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梭罗瓦尔登湖的语言智慧摘要: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美国著名的散文家和思想家,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26个月后写出瓦尔登湖,又译湖滨散记。该书的主线为人生的目的与到达目的的方式之间的关系,表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的最高准则是过简朴生活等观点。本文主要从梭罗作品的审美化语言、叙述视角、诗性智慧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关键字:瓦尔登湖 梭罗 审美化语言 叙述视角 诗性智慧 语言正文: 王诺曾经在欧美生态文学一书中这样写道: “ 梭罗所强调的是整个自然,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孩子. 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是平等的兄弟关系。”1 在瓦尔登湖的开篇,梭罗阐释了生活之道这个似乎只是生活中的“普通问题”。他认为生活有许多种,就“如同从一个圆心出发,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那么多! 所有的变革,都是可值得预期的奇迹,而奇迹在不经意的每一刹那就发生了。”2在他看来,生活存在着多种轨迹,千变万化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奇迹,认真对待生活是生命之初衷,为何要贬低一种生活而向往另一种生活呢,生活确是“简单”而“自然”的。如果说“简单生活”可以理解为梭罗到达自由王国的物质准备的话, 那么自然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融合则为“安然坐下,驰骋在精神世界的领域之中”。瓦尔登湖畔的尝试,是一个哲人诗意地栖居简简单单地生活,自由自在地畅想,、与自然平等的对话。 一、语言审美化特征梭罗的思想受到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强调宇宙中的精神,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更重要的是引起了人们对“个人”的重视,应属于美国早期自由主义的范畴,而梭罗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将早期自由主义的内核个人主义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8 世纪以维柯为代表的语言研究中就已经潜藏一股反实证主义、反科学主义的思潮。这种思潮试图反省西方数理逻辑的哲学文化传统, 开始以一种新的诗化、审美化而非逻辑化的眼光看待语言问题。梭罗的作品中,审美性被充分发掘出来, 哲学和语言的诗化倾向便在其对自然和人生的领悟中充分地显现出来。梭罗是一位迷恋自然的作家,在他的笔下,自然的一切都值得歌颂与赞美,自然是他创作的素材,他作品的主角和主题,他在自然清新中的细细品味,激发了人们对美的强烈追求。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描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赋予自然以内在价值。“阅读梭罗,我们发现了自然美丽、富饶、复杂、多变。葱郁茂密的森林,汹涌澎湃的大海,苍翠雄伟的高山,平静美丽的湖泊,星罗棋布的沼泽,五彩缤纷的鲜花,展翅飞翔的小鸟,自由嬉戏的动物,奇形怪状的昆虫等等”3一句话,自然界的一切在梭罗的眼中都是美好而值得感悟的。他作品中以诗性的语言,描述了自然姿容,目睹了真正的自然,并得出结论:“大自然是以真实的物质存在的,广阔而奇妙,是一个独立性的存在,并非人类的花园,并非草坪、牧场、草地、林地,也不是休闲地、可耕地、荒地”。2这种审美化的语言观,打破了传统语言的“逻辑性”,语言成为一种直抒胸臆的审美符号。他认为人与自然存在一种内在的自然联系,从而将自然从客体“他者”转化为主体“另一个”,建立了对等的关系,审美化的语言是作者自然和自由精神“超灵”的存在,是寄托作者美好希望的载体。 二、叙述视角转变 胡塞尔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对瓦尔登湖的描述视角实现了主体间转换,主体在意识中的显现方式从“我”到“自然”,主要通过主体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起作用。美国生态批评家、梭罗研究专家布伊尔教授在分析瓦尔登湖的语言特点时发现,梭罗最喜欢用的代词“我”在作品的前两章平均每页出现6.6次,在下面五章平均每页出现5.2次,最后五章平均每页出现3.6次。与此相反,他使用“瓦尔登”、“池塘”等词进行叙事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前两章每1.8页出现1次,下面六章每页出现1.1次,余下部分每页出现2.3次 4。由此看来,第一人称“我”的出现次数逐渐递减并让位于第三人称“瓦尔登湖”,同时,“言说主体”“我”的地位减弱,“非言说客体”“湖”的地位逐渐加强。 梭罗对自然抱有尊敬和感恩的心态,他在文中的描述多次隐含了“自然”作为主体的地位,通过叙述视角的转变,读者的视角也逐渐“由外而内”,进入深层的审视,意向的对象并不再是孤立与人之外的事物,而是与人建立了互感关系和相互体验模式。梭罗这样描述瓦尔登湖:“太阳下山后约一小时,这时湖面感受到阳光从山头斜射过来的热力,湖里便开始隆隆作响;它伸懒腰,打呵欠,像刚睡醒的人,渐渐变得越来越吵闹了,这样持续了三四小时。中午,它午睡片刻,快到晚上,太阳收回它的影响时,湖又开始隆隆作响。在气候的适当阶段,湖上会定时发射他的晚间炮”。1“湖面”成为能动性主体,在梭罗的描述中,读者能够想象出她的形态、声音,放佛可以“透视”它的内心世界,自然的这种“变形”、“异化”,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自我与自然放佛融为一体,实现了关系的统一化。 三、丰富诗性智慧维科认为:人类原始民族的创造者都是某种诗人和哲人,他们的思维是一种诗性思维,即以一种隐喻的原则创造了事物,创造了各门技法和各门科学的粗糙的原始,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他们自己。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运用审美的语言对环境做了大量的描写,在使人们对其优雅的环境感到向往和憧憬时,另一方面也隐喻了当时人们生活环境的压抑与困惑,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梭罗是以他的审美化语言,编织一个关于“自我”和“他我”的和谐世界,以“自我”的视角审视“他我”,从“他我”的认知中追求“自我”,在两者相互交融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谆谆告诫“人,诗意地栖居。”作家梭罗则通过瓦尔登湖给出了我们这样一种生活的智慧:简单、自然、独立、自由。瓦尔登湖中体现了作者深层生态要求:自我实现和生态平等。“这里的自我是传统意义上自我的扩展和延伸,不仅指个体,还包括整个生态领域; 不是自我中心,而是包括所有的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平等指的是每个生命形式都有权利生存和发展,人类无权破坏和干涉其他生物。所有的有机物和实体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平等的。伤害自然就是在伤害人类自己”5诗性智慧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和感性光辉,点亮人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思想,从而引发对生命自由的感悟。正如瓦尔登湖中的那首诗歌所写: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的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原石岸,漂浮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她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结束语:在梭罗的眼中,自然的一切是平等的,富有生命特征的,它对于人类来说,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更甚者可以称为人类的母亲,因为是自然哺育了人类,人的所需是从自然无私的赠予中得到满足,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和谐而平等。因此,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语言的美感、智慧的光辉和虔诚的感恩。梭罗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我们无权利掠夺自然,它需要平等的对待,自然能够使我们心怀感恩,只有自然让我们回归精神自由。1 王诺: 欧美生态文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02 亨利戴维梭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民集体财产合同范本
- 出国劳务个人合同范本
- 智力题目及答案初中生
- 工作作风心得体会【五篇】
- 职业技能刷题题目及答案
- 执法综合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25学年上海市高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环保行业绿色生态建设方案
- 委托购买合同书范本
-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及答案含课标解读
- 水运工程统一用表之一《浙江省港口工程统一用表》
- GB/T 13306-2011标牌
- GA 1800.6-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核能发电企业
- FZ/T 13001-2013色织牛仔布
- 温医麻醉学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考试参考
- 办公室主任竞聘报告课件
-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课件
- “三高”讲座-课件
- 年产12000吨水合肼(100%)项目环评报告书
- 甘肃悬索特大桥钢桁加劲梁、正交异性桥面板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