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一、定义:雷火灸”起源于明代,是一种用特殊药物制成的条柱,长度约在10厘米,直径约有1元硬币大小。点燃后悬灸穴位,有点类似熏蒸。二、作用: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对疾病起到根本的治疗作用。三、适应范围:适用于中医中火热灸疗法。如下:1、灸疗眼疾病:近视、白内障、干眼症、急慢性角膜炎、眼手术后康复保健等.。2、灸疗鼻疾病: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等。3、灸疗咽喉疾病:急慢性咽喉炎等。 4、灸疗耳疾病:耳鸣、耳聋、老年性耳鸣、老年性耳聋、中耳炎等。 5、灸疗痛症病: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部痛、骨质增生、中风偏瘫等。6、灸疗肥胖症:腰腹部肥胖、大小腿肥胖及各种肥胖症、产后收腹等。 7、灸疗妇科疾病:痛经、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盆腔炎、卵巢囊肿、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8、灸疗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肥大。 四、禁忌症:高血压患者正发期、高烧患者、青光眼眼底出血期、外伤眼部出血期、心衰竭、哮喘病人禁用。孕妇及崩漏慎用。五、操作过程:用特殊的材料配制而成的雷火灸条形状:火炮粗壮,易燃烧。独有的特点为:燃烧时火力猛、药力峻、渗透力强、灸疗面广。采用灸疗的基本手法:泻灸、补灸、平补平泻达到更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1泻法:灸火旺(速吹灰),对穴位有较强的刺激。距离皮肤1 厘米。用雀啄灸、旋转灸手法。单数灸(雀啄灸、旋转灸:1、3、5、7、9次数)。2补法:温火灸(任其自行燃烧)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距离皮肤3厘米。用上下灸、左右灸手法。双数灸(上下灸、左右灸:2、4、6、8、10次数)。3平补平泻:距离皮肤2厘米。补、泻手法交叉使用。4灸疗方式:棒式悬灸:治疗时,将药棒的顶端点燃,对准治疗部位(或穴位)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旋转灸:将药棒点燃一端,对准治疗部位(或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均匀地上下、左右移动或旋转。啄式灸:将药棒点燃一端,对准治部穴位(或部位),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前一后均匀,缓慢地移动六、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慎防风寒。2、饮食均衡,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忌烟酒。3、治疗当天用温水沐浴,与帖敷时间间隔4小时以上。4、勿穿过紧、不透气的衣服。5、雷火灸后不可以抓贴穴位的皮肤,以免损伤皮肤而感染。6、雷火灸后见皮肤发红、痕痒及其泡等正常现象,若起水泡,可用烫伤膏涂抹患处,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各个挑破,排尽泡液,再涂以络合碘收敛防感染。如须防止局部起泡或发泡过大,可先在局部穴位处涂擦石蜡油或植物油少许,也可适当缩短熏的时间。若皮肤发红或痕痒一般会自行消失,偶见皮肤色素沉着,一般23个月可明显减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