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荒山荒坡植被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6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6第二节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6第三节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8第四节 研究结论8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11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11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第三章 建设条件17第四章 需求预测及改扩建规模24第一节 需求预测24第二节 改扩建规模28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29第一节 设计原则及依据29第二节设计方案30第三节 地震设防37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38第一节 环境保护38第二节 消 防38第七章 劳动防护与节能40第一节 劳动保护40第二节 节 能41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3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43第二节 项目管理措施44第三节 招标管理45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47第一节 实施建议47第二节 进度计划47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8第一节 投资估算48第二节 资金筹措49第十一章 经济评价50第一节 财务评价50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54附 件第一章 项目总论1.1项目名称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1.2建设地点某村。1.3建设性质续建1.4项目业主单位名称:#县林业局1.5主要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5.1编制依据1、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6、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7、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等;8、调研工作中获得的其他相关资料。1.5.2主要研究范围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由#县林业局于2014年2月委托#公司编制。根据#县林业局与我公司签订的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咨询合同,我公司进行本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2014年2月,我公司成立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研究组,通过现场踏勘、核实,并实地进行调查,对项目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有关技术资料进行比较,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对建设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在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推荐最优方案,并主要对项目建设可行性、规模、内容、环境影响、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进行研究,于2014年3月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5.3建设规模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植被恢复面积1000亩。1.6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66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园地开垦及技术培训资金由农民自筹。1.7可研究报告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从建设背景出发,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必要性及可行性、建设规模及项目区概况、建设方案、投资估算、效益评价、风险分析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项目在以上方面均为可行,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迫切性。建议业主积极作好准备工作,为项目实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为项目创造条件,使项目尽早实施,尽快实现经济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可行性2.1项目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生态建设,并于1954年设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自1989年起,两项旨在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以来,长江流域生态恶化加剧的局面得以初步改善,部分地区生态全面恢复。90年代以后出台和采取了“天然停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与措施,“长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处理不当,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水利部水保司的材料,八十年代遥感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的31.2 ;年土壤侵蚀总量24亿吨,相当于黄河流域的1.5倍。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上中游山丘区的水土流失和中下游平原的洪水灾害,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1982年,江西省兴国县和湖北葛洲坝区的小流域试点工程,揭开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序幕。1988年,包括云、贵、川、渝、陕、甘、青等六省市及中央部委的有关领导聚集北京,决定在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61个县全面启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长江上游开始进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为了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面积222.98万平方公里(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重复面积14.1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平方公里(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重复面积 11.28万平方公里)。#县属于金沙江上游重点预防保护区,应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主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成了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成了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里程碑。2.2项目的必要性1、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建设保护的需要。“长治”工程坚持以改造坡耕地为突破口,通过“改一退一到二”的有效措施,加大了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同时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栽植经果林和采取封禁治理措施,使治理区的林草植被得到极大程度的恢复。治理区林草措施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中所占比重达到70以上。荒山荒坡面积减少80,林草覆盖率平均达到558,比治理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县由于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生态坏境破坏较为严重。本项目实施是对#县生态环境的恢复,是“长治”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2、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的需要。植被具有改善地方气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河流流量、减轻环境污染等作用。近年来,由于土地开垦、植被砍伐造成的#县气候反常、气候变暖、气候恶化。#县降水量充足,植被恢复能力强,本项目的开展实施能达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3、是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植被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非常明显,见有关“林冠截留”的文献。截留后,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地表的枯落物层也有吸持水分的作用和保护表土的作用。本项目的实施能改善项目地的涵养水源能力,维持#县的生态平衡。4、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2012年,#县农牧科技局采取结对认亲的方式指导#乡#村种植茶叶320亩,收购茶叶6000余斤,为农民增收6万元。本项目实施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农业经济发展。2.3项目的可行性1、周边环境可行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村,周边交通便捷,非常方便。2、自然条件适宜 自然生态条件优异,土壤气候条件都适应茶树生长特性,07年试种300亩,现已见效益,11年又种600亩,生长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藏区、雪域高原、茶马古道等,造就了九龙茶叶的独特品质。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和福建灌木型小叶种茶树,根据资料和#县引种栽培经验,不会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该两类树种,自身免疫系统适应引进到当地栽植。3、规划设计符合建设标准项目2014年3月完成编制实施方案、落实土地等前期工作,2014年4月开始挖坑整地,2014年11月-2015年6月指导树苗管理工作。4、地方党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把本项目建设纳入近年来全县重点项目,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开会专题研究项目建设情况,并成立了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多方面给与大力支持,有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林业局组织了强大的力量,从事该项工程的前期基础工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综上所述,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是可行的。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区概况3.1 项目拟建规模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植被恢复面积1000亩。3.2 项目区概况3.2.1 地理位置及交通#县位于四川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010710210,北纬28192920之间。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北连道孚、新龙县。面积677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12公里,东西宽约102公里,占全州面积的4.59,是#州的东南门户。境内地势复杂多样,高山、极高山、山地、河口四大地貌共存,呈明显的立体气候分布。境内最高海拔5700米,乡党委政府驻地海拔1960米,项目地海拔1540-1720米,年平均气温16.5。3.2.2 地形地貌#县地处川藏高原南缘,其大流属于横断山系东北缘,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川南北纵列。北端最高海拔6010m,南段最低海拔4000m,县域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占全县面积的65%。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灰系、至留系、二迭系、三迭系;主要岩石有石灰岩、板岩、大理石岩、酸性岩、碱性岩、蛇纹岩、石英岩等。地质构造主要有南北向构造带、北西北向构造带、雅江旋转构造带、江官山帚状构造带,上述四种地质构造体系互为影响,表现出并、反接、截接、横跨、褶皱等复合关系。地处高山峡谷区,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沟域形态近似“U”形,沟域平均纵向长度5.0km,平均宽度0.4km,沟域面积8.5km2。受构造控制,沟域分布不对称,最高海拔高程4900m,最低海拔高程3000m,相对高差1900m。3.2.3 气象项目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主要属于四川省气候区划的川西高原气候区4寒温带区。冬季受西北大陆性季风影响,夏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春季受上述两种季风交替影响,高原河谷气候特征明显,冬季严寒,夏季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流域内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气候呈明显的立体变化。根据#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15.6,年积温3199。多年平均降水量906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65d,多年平均蒸发量1777.8mm,多年平均风速2.7m/s,最大风速20.7m/s(相应风向SE)。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81h,多年平均霜日数76d,多年平均降雪日数35.8d,多年平均冰雹日数3.1d,多年平均地面温度12.7。#县气象站气象特征情况见表3-1。表3-1 #县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月、年项 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气温()平均气温0.93.36.49.312.714.215.214.6139.64.71.28.8极端最高20.725.32627.230.131.730.227.727.32522.619.731.7极端最低-15.6-13.1-9.7-7.5-2.003.52.5-1-4.8-11.3-14.4-15.6降水(mm)多年平均1.63.512.544.991.9194.2185.7135.9161.263.292.4906一日最大7.77.121.737.443.651.25339.45432.818.74.954.0降水日数1.93.47.714.117.824.62624.623.713.75.42.2165相对湿度(%)多年平均41414354627478777972604961历年最小0000061516164000蒸发(mm)多年平均113.2133.7189.5202.2212.2159.3152.5151.9120.9125.5113.8102.91777.8风速(m/s)最 大17.71818.318.31820.718161616201520.7多年平均2.833.23.132.62.32.32.12.32.62.72.7降雪日数 (d)多年平均5.48.87.22.80.60.1000.11.15.14.635.8霜日数(d)多年平均15.37.36.32.80.40000517.821.17676积雪深度(cm)多年平均791010200004710103.2.4 水文#县水资源极为丰富,县内主要河流年流量合计155.6亿立方米(除雅砻江),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157.9万千瓦。其中九龙河开发潜力较大,全长128公里,由北向南至文家坪注入雅砻江,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论蕴藏发电量103.9万千瓦。踏卡河自北而南,在乌拉溪偏桥流入九龙河,全长73公里,铁厂河、湾坝河、三岩龙河、洪坝河均属常年性河流,河床纵跌比降大,具有发展电力的良好前景。雅砻江自北而南流经上团、八窝龙、三岩龙三乡后,绕经木里县复转向北从#、魁多、烟袋、朵洛、小金等乡流过,流长86公里。3.2.5 土壤区域土壤成土母质多为砂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县土壤有10个土类14个亚类及33个土种。由于受地形地貌、气候、生物和成土母质等生态条件的综合影响,呈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区域分布特点。工程河段自然土壤以棕壤、暗棕壤为主。土层厚度以中厚层为主,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速效钾大于100ppm的占28.3%,50100ppm的占58.7%。表3-2 区域土壤垂直分布位置海拔m土壤类型#县2000或2400以下红壤2000(2400)2400(2600)黄棕壤2400(2600)3000(3200)棕壤3000(3200)4000暗棕壤40004200亚高山草甸土42004900高山草甸土49005100高山寒漠土3.2.6 植被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单位和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记录,并参考四川植被相关部分的描述,#县自然植被可以分为7个自然植被类型(相当于群系)。植被分类系统如下:A、山地落叶阔叶林(1)栓皮栎林(Form. Quercus variabilis)(2)滇桤木林(Form. Alnus nepalensis)B、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3)高山栎类林(Form. Quercus spp.)C、山地温性针叶林(4)云南松林(Form. Pinus yunnanensis)D、亚高山常绿针叶林(5)丽江云杉林(Form. Picea likiangensis)E、山地灌丛(6)蔷薇、悬钩子、箭竹、栒子灌丛(Form. Rosa spp.-Rubus spp.-Fargesia spp.-Cotoneaster spp.)F、山地禾草草丛(7)须芒草、芸香草草丛(Form. Andropogon yunnanensis-Cymbopogon distans)3.2.7 社会经济#县现辖1镇17乡、63个村、263个村民小组。根据人口统料,九龙全县2012年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3。九龙是以藏、汉、彝为主体名族的多民族杂居县。此外,还有少量回、羌、蒙古、苗、土家、白、瑶、仡佬等族。#县2012年,全县GDP收入2.81亿元,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县已经形成了以水电、矿业、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西电东送”强大的动力基地,是#州最重要的工矿基地,对全州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作用。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 设计原则1、坚持以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安排谷地森林破坏严重、减少趋势快、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大和相对易于实施工程的区域,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3、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遵循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乔则乔的原则,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4、坚持科技为先导、科学治理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5、坚持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原则。6、坚持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原则。4.2 设计依据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2008)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4.3建设任务和规模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植被恢复面积1000亩。(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和福建灌木型小叶种茶树各栽植500亩)。4.4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1)耕地整治通过客土法和增施有机肥,使项目区350亩耕作层较薄的耕地增厚2厘米。(2)渠系建设:修建30厘米(宽)*40厘米(高)水渠200米;购买直径6.3cm胶管1000米;直径4.0cm胶管4000米。(3)耕地地力建设1000亩。(4)树苗引进:引进优良树苗600万株。(5)实用技术培训6期,每期培训50人,共培训300人次。(6)基地标识牌3个,规格2m*1m。(7)园地绿色防控购买性诱剂10件;黄板诱杀器械4.4万张。4.5植被恢复方案4.5.1.树种选择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及各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树、草种,遵循适地适树(草)的原则,尽量选用乡土树(草)种,所选树(草)种必须对工程区立地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需具有一定观赏性与经济价值,且不会对造林区域的生物群落产生干扰。茶树喜山坡沟谷,干季云雾弥漫,空气潮湿,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质的小环境。某村气候属于河谷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寒温带气候。沟壑纵横,具有“山高、沟深、水急、路险”和土地分散等特点,日照时间长,常年日照可达1938小时,年总辐射量120-160千卡/平方厘米;昼夜温差大,可达510,年降水量950毫米,集中在59月,春季较为干旱。由于三乡山体较高,主要为坡地或缓坡地,土地分散,通风透光性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州荒山荒坡及贫瘠土地植被恢复一般选择种草、经济植物、高原杨柳等。生态功能、经济效率比较表如下:表4-1比较表项目生长环境寿命经济效益生态功能经济投入草适宜短无较差较大一般经济植物适宜较短一般较好较低高原杨柳适宜较短无较好较低茶树适宜较长较好较好较低本项目选种的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和福建灌木型小叶种茶树,已经试种过,不仅生长良好,生态功能好;而且寿命较长,经济投入较低;一般树龄为100-200年;另外,茶叶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市场,所以选种茶树不仅具有巨大生态效益,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4.5.2茶树生长条件及面积分配4.5.2.1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生长特性及栽培要点1、温度茶树在年平均气温14-27范围都能生存,但最适茶树生长的年平均气温范围是14-20,云南大叶种最适范围是6-20,中小叶种最适范围是14-16。2、水分水分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嫩的枝梢含水量达75%-80%老叶约65%枝干约45%-50%。水又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都离不开水。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云南大叶茶树要求年降水量为1000-2000 毫米,生长季中要求每月降水量在100 毫米以上。同时茶树的需水规律是夏季需水量多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更少。按其规律给予适时供水。3、光照茶树生物产量的90%-95%是叶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而构成的。茶树对光照的要求,因品种、树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幼苗期茶树对光照的需要量较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对光照度的需要往往比低海拔和低纬度地区大。光照强度的不同也改变着茶树的形态结构。据研究同一品种茶树,在荫蔽条件下,叶片上表皮的栅状组织变薄,海绵组织相应增厚,茶树新梢嫩绿,持嫩性强,不遮荫则相反。 4、地形地形条件包括纬度、海拔、坡向、地势等。地形条件的差异不仅影响着茶树的产量,也影响着茶叶的品质。(1)、纬度地理纬度的不同,光照强度、日照时间、气温和降雨等气候因子均不同。相同海拔高度、纬度低、气温和热量都高。如大渡岗年平均气温比思茅(同海拔高度)高1。纬度低,年均温和积温都高,日照长,年生长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茶叶品质的提高。(2)、海拔在云南广大地区,海拔2000米以下均可种茶,其中以海拔900-1600 米地段是大叶茶的最佳种植区域。云南大叶茶树的分布多在海拔1000-2100 米,7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000-1800 米的范围。在云南,茶组植物中的野生种分布的范围是海拔800-2600 米栽培的云南大叶种为海拔450-2460米,栽培的小叶种为海拔800-2200 米。(3)、坡向对茶树生长有一定影响。南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湿度小,空气湿度大,北坡土温和气温都较低,蒸发量小,土壤湿度大,空气湿度低,东西坡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和气温较低的地方,宜选择南坡种茶,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方,宜选择北坡种茶。(4)、地势从土、肥、水、气、热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应选择盆地边缘、坡脚、开放的低丘、宽阔而早晨向阳的缓坡、谷岸等地种茶。海拔1700 米以上的西北陡坡25 度以上坡度的高山顶封闭的小盆地大风口不宜种茶。(5)、土壤土壤适宜与否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决定因子。土壤环境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壤酸碱性茶树是嗜酸性作物,根液的缓冲力在PH5.7 以上就失去作用。因此土壤PH 以4-6.5 为宜其中以4.5 最好。云南茶科所每公顷6750 千克干茶的茶园土壤PH 为3.9。据调查,凡单产在250千克以上的高产茶园,土壤PH 大多在4.6 以下。土壤PH是茶园土壤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土层厚度茶树是深根植物,土层厚度至少在1 米以上。、土壤潜水地下水位至少要低于地面1 米。、土壤有机质茶树要求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耕作层有机质愈多愈好,热量少的北部茶区应在3%-5%,热量丰富的南部茶区应在2%-3%。、土壤种类应选择含砂量少,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其他矿质元素的红壤、砂质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黄泥、胶泥、紫色土等不宜种茶。4.5.2.2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生长特性及栽培要点福建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适应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降到0以下,全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0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五至十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80%。四季气候中,冬季比较干燥,干燥度均在1.00以上;春季多雨,夏季热而长,秋季雨水较少,干燥度在1.5以上。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在山地土壤中,除山地黄壤分布最广,后者多分布在海拔900-1500米以上的地方。夸红壤在森林植被覆盖下,有机质比较丰富,但当森林砍伐后,有机质分解很快,含量迅速降低,土壤侵蚀加强,水分物理性质也相应变坏。顺此在砖红壤上开辟茶园,要合理地规划和使用已垦土地。4.5.2.3 茶树面积分配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和福建灌木型小叶种茶树各栽植500亩。4.5.3种植栽培技术1、园地的开垦园地开垦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造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园”。建园时外侧高于内侧,梯面宽度在坡度最陡的地段不得少于1.5米,梯壁不宜过高,应尽量控制在1米以内,不得超过1.5米。梯田要求前有高10厘米、宽25厘米的田梗,后有深宽各30厘米的横沟蓄水。全园深垦50厘米。开垦时,前进挖开台面,后退挖松后面,要尽量做到心土垒壁,表土留园,园地上方,应开排洪沟,以防暴雨山洪冲刷园地。2、施肥茶树种植前把园地整平,按行距1.3-1.5米开挖种植沟,沟深、宽各30厘米。沟内填入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磷肥,并用锄头耕锄,使基肥与土壤均匀混合,再覆上10厘米松土。农地或水田改种茶树,宜在种植沟填入一层红壤土,既有利与于树萌发新根,又可减少杂草滋生为害。3、树苗的移栽树苗栽种的季节以春季和秋季种植最为适宜。种植株距2030厘米,单行双株排列、双行单株排列或三行单株排列。单行双株植时,两株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3-5厘米)双行单株植时,行距20厘米,挖坑直径10-15厘米,两行植株位置要错开,以使根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三行单株植时,行距15-20厘米。每亩地栽树苗50006000株种植(乔木型可适当减少,灌木型可适当增加),用右手挖开土壤,左手把树苗放入穴中扶直,并使根系自然伸展,填入细土至根茎部,压实后浇上定根水,最后覆上松土。压实时中间用力宜轻,外边用力可稍大,避免损伤根系。4、茶树的管理(1)初期管理新植茶树既怕干旱,又怕暴晒。新植园地铺草覆盖,或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可以大大提高种植成活率,利于幼树快速成长。种植沟的杂草应及时拔除,以免杂草长大后因拔草土壤松动而损伤幼树根系,影响成活率。 (2)园地耕作园地耕作可分浅耕、中耕和深耕。耕作深度5-10厘米叫浅耕;耕作深度10-15厘米叫中耕;耕作深度20-25厘米叫深耕。深耕只能在非生产季节耕作,且隔行或隔年进行,深耕部位只是在茶行中央宽度为30-40厘米的“条幅”。成年茶园春茶采前中耕一次,春、夏茶采后各浅耕一次,秋、冬茶采后隔年或隔行深耕一次。幼年茶园由于茶树覆盖度小,行间空隙大,杂草容易滋生,以浅耕为主,每年浅耕4-5次。 (3)茶园覆盖茶园铺草覆盖是用作物稿秆或杂草覆盖园面。铺草可以一年铺一次,也可以一年铺二次,例如春茶采收结束,浅耕施肥后铺草;暑茶采收结束,把春夏之交铺的草耕埋土中,施肥后再次铺草。铺草厚度为8-12厘米,不要把草籽和成熟的杂草带进茶园。幼龄茶园生物覆盖,幼龄茶园应提倡有选择地在茶园种草(如爬地兰、百喜草等)。在旱季割草铺入园中,要注意控制生草上的病虫害,并增施肥料。5、茶园的施肥与灌溉(1)施肥技术根据茶树各不同生育期对营养需求、土壤肥力状况以及气候因素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施肥的技术方案。 基肥应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立即施用。用量为每1亩施农家肥一吨、商品有机肥或饼肥10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施肥时在树冠边缘垂直向下的位置挖20厘米深的施肥沟,施肥后及时覆土。基肥隔年施一次或隔行施。 追肥在各茶季采摘前一个月施用,以无机肥为主。施肥时在树冠边缘垂直向下的位置挖10厘米深的施肥沟,施肥后及时覆土。叶面肥在新梢一芽一叶时喷布,通常用尿素与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也可选用氨基酸、腐殖酸等叶面肥。叶面肥以傍晚或阴天喷布叶背效果最好,叶背吸收比叶面大5倍。采茶前10天应停止使用叶面肥。 幼龄茶树在成活后即可施肥,应薄肥勤施,一年追肥3-4次。在新梢萌动前20天施人粪尿10倍水溶液,或尿素200倍水溶液。定植第二、三年可开浅沟施入复合肥或氮磷钾复混肥,施后覆土。一年至少施一次有机肥。 成年茶园施肥可根据产量指标确定施肥量,一般先按每生产4-6千克干茶施用1千克纯氮计算出氮肥用量,然后再按三要素配比,分别算出磷、钾肥用量。有机氮应占全年施氮量的30%-40%。(2)茶园灌溉茶园灌溉以采用喷灌较为理想,水源充足的地方,采用流灌也可以。幼树定植当年8-9月份是树苗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期。若遇秋旱,应浇水或灌溉。6、茶树修剪茶树修剪是茶树树冠管理的重要措施,能明显地调节茶树的生理机能,调节茶叶采摘期。修剪应根据茶树不同生育阶段、树势和环境状况,运用合理的修剪方式和方法,使树冠朝着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1)幼龄茶树修剪 以春梢萌发前为好,春、夏、秋茶后亦可。定植后树高达25-30厘米、茎粗0.3厘米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定剪高度第一次15-20厘米,第二次25-30厘米,第三次35-45厘米。经3次修剪后,树高达60厘米左右,要求以养为主,切忌过重采摘。当树高达70厘米左右,树幅1米以上,即为成龄投产的茶园。(2)青壮年茶树修剪 采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的方法。 轻修剪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整齐树冠采摘面,每年需进行一二次轻修剪。壮年树一年进行一次,修剪时期选择在秋茶后或春茶萌发前进行,深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厘米。青年树一年可轻修剪二次,第二次于春茶采收后及早修剪。 运用茶树修剪调节不同季节茶叶产量,是一项新技术。目前主要策略是减少质次价低的夏、暑茶产量,提高质优价高的秋、冬茶产量,具体作法有两种:一是夏茶留样,暑茶轻剪。修剪应与施肥相配合。7、病虫害防治茶树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内。(1)农业防治 有选育良种、合理施肥、合理耕锄、冬季清园、修剪、适当嫩采等手段。(2)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岭、飘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微生物治虫等方法。 (3)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的方法。(4)化学防治: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化学农药,务必力求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松脂合剂等。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封园防治。 合理选用农药。根据不同防治对象,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如假眼小绿叶蝉可选用吡虫啉、赛丹或啶虫脒。茶叶螨类可选用克螨特、速螨酮(灭螨灵)或四螨嗪(螨死净)。象甲类可选用巴丹或天王星。要掌握在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施用农药,如对假眼小绿叶蝉喷药应掌握在幼虫盛期进行,茶叶螨类宜在发生始盛期施药,茶丽纹象甲应在成虫盛期施药,茶蚧类和粉虱类应在卵盛孵期施药,鳞翅目食叶类应在幼虫三龄前施药。8、苗木补植对于发现未成活的苗木,应进行及时补植。补植时间应与栽种时间一致。4.5.4林地防火设计林地防火不仅仅局限于火灾的补救,而是从生态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林地防火规划,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地控制火灾,以维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安全。预防、扑救林地火灾,对工程区的建设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1)通过对历史上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条件、地点、时间、次数、火源等进行统计与分析,预报森林火险。2)开展防火宣教和联防联治认真贯彻执行和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坚决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防火期内加强巡护,与周边牧区订立防火公约,实行联防联治。3)防火队伍建设由管护实施单位管护人员及牧区的牧民组成护林防火联防队伍,定期进行火险预报及灭火知识培训,适时进行灭火演练,做到技术过硬、反应迅速,建立起先进的林火预测预报、通讯指挥和快速扑救体系。4.5.5苗木组织设计(1)苗木的选择标准工程的实施必须选择良种壮苗,良种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增加生长量的必须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苗木的引进上,必须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灾害性病虫害进入项目区。本项目所使用的造林树种,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和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二级以上的种子苗木。使用的种苗应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检验合格,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标准,并附有标签和质量合格证,跨县调运的应具有检疫合格证,选择无病虫害、1级或2级优质苗木。(2)苗木规格选用苗龄1-2年生,、级合格移栽苗,苗高3050cm。要求必须为生长旺盛,根系完整,无偏头、断头现象的优质壮苗。植物选择和栽种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坚持苗木就近采购,当天挖掘,当天栽植的原则。同时还要采取某些必要的技术处理措施。2)植物在种植前的圃地中,应先进行疏枝摘叶,剪口需平滑,较大的伤口要用伤口愈合剂涂抹防止感染。3)按苗木起挖规范确定所带土球大小。在起挖的前23天对所选定的植株挖宽20cm,深40cm的圆槽圈,浇灌浓度为5%8%的活力素水剂,保证起苗运输途中的养分和水分贮存。4)对整个植株用1%3%抑制蒸腾剂,进行喷洒,减少水、养分的蒸发,阻碍植物的生理活动量,促使植株处在半休眠状态。5)植物的起运应注意天气的变化,一般应选择阴湿天起苗,最好是傍晚起苗,通过适当的药物技术处理连夜运置到种植地。6)苗木的运输应选择有棚架、能遮荫挡风的安全车辆。大苗装车应前根后干,依次排列。小苗要求直立装置,打单包,中间设隔层,分层装置,如运输时间超过4小时,应在车苗中设置用冰块构装的降温包,并在途中采取喷水增湿等措施。7)严格植物种植的操作程序。根据苗木胸径,确定苗木的土球规格,应把种植穴加大、加深,并做好渗水层,保证在高温期反复浇水、保湿,不积水。8)植物种植前应分别用于1%3%的消毒液和5%8%的生根剂进行浸穴。9)植株入土前,应对植株进行整理。种植时,土球经初步覆土捣实,确定位置后,可将土球的包扎物小心解除,随后填土分层捣实,待覆填土达到植株土球深度的1/3时,边填土边灌水,浇足第一次水,完成整个栽植填土工序,覆土层高于种植地23cm成围堰。花灌木栽植时应稍高栽植土10cm左右,便于排水。4.5.6水利工程某村荒山荒坡植被恢复(续建)项目新建灌溉沟水利工程,满足项目的给排水需求。第五章 工程进度计划安排5.1进度计划目标项目进度应满足2015年正式使用。5.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项目起止时间:2014年-2015年。2、项目建设进度:2014年1月-2014年3月,编制完成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2014年4-5月,开始挖坑整地。2014年68月,开展树苗采购招标,技术培训等工作。2014年910月,调运树苗、指导农户种植。2014年112015年6月,指导树苗管理工作。表5-1工程项目项实施进度计划横道图内容实施进度201420151-34-56-89-1011-121-6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挖坑整地植被恢复技术培训等调运树苗、指导农户种植竣工阶段树苗管理管理第六章 工程管理6.1 管理形式#县林业局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常年负责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将工程项目实施成效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6.2 管理机构6.2.1 机构设置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县林业局需成立相应的工程管理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程的宏观管理,研究解决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对工程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对工程组织竣工验收和分阶段进行审计,做好项目监督、检查、监测评价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和协调,并做好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6.2.2 机构职责(1)规划项目实施区域位置、规模、范围。(2)按政府采购程序组织项目建设,保证项目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3)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制度。(4)负责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管护(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调查防治等)。(5)建立专门项目档案,记录项目建设及实施后资源消长情况。6.3 项目管理6.3.1 计划管理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具体落实项目建设内容,严格遵守营造林工程实施计划和技术规程要求不得擅自变更实施地点、规模、标准及工程内容。6.3.2 工程管理项目要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对各项工程施工作业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理。项目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质量监督、设计等有关部门组成工程验收组,对工程完成情况、建设质量情况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及有关技术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质量验收办法,验收程序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的法人合同进行。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相应的责任。建立项目档案。对工程项目建设、抚育和封育管护情况及措施等相关内容建立完整档案,为管护成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6.3.3 资金管理要严格遵守相关财金制度,加强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严禁将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挪作他用,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和审计工作。6.3.4 档案管理由各项目建设林场负责建立工程档案,包括工程的组织实施情况、实际造林工程量和用工量、自查报告、上级检查验收报告、资金使用情况等,建立工程造林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的数据库,作为工程建设、制定经营措施、分析建设成效和评价建设效果以及检查验收的基本依据。第七章 招标方案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特点编制项目的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备案并接受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7.1招标(比选)原则1、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定标的原则。每项招标应有三家以上(含三家)投标单位参加。招标工作小组要对投标者进行资质审查;坚持以方案可行性、质量可靠性、技术先进性、报价合理性和售后服务质量等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评标程序和定标应参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签订的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严格招标工作纪律。参加招标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不经招标或不经集体讨论而确定施工和供货单位;严禁明招暗定,泄漏标底,招标走过场。3、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项目,审计部门不予审计或审签,财务部门不予付款。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相关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4、建设工程和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和执行实行终身责任制,凡参与了相关项目的组织、论证、评标、审批、经办、监督的人员要对该项目终身负责。7.2招标(比选)范围树苗采购采用政府采购。7.3招标组织形式本项目采用政府采购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7.4招标方式树苗采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公告应按规定在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公告。水利设施不采用招标。7.5招标情况表表7-1 采购项目招标情况表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比选招标树苗采购表7-2 工程项目招标情况表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比选招标水利设施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8.1投资估算的依据8.1.1依据本估算依据项目业主所提交的设计方案和文字说明测算。 1、土建工程费用估算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投资指标是参照当地同类建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 (建筑工程)、2009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主管部门同期发布的配套文件,结合当地建材价格水平和建筑市场的供需情况综合测算制定的。2、给排水、供电、通风等工程费用也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投资指标是参照同类建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 (安装工程) 、2009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安装工程)、主管部门同期发布的配套文件,结合当地建材价格水平和建筑市场的供需情况综合测算制定的。3、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2006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林业局2008年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物流技术应用与仓储管理智能化技术应用效果评估报告
- 2025年财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商务酒店与物业管理消防系统安全评估合同
- 2025年白花蛇舌草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强化地板备料工作业指导书
- 股权激励销售总监劳动合同与分红执行细则
- 艺术教育机构舞蹈教师劳务合同样本
- 可持续化工产品设计-洞察及研究
- 黄酒灌装工作业指导书
- 郎瑶独特情感需求离婚协议书制定
- 电商客服培训考试
- 人类学-课件精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课件第一章导论
- 临床医学晕厥课件
- 2023门球竞赛规则电子版图文并茂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PPT课件
- 大班社会《班级规则我遵守》课件
- 能源概论__第一章能源概述PPT课件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册
- PTB220串行数字气压计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