型1外观与机械杂质颜色为乳白色,乳颜色为乳白色,乳液中应无机械杂质液中应无机械杂质2粘度 (23)mPas7155103固体含量%60254分散剂含量%305比重 (23)1.511.531.166PH值910367抗张强度MPa25.525.58伸长率%300-3009初级粒子平均粒径m0.20.210体积电阻率先 (23)cm110171101711介电强度kV/mm8080表 7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交 联 材 料 技 术 指 标XETFEXPVDF1抗张强底(23)Mpa35282断裂伸长率%502003介电常数(1kHz)2.52.774介质损耗角正切(1kHz)110-3310-15体积电阻率(23)cm1101511013表 8序 号性 能 项 目单 位PTFE 薄 膜 技 术 要 求PI/FEPPTFE/PI/PTFE1厚度公差%100.21.0102抗张强度 (23)Mpa9035803断裂伸长率%40300404介电常数 (1kHz)23245275235介质损耗角正切 (1kHz)110-32.32.7110-36介电强度kV/mm120710-41207体积电阻率 (23)cm1101511016110153.4 导体3.4.1 概要除另有规定,导体的结构和要求应符合GJB 1640的规定。3.4.2 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和拉断力应符合GJB 1640第 4.8.1条的规定。3.4.3 可焊性镀锡和镀银铜导体应具有可焊性。3.4.4 连续性导体应具有连续性。3.5 绝缘3.5.1 结构绝缘的类型和组合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5.1.1 厚度绝缘厚度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5.1.2 同心度 挤制绝缘的同心度应不小于70%。3.5.1.3 薄膜绕包绝缘a. 绕包搭盖率:PTFE车削薄膜应不小于30%,不大于50%;PTFE生料带应不小于60%。相邻层绕包方向应相反;b. 薄膜带允许接续,接续处的长度应不超过26mm。绝缘线芯上两接续处的距离应不小于35m。接续处外径超出最大外径的值应不大于薄膜标称厚度的5倍;相邻层间的接续处应不重叠;c. 绕包绝缘应经高温熔封。3.5.1.4 PTFE/玻璃丝组合绝缘a. PTFE可采用挤包或绕包结构。若采用绕包结构,外层薄膜必须用PTFE生料带。绕包工艺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5.1.3条规定;b. 编织玻璃丝工艺控制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8%;c. 浸涂PTFE乳液,并整体烧结熔封,玻璃丝编织层PTFE含量应不小于15%;d. 标称截面8mm2以上的电线,在PTFE乳液涂覆的编织层外再绕包一层PTFE生料带,搭盖率应不小于60%;e. 聚四氟乙烯/玻璃丝涂聚四氟乙烯乳液/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绝缘中的PTFE含量应不小于50%。3.5.2 绝缘线芯识别标志3.5.2.1 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应符合GB 6995规定。3.5.2.2 绝缘线芯应采用着色绝缘分色,根据协议也可以采用其他易于辨别的方法识别。3.5.2.3 电线的基本颜色为:白(或本色)、蓝、橙、绿、红、黑、黄、紫、灰、棕。3.5.2.4 电缆绝缘线芯色序推荐采用表9的规定。表 9电缆绝缘线芯数目电 缆 绝 缘 线 芯 色 序123456789101本色(或白色)2白1)蓝3白1)蓝橙4白1)蓝橙绿5白1)蓝橙绿红6白1)蓝橙绿红黑7白1)蓝橙绿红黑黄8白1)蓝橙绿红黑黄紫9白1)蓝橙绿红黑黄紫灰10白1)蓝橙绿红黑黄紫灰棕注:1)除电线绝缘颜色的优先色不是白色外。3.5.2.5 按电线规格着色的绝缘颜色和中性线芯颜色应符合HB 6386 规定,需要绝缘线芯按规格着色或需要中性线芯的电线电缆应在订货时说明。3.5.3 绝缘表面质量挤包绝缘的绝缘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耐磨PTFE绝缘电线表面不应有填料露出。3.5.4 绝缘可剥性剥除绝缘时,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3.6 缆芯3.6.1 缆芯组成多芯电缆的缆芯应采用结构尺寸和性能要求符合详细规范规定的绝缘线芯(即相应型号的单芯绝缘电线)组成。3.6.2 成缆3.6.2.1 两芯以上的圆形电缆,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绞向为右向,成缆节距不小于6倍,不大于16倍缆芯计算外径。3.6.2.2 除详细规范另有规定,成缆时应不使用填充。根据工艺需要,允许绕包一层PTFE带。3.6.2.3 成缆时如果使用填充,则填充物应不粘附绝缘线芯和易于剥离,耐霉菌性应符合GJB 150.10的要求,耐温等级应与电缆耐温等级相当。3.7 屏蔽3.7.1 结构3.7.1.1 屏蔽用单线类型屏蔽用单线包括镀锡、镀银或镀镍圆铜线及镀锡、镀银或镀镍扁铜线。3.7.1.2 屏蔽结构方式 屏蔽结构采用编织或绕包的方式。3.7.1.3 屏蔽用单线的尺寸3.7.1.3.1 编织屏蔽用圆铜线直径应按表10的规定选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绝缘电缆缆芯、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绝缘电缆缆芯、额定电压600V的聚四氟乙烯(F4)挤制绝缘电缆缆芯和额定电压600V的聚四氟乙烯(F4)挤制绝缘外涂覆聚酰亚胺(PI)绝缘电缆缆芯的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直径应按表10中B组规定。除另有规定,其它绝缘电缆缆芯的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直径应按表10中的A组规定。表 10 mm 编织屏蔽前的缆芯计算外径1)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或圆铜合金单线标称直径A组B组1.526.400.101.537.896.4110.10.12 续表 10 mm编织屏蔽前的缆芯计算外径1)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或圆铜合金单线标称直径A 组B 组7.9019.010.225.30.1619.125.40.20注:1)缆芯计算外径=绝缘线芯标称外径几何系数G(见表A1);使用填充的缆芯计算外径=绝缘线芯标称外径几何系数A(见表A1)。3.7.1.3.2 屏蔽用扁铜线的厚度为0.040mm0.010mm,宽度应按详细规范的规定选用。3.7.1.4 屏蔽编织密度和编织角 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5%;或者不小于90%。除缆芯外径大于7.9mm,编织角应不小于50,不大于72。3.7.2 表观编织铜线接头处应修剪整齐。3.7.3 连续性屏蔽层应具有连续性。3.8 护层3.8.1 结构 缆芯护层和屏蔽护层根据产品要求可在下列规定的结构中选用,但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8.1.1 挤制FEP护套或PVDF护套或ETFE护套(H3 或 H8 或H10)同心度应不小于70%。3.8.1.2 PTFE生料带绕包护层(H5)绕包搭盖率应不小于25%,包覆后经高温烧结。3.8.1.3 挤制PTFE护套(H4)或PFA护套(H9)同心度应不小于70%。3.8.1.4 玻璃丝编织浸涂PTFE乳液的组合护层(H7)。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8%。缆芯外径6mm以下的浸涂PTFE乳液,6mm及以上绕包12层PTFE生料带或挤包PFA。浸涂PTFE乳液或绕包PTFE生料带后应经高温烧结。玻璃丝编织层中PTFE含量应不小于15%。3.8.1.5 PI/FEP复合带绕包护层(H6)绕包搭盖率应不小于30%,包覆后外涂FEP乳液或PI清漆并经高温熔封。3.8.2 厚度3.8.2.1 护套厚度应按表11的要求,并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8.2.1.1 玻璃丝编织涂覆聚四氟乙烯乳液护层(H7)厚度应不小于0.25mm。3.8.2.1.2 结构为“屏蔽+护套+屏蔽+护套”的双层屏蔽和双层护套电缆的内护套厚度应是表11中最小厚度值的1.5倍,外护套厚度应是表11中最小厚度值的2倍。3.8.2.2 护套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的下限值。3.8.3 同心度挤制护套的同心度应不小于70%。3.8.4 表面质量 护套应连续、表面平整、无裂缝或其它缺陷。3.8.5 护套可剥性 剥除护套时,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缆芯绝缘或屏蔽层。 表 11 mm挤制护套前的缆芯最大外径1)护 套 厚 度 范 围PTFE(H4)PFA(H9)FEP(H3)XETFE(H11)PTFE带(H5)ETFE(H10)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3.800.380.250.380.180.250.133.815.050.380.250.510.250.280.155.066.350.380.250.510.250.300.186.367.600.380.250.510.250.330.187.6110.150.640.380.510.330.360.2010.1612.700.640.380.510.330.430.2312.7115.200.760.510.760.510.460.2515.2117.750.760.510.760.510.55 0.3017.7619.050.760.510.760.510.610.3619.0620.300.760.510.890.510.610.3620.3125.400.760.510.890.510.760.4125.410.760.510.890.511.020.51注:1)缆芯最大外径按本规范附录A规定的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式扣除护套厚度使外径增加项求得。 续表 11 mm挤制护套前的缆芯最大外径1)护 套 厚 度 范 围PVDF(H8)PI/FEP复合带(H6)PI/FEP复合带(H6)XPVDF(H12)外涂PI外涂FEP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3.800.250.130.140.080.140.093.815.050.300.150.140.080.140.095.066.350.360.180.140.080.140.096.367.600.360.180.140.080.140.09 续表 11 mm挤制护套前的缆芯最大外径1)护 套 厚 度 范 围PVDF(H8)PI/FEP复合带(H6)PI/FEP复合带(H6)外涂FEPXPVDF(H12)外涂PI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7.6110.150.360.180.190.120.230.1510.1612.70-0.190.120.230.1512.7115.20-0.280.180.340.2415.2117.75-0.280.180.340.2417.7619.05-0.280.180.360.2419.0620.30-0.280.180.360.2420.3125.40-0.280.180.36 0.2425.41-注:1)缆芯最大外径按本规范附录A规定的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式扣除护套厚度使外径增加项求得。3.9 识别标志3.9.1 导体标称截面0.4/0.3mm2及以上的电线电缆表面应印有承制方名称(或代号)和型号的识别标志。3.9.2 电缆也可采用放置于电缆中的耐温等级与电缆额定温度相当且无静电吸附性、宽度不小于1.6mm的白色薄膜标志带(聚酰亚胺标志带为本色)作为识别标志。标志带上应印有承制方名称(或代号)和型号;两个完整标志间的距离应不大于76mm。3.9.3 标称外径1.3mm及以下者,标志字符的垂直轴线顺电线电缆长度方向排列;标称外径大于1.3mm者,印刷字符的垂直轴线可以与电线电缆轴线交叉,也可以顺电线电缆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完整标志间的距离为1501500mm。3.9.4 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辩认;标志牢度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9.5 除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电缆护套的颜色应是白色或本色。3.9.6 除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印刷字符的颜色:a. 电线和绝缘线芯表面的字符应是绿色或白色;b. 电缆护套表面的字符应是黑色或白色。3.10 成品电线电缆的电性能 成品电线电缆的所有电性能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11 成品电线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 成品电线电缆的所有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12 产品交货长度3.12.1 同一交货批的产品交货长度要求和数量符合A类(表12)或B类(表13)规定,应由详细规范规定。表 12标称截面 mm2成品电线交货长度 A类成品电缆交货长度 A类90m及以上30m及以上15m及以上8m及以上50m及以上25m及以上15m及以上8m及以上0.060.650%80%100%-50%-80%100%0.75230%80%100%-30%50%80%100%2.56-50%80%100%-50%80%100%820-20%50%100%-2540-50%100%-5095-30%100%-表 13标称截面mm2成品电线交货长度 B类成品电缆交货长度 B类150m及以上75m及以上30m及以上15m及以上8m及以上100m及以上50m及以上15m及以上8m及以上0.060.685%-100%-50%-80%100%0.751.585%-100%-80%80%100%2685%-100%-50%80%100%81385%-100%-1635-85%-100%-4095-85%-100%-3.12.2 根据订购方与承制方的协议,允许以任何长度的电线电缆交货。3.12.3 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1%。4 质量保证规定4.1 检验责任 除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承制方应负责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规范所述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查。4.1.1 合格责任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本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所有要求。本规范中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方整个检验体系或质量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还应保证所提交验收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受有缺陷的产品。4.2 检验分类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为:a. 鉴定检验;b. 质量一致性检验。4.3 环境条件 除详细规范另有规定,所有检验应在相应检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4.4 鉴定检验 本规范规定的鉴定检验由表14、表15和表18中有关检查和试验组成,具体的检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相应详细规范的规定。表 14检 验 项 目要 求 的 章 条 号检 验 方 法 的 章 条 号镀银导体可焊性3.4.34.6.5镀镍导体镍层附着性3.114.6.6表面电阻3.104.6.10浸 液3.114.6.14粘 连3.114.6.16潮 湿3.114.6.19电线燃烧3.114.6.22冒 烟3.114.6.24玻璃丝编织层中PTFE含量3.114.6.27耐推进剂1)3.114.6.15耐 酸3.114.6.26电线老化3.114.6.12注:1) 仅在使用推进剂的条件下考核。表 15检 验 项 目要 求 的 章 条 号检 验 方 法 的 章 条 号A组脉冲电压3.104.6.11.2浸水电压3.104.6.11.1工频电压3.104.6.11.3电线绝缘工频火花电压3.104.6.11.4电缆护套工频火花电压3.104.6.11.4绝缘线芯颜色识别标志3.5.24.6.3.1成品电线电缆识别标志3.94.6.3.2交货长度3.124.6.29B1组导体结构3.4.14.6.2.1导体外径3.4.14.6.2.1绝缘结构3.5.14.6.2.2续表 15检 验 项 目要 求 的 章 条 号检 验 方 法 的 章 条 号屏蔽结构3.7.14.6.2.6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3.7.1.44.6.2.6编织屏蔽层的编织角度3.7.1.44.6.2.6护套结构3.8.14.6.2.7护套最薄处厚度3.8.24.6.2.3成品电线电缆外径3.114.6.2.5导体电阻3.104.6.8绝缘电阻3.104.6.9导体机械性能3.4.24.6.4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3.114.6.7绝缘可剥性3.5.44.6.28护套可剥性3.8.54.6.28标志牢度3.114.6.3.3电线电缆外观3.8.44.6.1成品电线电缆重量3.114.6.32B2组镀锡导体可悍性3.4.34.6.5绝缘同心度3.5.1.24.6.2.4绝缘最薄处厚度3.5.14.6.2.2护套同心度3.8.34.6.2.4护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3.114.6.7绝缘收缩3.114.6.17.1绝缘应力开裂3.114.6.23耐热冲击3.114.6.18高温卷绕3.114.6.20浸吸性3.114.6.25低温卷绕3.114.6.21交联程度验证3.114.6.13电缆粘连3.114.6.16电缆燃烧3.114.6.22电缆老化3.114.6.124.4.1 鉴定检验用样品 鉴定检验用样品长度按表16规定;样品规格可以是表列相应规格范围中的任何一种。并同时提供制造该检验样品的有镀层铜(或铜合金)单线5m和各种绝缘带15m。表 16标 称 截 面mm2样 品 长 度m电 线电 缆0.0140.086080.140.6/0.56080.7526082.5630882030-259530-4.4.2 鉴定合格资格的保持 为了保持鉴定合格的资格,承制方应在取得合格资格后每隔24个月向合格鉴定单位提交检验资料。 在每24个月周期结束后的30天内未提交报告者,可能会导致失去鉴定合格资格。除按周期提交检验数据外,在24个月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里,当检验数据表明已鉴定合格的产品不能满足本规范的要求时,承制方应立即通知鉴定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 即使在报告周期内未生产,也应提交一份报告,以证明承制方仍然具有生产这种产品所必需的能力和设施。如果在三个相继的报告周期内没有生产,则可以根据鉴定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裁决,要求承制方提供每种型号有代表性的电线电缆,按规定检验要求进行检验。4.5 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成品检验及工艺过程控制检验。4.5.1 成品检验4.5.1.1 检验项目及分组 成品检验由A组、B1组及B2组检验组成,各组检验项目按表15组成,具体检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4.5.1.2 A组检验A组检验应逐件检验,单件判别。4.5.1.3 B1及B2组检验B1及B2组检验为抽样检验,提供抽样检验的批应由经A组检验合格的单位产品组成。4.5.1.4 抽样方案a. 采用GJB 179A规定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抽样方案如表17规定。b. 样本单位应从提供检查的同一标准中的多种型号单位产品(圈或盘)中抽取。c. 除绝缘电阻应按本规范第4.5.1.4条d.规定取样,其它检验的试样均应从样本单位任意截取,长度应满足规定试验和检查需要;除另有规定,B1组试样长度为6m,B2组试样长度为7.5m;每组试验的试样为一个,从一个样本单位上截取。表 17成 品组 别检 查 水 平合 格 质 量 水 平电线(绝缘线芯)B1组B2组S-2S-36.51.5电缆B1组B2组S-4S-46.50d. B1组绝缘电阻试验用试样长度不小于8m,若能确定电线的长度,试验可用成圈或成盘样本单位进行。4.5.1.5 不合格 如果样品未通过B1组或B2组检验,则应停止产品的验收和交付。承制方应将不合格情况通知合格鉴定机构。在采取纠正措施后,应根据合格鉴定机构的意见,重新进行全部检验,或只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若检验仍不合格,则应将不合格的情况通知合格鉴定机构。4.5.2 工艺过程控制检验4.5.2.1 检验项目 工艺过程控制检验由表18中有关检查和试验组成,具体检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相应详细规范的规定。4.5.2.2 不合格如果样品未通过表19规定的工艺过程控制检验,在故障范围及产生原因确定前,应对现有的和以后生产的产品予以拒收。经调查后,承制方应将纠正措施通知合格鉴定机构;在采取纠正措施后,应重新进行全部的工艺过程控制检验。若在纠正后仍被拒收,承制方则应将重新检验情况和拒收原因详细地通知合格鉴定机构。表 18检 验 项 目要 求 的 章 条 号检 验 方 法 的 章 条 号导体材料绝缘材料屏蔽材料护套材料导体接头导体连续性绝缘接头内层绝缘工频火花电压1)屏蔽连续性电缆用绝缘线芯3.3.13.3.23.3.13.3.23.4.13.4.43.5.1.3 b3.103.7.33.6.14.6.304.6.304.6.304.6.304.6.2.84.6.314.6.2.84.6.11.44.6.31本规范电线电缆适用的全部检验方法注:1) 采用双层同时挤出工艺或多层同时绕包工艺时不作考核。4.6 试验方法4.6.1 外观检查方法 用目力检查绝缘、屏蔽及护套的外观或表面质量。4.6.2 结构尺寸检查方法4.6.2.1 导体结构尺寸按GB 4909.2规定检查。4.6.2.2 绝缘厚度按GB/T 2951.1规定检查。4.6.2.3 护套厚度按GB/T 2951.1规定检查。4.6.2.4 绝缘和护套同心度测量方法min 根据本规范第4.6.2.2和4.6.2.3条的测量结果,按式(1)计算同心度。maxC= 100% (1)式中:C同心度,%;min绝缘最小厚度,mm;max绝缘最大最度,mm。4.6.2.5 成品电线电缆外形尺寸按GB/T 2951.1规定检查。 使用千分尺等量具测量无屏蔽无护套的3芯电缆外径时,电缆最大外径值为测量值与系数1.077的乘积;使用千分尺等量具测量其它类型3芯电缆外径时,电缆最大外径值为测量值与其中一根绝缘线芯标称外径值0.15倍的和。4.6.2.6 屏蔽结构检查a. 屏蔽用单线尺寸按GB 4909.2规定检查;b. 编织屏蔽层的编织角用角度量具检查;2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P根据检查测得的屏蔽用单线尺寸、单线根数、编织节距和编织角度等按式(2)计算。 P =(2P 1 - P 1)100%P(2) n d100% P 1 = 1 - 1 - (3)hP 1 = (4)hcosh( D + 2 d )h圆形缆芯: = tg -1 (5) 2D + ( D + 2d )2芯平行缆芯: = tg1 (6)式中:P 计算编织密度,%;P1 单线单向覆盖率(01);H 编织节距,mm; 编织角度( );D 编织前缆芯外径,mm;d 编织圆线直径或扁线厚度,mm; n 每绽中铜线根数; a 编织锭数的一半。4.6.2.7 绝缘和护套结构检查 用目力检查绝缘和护套结构。4.6.2.8 导体及绝缘接头检查 用目力及有关量具检查导体及绝缘的接头。4.6.3 识别标志检查方法4.6.3.1 绝缘线芯颜色识别标志用目力检查。4.6.3.2 成品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用目力和直尺检查。4.6.3.3 标志牢度试验方法a.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GB 4074.15中的刮漆试验仪要求。往复行程1012mm;往复频率;602次/min;钢针直径0.60.05mm。b. 试样准备 取长约200m印有标志的试样各3根。c. 试验步骤将试样固定在刮漆试验仪夹具上,使标志向上与钢针接触,按规定加上负荷,计数器置于零位,开动试验机,经过标准中规定的往复刮磨数次后,取下试样用目力检查。d. 试验结果 任何一根试样的标志表面被钢针磨出一条实线时,则认为不合格。4.6.4 导体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导体机械性能试验采用GB 4909.4规定的方法。4.6.5 导体可焊性试验方法4.6.5.1 试验装置a. 焊料浴焊料浴容量应足够大,以保证插入试样时,焊料温度均匀,焊料温度保持在27010,焊料浴上面应盖有石棉板之类的覆盖物以尽量减少焊料的暴露面积。 b. 夹具试样夹具应能夹持多种规格试样,夹具上下移动的线速度约25mm/s,试样浸入焊料的时间应可调。 c. 松香焊条直径为1.6mm,长约12mm,成分为60/40锡铅合金,焊料芯为松木树脂。4.6.5.2 试样准备取适当长度试样一根,一端剥除绝缘25mm以上,用酒精擦净。4.6.5.3 加热焊料浴,控制焊料温度为27010,焊料浴表面应保持清洁光亮。夹好试样,松香焊条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