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辊卷板机卷制圆筒控制数学模型.pdf_第1页
四辊卷板机卷制圆筒控制数学模型.pdf_第2页
四辊卷板机卷制圆筒控制数学模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匐 似 四辊卷板机卷制圆筒控制数学模型 T h e m a th e m a ti c a l m o d e l o f cy li n d e r b e n d i n g co n tro l o f fo u r ro lle r b e n d i n g ma c h i n e 徐兆军 X U Z hao un 南京林业大学 机电学院 南京 210037 摘 要 四辊卷板机是靠调整侧辊进给位移来卷制不同半径圆筒 目前设计四辊卷板机结构 数控系 统时 都是利用经验来设计 存在一定盲目性 本文建立起四辊卷板机工作的数学模型 分 析两种不同条件下侧辊进给位移与卷曲半径之间关系曲线 简称工作曲线 两种工作曲线 都是随着卷曲半径越大时 曲线越陡峭 对侧辊进给和控制精度要求越高 改变侧辊倾斜角 时 侧辊倾斜角越小 工作曲线越陡峭 改变不同上辊中心到侧辊夹角定点距离时 工作曲 线随着该值增加左移 趋缓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卷曲半径范围来制定工作曲线 利用工 作曲线来设计四辊卷板机控制系统 关键词 四辊卷板机 数学模型 工作曲线 中图分类号 TG333 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9 01 34 201 3 06 下 oo62 03 D oi 1 0 3969 J 1ssn 1 009 01 34 201 3 06 下 1 8 0引言 卷 板机 是 一种 将 金 属板 材 弯卷 成 简体 锥 体 曲面体或其他形体的通用成形设备 该设备 已广泛 应 用在 石油 化 工 金 属结构 及 机械 行 业 四辊卷板机有 四个辊 两个侧辊可沿斜向升 降 在 四辊卷板机上可进行钢板预弯工作 上辊 是主动辊 下辊可 以上下移动 用 以夹紧钢板 靠下辊上升 将钢板端头压紧在上下辊之间 再 利用侧辊移动使钢板端部发生弯 曲变形 达到所 要求的曲率 图1是其工作示意图 其优点 四辊 卷板机上下辊运动就能夹紧钢 板 防止弯曲时滑 脱 四辊卷板机预弯及卷圆时 钢板可不调 头 侧辊能起定位作用 在进料时可使钢 板找正 便 于弯 曲锥形件 椭圆形件及仿 形加工 随着工业 对金属卷 曲成形部件精度要求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 的卷板机采用伺服技术 数控 技术 但 是在设计 机 床结构和控 制系统时还 依然依 赖经验设计 使 用时仍是靠操作者经验 建立 四辊卷板机卷制过 程数学模型非常必要的 图1 四辊卷板机工作示意图 本文通过对 四辊卷板机 几何机构 分析 建立四 1钢板变形回弹 RR 1 2 2卷制圆筒的数学模型 收稿日期 20 13 0 1 09 作者简介 徐兆军 1975 一 男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 62 第35卷第6期2013 06 下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匐 化 情况一 R 结构示意如 图3所示 在V A B Q 中应用正弦定理可 以得到 Sln g 粤 Slna s i n 4 D 可 以得 出 A Q si nb b a g s i n g 其 中 g arc si n si na 一 一 B Q R R d 矗 P a a a c an si n mc c n si na 5 口 一 二 S l n 矗 d 侧辊位移 4 Q Q 一 Q 3数学模型分析 由上面推导四辊卷板机工作模型可 以看出 四 辊卷 板机卷制圆筒能力与机床本身结构参数 a H R a R e 有关 在这些参数 中设计时尤以 a 和 H 最为重要 为了分析问题方便 这里以某 公 司2 5 1950机型卷板机来分析数学模型特点 图 4为该机辊位图 图4 2 5 1950卷板机辊位图 上辊直径160m m 下辊直径160m m 侧辊直 径 130m m 侧辊倾角25度 上辊 中心到侧辊夹角 定点 的距 离192m m 卷制板材 料为Q 235 屈服 强度为235M P a 弹性模量2 10 M Pa 卷制板厚 2 5m m 1 不同侧辊倾角 a 侧辊位移与卷 曲半径工 作曲线 给 定上辊 中心到侧辊夹角定 点的距离 H 改 变侧辊倾 角 a 绘制侧辊位移与卷 曲半径 曲线结 果如图5 图5不同侧辊倾角下侧辊位移与卷曲半径曲线 上图分别绘制出20度 25度 30度下侧辊位移 与卷 曲半径之 间关系曲线 我们从上面曲线可以看 出 当侧辊位移小时 卷 曲半径较大 角度越小 曲线也就越陡峭 侧辊位移对卷 曲曲率的影响越明 显 这 些 曲 线 彼 此 有 个 交 点 这 个 交 点 就 是 R H R 在这个点处将侧辊位移 与卷 曲半径 曲线分为两段 这点的左侧曲线比较陡峭 要精确 控制卷 曲精度 则需要进给位移精度要求越来越 高 右边曲线比较平缓 侧辊倾角越大时越平缓 2 不同上辊中心到侧辊夹角定点 的距离 侧 辊位移与卷 曲半径工作曲线 这里固定侧辊倾角 a 给定值为25度 上辊 中心 到 侧 辊 夹 角 定 点 的 距 离 位 移 分 别 2 0 2 m m 192m m 182m m 时侧辊位移与卷曲半径 曲线 工 作 曲线图如图6所示 图6不同上辊中心到侧辊夹角定点距离时侧辊位移 与卷曲半径曲线 第35卷第6期2013 06 下 03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务l lI5 出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同上辊中心到侧辊夹角定点 距离时工作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左侧曲线较为 陡峭 右边曲线平缓 卷曲半径较大时 侧辊位移 较小 对侧辊位移测控精度较高 所不同的是距离 较大时曲线比较平缓些 曲线整体往左移动 通过对上述两种分析 在设计卷板机控制 系 统时可 以根 据侧辊位移检测精度 卷 曲半 径的范 围选取合适的工作 曲线 4结论 本文提 出四辊卷板机 的几何 模型 通 过数学 模 型 分析 给 出卷 板机 工作 曲线 从该 曲线上 看 卷板机侧辊 的进给位移与卷 曲半径不是线性 关 系 该曲线 以R H R时曲线较陡峭 受卷 板机侧辊的位移变化比较 显著 而在 R H R 要少灵敏 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卷曲 半 径 R 范 围来选取合适 H 和 a 来设计四辊卷板机 的工 作 曲线 确 定主 要 几何 结构 和设 计 控制 系 统 本文所分析的数学模型已经在南京某重型机 械有限公司的卷板机上开始应用 从实践的结果 来 看可以很好 的指导控制 系统 的设计 减 少单凭 经验设计带来的盲 目性 参考文献 1 J L i X A Y an G D W ang A D Ji a N um eri c ally c ontrolled rolli ng proc ess of thi c k m etal plate J Journal of M ateri al Proc essi ng T ec hnology 129 2002 299 304 2 A H G andhi H K R aval A nalyti c al an d em pi ri c al m odeli ng of to p ro ller p o si ti o n fo r three ro ller c y li nd ri c al ben d i n g of plates and i ts experi m ental veri fi c ati on J Journal of M ateri al Pr oc essi ng T ec hnology 197 2008 268 278 3 李云云 严思杰 许璐璐 基于数模平台的四辊卷板机辊轮 工艺位置的计算 J 锻压技术 2010 35 80 83 4 任育红 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工艺及设备研究 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6 5 马哲 闰祥安 肖聚亮 卷板机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J 制造业自动化 2002 12 33 35 6 茅云生 侯磊 王呈方 板材滚弯曲成形的理论计算与自动 控制模型 J 中国造船 2003 2 74 79 7 杨树平 马 悦 山 四辊 卷板机 的数控 实现 J 沈 阳化工 学 院学报 2005 2 1 10 1 12 8 邢伟荣 卷板机的现状与发展 J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 术 20 10 2 10 16 9 9李森 陈富林 李斌 四辊卷板机弯卷过程中侧辊位移计算 J 锻压技术 20 1 1 6 76 79 矗 矗 叠 矗 山 童 盘 蠡 童I 矗 矗 矗 盘 蠡 重 童 矗 蠡 上接第61页 间 需求量的标 准偏差 最小生 产订单量 等都得 到了优化 最终实现有效的库存 降低 通过深 入 调研 某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 本 文提 出的供应 链 端到端 同步的库存 管理 方法得到 了初步应用 为 企业进一步优化库存起到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Y N W u and T C E C heng The i m pac t of i nform ati on shari ng i n a m ulti ple ec helon supply c hai n J Internati onal Journ al of Pr oduc ti on E c onom i c s 2008 9 1 15 1 1 1 2 H L L ee V Padm anabhan and S W hang Inform ati on di storti on i n a supply c hai n the bullw hi p effec t J M anage m e nt S c i en c e 19 9 7 54 6 5 58 641 第35卷第6期2013 06 下 3 D G arg Y N arahari and N V i sw anadham A N ew A p p ro ac h to A c h i ev i n g S h arp an d T i m e ly D eli v eri e s i n Supply Chai n N etw orks A IE EE Intern ati onal C onferenc e on Intelli gent R obots an d System s C 2003 10 2315 2320 4 H Zhou and W C B enton Jr Supply c hai n prac ti c e an d i nformati on shari ng J Journal of O perati on M an agem ent 2 007 11 25 1348 1365 5 R S M L au J X i e an d X Z hao E ffec ts of i nventory poli c y o n sup p ly c h ain p erforman c e A si m u lati o n study o f c riti c al dec i si on param eters J C 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