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设计说明_第1页
01设计说明_第2页
01设计说明_第3页
01设计说明_第4页
01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 工 图 设 计 说 明1概述1.1道路区位冶金路立交地处袁茄路与冶金路交叉口,南接水碾立交,北连石坪桥立交。图1-1 项目区位图1.2工程简况冶金路立交为两层菱形立交,具体规模内容如下:袁茄路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40km/h,改造全长631.945米;盘龙正街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改造全长362.490米;冶金路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改造全长136.151米。新建匝道两条,车行下穿道一座,人行天桥一座,人行地通道一座。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电照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及景观工程。冶金路立交工程施工图共分五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边坡工程、第三册桥梁、结构工程、第四册排水、电气工程、第五册交通工程和第六册景观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1.3各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3.1规划局审查2015年7月13日,市规划局市政处在市规划局主持召开九龙坡区冶金路立交方案研究会,依据会议意见对上阶段方案进行了深化研究,主要如下:1、在选址红线范围内结合原控规立交方案优化立交设计方案。回复:按意见在选址红线范围内结合原控规立交方案基础上优化立交方案。2、结合袁茄路上下游节点功能,依据各方向交通量,完善立交节功能定位。回复:按意见结合上下游节点功能,依据交通流向流量,完善节点交通功能定位。3、合理解决立交近远期方案在实施中有效结合。回复:按意见在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立交分期实施的有效结合。4、依据人流量预测数据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及人行过街设施。回复:按意见重新确定公交站点及人行过街设施的位置。2015年9月30日,收到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对冶金路立交设计方案意见,依据审查意见对上阶段方案进行了优化,新增比较方案,主要如下:1、设计车速主干路袁茄路方案设计车速为40km/h,建议适当提高设计车速。回复:近期实施方案受道路两侧用地限制,近期无拆迁条件,下穿道引道部分采用隔离墩分割对向车辆,为保证行车安全,维持近远期设计车速40km/h。2、南北向主干路袁茄路(1)建议下穿道和两侧辅路均按标准路幅宽度设计(现有设计方案中部分车道宽度仅3.25米);(2)近期实施方案中,应首先保障直行下穿道按标准宽度建设,两侧辅道近期可适当压窄,远期再按标准路幅拓宽。回复:近期实施方案受道路两侧用地限制,近期无拆迁条件,主城区现状通行车辆主要为小车,同时考虑有部分大型车通行,在保证节点交通功能,满足规范要求,结合用地条件,方案中下穿道单向路幅宽度采用3.5m车行道+3.25m车行道(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第5.3.2条规定,设计车速小于等于60km/h,小客车专用车道为3.25米,大型车及混行车道3.5米),两侧匝道在保证通行能力下,已经压缩至3.25m车行道+2.25m紧急停车带(含路缘带)。3、东西向高架桥方案(1)西侧设计起点标高应与盘龙正街现状和规划标高相结合;(2)东侧冶金路段,远期方案对道路两侧的现状建筑均产生影响,建议道路方案向一侧偏移,而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建议向北偏移,完全避让南侧建筑。(3)建议高架桥线路走向结合下穿道设置,桩柱基础结合下穿道两侧挡墙布设,为平面交叉口预留空间,与现设计方案进行方案比选。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进一步结合现状标高和规划标高,合理确定盘龙正街设计标高;远期方案,冶金路两侧建筑均要拆迁,道路方案在规划红线控制范围内进行布置;结合审查意见,新增上跨桥方案进行比选,具体比选已在初设阶段完成。4、平面交叉口一方面,盘龙正街进入交叉口的交通流线识别性差,停车线距离远,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受影响;另一方面,高架桥门型桩对行车视线影响大,景观性较差(如上图)。因此,需优化桩柱布设或比选高架方案,同时应完善近、远期方案中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交叉口进口道展宽、人行过街等设施需统筹考虑。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交叉口范围交通组织设计,完善渠化设计,增加通行能力;进一步优化桥梁布跨,取消门型墩比选,采用独柱墩;依据现状条件对交叉口进出口道进行拓宽,并结合人流方向、统筹考虑公交站点位置及人行过街设施。为使盘龙正街标高与在建楼盘金融街金悦熙城小区道路及临街广场标高合理衔接,建设单位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协调会,最终与金悦熙城开发单位形成统一意见,合理确定与金悦熙城利益相关的道路标高(一是保证金域熙城消防通道的正常接顺,二是盘龙正街终点位置设计高程最高为269.8米)。1.3.2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1、原则同意立交分期实施方案,即一期解决南北直行下穿交通,二期解决东西向(冶金路)上跨直行交通,但转向交通问题仍未解决(233821辆/小时)。回复:近远期转向交通通过平面交叉渠化和交通信号灯进行组织。2、建议一期南北下穿道上设长条环形匝道,形成两层环形立交,改善转向交通。回复:受地形及两侧建筑物限制,若设置环形匝道,交织长度过短,转向交通不利于交通组织。4、建议二期工程采用比较方案为好,主要优点是:(1)房屋拆迁和用地(重要理由),二期推荐方案拆迁量太大;(2)减少匝道及主线的围合面积可最大限度的增加地块开发面积;(3)两方案的功能基本相当,能满足直行及转向要求;(4)比较线纵坡可控制在6%以内,满足规范要求。建议远期两方案应进一步细化,同精度详细比较确定。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在初设阶段进一步细化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推荐方案。2设计依据及选用的技术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3.1 该地区1:500地形图。1.3.2 冶金路立交工程初步设计文件1.3.3 冶金路立交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盘龙正街 K0+000K0+362.490)(冶金路 K0+000K0+183.151)(袁茄路 K0+000K0+632.296)(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5.071.3.4 关于冶金路立交工程方案回函意见的报告金融街重庆融玺置业有限公司1.3.5 其它相关资料。2.2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1.4.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4.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1.4.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4.4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4.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4.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4.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4.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4.1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4.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4.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008)1.4.16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 -078-2008)1.4.17城市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 -145-2011)3建设条件3.1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3.1.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高气温为44.1(1997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8(1998年1月22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075mm,多年最大日降雨量173.5mm(1978年5月21日),降雨大多集中在5-9月,且常有雷雨,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因大气污染,时有雾、酸雨发生。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常年风速较小,以偏西北风见多,最大风速为20.1m/s。3.2.2 水文场地邻近及周边未见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3.2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路段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区。冶金路路段区地势平坦, 袁茄路及盘龙正街段道路两侧存在边坡916m边坡,地形坡角一般310,边坡地段一般4570,袁茄路两侧边坡局部近于直立。盘龙正街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26m,勘察区最低点位于袁茄路设计终点,高程约257m,最高点位于盘龙正街起点,高程约298m,相对高差约41m。3.2.2地质构造路段区位于地质构造属来金鳌寺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优势产状2903,岩层层面平直,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据现场踏勘及邻区资料表明,场内共发育两组裂隙:其中裂隙产状为11069,裂面起伏弯曲,间距3-5m,延伸4m,裂隙宽0.2-0.4cm,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另裂隙产状为4864,裂面不平整,间距1.5-2.5m,延伸小于3.2m,泥质充填物,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内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3.2.3 地层岩性路段区地层结构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现分述如下:2.4.1 第四系覆盖层(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泥岩、砂岩碎石、粘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占2025%,粒径一般约20300mm,松散状稍密状,多以稍密为主,粘土约占7580%,系场内建筑时回填,未被污染,为近期回填。该填土主要分布在建金悦熙城项目一侧,本次勘察多个钻孔揭露,路段区揭露最大深度9.2m。(2)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混凝土块、泥岩、砂岩块碎石等硬杂质及粘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占2025%,粒径一般约20300mm,中密密实状,粘土约占7580%,粘土多呈可塑状,系修建道路时碾压回填,未被污染,回填时间710年不等。该层填土分布于整个路段区,路段区钻探揭露厚度0.00(多个钻孔)5.70。(3)粉质粘土(Q4el+dl):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零星分布于袁茄路,本次勘察盘龙正街及冶金路未揭露该地层,主要位于袁茄路,钻探揭露厚度0.00m(多个钻孔)10.8m(ZK104)。2.4.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基岩泥岩(J2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为拟建路段区主要岩性,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4.2m。砂质泥岩(J2s):暗紫红色,主要由粘土及石英、长石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为拟建路段区次要岩性之一,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2.10m。砂岩(J2s):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为拟建路段区次要岩性之一,钻探揭露最大厚度5.40m。3.2.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路段区基岩顶面受原始地形控制,基岩面坡度一般310,边坡地段最大可达60。据钻探揭露的实际情况,下伏基岩为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主要呈砂状、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柱状,质较软,岩体属破碎岩体。钻探揭露最大铅直厚度7.50m。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短柱状、柱状,少量呈碎块状,岩芯节长一般60300mm,岩体属较完整岩体。钻探揭露最大铅直厚度22.20m3.2.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工程路段区,周边市政排水设施完备,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路段区起点段上覆人工填土,属透水层,富水性差,下伏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下覆砂岩属含水层,泥岩属隔水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本次勘察施工期间,区内持续干旱,钻孔施工结束后均将孔内施工用水提出后,24h后观测地下水位恢复情况,经观测孔水位不恢复,表明路段区在本次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根据分析:在雨季,路段区外的散水将汇入路段区,场内可存在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及风化网状裂隙水,但其排泄快。道路施工时,应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不同季节施工时还要考虑水位变化的影响,具体涌水量应根据计算结合场地实际抽水位置现场验证后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及结合周边资料可判别:场地岩、土、水未受污染,场地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等级为微腐蚀;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未来施工时宜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场地环境类别取类。3.2.6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路段区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3.2.7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1) 袁茄路工程地质评价评价 K0+000K0+070填方路段拟建路段区K0+000K0+070为填方路基,该路段与原有道路标高基本一致,主要在人行道位置向道路两侧作适当拓宽,道路施工对两侧建构筑物影响小,该路段填方厚度约1.53.6m,呈中密密实状,主要以中密状为主,建议直接采用该层作为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可取300kpa。K0+070k0+310挖方路段(下穿道)拟建路段区K0+070k0+310为挖方路基,道路设辅道,按照设计标高及规划标高整平后,主要将下穿道两侧K0+230出形成最高约9.3m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边坡安全等级取一级,右侧取二级,边坡主要有杂填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组成,边坡上覆土层最大厚度约3.7m,边坡土体厚度普遍较小,一般在1.0m左右,属岩土混合边坡。K0+310K0+360下穿暗埋段拟建道路按设计标高开挖整平后,主要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9.7m的岩土混合边坡,上覆土层最大厚度约6.4m,道路左侧边坡安全等级取一级,右侧取二级。K0+360K0+510挖填方路段(下穿道)拟建路段区K0+360k0+510为挖方路基,按照设计标高及规划标高整平后,主要将下穿道两侧形成最高约9.5m的挖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取二级。K0+510K0+632.296填方路段拟建路段区K0+510K0+632.296为填方路基,该路段与原有道路标高基本一致,主要在人行道位置向道路两侧作适当拓宽,道路施工对两侧建构筑物影响小,该路段填方最大厚度约5.2m,呈中密密实状,主要以中密状为主,建议直接采用该层作为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可取300kpa。(2) A匝道拟建路段区K0+000K0+624.198为一般挖填方路基,道路设计起点与终点设计标高与现状道路标高基本一致,局部地段将对现状路面标高进行抬升3.1m,道路左侧将对人行道进行拓宽,边坡安全等级取二级。辅道1左侧其余地段多为填方路基,设计标高将与周边环境基本一致,不形成边坡。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将存在填方,建议路基以中密密实状杂填土,主要以中密状为主,建议直接采用该层作为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可取300kpa。(3) B匝道拟建路段区K0+000K0+640.394为一般挖填方路基,道路设计起点与终点设计标高与现状道路标高基本一致,K0+260K0+530地段将对现状路面标高进行抬升最大高度约4.0m,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K0+260K0+530存在大面积填方路基,原有路基采用中密密实状杂填土直接采用该层作为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可取300kpa。对未来填土需进行分层压实处理,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需进行现场检测后确定。(4)盘龙正街拟建盘龙正街K0+000k0+362.49为一般挖填方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设计标高将与周边环境基本一致,对道路红线范围建筑物将进行拆迁,将在K0+050-K0+120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7.3m的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取二级,边坡主要有填土及强中等风化泥岩组成,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路基开挖后,持力层多为杂填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填土呈中密密实状,主要以中密状为主,建议采用该层杂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可取300kpa。(5) 冶金路工程拟建冶金路为一般挖填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挖方最大高度不超过1.0m,道路起点位置填方最大高度约2.2m,总体挖填方高度较小,直立挖填,边坡不稳定,将发生填方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该路段现状路基分布杂填土呈中密密实状,主要以中密状为主,该部分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可取300kpa。3.3 道路工程主要结论及建议1、拟建工程路段区场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路段区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道路建设。2、路床及填方路基填料、填方路基压实度及含水量、路堤边坡坡度、路基水流的排放等应符合CJJ37-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3、拟建工程路段区,施工期间需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高,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4、建议施工阶段应加强路基和支挡结构持力层的探测工作,确保施工安全。5、建议拟建路段区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边坡开挖应采用逆作法施工。6、拟建场地局部地段填方较大,建议后期加强路面的沉降观测工作。3.4建设场地条件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因此,水、电、通信等设施接入方便,比较利于道路建设。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重庆城区内解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内有已建道路,施工条件较好。4 道路工程设计4.1设计原则(1)确保主要流向交通的连续性,车道平衡、基本车道数连续。(2)按照交通量的大小及工程条件确定立交形式。(3)相交道路的层次安排,主要考虑交通量大小及工程造价,交通量大的主要流向层次尽可能低。(4)在满足交通功能的条件下,结合地形地物进行总体布置,减小立交的规模,少占土地、少拆迁、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5)立交的总体布置,应充分结合周边地形、地物、地貌等,尽可能降低建筑高度。充分结合现状道路,避免产生废弃工程量,从而降低工程投资。4.2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表(一)项目袁茄路设计指标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主干路设计速度(km/h)50/40/3040车行道最小净高(m)4.54.5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2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15标准路幅宽度/1518.3路拱横坡1.5%1.5%路缘石外露高度(mm)1015150圆曲线最小半径(m)7025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85停车视距4040最大纵坡9%-5.8%最小坡长12015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5018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001493设计荷载城市A级城市A级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双轮组单轴载100KN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6度抗震设防烈6度技术指标表(二)项目A匝道B匝道设计指标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匝道设计速度(km/h)20车行道最小净高(m)4.54.54.5人行道最小净高(m)2.52.52.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1515标准路幅宽度/99路拱横坡1.5%1.5%1.5%路缘石外露高度(mm)1015150150圆曲线最小半径(m)15244267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08387停车视距202020最大纵坡8%5.8%5.8%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1020008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00650650设计荷载城市B级城市B级城市B级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双轮组单轴载100KN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6度抗震设防烈6度技术指标表(三)项目盘龙正街冶金路设计指标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支路设计速度(km/h)30/2020车行道最小净高(m)4.54.54.5人行道最小净高(m)2.52.52.5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015101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1010标准路幅宽度/1917路拱横坡1.5%1.5%1.5%路缘石外露高度(mm)1015150150圆曲线最小半径(m)2060204停车视距202020最大纵坡8%8.75%6.7%最小坡长602748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006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00600800设计荷载城市B级城市B级城市B级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双轮组单轴载100KN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6度抗震设防烈6度注:1、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满足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2、盘龙正街因受起终点及金悦熙城小区消防通道标高限制,纵坡已经无法优化,盘龙正街全长365米,最大纵坡8.75%处坡长为274米,在方案和初设阶段已经论证,在交通工程设计中做好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盘龙正街采用8.75%的纵坡是可行的,其它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4.3道路平面设计冶金路立交为两层菱形立交,其总体布置为:1、A、B匝道、盘龙正街和冶金路位于地面层(第一层)。2、袁茄路下穿道位于第二层。主线、盘龙正街及冶金路在规划红线内按现状道路进行布设。袁茄路平曲线1个,平曲线半径255米,缓和曲线长85米。盘龙正街平曲线2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60米、50米。冶金路平曲线1个,平曲线半径204米。匝道A、匝道B走向与主线一致。匝道A平曲线半径244米,缓和曲线长83米;匝道B平曲线半径267米,缓和曲线长87米。4.4道路纵断面设计袁茄路纵段坡段5个,分别是5.62%(99.277米,顺接现状道路),-5.8%(160.795米),-3.0%(164.928米),0.54%(150.000米),-3.48%(156.945米,顺接现状道路),最大纵坡5.8%,最小坡长15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1493米。盘龙正街纵段坡段3个,分别是-1.5%(50米,顺接现状道路),-8.75%(274.818米),-2.0%(37.672米,接交叉口),最大纵坡8.75%,最小坡长274.055米,最小竖曲线半径600米。盘龙正街因受起终点及金悦熙城小区消防通道标高限制,纵坡已经无法优化,盘龙正街全长365米,最大纵坡8.5%处坡长为274米,在方案和初设阶段已经论证,在交通工程设计中做好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盘龙正街采用8.5%的纵坡是可行的,其它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冶金路纵段坡段3个,分别是1.5%(15米,接交叉口),6.7%(85.346米),0.85%(82.805米,接现状道路),最大纵坡6.7%,最小坡长82.805米,最小竖曲线半径450米。匝道A纵段坡段7个,分别是5.8%(50米,顺接现状道路),4.91%(124.386米),-3.0%(80米),-5.5%(60.00米),-3.0%(60米),-6.19%(93.88米),-3.48%(155.92米,顺接现状道路),最大纵坡5.8%。匝道B纵段坡段5个,分别是5.8%(30米,顺接现状道路),5.12%(147.448米),-4.14%(132.729米),-1.97%(123.360米),-6.8%(130.187米),-2.94%(75.980米,顺接现状道路),最大纵坡5.8%。4.5横断面路幅设计4.5.1袁茄路(中央分隔带)匝道B匝道A图5-1 有中央分隔带标准路幅(一)(1)B=(2.0+a)m(人行道)+0.25m(路缘线)+2.0m(停车带)+3.2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5m(设施带)+0.25m(安全距离)+0.25m(路缘线)+3.5m(车行道)+3.2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 5m(检修道)+2.3m(中分带)+0. 5m(检修道)+0.25m(路缘线)+3.25m(车行道)+3.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25m(安全距离)+0.5m(设施带)+0.25m(路缘线)+3.25m(车行道)+2.0m(停车带)+0.25m(路缘线)+0.25m(安全距离)+2.5m(人行道),其中a=04m。匝道B匝道A图5-2 有中央分隔带标准路幅(二)(2)B=(2.0+a)m(人行道)+0.25m(路缘线)+2.0m(停车带)+3.2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5m(设施带)+0.25m(安全距离)+0.25m(路缘线)+3.5m(车行道)+3.2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 5m(检修道)+2.3m(中分带)+0. 5m(检修道)+0.25m(路缘线)+3.25m(车行道)+3.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25m(安全距离)+0.5m(设施带)+0.25m(路缘线)+3.25m(车行道)+2.0m(停车带)+0.25m(路缘线)+2.0m(人行道),其中a=04m。4.5.2袁茄路(无中央分隔带)(1)B=(2.0+a)m(人行道)+0.25m(路缘线)+2.0m(停车带)+3.2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5m(设施带)+0.25m(安全距离)+0.25m(路缘线)+3.5m(车行道)+3.25m(车行道)+0. 5m(双黄线)+3.25m(车行道)+3.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25m(安全距离)+0.5m(设施带)+0.25m(路缘线)+3.25m(车行道)+2.0m(停车带)+0.25m(安全距离)+2.5m(人行道),其中a=04m。匝道B匝道A图5-3 无中央分隔带标准路幅(一)B=(2.0+a)m(人行道)+0.25m(路缘线)+2.0m(停车带)+3.2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5m(设施带)+0.25m(安全距离)+0.25m(路缘线)+3.5m(车行道)+3.25m(车行道)+0. 5m(双黄线)+3.25m(车行道)+3.5m(车行道)+0.25m(路缘线)+0.25m(安全距离)+0.5m(设施带)+0.25m(路缘线)+3.25m(车行道)+2.0m(停车带)+0.25m(路缘线)+(2.0+a)m(人行道),其中a=04m。(3)盘龙正街B=(2+a)m(人行道)+0.25m(路缘线)+3. 5m2(车行道)+0.50m(双黄线)+3.5m2(车行道)+0.25m(路缘线)+2m(人行道),其中a=04m。匝道A匝道B图5-4 无中央分隔带标准路幅(二)图5-5 盘龙正街标准路幅(4)冶金路标准横断面B=2m(人行道)+0.25m(路缘线)+2m(紧急停车带)+3.5m(车行道)+0.5m(双黄线)+3.5m(车行道)+2m(紧急停车带)+0.25m(路缘线)+(2.5+a)m(人行道),其中a=04m。图5-6 冶金路标准路幅4.7路基设计4.7.1加宽超高方式袁茄路、匝道B全线无加宽,超高采用绕设计中线旋转,超高值取2%。匝道A在K0+400附近圆曲线处有加宽,加宽值为1.4m,加宽渐变段长35米,超高采用绕设计中线旋转,超高值取2%。盘龙正街在K0+200附近圆曲线处有加宽,盘龙正街加宽值为1.8m,加宽渐变段长35米,超高采用绕设计中线旋转,超高值取2%。4.7.2路拱横坡袁茄路下穿道、盘龙正街及冶金路车行道路拱横坡为人字坡,A、B匝道为单向坡,坡度为1.5%。4.7.3一般路基设计(1)本项目是道路改造项目,有部分路基范围内为原绿化带和部分裸露用地,因此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和淤泥填筑。回填填料应分层碾压,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料选择及填料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2)盘龙正街需挖方,挖方后右侧采用挡墙进行防护,左侧与金融街金悦熙城临街广场接顺;匝道B右侧需拆除现状挡墙后重新修建挡墙;其它填挖方路基防护采用挡土墙方式,详见桥梁、结构工程。(3)路床路基压实度按(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 -078-2008)标准执行,本项目支路及匝道压实度标准按次干道执行。表5-1 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及路基填料强度(CBR)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路基填料强度CBR(%)主干道次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填方路基03096958630809695548015094944315093923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6958630809695544.8车行道路面设计4.8.1车行道路面车行道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用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下的弹性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容许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为设计指标,确定路面厚度。为便于施工单位统一备料,路面材料采用一致,路面结构组合如下:主干道路面结构如下:4cm厚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130.30.5L/m2液体沥青粘层6cm厚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0.30.5L/m2液体沥青粘层7cm厚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0.7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1.5L/m2液体沥青透层20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基层3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每层15cm分两层碾压)次干道、支路及匝道路面结构如下:4cm厚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130.30.5L/ m2 液体沥青粘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0.7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1.5L/ m2液体沥青透层20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3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每层15cm分两层碾压)4.8.2路缘石、路边石机制C30砼立式路缘石:1504201000mm机制C20砼路边石:1502001000mm预制路缘石采用机制C30砼立式路缘,路边石、花带石及植树圈路缘采用机制C20砼。路缘石、路边石及花带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及花带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缘石露出路面20cm。4.9交叉口及公共交通设计A、B匝道、盘龙正街及冶金路设计车速为20km/h,冶金路立交地面层交叉口处车速取设计车速的70%,根据规范并节省用地考虑,A、B匝道进口道设置右转专用车道,进口右转车道宽度:3.25m,进口段渐变段长度20米,A匝道展宽段长度30米,B匝道展宽段长度50米;A、B匝道出口道设置展宽车道,车道宽度:3.25m,A、B匝道展宽展宽段长度30米,并与公交停车港进行一体化设计。本次公交站台统一采用港湾式;在A匝道K0+240和B匝道K0+430附近设置两处公交停车港。A匝道公交停车港长20米,B匝道公交停车港长30米,渐变段长20米;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公式为: (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如下图所示: 4.10人行系统设计4.10.1行人过街设施设计为确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本次设计在交叉口处根据具体人流去向采用在袁茄路K0+390处设置人行天桥、盘龙正街K0+260处设置人行地通道,在冶金路设置人行横道线,通过人行天桥、人行地通道及人行横线相组合的方式组织行人过街。4.10.2人行道铺装设计在方案及初设阶段,项目建设单位与金悦熙城开发单位已明确,盘龙正街K0+100至设计终点左侧人行道,A匝道K0+337至K0+400左侧人行道与金悦熙城临街广场合并实施。具体铺装结构在征求冶金路立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下,采用金悦熙城开发单位提供的人行道设计文件。除此外,其它人行道铺装采用如下结构:人行道结构组合:透水砖25cm15cm6cm中粗砂垫层厚4cmC15混凝土垫层厚10cm4.10.3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靠人行道绿化带一侧,以及公交车站、人行过街地道、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盲道宽0.5米,三面坡缘石坡道宽1.5米。4.10.4防滑设计为保证行车安全,在纵坡大于等于4%的下坡方向路面表层间断性地加铺一层薄层抗滑层材料,厚度控制在5mm左右,铺筑间距5m,宽度2m,其铺装结构由上而下依次是:优质(耐磨、粗糙)碎石(35mm)、CRM抗滑层材料(35mm)、沥青砼。 薄层抗滑层结构示意图 薄层抗滑层平面布置图5交通工程设计详见交通工程设计部分。6绿化设计原行道树进行移植,移植地点由业主指定,项目建设完成后移回行道树位置,项目区域内的其他绿化设施,施工时应予以保护。7施工要点7.1路基7.1.1 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床平整度:不大于15mm纵断面高程:+10mm,-15mm宽度:20mm横坡:20mm,0.3%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 填、挖分类回弹模量E0土质路基 35Mpa石质路基 40Mpa7.1.2 路基清表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场地进行清表处理,清表厚度为30cm,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全部树木、杂草、废渣及有碍开挖的障碍物等。清理后的弃土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或作为绿化用土。7.1.3 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或涵洞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7.1.4 挖方路基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它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7.1.5 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料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填筑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填料及压实度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素土93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离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87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5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680cm以下砂94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7.2底基层、基层7.2.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质量标准压实度:97%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mm,-15mm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2.0Mpa弯沉值:7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32.5号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表7-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技术指标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931.5931001975909.550704.7529502.361535小于28小于90.66200.07505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7.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水泥掺量为5.5%。(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8mm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8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 0.3%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3.5Mpa弯沉值:3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宜采用的水泥标号为32.5号或42.5号。水泥稳定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级配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表7-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技术指标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1968869.538584.7522322.3616280.68150.07503(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7.3面层5.3.1 稀浆封层(1) 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表7-4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表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 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 0655粘度C25,3(秒)1260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 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0.1mm40100T 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 0605软化点不小于53T 06062)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2)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