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结构设计1 概述1.1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简介1.1.1评估目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公路桥梁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其基本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降为最少。本次评估目的是在对项目建设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本项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1.1.2评估原则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施工图设计、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遵循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1.1.3评估内容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包括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项内容。1.1.3.1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1.1.3.2专项风险评估当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次评估重点是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项目建设中的桥梁工程,通过逐一总体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后,对其中属于高度风险的桥梁工程进行专项评估,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继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评估结论。1.2 评估依据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3】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第88号)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73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第1号,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关于展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施工图设计(全册)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2.2 评估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公路技术标准(JTG B01-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风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JTJ 004-8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C30-2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2 工程概况2.1 项目背景苏震桃公路工程北接苏州市友新路,经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跨东太湖连接松陵、菀坪、横扇、震泽、桃源等主要乡镇,至苏浙省界,是太湖东岸地区与浙江嘉兴之间重要的省际交通干线。目前,苏震桃公路北段(起点太浦河南段)作为与S230共线段已建成通车,本次新建路段为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太浦河南终点段)。作为服务于地方的一级公路,苏震桃公路的建设将极大缓解S227的车辆饱和度,并与苏州北面的苏虞张一级公路南北呼应,对促进苏州、吴江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情况多变,路线平纵设计、通道、涵洞、桥梁及互通式立交等位置确定受诸多因素影响。总体设计合理运用路线平纵面设计指标,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道路、河流、渠道等实际情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路线线位和结构物位置,使路线平纵面设计流畅,结构物位置合理,以相对经济的工程造价,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和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本项目为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26米。项目起点桩号K24+885.695,位于吴江市太浦河南四方圩村东,接苏震桃公路吴江北段(230省道共线段)终点;终点桩号K50+300,终点止于京杭运河桥北侧,对接桐乡市境内规划道路桐乡至莲都公路(桐乡至乌镇段);路线全长25.414km。2.2 合同段概况本合同段路线总的走向是由北向南布设,起于长湖申线桥头K35+027,路线向南经慈溪变电站东、朱家浜西、匠人浜东、孟家浜东、茅家浜西、跨越青云社区东,然后路线向南经药师坪西、川泾港西、乌家桥东,止于青云中学东侧K44+000处。本标段主线路基长8.73Km,其中桥梁长度0.949Km/9座。2.2.1合同段桥梁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有桥梁9座,分别为: (1)、朱家浜中桥,中心桩号K36+312.9,孔径320m,交角右偏105,桥长64.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 (2)、苏宇圩中桥,中心桩号K36+757,孔径516米,交角右偏135,桥长84.02m。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 (3)、姬家湾中桥,中心桩号K37+699,孔径316m,交角右偏80,桥长52.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4)划船港中桥,中心桩号K38+466,孔径322m,交角右偏85,桥长70.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5)利丰中桥,中心桩号K39+469,孔径316m,交角右偏120,桥长52.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6)茅家浜中桥,中心桩号K40+211,孔径316m,交角右偏120,桥长52.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 (7)、青云港跨线桥,中心桩号K41+099,孔径422+220+22+230+1022m,交角80,桥长434.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装配式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肋式台、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8)、药师浜中桥,中心桩号K42+614,孔径316m,交角90,桥长52.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9)、乌家河中桥,中心桩号K43+029,孔径316m,交角90,桥长52.52m。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桩基础。2.3 地形地貌项目区处于吴江市南,太湖东南侧,处于广阔的洼地堆积区,属于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一般为01米,自西向东微微倾斜。多湖塘分布,河港沟塘纵横通连,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区。路段主要分布在鱼塘、稻田内。2.4 气候、气象 苏州市横跨二个自然地貌单元,项目区东临海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特点,气候十分宜人。据苏州市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历年来平均气温为15.70,一月份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3.10,极端最低气温-9.80(1958年1月16日),七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90,极端最高温度38.80(1978年1月16日),一般自11月中旬为无霜期,无霜期达250天左右。项目区内降水量比较充沛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28.9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可达1161.70毫米(1962年),最小年降水量仅为775.40毫米(1979年),年雨期130天左右;一年中降水量分配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一月份降水量最小,仅为年降水量的3.90%左右。最大日降水量高达343.10毫米(1962年9月6日)。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屡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夏末秋初多雷阵雨,而秋末冬初多阴雨。连阴雨、冰雹、台风等农作物自然灾害间有出现。项目区平均相对湿度在76%以上,蒸发量的变化受湿度、气温及气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多年平均蒸发量达1322.60毫米。2.5 水文2.5.1地表水项目区内地表水系极为发育。主要有太湖及规模大小不等的河沟渠,同属太湖水系,组成有机相连的水网。由于本项目沿线跨越众多河及圩区,道路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百年一遇洪水位。2.5.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等,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微承压水,其特征如下: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主要分布二层含水层,特征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该含水层由全新统的浅部粘性土组成,潜水位埋深0.301.50米,迳流条件及富水性差,水化学类型为HCO3(0)-CaNa型,单井涌水量5-10吨/天。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的渗入。排泄主要以蒸发及侧向迳流为主,其次是人工开采等。根据地道区附近所采集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判定:本路段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2)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该含水层由全新统亚砂土或粉砂组成,厚度不均,富水性一般,单井涌水量100-500吨/天,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深部含水层越流和人工开采是主要的排泄方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区孔隙承压水的矿化度小于1gL,多为HCO3(0)-CaNa型,桥址区承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6 沿线不良工程地质在勘探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地道区地层较为简单,评述如下:2.6.1、K35+300-36+000段:软土岩性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为3.507.10米,顶板埋深米0.60-3.90米,底板埋深6.80-8.40米,天然含水量38.5-84.2%,天然孔隙比1.044-2.377,液性指数1.09-2.68,压缩系数0.1-0.2=0.56-2.6Mpa-1,压缩模量Es=1.1-3.4MPa,qc0.27-0.36Mpa,fs=7.6-8.4KPa。2.6.2、K36+000-K37+710段:软土岩性为淤泥、淤泥质质黏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为6.6011.80米,顶板埋深米1.10-2.80米,底板埋深8.80-13.10米。天然含水量39.0-97.0%,天然孔隙比1.074-2.660,液性指数1.03-2.22,压缩系数0.1-0.2=0.62-3.28Mpa-1,压缩模量Es=0.9-3.2MPa,qc=0.27-0.36Mpa,fs=7.6-8.4KPa,流塑。2.6.3、K37+710-K38+630段:软土岩性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为14.0025.40米,顶板埋深米1.70-2.70米,底板埋深16.00-27.40米,天然含水量36.1-65.3%,天然孔隙比1.015-1.867,液性指数1.07-2.95,压缩系数0.1-0.2=0.65-1.80Mpa-1,压缩模量Es=1.3-3.9MPa,qc=0.3-0.67Mpa,fs=5.6-10.3KPa,流塑。2.6.4、K38+630-K40+080段:软土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为6.909.70米,顶板埋深米0.00-3.00米,底板埋深9.00-11.90米,天然含水量35.6-82.9%,天然孔隙比1.004-2.326,液性指数1.03-2.64,压缩系数0.1-0.2=0.56-2.65Mpa-1,压缩模量Es=1.1-4.4MPa,流塑。2.6.5、K40+080-K40+251.80段:软土岩性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单孔揭露,分布于路段地表,底板埋深3.60米,天然含水量35.8-42.0%,天然孔隙比1.036-1.158,液性指数1.02-1.22,压缩系数0.1-0.2=0.53-0.74Mpa-1,压缩模量Es=2.6-3.4MPa,流塑。2.6.6、K40+251.80-K41+028段:该路段分布三层软土,第一层Q4al+l 1+24-1连续分布,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 厚度为1.902.40米,顶板埋深米0.60-4.20米,底板埋深2.50-4.70米, 天然含水量42.8-49.4%,天然孔隙比1.182-1.385,液性指数1.67-1.86,压缩系数0.1-0.2=0.57-0.62Mpa-1,压缩模量Es=3.4-3.6MPa,qc=0.42-0.43Mpa,fs=10.7-12.6KPa,流塑;第二层Q4al+l 14分布于K40+251.80-K40+535段,由静探揭露, qc=0.75MPa,fs=10.9KPa,流塑;第三层Q4al+l 1+24-2连续分布,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为2.708.00米,顶板埋深米9.80-12.40米,底板埋深14.30-17.80米,天然含水量35.6-42.3%,天然孔隙比1.010-1.174,液性指数1.27-1.75,压缩系数0.1-0.2=0.5-0.72Mpa-1,压缩模量Es=2.6-5.0MPa,qc=0.67-0.75Mpa,fs=14.3-14.6KPa,流塑,qc=0.21-0.50Mpa,fs=7.10-19.20KPa,流塑。2.6.7、K41+028-K43+300段:该路段分布二套软土,第一套Q4al+l 1+24-1分布于K41+028-K41+380段及K42+640-K43+300段,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 层厚0.50-3.20米,顶板埋深米0.00-1.20米,底板埋深1.70-3.30米,天然含水量39.0-97.8%,天然孔隙比1.081-2.777,液性指数0.65-1.62,压缩系数0.1-0.2=0.63-2.50Mpa-1,压缩模量Es=1.1-3.8MPa,qc=0.30-0.38Mpa,fs=9.9-10.0KPa,流塑;第二套Q4al+l 1+24-2连续分布于全路段,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16.80-24.60米,顶板埋深米0.00-7.20米,底板埋深21.80-27.70米,天然含水量35.4-62.6%,天然孔隙比1.003-1.752,液性指数1.06-2.61,压缩系数0.1-0.2=0.52-1.78Mpa-1,压缩模量Es=1.3-3.8MPa,qc=0.42-0.89Mpa,fs=6.6-15.4KPa,流塑。2.6.8、K43+300-K44+000段:该路段分布二套软土,第一套Q4al+l 1+24连续分布,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 层厚1.30-1.35米,顶板埋深米1.30-1.40米,底板埋深2.65-2.70米,天然含水量57.1%,天然孔隙比1.618,液性指数1.11,压缩系数0.1-0.2=1.37Mpa-1,压缩模量Es=1.75MPa,qc=0.32-0.73Mpa,fs=0.9-24.6KPa,流塑;第二套Q4al+l 1+24-2连续分布,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13.50-15.70米,顶板埋深米10.70-12.20米,底板埋深24.70-27.20米,天然含水量37.1-45.4%,天然孔隙比1.027-1.247,液性指数1.22-1.74,压缩系数0.1-0.2=0.60-0.81Mpa-1,压缩模量Es=2.45-3.27MPa,qc=0.83-0.89Mpa,fs=14.6-16.0KPa,流塑。2.7地震根据多年来的史料记载,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49次,5级以上地震9次,1731年11月甪直附近发生过5级地震,1964年12月19日,太湖冲山岛发生过4级地震,1965年2月在望亭附近发生3级地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北西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区。3 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3.1 风险评估过程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以下简称指南)所作的明确规定,风险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小组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2)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3)现场查勘评估对象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收集工程建设有关资料。2、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3、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4、开展专项风险评估(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 分解施工作业程序;(2)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3)对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5、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监控、预警措施及应急预案。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程序见图3-1-1。77图3-1-1 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新建工程S258-A3标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图开展总体风险评估前期准备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编制评估报告得出评估结论提出评估对策措施建议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选择评估方法3.2风险评估方法3.2.1 桥梁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方法按照指南推荐的桥梁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方法,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下表。本项目共有桥梁9座,对照下表分值标准进行逐一评估。表3-2-1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标准标准分值说明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应结合各地工程建设经验及水平,综合判定,其中拱桥应按高限取值。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特殊性岩土主要包括:冻土、膨胀性岩土、软土等。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应结合施工工艺特征综合判定。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应结合勘察资料,综合判定。山岭区: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线桥应综合考虑交叉线路的交通量状况。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4级-6级2-3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3-6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2-3应考虑施工企业工程经验。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A1+A2+A3+A4+A5+A6,其中,A1指桥梁建设规模所赋分值;A2指工程所处地质条件所赋分值;A3指工程所处气候环境条件所赋分值;A4指工程所处地形地貌所赋分值;A5指桥位特征所赋分值;A6指施工工艺成熟度所赋分值。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应取整数。评估指标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须进行相应调整。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下表确定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表3-2-2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 (极高风险14分及以上等级(高度风险)8-13分等级II (中度风险)5-8分等级I(低度风险)0-4分对总体风险等级在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桥梁工程,纳入专项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应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工程,视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专项风险评估。3.2.2 桥梁施工专项风险评估方法专项风险评估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梁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专项风险评估前,首先,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 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从而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其次,按照指南推荐的指标体系法评估重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并对照风险可接受准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专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源普査、辨识、分析,并针对重大风险源进行估测、控制。本项目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一般分解到分项工程,如下表。表3-2-3 本项目桥梁工程主要分项工程序号施工作业活动1钻孔灌注桩施工2基坑开挖3系梁施工4立柱、盖梁施工5预应力空心板预制、架设6外购小箱梁架设7桥面系施工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普査清单。本项目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见下表。表3-2-4本项目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事故类型 施工作业坍塌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淹溺车辆伤害中毒窒息容器爆炸钻孔灌注桩00000墩柱盖梁施工0000模板、支架安装与拆除000钢筋工程作业00000预制预应力空心板00000汽吊安装作业000桥面施工003.2.3 其它专项风险评估方法1、 鱼刺图法图3-2-1鱼刺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鱼刺图法即为因果图分析法,是用因果分析图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原因可能导致后果的一种管理方法。由于因果分析图形状象鱼刺,所以又称为鱼刺图。它由结果、原因和枝干三部分组成。结果:表示期望进行改善、追查和控制的对象。原因:表示对结果可能施加影响的因素。枝干:表示原因与结果、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中央的枝干为主干,用双箭头表示。从主干两边依次展开的枝干为大枝(大原因即直接原因),大枝两侧展开的枝干为中枝(间接原因),中枝两侧展开的枝干为小枝(造成间接原因的上一层原因),用单箭头表示。在一个系统中,下一阶段的结果,往往是上一阶段的原因造成的。用鱼刺图(因果图分析)法,通过一张图,可把引起事故的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直观地表述出来,用以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研究预防事故的措施。 2、LEC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施工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值为1,表示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分值为2,表示不经常,但有可能发生;分值为3,表示很有可能;分值为4,表示完全可以预料,必定要发生。(2)E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值为1,表示人员极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每月还不到一次;分值为2,表示每月多于1次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分值为3,表示每天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分值为4,表示长时间持续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3)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分值为1,表示人员受轻伤,经济损失很小;分值为2,表示人员受重伤,有一定及经济损失;分值为3,表示一人死亡,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分值为4,表示数人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根据施工经验,风险分值划分为4级:D27,风险级别为1;16D27,风险级别为2;8D16,风险级别为3;D8,风险级别为4。其中,风险级别为1、2级的属于重大风险源,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控制;风险级别为3、4级的为一般风险源,用企业现有规章制度进行预防和控制即可。3、重大风险源的风险估测采用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事故可能性、事故严重程度及专项风险等要素的等级划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2-5,其中P=R,按四舍五入计算取整。表3-2-5桥梁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计算分值P等级描述等级P14分以上等级IV(很可能)46P14等级(可能)33P6分等级(偶然)2P3等级(不太可能)1R为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赋予分值;为折扣系数,与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M相关联,具体情况如表3-2-6所示。表3-2-6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计算分值M折减系数M121.29M121.16M813M50.90M20.8其中M=A+B+C+D+E+F+G+H,各评估指标具体取值如表3-2-7所示。表3-2-7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总包企业资质A三级3二级2一级1特级0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无资质1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有资质0历史事故情况C发生过重大事故3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发生过较大事故2发生过一般事故1未发生过事故0作业人员经验D无经验2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经验不足1经验丰富0安全管理人员配备E不足2从三类人的持证、在岗情况考虑。基本符合规定1符合规定0安全投入F不足2基本符合规定1符合规定0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不符合合同要求2基本符合合同要求1符合合同要求0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较差2可操作性一般1可操作性强0(2)事故严重程度等级划分标准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分成四级,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当多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1)人员伤亡是指在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表3-2-8所示。表3-2-8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等级1234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人员伤亡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3或重伤人数103员死亡(含失踪) 人数10 或10伤人数5010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30 或50伤人数100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30 或重伤人数1002)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 等级标准如表3-2-9所示。表3-2-9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等级1234定性描述般较大重大特大经济损失(万元)Z1010Z3030Z100Z1003)专项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专项风险等级分为四级:低度I级)、中度II级)、高度(级)、极高(级),如表3-2-10所示。表3-2-10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重程度等级可能性等级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4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根据本标段的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进行桥梁的整体风险安全等级评估。4.1 朱家浜中桥总体风险评估表4-1朱家浜中桥总体施工风险评估情况表评估指标分类标准标准分值在建工程实际情况评估分值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全桥总长64.52m,桥跨布置320m,单跨最大为20m预制预心空板梁。1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桥址区属冲、湖积平原地貌类型,水网发育,地形平坦开阔。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桥址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层结构比较复杂,但层位较稳定,适宜建桥。1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项目区东临海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特点,气候十分宜人。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屡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夏末秋初多雷阵雨,而秋末冬初多阴雨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项目区处于吴江市南,太湖东南侧,处于广阔的洼地堆积区,属于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区。0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小河、无航道,且未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0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3-6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2-3施工工艺十分成熟,本项目的技术、施工人员大部分都参与过类似桥梁的施工。1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根据桥梁工程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计算风险值R:R=A1+A2+A3+A4+A5+A6=5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朱家浜中桥总体风险等级为级,无需进行专项评估。4.2 苏宇圩中桥总体风险评估表4-2苏宇圩中桥总体施工风险评估情况表评估指标分类标准标准分值在建工程实际情况评估分值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全桥总长84.02m,桥跨布置516m,单跨最大为16m预制预心空板梁。1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桥址区地貌类型属于太湖低洼湖荡区,地表开阔平坦,地表开阔平坦。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桥址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场区未发现活动断裂存在,属于较稳定区,宜于建桥0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项目区东临海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特点,气候十分宜人。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屡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夏末秋初多雷阵雨,而秋末冬初多阴雨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项目区处于吴江市南,太湖东南侧,处于广阔的洼地堆积区,属于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区。0山岭区: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小河、无航道,且未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0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3-6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2-3施工工艺十分成熟,本项目的技术、施工人员大部分都参与过类似桥梁的施工。1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 根据桥梁工程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计算风险值R:R=A1+A2+A3+A4+A5+A6=4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苏宇圩中桥总体风险等级为I级,无需进行专项评估。4.3 姬家湾中桥总体风险评估表4-3姬家湾中桥总体施工风险评估情况表评估指标分类标准标准分值在建工程实际情况评估分值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桥总长52.52m,桥跨布置316m单跨最大为16m预制预心空板梁。1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桥址区属冲湖积平原区,水网发育,地形平坦,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桥址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层结构比较复杂,但层位较稳定,适宜建桥.1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项目区东临海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特点,气候十分宜人。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屡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夏末秋初多雷阵雨,而秋末冬初多阴雨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项目区处于吴江市南,太湖东南侧,处于广阔的洼地堆积区,属于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区。0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小河、无航道,且未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0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3-6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2-3施工工艺十分成熟,本项目的技术、施工人员大部分都参与过类似桥梁的施工。1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根据桥梁工程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计算风险值R:R=A1+A2+A3+A4+A5+A6=5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姬家湾中桥总体风险等级为级,无需进行专项评估。4.4 划船港中桥总体风险评估表4-4划船港中桥总体施工风险评估情况表评估指标分类标准标准分值在建工程实际情况评估分值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桥总长70.52m,桥跨布置322m单跨最大为22m预制预心空板梁。1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桥址区属冲湖积平原区,水网发育,地形平坦,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桥址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层结构比较复杂,但层位较稳定,适宜建桥.1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项目区东临海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特点,气候十分宜人。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屡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夏末秋初多雷阵雨,而秋末冬初多阴雨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项目区处于吴江市南,太湖东南侧,处于广阔的洼地堆积区,属于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区。0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等外级航道。1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家政服务员合同模板
- 2025年小升初数学(新初一)重点校分班考试检测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
- 2025物业清洁服务合同模板
- 2025汽车买卖的合同协议
- 2025年7月全科医学导论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0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销售代表薪酬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年垃圾分拣装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原卷+解析
-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成品-原料)记录
- 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套课件230P)
- 中国—东盟自贸区
- 公共关系策划(共47页).ppt
- 卒中相关性肺炎-
-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口算题卡
- IUPAC系统命名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