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辰大创项目调查报告.doc_第1页
樊一辰大创项目调查报告.doc_第2页
樊一辰大创项目调查报告.doc_第3页
樊一辰大创项目调查报告.doc_第4页
樊一辰大创项目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 期 检 查 调 查 报 告项 目 名 称丝路文化背景下大汉上林苑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项 目 类 型创新训练项目项 目 负 责 人樊一辰报 告 日 期2015年7月77。丝路文化背景下大汉上林苑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项目中期调查报告项目实施步骤概况:1、收集并整理与本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研究专著论文等(已完成);2、运用校勘学相关知识对收集整理后的资料进行考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已完成);3、对研究项目进行条目梳理,借鉴目录学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整理和内容层次的划分(已完成);4、实地进行考察,对杜陵及大汉上林苑当前状况予以了解(进行中);5、查找有关陵墓文物的保护技术资料,杜陵保护性开发的合理构想(未开始);6、结合旅游管理相关知识,实现历史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统一(未开始);7、统筹各类因素,对杜陵的开发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作出合理预期(未开始);8、总结研究成果,写出最终研究报告(未开始)。报告正文:一、2015年初到6月,小组成员收集汉代帝陵相关资料并整理出与本项目有关的部分。陕西汉帝陵共有十一座,合称十一汉帝陵,十一汉帝陵是指埋葬在今陕西省的西汉十一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陕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11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市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考订后的渭北9陵,东西跨度50多千米,西起咸阳市兴平市(县级市,原兴平县,1993年6月撤县设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东到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依次排列着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帝长陵、汉景帝阳陵。在西汉陵中,文帝霸陵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开在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余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坟丘。坟丘一般底每边长150200米,顶高2030米左右。当时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皇后埋在帝陵东边,后陵规模略小。从景帝阳陵开始,帝后坟丘的四周均筑起夯土垣墙,每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陵园内还设寝殿,陵园旁设庙,陵园外有大批陪葬墓。西汉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封建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汉。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及其重视,丧葬制度是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皇帝陵墓,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汉代丧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说是西汉封建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缩影。对西汉帝陵的勘探与发掘,使我们对西汉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二、7月到8月初,小组成员对已查阅的资料和未查阅的但需要的资料进行条目梳理,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预期,确定需要书目和考古资料。1、刘庆柱、李毓芳:西汉诸陵调查与研究,文物资料丛刊,6期(1982年)。2、北宋宋敏求(10191079)长安志3、三辅黄图校证。4、汉书后汉书史记5、咸阳市博物馆:汉平陵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6、太平御览卷一九七引天文要录7、杨宽: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考古,1982年7期。8、李宏涛、王丕忠:汉元帝渭陵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0年创刊号9、后汉书10、史记11、水经注渭水。12、阎文儒关中汉唐陵墓石刻题材及其风格考古与文物1986年3期13、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上书目与考古资料只是初期研究结果,在接下来的考察与研究过程中会随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或更改。三、8月中至今,小组成员对陕西省西安市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杜陵进行实地考察。杜陵的历史渊源杜陵之名源于杜县,杜县又取名于杜地。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宣王杀杜伯,其后代子孙力量从此衰弱。春秋时代,秦武公灭亡了杜伯国,设立杜县。杜县故城位于今西安市南效杜城镇。杜陵位于其东9公里的鸿固原,即“杜东原”。宣帝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 宣帝与杜陵 杜陵位于鸿固原最高处,风景秀美,南望终南名山如屏,北眺京师宫观似锦,东临浐水白鹿原,西傍宜春下苑。宣帝在杜东原上营建寿陵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因西汉帝陵昭穆制度的限制,宣帝无法于咸阳原汉陵区营建“初陵”;第二,宣帝少时,流落民间,“尤乐杜鄠间,率常在下杜”,对此处环境比较喜欢;第三,宣帝的曾祖母孝武卫皇后(卫子夫)、祖母史良娣、父母史皇孙和王夫人,因“巫蛊”之祸,株连遇害,葬于长安东南,宣帝置初陵于杜东原,还有以近其祖母、父母陵园之意。 杜陵保护区范围 北以南三环为界,西以西康高速公路为界,东至浐河西岸,南以长安韦鸣路为界。南北长约8.5km,东西宽约4.05km,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 杜陵陵寝制度 陵寝制度,是丧葬制度的核心,也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帝陵是由陵园、陵冢、寝殿、便殿、陵庙等组成的庞大建筑群,这实际是皇帝生前所居皇宫的缩影。杜陵陵园 陵园其形制是仿皇宫而建。西汉诸陵园平面多为正方形,有少数平面为长方形。皇帝陵园和皇后陵园的位置,与汉长安城中未央宫和长乐宫的位置是一致的,一般帝陵园在西,皇后陵园在东。杜陵寝园 杜陵寝园位于杜陵陵园东南,是杜陵主要的礼制建筑。寝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173米,南北长120米。寝园辟有南门、东门和西门。寝殿位于寝园西部,大殿筑于长方形夯土台基上。夯土台东西51.2米,南北29.6米。寝殿是主要的祭祀活动场所。便殿在寝园东部,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由殿堂、院落和成套的房间组成。东西宽63米,南北长83米。陵庙 陵庙主要与祭祀活动有关,杜陵陵庙遗址位于杜陵东北约400米处,遗址范围东西73米,南北70米。遗址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大路,分别通往宣帝陵园和王皇后陵园。陵邑 杜陵邑位于今三兆村西北,陵邑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700米,是西汉最后一座陵邑。文献记载,杜陵邑有三万户人。西汉制度,新皇帝即位,修筑陵邑后,权臣豪富就迁到新皇帝的陵邑。汉书记载,家居杜陵的名人有:御史大夫张汤、典属国苏武、后将军赵充国等。杜陵邑有那么多当时国家上层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那里便成了他们在京师长安之外的另一个政治舞台。在封建社会,权力和财富往往是对孪生兄弟,因此,杜陵邑在经济上也是富冠京师。 王皇后陵园 王皇后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330米,墙基宽3.5米,陵园四面墙中央各辟一门,门址通宽约68米,进深约19米。王皇后陵在宣帝陵东,故曰“东园”,位于杜陵东南575米。陵墓封土为覆斗形。封土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底部与顶部边长分别为145米和45米,封土高24米。 王皇后陵寝园位于陵园西南。寝园呈长方形,东西129米,南北92米。寝殿位于寝园的西部,东西54米,南北34米。便殿东西长33米,南北长73米。杜陵南园许皇后少陵 孝宣许皇后陵在今长安区大兆街办司马村,许皇后陵尽管西北距杜陵13里,仍应属于杜陵茔域,因此史称其墓为“杜陵南园”。与宣帝杜陵相比,许皇后陵墓规模较小,所以称“小陵”。古代“少”、“小”二字通假,故许皇后陵俗称“少陵”。 许皇后陵的封土呈三层台,象征“昆仑山三重”,高22米,底部东西长134米,南北长139米。结尾:由于时间仓促,工作量巨大,小组成员尽可能详细,严谨对杜陵进行考察与研究,目前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中,下一步将对上林苑进行实地考察,查找考古与文物保护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