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doc_第1页
Internet.doc_第2页
Internet.doc_第3页
Internet.doc_第4页
Internet.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实验报告 班 级姓 名课程名称Internet网络技术实 验 室专业实验室主讲教师 2013年1月4日目 录实验一2一、实验名称2二、实验目的2三、实验仪器2四、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2(一)网络认识及配置2(二)IIS服务的安装及配置方法3(三)搜索引擎的使用4五、实验感想4实验二4一、实验名称4二、实验目的4三、实验仪器5四、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51制作简单网页52收发送电子邮件53运行FTP命令54运行TELNET命令6五、实验感想1214实验一一、实验名称局域网网络配置及常用网络应用和网络命令使用二、实验目的1.网络认识及配置2.掌握IIS服务的安装及配置方法3.掌握Internet中使用IE浏览器进行WWW信息浏览的基本技术及技巧。4.掌握BBS的基本使用方法5.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技巧三、实验仪器Acer微机一台(P4 2.80Ghz ,256M RM)四、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一)网络认识及配置1.认识网络连接所需的硬件和软件2.局域网的组件3.局域网配置(1)进行局域网参数配置(TCP/IP配置)A.进入网络配置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依次选择“设置”和“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对话框。 点击“网络连接”图标,出现“本地连接”图表,在该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进入“本地连接 属性”对话框,如图1所示。图1 “本地连接 属性”对话框B.TCP/IP协议配置在对话框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按钮,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如图2所示。进行TCP/IP协议配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设置项目。图2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2)使用ipconfig/all方式查看本机IP地址可用来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也可显示网络接口卡的物理地址。语法:ipconfig /all /renewAdapter /release Adapter /flushdns /displaydns /registerdns /showclassidAdapter /setclassidAdapter ClassID(3)测试局域网的连接(ping命令)ping命令实际是通过ICMP协议来测试网络的连接情况的。即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主机,并要求在应答中返回这个数据,以确定连接的情况;所以用ping命令可以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和另一台主机通信。Ping本机的回送地址可确定本机的网络配置是否正确。l 首先检查保留的IP地址。这个地址(叫做回路地址)假如成功地被查验了,那么TCP/IP协议组已经被成功地安装了。l 检查本机的IP地址(例如00)。假如可以查验这个IP地址,那么主机上的IP地址已经被成功地配置了。l 检查缺省网关地址。通过这个地址你可以和位于同一网络段上的另一台主机进行通信。 l 最后查验位于远程网络段上的主机的IP地址。这将保证所有的选路功能都正确地工作。(4)tracert/pathping路由跟踪命令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二)IIS服务的安装及配置方法1.安装配置进入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按照提示,插入windows系统安装盘,直到安装完成;安装完成后,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图标,点击启动IIS;默认网站配置:IP地址配置、端口配置(实验室80端口有问题,可以改为其他端口)。建立虚拟目录,例如建立testhtm目录;在testhtm目录下,建立一个超文本文件,实现远程用户的Web访问。2.测试超文本文件范例:这是一个范例第一次发布远程访问:http:/服务器IP地址/目录/文件名3.关于IIS不能访问的问题局域网内其它电脑无法访问本机中的IIS,自己可以访问。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时操作系统是XPsp2,是安全性设置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1) 打开控制面版(2) 打开Windows防火墙(3) 选择高级(4) 在本地连接右边点“设置”(5) 在“WEB服务器”那项上打钩。(6) 选择“WEB服务器”那项,点击“编辑”按钮,出现新的对话框,填入IIS所在机器的IP地址,点击“确定”。设置完成,如下图所示。如果端口不为80端口时,则需要点击添加按钮新增WEB服务器,并给出改后的端口号。(三)搜索引擎的使用五、实验感想实验二一、实验名称常用应用协议的应用二、实验目的1.掌握HTTP协议及应用 2.掌握TELNET协议及作用3.掌握FTP协议及工作原理4.掌握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三、实验仪器Acer微机一台(P4 2.80Ghz ,256M RM)四、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1制作简单网页(1)利用记事本建立简单网页文件,如*.htm(2)存储在wwwroot目录下或者自己设定的虚拟目录下(3)利用HTTP协议访问网页2收发送电子邮件(1)发送电子邮件a)打开邮件工具:Foxmail或Outlook Express;b)配置邮箱相关参数;c)编辑并发送一电子邮件发送邮件的过程采用的是应用层的哪一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接收电子邮件a)打开邮件工具:Foxmail或Outlook Express;b)接收电子邮件接收邮件的过程采用的是应用层的哪一协议?POP3邮局协议3运行FTP命令(1)我们使用远程的FTP服务器进行试验,如微软FTP服务器:用户名:anonymous;口令:guest 或者 email地址。l 在资源管理器上使用FTPl 在浏览器上使用FTPl 利用FTP客户端使用FTPl 在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FTPa)ftp 服务器主机域名(或服务器的IP地址);b)在“Login:”提示符后输入用户名(anonymous),然后在“Password:”提示符后输入口令(guest or email address);c)在客户端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至少练习5个以上的命令),如:Help:列出FTP状态下可以是用的命令列表。Ls:列出远程机器上的目录列表。Pwd:显示远程的当前目录。Get:从远程服务器上获取文件到本地磁盘。Put:上传本地文件到远程服务器上。Lcd:显示本地当前的目录名。Dir:Bye:退出。Close:关闭连接。Binary:设置二进制传输。Ascii:设置ASCII码传输。Open:连接远程服务器。Disconnect:断开连接。d)在ftp提示符下输入“quit”退出ftp。4运行TELNET命令(1)telnet服务器设置Windows下默认安装了telnet客户端和服务器,因此不需要安装,只需对服务器进行必要的配置,具体配置过程如下:l 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l 双击“管理工具”l 双击“服务”l 进入如下界面,找到Telnet选项l 双击Telnet进入,并进行配置 将“常规”选项的“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 将“登陆”选项的“登录身份”设置为“本地系统账户” 将“恢复”选项设置可根据自己需要自己配置l 账户问题 建立一个telnet账户,如telnet_guest / guest,隶属于telnet组。 建立一个telnet组,如TelnetClients,并包含成员telnet_guest。(2)在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远程telnet服务器:a)telnet 服务器名telnet towel.blinkenlights.nltelnet (用户名:guest)b)telnet 服务器IP地址(3)实验环境中的服务器上的telnet服务已经启动,并且提供一个公共帐号,其用户名:telnet_guest;口令:guest。在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telnet 服务器主机域名(或IP地址);b)在“Login:”提示符后输入用户名,然后在“Password:”提示符后输入口令;c)在虚拟终端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可不作);d)按“CTRL+”回到telnet提示符下;e)输入“quit”退出telnet。(3)利用超级终端运行远程telnet服务器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4)telnet 和远程桌面连接有什么区别?前者可以认为是后者的DOS命令行简化版,功能弱得多,凡是需要GUI图形用户界面支持的操作,前者很困难。Telnet和远程桌面都需要对方准许才可以的。A:开始运行TelnetB: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远程桌面连接如登录163的邮件服务器:连接Telnet,然后输入o ENTER 110 ENTER 然后就可以输入: user alice(你的邮箱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