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论语理解性默写 1 1 用风和草做比喻 说明国家风气对民间风气有着重要影响的句子 草上之风 必偃 2 孔子认为君子安贫乐道 用云作比 表达自己对不义之徒的轻蔑 用水作比 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用松柏作比 说明人的品质要经得起考验 是夫子对功业未就者的惋惜 3 以朽木和墙壁作比 指出自身条件限制人的发展 4 用大车 小车做比 强调人要讲信用 不然无法立足 其何以行之哉 2 1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2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凋 也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3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4 用大车 小车做比 强调人要讲信用 不然无法立足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3 5 从老师的角度教导 启发学生 孔子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6 孔子对知识孜孜以求 达到 的程度 7 论语十则 中 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4 5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6 孔子对知识孜孜以求 达到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的程度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8 论语 中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人 仁德 是不会多的 即 9 君子只怕自己无能 没有真才实学 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 在 论语 中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10 论语 中用工匠想要使 他的 工作做好 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来比喻要做好一件事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是 11 孔子强调人保持 义 的重要性时说 6 8 巧言令色 鲜矣仁9 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 惭愧 怨恨 10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11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7 1 孔子阐释君子应好学而不在意物质条件时说 2 论语 中告诫人们勿沉溺于过去应珍视眼下的语句是 归去来兮辞 中作者表达了对于孔子这一话语的理解的语句是 3 对于处世方式的选择 孟子认为应该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是 4 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和高尚人格 孔子的弟子颜渊感叹 5 孔子认为 小人犯错会掩饰 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犯错会被广泛关注 更应该改正 6 孔子阐释不要急功近利的名言 无欲速 无见小利 8 1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2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3 知其不可而为之4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5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 人皆见之 更也 人皆仰之6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 1 孔子用北斗星做比喻来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 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的句子是 2 孔子曾比较用政令与用道德来治理国家二者之间的不同 其中对前者 他说 而对后者 他说 3 孔子在 论语 中谈到了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的重要作用 即 而相反 10 4 孔子在 季氏将伐颛臾 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 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原句是 5 孔子担忧国家的祸患不是来自国外 而是来自国家内部的纷争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11 1 为政以徳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3 子曰 其身正 其身不正 4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安无倾 5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譬如北辰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不患寡而患不均 均无贫 和无寡 而在萧墙之内也 12 6 孔子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 回复 礼 的规范就是 仁 一旦做到了 天下就归于 仁 了 原句是 7 孔子认为不合礼制的行为坚决不能有 所谓 8 孔子对于季氏违背礼制 谮用周天子的礼乐是用 表达他无法容忍的态度的 9 孔子认为有秩序的社会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 故云 如果礼乐政 令由诸侯发出 那离失去天下就不远了 13 6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7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 8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9 孔子曰 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自诸侯出 盖十世希不失矣 一日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4 10 孔子特别强调 正名 的重大作用 他认为 11 楚狂接舆劝孔子生不逢时 不如尽快归隐的句子是 12 孔子用 山 与 水 来比喻仁者与智者的特点 既形象又生动 原句是 13 孔子在论语中论述杀身成仁的句子是 14 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 恭谨有信 然后再学文 即 15 10 名不正则言不顺 11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12 子曰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13 子曰 志士仁人 14 子曰 弟子 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言不顺 则事不成 往者不可谏 今之从政者殆而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 15 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的句子是 贤哉 回也 贤哉 回也 16 描述孔子为学 忘食 忘忧 乐在其中 的句子是 17 孔子安贫乐道 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的 富 与 贵 的态度是 18 曾子认为君子在推行仁道之时 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并指出了这么做的原因 原句为 19 孔子通过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即 17 15 子曰 贤哉 回也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1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7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18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19 子曰 小人喻于利 一箪食一瓢饮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任重而道远 君子喻于义 18 20 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从来不愿人云亦云 小人却恰恰相反 即 21 孔子从与人交往的角度 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即 22 孔子的交友之道是 益者三友 益矣 损矣 23 孔子重视启发性教学 并提出学习要 举一反三 的句子是 则不复也 24 颜回对老师孔子十分景仰 他曾用 来赞叹之 25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 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原句为 19 20 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从来不愿人云亦云 小人却恰恰相反 即 21 孔子从与人交往的角度 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即 22 孔子的交友之道是 益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损者三友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直 正直 谅 诚实 便辟 谄媚 善柔 当面恭维背后毁谤 便佞 花言巧语 23 孔子重视启发性教学 并提出学习要 举一反三 的句子是 则不复也 24 颜回对老师孔子十分景仰 他曾用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来赞叹之 25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 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原句为 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0 26 论语 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7 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28 论语 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29 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 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30 现实生活中 人们为了表明 只要虚心求教 到处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浮山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学业测评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购销合同协议范本 商业交易合同书
- 栲胶蒸发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首饰设计师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平台稳性操作员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AI产品经理竞品分析面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医用消毒、低温设备组装调试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软膏剂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多模态训练数据去噪习题(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八年级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计划
- 二手房资金监管协议书
- 甘肃省会宁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消防监控考试题初级及答案
- 2025年太阳能海水淡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2031年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