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运动ppt课件.ppt_第1页
戊戌变法运动ppt课件.ppt_第2页
戊戌变法运动ppt课件.ppt_第3页
戊戌变法运动ppt课件.ppt_第4页
戊戌变法运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瓜分 怎么办 出路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希望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1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戊戌变法 2 康有为 1858 1927 又名祖诒 字广厦 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人称 康南海 清光绪年间进士 官授六品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 以理学传家 近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 书法家和学者 信奉孔子儒家学说 著有 大同书 新学伪经考 等 是1895年年度风云人物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梁启超 1873 1929 字卓如 广东新会人 神童 意见领袖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 诗界革命 和 小说界革命 著有 变法通议 饮冰室合集 孙中山称之为 一支笔胜十万雄狮 back 4 1 公车上书的原因 2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 1 直接原因 马关条约 的签订 拓展 何谓公车上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 后来就以 公车 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了 举人们上书言事也就叫公车上书了 一 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 5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2 基本情况 6 3 主要内容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康有为 上今上皇帝书 公车上书 虽没有成功 但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 促进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 影响 7 公车上书知识小结 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春 背景 马关条约 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 康有为 梁启超 内容 反对议和 请求变法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结果 失败 8 公车上书失败后 1 康有为 梁启超创办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2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3 在万木草堂讲学宣传维新思想 二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9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为以后的变法做铺垫 10 三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百日维新 11 百日维新 的主要内容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改革政府机构 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训练新式军队 变法维新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 新政共推行了103天 所以称它为 百日维新 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称 戊戌变法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提出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12 1 戊戌政变 四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戊戌政变 13 2 失败原因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维新派自身力量弱 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袁世凯告密 出卖维新派 没有发动群众 14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训 1 历史意义2 结论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 但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对社会也起了深刻的影响 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换我了 15 3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16 17 谭嗣同死得其所乎 观点一 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 死得其所 观点二 他能逃却不逃 太愚蠢 死的不值得 这是他不珍惜生命的表现 观点三 18 动脑筋 2 维新人士逃脱后可以继续斗争 1 他献身的精神对后人起激励的作用 19 公车上书 背景 1895年春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经过 1895年 康 梁等人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请求变法 影响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 准备 康有为 梁启超创办了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 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定期集会讲演 他们把 改名为 中外纪闻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开始 1898年6月 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 万国公报 强学会 万国公报 光绪帝 小结 20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背景 经过 影响 百日维新 准备 开始 内容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 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才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 创办书刊 开放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失败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 戊戌变法失败 意义 课本31页 小结 21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马关条约 的签订 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 康有为 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 但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变法的失败也证明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换我了 22 课时检测 1 为走救国之路 再次上书 不做亡国之君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 慷慨就义 康有为 光绪帝 慈禧太后 谭嗣同 2 君不见 黄海波涛怒气冲 菜市横刀血溅笑 引自丁芒 气节颂 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D 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 成立强学会B 公车上书C 创办 万国公报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