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报告.doc_第1页
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报告.doc_第2页
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报告.doc_第3页
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报告.doc_第4页
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66 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蚌埠市饮用水水源地 环境保护规划报告环境保护规划报告 蚌埠市环境保护局蚌埠市环境保护局 2007 年年 9 月月 I 66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1 1 规划目的 1 1 2 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2 1 3 编制依据 3 1 4 规划范围与目标 3 1 5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4 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6 2 1 城市自然地理概况 6 2 2 城市社会经济概况 8 2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10 2 4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状况评价 11 第三章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12 3 1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 12 3 2 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 12 3 3 营养状态评价 14 3 4 综合评价结果 15 第四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分析 17 4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章建筑物调查分析 17 4 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调查 17 4 3 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调查分析 18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20 5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 20 5 2 现有水源保护区划分核定情况 20 5 3 原有水源保护区重新划分的原因分析 21 第六章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26 6 1 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 26 II 66 6 2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26 6 3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26 6 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和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26 6 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6 第七章 项目可达性分析 33 7 1 项目投资及预期效果 33 7 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33 第八章 规划投资及效益评估 35 8 1 规划项目投资与实施计划 35 8 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5 8 3 效益评估 36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 38 9 1 项目资金和用地保障 38 9 2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38 9 3 组织管理保障 39 附件 40 附图 40 附表 42 1 66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 饮用水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 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国 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饮用水的安全联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是党和政府 以民为本 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 饮用水安全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5 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 会上 要求 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 2005 39 号 明确提出 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 加强水污 染防治 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 护 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 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坚决取缔水源保 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 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 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确保群众饮水安 全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 况堪忧 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 目前在水质 水量及 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因 此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 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的要求 保障人 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 开展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编制工作 2006 年 6 月 26 日 28 日 国家环保总局在江苏南京召开华东地区饮用水源地环保规划 编制培训会议 部署各省 市开展饮用水源地环保规划编制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指示精神及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各省市 开展饮用水源地环保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 蚌埠市环保局组织相关人员 着手编制 蚌埠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的编制对保护 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地表饮用水源地用水安全 实现饮用水源地水质管理 2 66 目标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妥善处理客水越境污染扰民问题 协调全市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促进蚌埠市中长期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持 续 快速 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 2 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 2 1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 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有关精神 明确我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目标 任务和政策措施 通过饮用水 水源地的保护 修复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础上的饮用水水源地建设等工 程措施和饮用水水源地监测 安全应急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等非工程措 施 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 水源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为促 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1 2 2 编制原则 编制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 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 求真务实 国内外比较 分析 规划方案制定 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 均应实 事求是 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规划中切实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全面规划 重点深入的原则 全面规划 重点深入的原则 对全市各级各类饮用水水源地的环 境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重点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科学性 前瞻性 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 前瞻性 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 上 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 可操作性 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 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 涉及跨行政区的饮用水水源地 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 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3 66 公众参与的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 饮用水安全关乎全社会千千万万民众的身体健 康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1 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 0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989 0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 93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 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2001 07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T338 2007 1 4 规划范围与目标规划范围与目标 1 4 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蚌埠市辖区县 区 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包 括 4 个市辖行政区 2 个开发区 3 个市辖县 怀远 五河 固镇 1 4 2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为 2006 2020 年 按照科学性 可操作性的规划编制原 则 将规划期分为近 中 远期三个阶段 达到分期规划 分步实施 重点明确 便于操作的目的 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 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 近期 2006 2010 年 4 66 第二阶段 中期 2011 2015 年 第三阶段 远期 2016 2020 年 1 4 3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 2006 2010 年 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 污口 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中期目标 2011 2015 年 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 减 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远期目标 2016 2020 年 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 稳定达标 1 5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5 66 图图 1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规划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 评价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 全面核定已经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 补充划分没有划定保护区的饮用水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 饮用水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源地保护工程规划 典型区技术示范典型区技术示范 规划技术支撑规划技术支撑 点源污染防治 工程 污染防治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工程投资效益评估 面源污染防治 工程 生态恢复与建 设工程 预警监控体系 建设工程 应急能力建设 工程 管理能力建设 工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环境基础情况调查环境状况评价 成果输出成果输出 6 66 水源地 为规划方案提供基础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集 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规划 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工程实施效益评估等 第二章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2 1 城市自然地理概况城市自然地理概况 2 1 1 地理位置 蚌埠市 东经 116 45 118 04 北纬 32 43 33 30 位于安徽 省北部 以中国五大水系之一淮河为纬 南北动脉京沪铁路为经 居苏 鲁豫皖之中心 北与宿州市 濉溪县 灵壁县 泗县接壤 南与淮南市 凤阳县相连 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 西与蒙城县 凤台县相 依 津浦铁路从市境中部纵贯南北 京沪 淮南铁路交汇市间 淮河自 西向东流经过境南 市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辖龙子湖 蚌山 禹会 淮上 4 个区和怀远 五河 固镇 3 个县 共设镇 36 个 总面积 5925 平方公里 市区总面积 601 5 平方公里 蚌埠市区 东经 117 31 117 11 北纬 33 01 32 49 北部与固镇县 东部与凤阳县 毗邻 南部与凤阳县接壤 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蚌埠市的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2 1 行政区划图见附图 2 2 2 1 2 自然环境概况 1 地质地貌 蚌埠地区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处 于中朝准地台南缘的淮河台坳中部 属次级构造单元 称为 蚌埠台拱 该区构造轮廓是以太古代变质岩所构成近东西向的复背斜为基础 背 斜北翼为新生代断陷盆地 全区东西向和北北向断裂发育 并有北西向 线性构造 7 66 地层系华北地层区淮河分区 基岩露头零星 地表为大面积沉积物 覆盖 岩石地层除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 主要为侵入岩和变质岩 早古 生代以前地层以变质岩和海相地层为主 中生代 新生代地层以陆相地 层和火山岩为主 蚌埠市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有金矿 铁矿 石灰岩 花岗岩 含镍蛇纹岩 重晶石 大理石 荧石 陶粒页岩粘土矿 煤等十多种 蚌埠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 最高处为涂山 主峰 海拔高度 338 20 米 最低为淮河漫滩 海拔高度 15 30 米 丘陵 地带最大切割深度为 280 米 一般为 30 80 米 地貌区划以淮河为界 分为两部分 淮河以北为淮北平原区 淮河以南为江淮丘陵区 呈现北 部开阔平坦 南部岗丘起伏之泾渭分明的地貌景观 淮河以北三县大部 分是平原 主要以黄泛平原为主 另在靠近河湖地区分布有河间浅平洼 地及河滩地 丘陵主要分布在沿淮河以南市郊与淮南市和凤阳县的接壤 处 大部分丘陵生长有自然植被或经人工造林而绿化 台地仅有少量分 布在淮河以南蚌埠郊区 2 气候特征 蚌埠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 季风明显 气 候温和 雨量适中 四季分明 春暖多变 秋高气爽 夏雨集中 雨季 显著 年均降水量为 918 毫米 夏日日照时数多 热量条件好 光照充 足 无霜期长 年均无霜期 217 天 常年主导风向 ENE 平均风速 2 4 米 秒 蚌埠市的气候具有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的特点 其气候条件 具有明显季节变换旅游适应性 3 地下水 蚌埠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埋藏浅 水质好 储量大 主要分布在 淮河以北三个县区 基本属入渗蒸发型 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 小 静储量 3 2 亿立方米 年地下水调节储量在 1500 2500 万吨之间 由于地质构造的关系 蚌埠市淮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 水 量很小 无集中开采价值 淮河以北地区的地质结构属冲积层 具有一 8 66 定的可开采水量 浅层地下水平均有效补给量为每平方公里 16 5 万立方 米 4 河流 蚌埠市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 自怀远县南湖村东 1 公里处入境 流经怀远县南端 蚌埠市区北端和五河县南端 在五河县卡村以东出境 境内全长 150 7 公里 其中 蚌埠市区北岸长 16 8 公里 南岸长 28 公 里 河床宽 600 800 米 年平均径流量 263 亿立方米 淮河蚌埠境内 有一 二级支流 13 条 河流总长度为 659 8 公里 水域总面积为 389 35 平方公里 占辖区总面积 6 7 淮河以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 浍河 北淝河 澥河 涡河 芡河等 淮河以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仅有天河 龙子河等 人工河道有 茨淮新河 怀洪新河等 均位于淮河以北 蚌埠市区较大的自然地表水 有北淝河 龙子河和天河 北淝河是淮河支流 境内长 10 公里 龙子 河位于市区东南 河道长 10 公里宽 300 500 米 正常水位时 水深约 2 米 水面面积 6 平方公里 已开发成为天然养殖水域 兼为蓄水灌溉 的湖洼水库 天河位于市区西南 市区境内长 16 公里 宽 600 1000 米 其中湖洼长 9 公里 形成自然天河湖 水面面积 14 平方公里 蓄 水量 2000 万立方米 较大的湖泊有位于五河县的香涧湖 沱湖 天井湖和位于怀远县的 四方湖等 其中 沱湖是至今未受污染的较大湖泊 水域面积约 6000 公顷 是水产养殖的重点湖泊 5 水库 全市已建成樵子涧 梅花山 杏山等 42 座中 小型水库 兴利库 容 1807 万立方米 天河 龙子湖等湖泊的兴利库容 3250 万立方米 蓄 水工程总兴利库容约 4000 万立方米 蚌埠市水利工程见图 2 3 2 2 城市社会经济概况城市社会经济概况 9 66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 蚌埠市经济 实力有了较大增强 现有工业企业 1258 家 其中大中型企业 66 家 已 形成以加工业为主 拥有机械 纺织 轻工 化工 医药 电子 建材 等行业的工业体系 能生产 400 多大类 上万种产品 近年来 蚌埠市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资产重组步伐 着力实施 创牌造舰 战略 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涌现出一批骨干企 业和优势产品 安徽丰原集团 八一化工集团 华光玻璃集团 蚌埠卷 烟厂等企业 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 平板玻璃 压铸机 滤清器 灯芯绒 啤酒 玻璃制品 卷烟等产品产量 质量在 国内名列前茅 柠檬酸和对 邻 硝基氯化苯产量 质量在亚洲位居前 列 2005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311 3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0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67 74 亿元 增长 1 2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19 56 亿元 增长 13 3 其中工业增加值 96 48 亿元 增长 15 7 第 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24 03 亿元 增长 11 6 三次产业比例为 21 8 38 4 39 8 按户籍人口计算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8942 元 增长 9 3 2 2 1 人口增长现状与趋势分析 人口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参数之一 常用的人口增长预测方法是基于 自然增长率的综合递增预测法 公式如下 Pi Pt0 1 r t t0 式中 P Pi i t t 年的人口总数 P Pt0 t0 t t t t0 0年时 即预测起始年的人口基数 r r 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5 年至 2005 年蚌埠市人口数及增长速度见表 2 1 根据近年来 蚌埠市人口自然增长及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同时考虑城市经济水平及产 业的发展 参考城市总体规划 以 2005 年为基准年 确定蚌埠市人口 平均自然增长率近期为 7 中期和远期为 5 预测结果见表 2 2 10 66 表表 2 1 1995 年至年至 2005 年蚌埠市人口数及增长速度年蚌埠市人口数及增长速度 年份1995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总人口315 5326 5330 0337 2340 4343 2344 9347 0349 3 自然增长 8 98 28 716 27 656 916 34 996 63 表表 2 2 2010 年 年 2020 年蚌埠市人口预测年蚌埠市人口预测 年份201020152020 总人口 万人 361 7367 2376 4 城镇化率 434545 城镇人口 万元 155 5165 2169 4 2 2 2 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国内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经验模型的形式是 ZGDPt ZGDP0 1 a t t0 式中 ZGDPt t 年的 GDP 数 ZGDP0 t t0年时 预测起始年的 GDP 数 a GDP 年增长率 蚌埠市近 10 年经济发展迅速 1996 2005 年年 GDP 年均增长率达 10 09 2005 年 GDP 为 311 33 综合考虑确定 GDP 年增长率近期为 11 中期为 9 0 远期为 8 0 表表 2 3 2010 年 年 2020 年蚌埠市年蚌埠市 GDP 预测数预测数 年份201020152020 GDP 亿元 524 6737 0987 6 2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11 66 全市有集中供水设施 10 个 水源地 10 处 总供水能力 70 1 万吨 日 实际供水 35 1 万吨 日 供水人口 87 25 万人 其中市区 2 个 怀远 县 4 个 五河县 2 个 固镇县 1 个 1 市区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包括中环水务公司自来水厂和淮上区 水厂 中环水务公司自来水厂总供水能力 40 万吨 日 实际供水 30 万吨 日 供水人口 62 39 万人 水源是河流地表水 取水口位于淮河蚌埠闸 上 应急备用水源是湖泊地表水 总供水能力为 15 万吨 取水口位于 天河 市区淮河以北淮上区水厂一期供水能力 1 万吨 日 实际供水 1000 吨 日 供水人口 0 36 万人 水源为地下水 2 怀远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主要由 4 个自来水厂供给 总供水能 力 3 3 万吨 日 实际供水 1 8 万吨 日 供水人口 11 万人 其中 一水 厂供水能力 5000 吨 日 实际供水 5000 吨 日 水源为淮河地表水 三 水厂供水能力 1 5 万吨 日 实际供水 1 万吨 日 水源为芡河 属湖泊型 地表水 工业园区新亚水务自来水厂供水能力 1 万吨 日 实际供水 3000 吨 日 水源为地下水 二水厂供水能力 3000 吨 日 目前取水量很 少 作为应急水源 水源是地下水 3 五河县生活饮用水由县自来水厂供给 供水能力 5 万吨 日 实 际供水 8000 吨 日 供水人口 8 2 万人 水源是河流地表水 取水口位 于怀洪新河西坝口闸上 另有一处地下水源备用水厂 在城关镇城区 共有 7 个取水点 供水能力 9000 吨 日 4 固镇县城饮用水源为地下水 共有 8 个取水点 供水能力 9000 吨 日 实际供水 6000 吨 日 供水人口 5 3 万人 2 4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状况评价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状况评价 蚌埠市天河 应急备用 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属于湖泊型水源地 保护区面积为 33 4 平方公里 12 66 天河流域总面积为 91 09 平方公里 其中工业用地 1 02 平方公里 交通用地 2 91 平方公里 城镇居民用地 1 75 平方公里 农村居民用地 6 0 平方公里 农业种植用地 79 41 平方公里 水源涵养林面积 1 0 平方公里 涵养林维护投入 50 万元 天然湿地 面积 6 6 平方公里 25 坡耕地面积为 20 平方公里 25 坡耕地面积为 5 672 平方公里 水源保护区内无水土流失现象 第三章第三章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3 1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 各水源地水质由蚌埠市环境监测站及各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 2005 年各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见附表 2 2 2 3 及表 7 2 7 8 水源地水质的 有毒有机物基本未作监测 因此监测数据空缺 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类标准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类标准进行评价 根据 2005 年环境监测结果 蚌埠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 淮河 蚌埠闸上水质达标率为 94 23 与 2000 年相比 水质达标率基本相同 相比 2004 年 饮用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 表表 3 1 蚌埠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表蚌埠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表 水源 地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13 66 达标率 主要 污染物 达标率 主要 污染物 达标率 主要 污染物 达标率 主要 污染物 达标率 主要 污染物 达标率 主要 污染物 淮河 蚌埠 闸上 94 91 生化 需氧量 氨 氮 95 24 非离 子氨 91 88氨氮93 59 溶解氧 氨氮 91 02氨氮94 23 高锰酸 盐指数 氨氮 3 2 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 一 评价参数 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选择 12 项指标 即 pH 值 溶解氧 高锰酸盐 指数 CODMn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汞 铅 总氮 总磷和粪大肠 菌群 挥发酚 石油类 其中总氮 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仅作为参考 指标 二 评价方法 按照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 量评价方法 用内插方法计算得出断面 或测点 每个参加水质评价项 目的评分值 根据各个项目的水质评分值 取其最高评分值即为该断面 或测点 的水质综合评分值 水质综合评分值计算如下式 WGI MAX WGI i 3 1 表表3 3 2 2 水水质质类类别别与与评评分分值值对对应应表表 水质类别 类 类 类 类 类劣 类 水质综合评分值 WGI 0 WGI 20 20 WGI 40 40 WGI 60 60 WGI 80 80 WGI 10 0 WGI 100 依据各项水质单个项目的浓度值 按以下公式计算单个项目的水质评分值 3 2 hll lh lh l iCiCiCiCiC iCiC iWGIiWGI iWGIiWGI 式中 C i 为第 i 个水质项目的监测值 14 66 C i l 为第 i 个水质项目所在类别标准的下限值 C i h 为第 i 个水质项目所在类别标准的上限值 WGI i l 为第 i 个水质项目所在类别标准下限值所对应的评分值 WGI i h 为第 i 个水质项目所在类别标准上限值所对应的评分值 WGI i 为第 i 个水质项目所在类别对应的评分值 三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为枯 丰 平水期 四 评价标准 蚌埠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 执行国家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类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类标准 五 水质评价结果 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见附表饮用水源地调查表 2 2 2 4 2 6 3 1 3 5 在蚌埠市境内 10 处饮用水源地中 仅蚌埠市区淮河闸上水源地和天河 应急备 用 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较全 可以按丰 平 枯水期分期评价 1 地表水水源地 对于地表水水源地 按水期分期评价 以 类水质标准为评价标准 全市共有 5 处地表水水源地 淮河闸上水源地 在丰水期除溶解氧超标 0 17 倍 粪大肠军群超标 1 72 倍外 其余 34 项指标都达到 类标准 在枯水期除氨氮超标 3 19 倍外 其余 35 项指标都达到 类标准 在平水期 36 项指标全部达到 类标准 天河 应急备用 水源地 在丰水期 14 项指标全部达到 类标准 在平水期除总磷超标 0 08 倍外 其余 13 项指标都达到 类标准 其它 3 处地表水水源地 从已有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全部指标达到 类标准 15 66 2 地下水水源地 对于地下水水源地 以 类水质标准为评价标准 全市共有 5 处地下水水源地 其中 蚌埠淮上区地下水开采区 除 铁超标 0 97 倍外 其余 25 项指标都达到 类标准 其它 3 处地下水水源地 从已有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全部指标达到 类标准 3 3 营养状态评价营养状态评价 天河 应急备用 生活饮用水源为湖泊型水源地 需做营养状态评 价 评价结果如表 3 3 表表 3 3 天河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天河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 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透明度营养程度评价 浓度 mg l 评分 值 浓度 mg l 评分 值 浓度 mg l 评分 值 深度 评分 值 总评 分值 评价 结果 5 2450 05460 825510 7755649中营养 评价结果表明 天河 应急备用 生活饮用水源营养状态为中营养 水质类别定性评价为良好 3 4 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在蚌埠市境内 10 处饮用水源地中 除蚌埠市 淮上区地下水水质超过 类标准外 其它所有 9 处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 评价都达到 类标准 城市名称 蚌埠市城市代码 340300000 水质状况评价结果 湖库营养状 态评价结果 水质达标 状况 一般污染物 序号 水源地 名称 水源地 编号 水源地 类型 水质 类别 主要超标 项目 达标 评价 16 66 1 蚌埠闸 上 EA0100340 300000S1 河流III 溶解氧 0 17 氨氮 3 19 达标达标 2天河 EA3000340 300000L2 湖泊III 总磷 0 4 总氮 0 08 达标中营养达标 3 蚌埠淮 上区 EA3300340 300000G3 地下III铁 0 97 不达标不达标 4 怀远一 水厂 EA0100340 321000S2 河流III达标达标 5 怀远二 水厂 EA0100340 321000G1 地下III达标达标 6 怀远三 水厂 EA3100340 321000S1 河流III达标达标 7 怀远新 亚水务 公司 EA0100340 321000G2 地下III达标达标 8 五河水 厂 EA3500340 322000S1 河流III达标达标 9 五河备 用水厂 EA3500340 322000G1 地下III达标达标 10 固镇水 厂 EA3500340 323000G1 地下III达标达标 17 66 第四章第四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分析 4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章建筑物调查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章建筑物调查分析 通过对各水源保护区的现场调查 在固镇县城关镇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内的 9 号地下取水井附近有两家工业企业 蚌埠市其它 9 个 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陆域面积内均无违章建 筑物存在 4 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调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调查 4 2 1 工业污染源调查分析 通过对各水源保护区的现场调查 在固镇县城关镇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内的 9 号取水井附近有两家工业企业 华明助剂有限公司和 澳佳 木业有限公司 污废水排放量分别为 1500 吨 年和 4200 吨 年 主要 污染物 CODcr排放量为 0 18 吨 年和 0 42 吨 年 蚌埠市其它 9 个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陆 域面积内均无工业污染源存在 4 2 2 生活污染源调查分析 4 2 2 1 保护区内生活污染源特征调查 蚌埠市各水源保护区内无城镇 与城镇生活污染源有关联的仅 为距水源地取水口较远的怀远县城关镇的城市污水排放口 淮河蚌埠闸上水源地取水口上游有 2 个排污口 1 个是荆家沟排 污口 距取水口 8000 米 另 1 个是团结桥排污口 距取水口 8500 米 怀远县第一水厂水源地取水口下游有 1 个排污口 为荆家沟排 污口 距取水口 800 米 18 66 荆家沟排污口和团结桥排污口为怀远县城关镇城市污水排放口 包括生活和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 CODcr 氨氮 的排 放量如表 5 1 表表 5 1 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 废水排放量 万吨 年 CODcr排放量 万吨 年 氨氮排放量 万吨 年 排污口称 总量工业生活总量工业生活总量工业生活 荆家沟342 2253 2388 971095109 5985 568 447 2621 14 团结桥332 8190 69142 111065330 15734 8566 2432 5134 09 蚌埠市其它各水源保护区的各级保护区内无入河排污口 4 2 2 2 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状况 蚌埠市各水源保护区内无集中污水处理厂 有关联的仅有怀远 县城关镇城市污水处理厂 尾水经由荆家沟排污口排入淮河 处理 规模为 3 万吨 日 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 目前已投入试运行 4 2 3 城镇生活污染负荷的估算 除淮河蚌埠闸上水源地和怀远县第一水厂水源地以外 蚌埠市 其它各水源保护区内无城镇生活污染 怀远县城关镇城市污水排放污染负荷如表 5 1 4 3 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调查分析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调查分析 4 3 1 农村生活污染负荷核算 蚌埠市天河 应急备用 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有农业人口 29499 人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 0 1 吨 日 人均废水排放量为 0 08 吨 日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 86 1 万吨 年 COD 排放量为 176 58 吨 年 总氮排放量为 53 66 吨 年 总磷排放量为 4 75 吨 年 氨氮 排放量为 43 07 吨 年 19 66 天河 应急备用 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2 个 养殖量折猪 5000 头 禽粪尿就地利用 无废水外排 污染物排 放量为零 怀远县第三水厂水源保护区内有农业人口 21964 人 人均综合 用水量为 0 07 吨 日 人均废水排放量为 0 06 吨 日 农村生活污水 排放总量为 48 1 万吨 年 COD 排放量为 131 48 吨 年 总氮排放量 为 40 08 吨 年 总磷排放量为 3 53 吨 年 氨氮排放量为 32 07 吨 年 蚌埠市其它各水源保护区内无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 20 66 第五章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5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 全市有集中供水设施 10 个 水源地 10 处 总供水能力 70 1 万 吨 日 实际供水 35 1 万吨 日 供水人口 87 25 万人 其中市区 2 个 怀远县 4 个 五河县 2 个 固镇县 1 个 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已经由安徽省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零四号公告公布自 2001 年 10 月 1 日起 实施 根据这一条例第八条规定 生活饮用水环境保护区的一级 二级保护区范围分别为 自取水口上游 500 米至下游 200 米的水域 及其两侧纵深各 200 米的陆域为水源地一级环境保护区 自一级保 护区上界起上溯 3000 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 200 米的陆域为水源 地二级环境保护区 根据上述条例 蚌埠市市区 2 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已经 市政府审议通过 并报省政府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为 淮河蚌 埠闸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保 护区面积为 3 5 平方公里 应急备用水源天河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为 33 4 平方公里 固镇县的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已经编制完成 并已报 县政府批准实施 21 66 市区淮上区 市辖三县怀远县 五河县的 6 个饮用水源保护区 划分方案已编制完成待批 5 2 现有水源保护区划分核定情况现有水源保护区划分核定情况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需要对已经划定的饮用 水源保护区按照新颁布的统一技术方法进行重新核定 为此 我市 按照国家标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T338 2007 规定的划分方法 对全市 10 个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的划分工作进行了重新核定 重新核定后的 蚌埠市饮用水源保 护区划分方案 见表 5 1 5 3 原有水源保护区重新划分的原因分析原有水源保护区重新划分的原因分析 由于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T338 2007 与 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方法上存在区别 因此 我们对全部 10 个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 二级保护区按照新的划分方法重新进行 了划分 并根据实际需要 未设定准保护区的范围 22 66 23 66 表表 5 1 蚌埠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蚌埠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功能区范围 水域 功能区范围 陆域 序 号 城镇 名 水 源地 名 水源地 类型 河 湖库 地下 供水 能力 万 t d 水系 饮用水源 地编码 现 状 水 质 长度或 面积 km km2 一级保护 区范围 二级保护 区范围 准保 护区 范围 一级保护 区范围 二级保护 区范围 准保 护区 范围 功能 可达 性分 析 一一蚌埠市区蚌埠市区 1 淮河 蚌埠 闸 河流 40 淮河EA010034 0300000S1 3 3 长度为取 水口上游 1000 米 至下游 100 米的 河道水域 宽度为 5 年一遇 洪水所能 淹没的区 域 一级保护 区上边界 上溯 2000 米至一级 保护区下 边界下游 200 米的 河道水域 自取水口 下游 100 米至上游 1000 米石 巷村 沿 岸两侧纵 深 50 米 陆域 一级保护 区下边界 下游 200 米 自石 巷村上溯 2000 米至 孙郢西 沿岸两侧 纵深 1000 米陆域 达标 24 66 2 天河湖泊 15 天河EA300034 0300000L2 取水口半 径 300 米 范围内的 水域 一级保护 区边界外 的湖泊水 域面积 取水口侧 正常水位 线以上 200 米范 围内的陆 域 正常水位 线以上 一级保 护区以外 2000 米范 围内的陆 域 达标 3 淮上 区 地下水 5 北淝 河 EA330034 0300000G3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 米范围内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0 米范围内 超标 二二怀远县城关镇怀远县城关镇 4 怀远 一水 厂 河流 0 5 淮河EA010034 0321000S2 3 3 取水口上 游 1000 米至下游 100 米的 河道水域 一级保护 区上边界 上溯 2000 米至一级 保护区下 边界下游 200 米的 河道水域 自取水口 下游 100 米至上 1000 米 沿岸两侧 深 50 米 陆域 一级保护 区下边界 下游 200 米 上边 界上溯 2000 米 沿岸两侧 纵深 1000 米陆域 达标 25 66 5 怀远 二水 厂 地下水 0 3 淮河EA010034 0321000G1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 米范围内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0 米范围内 达标 6 怀远 三水 厂 湖泊 1 5 芡河EA310034 0321000S1 取水口半 径 300 米 范围内的 水域 一级保护 区边界外 的湖泊水 域面积 取水口侧 正常水位 线以上 200 米范 围内的陆 域 正常水位 线以上 一级保 护区以外 2000 米范 围内的陆 域 达标 7 怀远 新亚 水务 公司 地下水 1 0 淮河EA010034 0321000G2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 米范围内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0 米范围内 达标 三三五河县城关镇五河县城关镇 8 五河 一水 厂 河流 5 浍河EA350034 0322000S1 3 3 取水口上 游 1000 米至下游 100 米的 河道水域 一级保护 区上边界 上溯 2000 米至一级 保护区下 边界下游 200 米的 河道水域 自取水口 下游 100 米至上游 1000 米 沿岸两侧 纵深 50 米陆域 一级保护 区下边界 下游 200 米 上边 界上溯 2000 米 沿岸两侧 纵深 1000 米陆域 达标 26 66 9 五河 二水 厂 地下水 0 9 浍河EA350034 0322000G1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 米范围内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0 米范围内 达标 四四固镇县城关镇固镇县城关镇 10 固镇 县水 厂 地下水 0 9 浍河EA350034 0323000G1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 米范围内 以取水井 为中心 半径 500 米范围内 达标 总计70 1 27 66 第六章第六章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 共分五大类 即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 和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 重点项目 共 18 个项目 总投资 7 7603 亿元 投资估算详见表 6 1 6 1 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 主要包括一级保护区内移民及违规设施清除 一级保护区内城 镇生活排污口外移等 共 4 个项目 总投资 1347 万元 工程投资具 体详见表 6 2 6 2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主要包括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工业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污 染治理 地下水补给区湖塘环境综合整治 共 3 个项目 总投资 2952 万元 工程投资具体详见表 6 3 6 3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主要包括对地下水水源涵养区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开展生态建 设保护水源涵养地及城市饮用水源地建设 共 2 个项目 总投资 70505 万元 工程投资具体详见表 6 4 6 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和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和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包括实验室与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有机污染物分析能力建 设 预警监控体系建设 共 4 个项目 总投资 1604 万元 工程投资 具体详见表 6 5 6 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8 66 主要包括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标识与警告设施建设 共 5 个 项目 总投资 1195 万元 工程投资具体详见表 6 6 表表 6 1 重点工程项目概算表重点工程项目概算表 序号项目类别 项目数 投资估算 万元 备注 1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41347 2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32952 3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 工程 270505 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和环 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41604 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重点工程 51195 合 计1877603 29 66 表表 6 2 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规划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工程规划 资金需求 万元 序 号 项目名称 所在城镇及 水源地名称 项目内容 近期中期远期合计 预期 效果 1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违规清理 改造项 目 五河县 城关镇 怀洪新河 一级保护区内移民及违规设施清除 二 级保护区内违规设施清除及排污口外移 300300 提高饮用 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2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违规清理 改造项 目 怀远县 城关镇 淮河 一级保护区内城镇生活排污口外移247247 改善饮用 水源地水 源水质 3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违规清理 改造项 目 固镇县 浍河 二级保护区内城镇生活排污口清拆500500 提高饮用 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4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违规清理 改造项 目 蚌埠市 天河 一 二级保护区内违规设施清拆300300 提高饮用 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合 计13471347 30 66 表表 6 3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规划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规划 资金需求 万元 序 号 项目名称 所在城镇及 水源地名称 项目内容 近期中期远期合计 预期效 果 1 饮用水源地污染源 治理项目 五河县 城关镇 怀洪新河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工业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农村能源替代工 程 沼气 4505005001450 提高饮用 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2 饮用水源地污染源 治理项目 怀远县 城关镇 淮河 二级保护区内工业污染源治理 畜禽养 殖污染治理 农村能源替代工程 沼气 392300692 提高饮用 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3 饮用水源地污染源 治理项目 固镇县 地下水 保护区内工业污染源治理 地下水补给 区湖塘环境综合整治 73080810 保护饮用 水源地地 下水水质 合 计15728805002952 31 66 表表 6 4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规划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规划 资金需求 万元 序 号 项目名称 所在城镇及水 源地名称 项目内容 近期中期远期合计 预期效果 1 城市水源涵养区湿 地生态环境建设项 目 蚌埠市 淮上区 地下水 对地下水水源涵养区实施生态保 护工程 1750517505 保护蚌埠市 战略水源地 2 城市战略水源地水 质保护项目 蚌埠市 芡河 开展生态建设保护水源涵养地及 城市应急饮用水源地建设 330002000053000 满足蚌埠市 生活用水的 生态需要 合 计17505330002000070505 32 66 表表 6 5 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资金需求 万元 序 号 项目名称 所在城镇及 水源地名称 项目内容 近期中期远期合计 预期效果 1 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监控能 力建设项目 蚌埠市 淮河 天河 有机污染物分析能力28056112448 加强饮用水源 地环保监测能 力 2 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监控能 力建设项目 五河县 城关镇 怀洪新河 实验室与应急监测能力建设150200200550 加强饮用水源 地环保监测能 力 3 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监控能 力建设项目 怀远县 城关镇 淮河 芡河 实验室与应急监测能力建设156156 加强饮用水源 地环保监测能 力 4 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监控能 力建设项目 固镇县 浍河 实验室与应急监测能力建设200150100450 加强饮用水源 地环保监测能 力 合 计7864064121604 33 66 表表 6 6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资金需求 万元 序 号 项目名称 所在城镇及 水源地名称 项目内容 近期中期远期合计 预期效果 1 饮用水源地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蚌埠市 淮河 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标识与警告 设施建设 200200 保护饮用水 源地水质 2 饮用水源地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蚌埠市 天河 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标识与警告 设施建设 150150 保护饮用水 源地水质 3 饮用水源地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五河县城关 镇 怀洪新河 生态林建设 围网隔离设施 饮用 水源地标识与警告设施 150150200500 保护饮用水 源地水质 4 饮用水源地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怀远县城关 镇淮河 芡 河 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标识与警告 设施建设 145145 保护饮用水 源地水质 5 饮用水源地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固镇县城关 镇 浍河 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 标识与警告 设施建设 15050200 保护饮用水 源地水质 合 计7952002001195 总总 计计21858344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