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美学概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美学概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美学概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美学概论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谈谈审美关系和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答:A、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明理和经过概念的逻辑判断并不导致审美。B、审美不能排除认识:广博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加深审美范围,提高主体的美感能力。审美关系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与某种认知。C、审美关系不同于功利关系: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甚至是消灭对象,具有排他性;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具有共享性。D、审美关系潜伏着功利关系:功利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在丰富,社会美、自然美包含浓厚的伦理意味,艺术也要求尽善尽美。2、如何审丑?答:A、丑的形象外观包孕了美的意趣与理想,借助形象本身外丑和内美的强烈对比产生审美效果,成为激发物: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庄子中的哀殆驼。B、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地展现出丑的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丑的本质,寄寓了美的理想,如:死魂灵。C、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如:恶之花,金瓶梅?。3、审美活动有哪几种方式?答:1、日常式审美: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日常式审美是一种自在而非自觉的审美。一方面是消遣和休闲式的审美活动;一方面日常化层面的实用性或伦理性审美活动。接受者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审美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浅层次的独白状态。2、鉴赏式审美:审美活动的本质方式接受者能够以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加以接受的审美方式。在鉴赏式审美中,接受者和审美对象均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中:接受者的主动性活现了审美对象的潜在性实现了客体的审美价值。3、研究式审美: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活动接受方式。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及其它各类专家学者,在研究式审美中,接受者本身主要是非审美的,审美对象的审美性也“迷失了”。4、审美批评有哪几种?答:1、感官印象式审美批评:随意性的评论,敏锐的观察,恰当的理想、丰富的想象,既是审美批评的表现形式,也是审美批评的特点。2、形式主义审美批评:形式主义审美批评认为:形式分析是评判家了解艺术家创造意图的本质和深度,了解艺术家在艺术品中表达的感情、想象、经验的最最重要的手段。3、背景主义审美批评:背景主义审美批评范围很大-社会历史批评更多地把艺术作品与其产生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心理分析批评主要是基于心理分析的理论,在解释每一艺术作品时,都尽可能使用最新的心理学术语。5、美育的任务是什么?答:1、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一种直观感悟能力一是培养审美感知的敏锐性,二是培养审美发现的独到性,三是培养艺术审美的历史感,四是审美感知的统摄力。2、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切艺术的最根本和最大限度的魅力就在于激发人的美感。审美的直接成果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它贯穿于人的自我发展的全过程。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想象是审美实践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想象的东西或创意构思物化为审美对象时,就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技能 美育能使人得到投身于实际的艺术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机会,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想象力和实际操作技巧,并提高他的审美创造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价值。6、美感的特征是什么?答: 美感的特征是:第一,“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第二,“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第三,“关系”的特征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四,“模态”特征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7、自然美主要表现为哪些形态?答:a,奇险美,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等自然景象,令人产生惊心动魂的感觉,这就是奇特美。b,壮丽美,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旭日东升,夕阳晚照,辽阔的天空,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等,常常给人以胸怀开阔的感觉,从而产生壮丽美。c,幽静美,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显稀,浓荫翠盖等景色,再配以幽雅的人文景观,令人觉得似在“世外桃源”之中,此即“幽静美”。d,秀丽美,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清水秀,雨后彩虹等,给人的是一种秀丽美。8、艺术的六对基本的风格是什么?答:(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 (4)抒展沉静风格与奔放流动风格。(5)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富创意风格。 (6)规范谨严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二、论述题1、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答案要点:网络文学是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媒体革命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载体的虚拟性和主体的隐私性,使其审美更具有超幻性,网络文学的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的特征,对应着精神“狂欢”的特质,对应着观念“解构”的理论。网络文学“超文本”的不定性与互动性,为读者和作者带来了双重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自由的民间理想。但是,网络文学的单向感官传播,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使其在拓宽个人体验的同时,使读者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文学阅读的意义反而变成了无意义,蒙太奇式的见解也消解了文学的深度,不利于文学品格的提高。网络文学的价值和特征,网络文学能否取代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对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基本理论有何影响,目前学术界正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2、简述三种论美的模式?答案要点: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和根源的情况相当复杂,思路和着眼点几乎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每一观点,流派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分别归属于我们美的模式中。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模式:(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毕达哥拉斯,达.芬奇等人的美学观点就属于这个模式。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于“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学”。另一个方向则偏重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了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从柏拉图那里延伸出来的这条对美的本质的探问之途,悠长而深邃。(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从以上三种模式看来,在美学史上呈现的不同观点纷繁驳杂,虽然主要的美学家和美学学派在这几个关于美的模式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毕竟没有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答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真正能够将探索美的路途照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那是一次伟大而壮丽的日出。3、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答案要点: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4、谈一下你对孔子的美育思想理解?答案要点: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