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 【施工图设计汇报材料】六、桥梁、涵洞(一)概述1、桥涵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公路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3)桥梁宽度:整体式路基212.0m;分离式路基12.25m(4)环境类别:类(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其抗震设计按特大、大桥等提高一度设防;(6)通航等级:梅溪河的河口长花河段为四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173.242m。2、设计标准及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96年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JTJ0749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交通部文件关于奉节至云阳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05274号);重庆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杭州至兰州国家重点干线重庆至宜昌高速公路设计总体咨询报告(送审稿)。(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2005年2月至3月本项目初步设计分别通过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的预审和交通部审查,2005年6月22日交通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奉节至云阳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05274号)。初步设计桥梁审查意见认为:初步设计桥型方案选择及孔跨布置基本合理。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结合详测详勘资料以及地形、地质和水文、水力情况,现场调整落实桥梁墩台位置,合理确定布孔和桥长,以保证安全并经济合理。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我院根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和交通部的审查意见以及交通部初步设计批复的有关要求和精神,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结合详测详勘资料以及地形、地质和水文、水力情况,以及路线平、纵面设计调整情况,优化桥梁布孔和墩、台型式,更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施工图设计阶段桥梁设计的主要优化和调整情况如下:1、多跨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墩设计优化审查意见指出多跨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墩设计应进一步优化,沿墩高布设的横系梁不宜过密,建议横系梁在20米左右设置一道为宜;墩高在3060米之间时,采用空心矩形薄壁墩,其经济性较差,宜采用双柱式桥墩。对于上述意见,我院高度重视,首先针对本项目的地形、地质等条件,以及桥梁所占比重较大,而多数桥梁又为多跨预制结构的特点,专门进行了通用图的设计,优化了上下部结构,桥墩横系梁沿墩高大约15米设置一道,当墩高小于40米时,桥墩采用双圆柱式墩,当墩高大于40米小于60米时采用变截面实心双柱式矩形墩,对于大于60米的桥墩则采用空心矩形薄壁墩。2、连续刚构桥梁方案优化调整本项目共有5座连续刚构桥,除红石梁号大桥和白沙包大桥由于路线标高的调整等原因使得跨径略有调整外,基本仍采用初步设计推荐方案,且对桥梁上下部尺寸、钢束布置以及普通钢筋的布置等进行了优化。l 红石梁号大桥原初步设计推荐方案的主桥跨径组合为100+180+100米,审查意见认为初步设计第三方案即85+150+85米较推荐方案工程造价低,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建议为推荐方案,施工图对第三方案的跨径略作调整,采用77+140+77米跨径组合方案。l 白沙包大桥初步设计推荐方案的主桥跨径组合为72+120+72米,考虑到本桥位处奉节侧岸坡陡峭,云阳侧岸坡相对较缓,为避免在陡峭山坡上进行主墩的施工,造成山体的过度开挖,也为了避免主墩与排水渠相干扰,以及从节省工程造价的角度考虑,本桥主桥采用5510055跨径,将3号主墩位置放在排水渠下侧坡脚处。(三)沿线桥梁涵洞分布情况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奉节至云阳段高速公路,主线全长71.364公里(其中断链692.292米)。全线桥梁按双幅合计16283.09米/60座(含互通立交主线桥),其中特大桥2037.53米/2座,大桥13565.05米/48座,中桥680.51米/10座,桥梁总长度占路线总长度的22.82%。渡槽1座,涵洞89道,平均每公里1.2道。见表6-1。(四)桥涵设计原则1、桥梁涵洞设置原则本项目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全线U型和V型沟谷分布广泛,地形起伏变化剧烈,水文计算一般不作为路线的控制要素,路线纵坡主要受沿线地形、地质因素控制,桥涵构造物的设置应结合桥(涵)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按照如下原则设置:l 跨越主要河流、等级道路和重要水利设施时设置桥涵构造物;l 跨越河流的桥梁,在桥孔不压缩其过水断面的基础上,两侧桥孔应预留适当的富裕宽度,以兼顾沿线两侧群众通行便利;l 在跨越深沟时,根据沟底纵坡、填土高度以及附近的工程地质等因素具体分析;填土高度较高,沟底工程地质较差时或由于沟底纵坡较陡,路基放坡侵占沟下游构造物或主河道而路基挡墙又设置困难时,采用纵向高架桥跨越;l 小桥涵的布设,采用“逢沟设涵、一桥(涵)多用”的原则。2、桥孔布置及桥梁结构型式选择桥型选择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美观与周围景观协调,桥孔布设结合桥位处的地形特点、地质情况、施工条件、施工工期及水文计算结果等因素进行;选择孔径时还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材料供应和地质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和使用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确定了以下选型原则:l 特大桥、大桥桥位在服从路线走向的前提下,作为路线的控制点,进行路桥综合考虑。中、小桥、涵洞位置服从路线布设的要求。l 桥梁结构尽量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和施工机械化,以方便施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表6-1 全线特大、大、中桥汇总表序号桥梁名称桥梁中心桩号桥梁跨径分类 孔数跨径交角桥梁全长结构类型()(m)1 2 3 4 5 6 7 1 李家老屋 大桥左幅K66+634.0530+43090273.37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66+649.0430+43090240.76 2黄家沟中桥左幅K67+390.03309090.77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67+390.03309092.57 3草堂河大桥LK70+617.42440+440+440+440+44090805.84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70+239.01409040.65 RK70+745440+440+340+440+44090769.20 4郭家池大桥LK76+543.57(330)+(550)+ (431.423)90473.09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 RK76+557.6(330)+(450) + (329.4)+(329.4)90473.80 5梅溪河特大桥K77+356.3(190+386+190)+(225)90821.00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现浇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箱梁6龙潭沟特大桥LK78+676.80529+529+42990410.4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LK79+421.49530+530+530+530+43090720.83 RK79+122.02529+529+530+530+530+530+530+529+429901301.83 7孙家沟大桥LK85+200.67940+(72+120+72)+4090353.84 连续刚构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85+193.77640+(72+120+72)+4090349.98 8匡家湾中桥LK85+677.753309094.3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85+667.53309093.00 9李家屋场大桥LK86+752.97440+440+340 90457.6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86+746.5440+440+340 90449.27 序号桥梁名称桥梁中心桩号桥梁跨径分类 孔数跨径交角桥梁全长结构类型()(m)1 2 3 4 5 6 7 10杨柳坪大桥左幅K86+693.199430+33090214.3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86+651.843090125.56 11刘家湾大桥左幅K87+010.25 54090201.5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87+009.92 54090201.10 12白沙包大桥左幅K87+321.58230+(55+100+55)+23090335.10 连续刚构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87+320230+(55+100+55)+23090330.80 13围溪沟大桥左幅K88+139.45450+35090355.7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88+136.127450+35090355.70 14翟家马口大桥左幅K88+900.063090180.7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88+899.7463090183.48 15乾溪沟大桥左幅K89+371.0630+63090365.28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89+386.0630+53090330.73 16柏树沟大桥左幅K90+430.063090180.8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0+413.2330+43090214.40 17朱家老屋大桥左幅K90+74443090120.8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0+745.843090124.40 18芦家沟大桥左幅K91+082.08340+34090244.94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1+082.32340+34090246.61 19罗家包大桥左幅K91+604340+34090240.77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1+604340+34090251.15 20曾家湾中桥左幅K92+146.53309099.1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2+148.33309094.38 21向思沟中桥左幅K92+616.1981309037.2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简支T梁右幅K92+6161309038.45 序号桥梁名称桥梁中心桩号桥梁跨径分类 孔数跨径交角桥梁全长结构类型()(m)1 2 3 4 5 6 7 22张家湾大桥左幅K93+619.0242590107.2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3+624.253259080.51 23魏家沟大桥左幅K93+977.842590106.1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93+976.0242590107.25 24庙沟中桥LK94+595.043259082.47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4+591.333259082.70 25前坪大桥LK95+617.88340+34090247.53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5+612.0340+34090240.81 26下杨家坪中桥LK95+966.992259050.89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27周家包大桥LK96+333.3572590179.1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6+304.552590135.31 28白溪沟大桥LK97+005.0044090162.8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7+019.1044090165.01 29肖家包大桥LK97+662.7340+34090249.8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7+656.64340+34090246.49 30肖家包中桥LK98+033.852259054.1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8+034.483259077.23 31张家包中桥LK98+219.193259076.97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8+229.03259082.40 32朱衣河号 大桥LK98+890.00540+440+54090567.5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8+901.26540+440+54090579.04 33朱衣河号 大桥LK99+295.2052590132.81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99+301.6652590133.10 序号桥梁名称桥梁中心桩号桥梁跨径分类 孔数跨径交角桥梁全长结构类型()(m)1 2 3 4 5 6 7 34胡家包大桥LK100+089.9054090212.29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00+093.9654090209.50 35胡家包中桥LK100+408.002259050.804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00+414.032259058.508 36王家油房大桥LK100+845.0054090204.26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00+845.00340+440 90280.829 37付家湾大桥LK106+326.19953090156.2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06+265630+63090360.81 38懒板凳大桥LK106+700.00430+33090210.8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06+751.1363090184.18 39黄桷树大桥LK106+998.2043090124.41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07+044.2043090126.83 40马合村大桥LK110+333.163440+340 90323.33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0+343340+340+340 90372.40 41桐子坪号大桥LK110+952.8240+440+440 90409.0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0+987.9240+540+440 90445.20 42桐子坪号 大桥LK111+458.8552590129.1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43下侨梨湾大桥LK112+355.9440+44090325.0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2+376440+44090334.40 44向家大桥LK113+096.3562590154.1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3+086.552590133.95 45祠堂垭大桥LK113+311425+42590200.8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3+318.562590152.66 序号桥梁名称桥梁中心桩号桥梁跨径分类 孔数跨径交角桥梁全长结构类型()(m)1 2 3 4 5 6 7 46陈家包大桥LK113+544.042590113.6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3+561.4553259089.41 47红石梁号 大桥LK114+195.088540+(77+140+77)+340+34090740.70 连续刚构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4+158.45540(77+140+77)+44090680.50 48红石梁号 大桥LK114+654.88452590139.21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49红石梁号 大桥LK114+942.5525+62590275.81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4+947.61525+62590278.93 50蒋家坡大桥LK116+97252590127.75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6+999.5425+42590207.41 51梅子沟大桥LK118+406350+350+350+45090665.2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18+397.03350+350+350+45090678.60 52黄泥巴梁中桥LK121+421.392259054.02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21+4342259051.05 53新地大桥LK122+307.002530+(55+100+55)+33090458.01 连续刚构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22+305.175530+(55+100+55)+23090430.07 54构壁溪大桥LK122+861.478330+(77+140+77)+33090492.85 连续刚构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22+879.137230+(77+140+77)+33090474.84 55斑竹林大桥LK123+569.3862590155.94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23+591.4572590175.91 56七丘大桥LK125+844.07(630)+(430)90307.95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 预应力混凝土 现浇连续箱梁 RK125+920.0(530)+(330)+(630)90428.50 序号桥梁名称桥梁中心桩号桥梁跨径分类 孔数跨径交角桥梁全长结构类型()(m)1 2 3 4 5 6 7 57红狮镇大桥LK127+926.0052590132.4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RK127+964.0152590133.76 58中槽溪号 大桥左幅K130+365.752350+450+350+35090669.5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130+393.647350+450+450+35090725.29 59中槽溪号 大桥LK133+399.651259029.06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LK133+5482259050.80 RK133+490.50425+52590232.40 60庙子沟大桥左幅:K136+189.503259075.80 装配式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T梁右幅:K136+139.1972590177.90 l 本路段特大桥、大、中桥密度很大,桥孔布置主要从墩高、桥长、水流方向及工程地质等方面统一考虑,由于桥梁很多,距离较近的桥考虑到施工预制方便采用同一跨径,总体经济为原则。l 在桥孔布置时,总体考虑桥孔附近的其它构造物,防止各构造物之间相距太近,避免造成路基压实时作业面过小、近距离多处桥头跳车等现象。l 桥台台后最大填土高度一般尽可能控制在8米以内,以减少因桥头沉降引起跳车或桥头溜坡或挡土墙设置困难。l 跨越深沟的桥梁,当桥高大于50m时,原则上可考虑选用大跨径的桥梁结构,以减少桥墩数量。上部优先考虑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墩采用空心薄壁墩。l 布设于陡坡上的桥梁墩、台,当采用扩大基础以致基坑开挖破坏山体面积较大或易诱发新的工程地质病害时,优先采用桩式基础或其它型式的基础。l 当桥头有高路堤,占用农田较多,且需大量借方或远运填料时,可适当延长桥孔。3、小桥涵布置及结构型式选择由于全线特大桥、大、中桥密度很大,小桥涵设置的数量相对较少,而地形及地质较复杂,经过沿线认真细致的调查,为维持原有排、灌设施的完整性,路线跨越处均在原位或附近设置涵洞、通道,以保证水流畅通及过往行人方便,凡路线跨越自然河沟的位置,小桥涵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以不打乱现有系统为原则。本项目区域人口较少,居住分散,对渠、沟的改移、合并方案,尽可能做到一桥(涵)多用。在小桥涵孔径的选择上,首先满足1/100洪水频率的设计流量要求;跨越沟渠的桥涵,尽量做到不压缩其过水断面,孔径的确定除满足泄洪、灌溉要求外,还主要考虑到涵洞兼过人的情况及清淤的可能性,涵洞孔径一般不小于2.5m,为了减少淤积和水毁发生,涵洞进出口均准备设置多级消力槛和沉砂池等消能设施。涵洞依其使用性质、泄洪流量、路基填土高度、地质条件及材料供应等情况,选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拱涵等型式。(四)桥涵设计要点1、梅溪河特大桥项目概况梅溪河特大桥位于重庆直辖市奉节县新城乡境内,距奉节老县城西北方向约3.0km,横跨梅溪河。桥梁起止里程桩号为K76+945.800K77+766.800,桥长821.00m,为一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梅溪河在长江三峡坝前水位133.242m(2003年)水面宽约240m,在三峡三期水位154.742m(2006年)水面宽约351m,至三峡最终水位173.242m(2009年)水面宽约458m,最大水深约80m,梅溪河为正式航道河道。a、地形、地貌桥址区为构造剥蚀-侵蚀中低山地貌。桥位横跨NNW向的梅溪河下游,河谷呈“U”字形,谷底较为宽缓,纵坡坡度小于1%;由于地表水系在该段的强烈侵蚀切割,地形较为陡峻,桥址区相对高差200350m。两岸山坡总体坡度奉节岸约2536、云阳岸约2639。奉节岸为折线型斜坡,K77+965以上段坡度较缓,约2528;K76+965-K77+030段坡度约3036;K77+030-K77+108段为自然缓坡,坡度约2326;K77+108-K77+178段坡度约2630;K77+178以下至河谷为陡坡,坡度约3239。云阳岸略呈上陡下缓,下部K77+581以下段坡度约3035,K77+581以上段坡度约3539。b、地质构造桥址区位于南华准地台腹地,地壳整体相对稳定,桥址位于朱衣河背斜轴部,具体桥位处为倾向南西的缓倾角的单斜层,产状奉节岸225 11 ,云阳岸250 9 ,桥轴线与地层走向近垂直。桥位区岩石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其中奉节岸(左岸)主要有2组:组:15482,近于垂直地形坡向的裂隙,为斜交地层走向的斜向溶隙,张裂,发育,一般延伸约5.07.0m;在ZK1孔中及其北侧100m处,发育溶隙,宽80cm,深约30m,延长约80m,溶隙内被泥质及角砾半充填。组:232 85 ,为顺坡向高倾角节理,走向近平行于岩层走向,微张。云阳岸(右岸)裂隙主要有:组:190 85 ,为倾向与坡向斜交的外倾高倾角斜裂隙,近垂直岩层层面并斜交岩层走向,微张;组:93 75 ,为斜交坡面的内倾裂隙,其走向近平行岩层走向,微张。由于岩层节理、裂隙发育,致使岩石较破碎。但节理、裂隙大多内倾,或者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c、地层岩性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表明:桥位区两岸坡被残坡积土 (Qel+dl)覆盖,梅溪河谷分布冲洪积土 (Qal+pl),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 (T2b)的泥质灰岩。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由上至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一)第四系冲洪积土 (Qal+pl) 冲洪积层仅分布在梅溪河河床,主要以灰黄色的砾、卵石为主,松散中密,厚约2.55.0m。二)第四系残坡积(Qel+dl) 亚粘土:黄色,含少量角砾,湿,软塑。厚度小于2.5m,局部分布。碎(块)石混亚粘土:见于地表缓坡地段,碎石为泥质灰岩、泥灰岩,棱角状、次棱状,粒径28cm,含量约50%,亚粘土夹角砾充填,稍湿,松散稍密。厚度3.5m6.0m。块石:局部分布,块石含量约5060%,为泥质灰岩、泥灰岩,棱角状,大小0.2m0.6m,碎石及亚粘土充填。三)中三叠统巴东组 (T2b) 泥质灰岩:淡灰绿色,微晶结构,中薄层夹少量中厚层状;强风化带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极为破碎,岩芯多呈多呈碎块状,RQD=7.0438.15%,强风化泥质灰岩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14.7MPa,单轴极限天然抗压强度28.9MPa;弱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块状,RQD=5.1935.29%,弱风化泥质灰岩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25.2MPa,单轴极限天然抗压强度33.2Mpa;微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RQD=14.2745.63%,微风化泥质灰岩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40.7MPa,单轴极限天然抗压强度58.0Mpa,凝聚力2.6 Mpa,内摩擦角42.80。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见图一)图一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d、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两岸山坡较陡,岩石风化深度较大,岩层较破碎,三峡蓄水位提高后在库水作用下坡体稳定性将减弱,三峡蓄水位以下的岸坡稳定性受三峡库岸改造作用影响较大,应加强防护措施,特别是位于三峡水库水位波动带内的、覆盖层厚度较大且岩层较为破碎的两岸坡角一带。在奉节岸1#桥台(墩)附近ZK1孔中发现溶隙,宽度大于50cm,倾角较陡,充填物以亚砂土为主,含泥质灰岩碎石,湿,松散;在ZK1孔北侧100m处,地表发育溶隙,宽80cm,深约30m,延长约80m,裂缝内被泥质及角砾半充填。经调查认为以上两处裂缝系一组产状15082节理发展而成,该节理走向近于垂直地形坡向,斜交地层走向,张裂,一般延伸约5.07.0m。鉴于上述分析在该处桥台(墩)桩基施工时,如发现桩基穿越溶隙时,应对其进行压浆处理。本次勘察过程中未见有岩溶塌陷现象,仅岩层中见有少量小溶洞发育,洞高小于0.5mu的溶洞大多有充填物,洞高大于0.6m的溶洞多充填有亚粘土或碎石混亚粘土。溶洞对桥基有一定影响。钻孔揭露溶洞情况见(表1)。桥址区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5、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堆积碎石、角砾、块石类土和强风化岩层中,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顺地势迳流排泄;一般富水性较差。因沿线地势普遍较为陡峭,地表岩层破碎,降雨时地下水迳流速度快,潜蚀作用较强,谷坡和开挖坡面将有地下水渗出,对路线边坡稳定不利。基岩裂隙水分布下部基岩,水量大小及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层里和紧闭的节理含水甚微,只有规模较大的破劈理带和张性张扭性节理密集带赋水性相对较好。总体上,沿线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据勘察成果,强、弱风化岩层中的孔隙-裂隙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023m/d。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勘察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HC3S4-CaMg型淡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表一 钻孔揭露的溶洞(裂缝)分布一览表孔号洞顶埋深/标高洞体高度充填情况备注mmZK135.90/193.2022.70充填以砂土为主,夹泥质灰岩碎石溶隙ZK228.50/134.800.50无充填物溶洞ZK661.20/106.500.10无充填物62.80/104.900.10无充填物ZK1053.7/183.801.60充填以褐红色亚粘土ZK1143.5/200.500.40以泥质充填含少量泥质灰岩碎石44.8/199.200.70以泥质灰岩碎石充填ZK1220.5/223.51.10以亚粘土为主泥质充填少量泥质灰岩碎石43.2/200.82.80以泥质灰岩碎石充填CZK15.60/227.270.30无充填物6.50/226.370.30无充填物CZK213.65/145.820.98充填以碎石混亚粘土为主28.22/131.251.95充填为中细砂及砾石CZK314.50/147.730.80充填为黄色软塑状亚粘土e、桥位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成果,桥位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仅在ZK1孔中及其北侧100m处,发现有溶隙存在,经地表调查,溶隙走向近东西,倾角较陡,宽约80cm,走向延长约80m。其它未发现断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故桥址区现状稳定性较好,适宜建桥。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桥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建议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范执行。(2)、岸坡稳定性评价奉节岸该段桩号K76+965以上段为自然斜坡,上部坡度2529,上覆薄层坡积亚粘土混碎石;下部坡度约2935,岩层大多裸露,稳定性较好。K77+965K77+030为自然斜坡,坡角约3036,上部覆盖薄层碎石混亚粘土,下部为产状平缓的泥质灰岩,斜坡稳定。K77+030K77+178段坡度约2330,上覆碎石土,下伏泥质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产状平缓,现为稳定斜坡。由于该段位于三峡水库设计最高蓄水位之下,在饱水状态下,对该边坡体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时结合本地区经验,滑带土C、值按如下采用: C=0.1Kpa,=27.0。由稳定性验算结果知(附表),在饱水状态下,稳定系数Fs=1.82,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该段边坡受库区水位波动和库水浸泡的综合影响,易发生局部性浅层坍塌,形成库岸再造现象,对桥基稳定有一定影响,建议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本段岩层层理倾角平缓,无顺坡向断层及延伸长度大于3m的顺坡向节理等危险结构面,不易发生大规模的塌岸现象。K77+178以下至河谷为陡坡,坡度约3239,岩层裸露,层理平缓,虽位于三峡水库设计最高蓄水位之下,但不在水位波动区内,不易发生较大规模的塌岸现象。云阳岸云阳岸略呈上陡下缓,下部K77+581以下段坡度约3035,K77+581以上段坡度约3539。 该岸坡上段K78+062K77+960山坡坡度约2731,泥质灰岩基本裸露,坡体稳定性较好。K77+960K77+832为一坡度约约3539的自然陡坡,线路走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岩层裸露,产状平缓,坡体较稳定。下段里程K77+832K77+744为一自然斜坡,坡度约3035,上覆有厚约6.4m碎石混亚粘土,下部泥质灰岩强、弱风化层,层理平缓且内倾,目前斜坡较稳定;但三峡蓄水位提高后K77+744 K77+830段位于蓄水位之下,覆土较厚,且该岸强风化岩层破碎。在饱水状态下,对该边坡体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时结合本地区经验,滑带土C、值按如下采用: C=0.1Kpa,=27.0。由稳定性验算结果知(附表),在饱水状态下,稳定系数Fs=1.22;在饱水加地震状态下,稳定系数Fs=1.11,受库岸再造作用影响,该段表层土体易发生浅层坍塌,对桥基稳定性影响明显,建议加大桥基埋深并采取护岸措施。综上所述,桥址区受三峡水库影响,两岸在最终设计蓄水位之下的岸坡将发生库岸再造现象,因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且松软,强风化岩层较为破碎,而云阳岸坡较陡,稳定性较差,比奉节岸较易发生塌岸现象。f、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该区抗震设防烈度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其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范执行。g、气象 (1)、气温桥位区属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干长见、伏旱突出等特点。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6.8,一月平均5.1。七月平均27.5。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9.2。(2)、降雨量及蒸发量梅溪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23.7mm,雨季从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其降雨量约站全年降雨量的86.1%,12月至2月枯水期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5%。降雨年际变化大,据渡口坝雨量站1963至2001年39年雨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50.6mm,最大降水量1815.5mm(1982年),最少年降水量894.1mm(1966年)相差达921.4mm。本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1439.7mm,本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0.8%。(3)、日照本地区多年平均日照1543.3h。(4)、风根据气象资料,桥址区多年平均风速为1.92m/s,累年瞬时极大风速24.7m/s(2001年)。按照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中全国各气象台的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值,奉节县100年一遇20m高度10分钟基准风速值为26.3m/s,相应基本风压值为40KN/m2。h、水文(1)、流域水文情况梅溪河主干流发源于巫溪县窄颈子之南,正处于大巴山暴雨中心,由北向南蜿蜒流经潭家包进入奉节县境,于桂坝附近折转向东,至干溪口改为南东,在奉节县城东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km,直线河段长69.8km,平均比降5.67,流域面积1928.6km2,干支流全长828.4km,主要的一级干流有车家坝河,崔家河、花园河,主要二级支流有高治河、草坪河等。梅溪河多年流量为45.9m3/s,年径流量达到14.48亿m3,但洪枯变幅大,最大洪峰流量2500 m3/s,枯水期流量不足5 m3/s,为典型山区性河流,洪期水位受长江洪水倒灌影响,与长江水位基本一致,多年平均洪枯流量在1000倍以上,最高达1740倍。(2)、桥位水文情况本桥位处三峡库区,设计水位受三峡库区淹没水位173.242m控制,桥梁标高由路线纵坡线形控制。大桥不受洪水及桥下通航要求影响。根据三峡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至2003年蓄水水位为135m,至2006年水库按初期蓄水位154.742m运行;至2009年枢纽全部建成蓄水水位为173.242m。每年六月至九月水库按防洪限制水位143.242m高程运行。十月初开始蓄水,一般十月底蓄水至正常水位173.242m,并保持1112月,14月为洪水期,水位逐渐降至154.742m高程,5月底至防洪水位143.742m。根据长江三峡库区坝前水位与沿岸各港口水位关系表,奉节县在正常蓄水位173.242m时,20年一遇设计回水位为173.442m。坝前20年一遇洄水位为154.542m。i、航运根据通航论证结果:满足内河四级航道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最高通航水位173.242m。设计要点(1)、桥型总体布置梅溪河大桥起点桩号为K76+945.800,终点桩号为K77+766.800,桥梁全长821m。其中主桥长766m。主桥采用(43+147+386+147+43)m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终点侧引桥采用2x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索塔在三峡三期水位 154.742m高程均位于岸上,竖曲线变坡点桩号位于主桥主跨中心,桩号为K77+331.300,其左右为1.60纵坡,凸曲线,竖弯半径为R=22000m,T352m,E=2.816。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PC梁斜拉桥,锚跨与主跨跨径比为0.4922, 为了增加斜拉桥的整体刚度,两边跨各设一个辅助墩,将190m的边跨分成(43+147)m两跨。在辅助墩、过渡墩及索塔下横梁上均设置竖向支座,结构为半飘浮体系。在索塔处设置横向限位支座,以及纵向限位支座,防止在地震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水平位移。(桥型总体布置见图二)(2)主桥结构设计1)、主梁结构主梁标准截面采用双主肋断面,全宽27.5m,宽跨比为1/14.04,主梁中心高2.6m,高跨比为1/148.5,顶板宽23.5m,厚0.30m,桥面板设2.0%的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井下消防指挥培训课件
- 读图讲图培训课件
- 认识笔墨纸砚课件
- 认识昆虫多媒体课件
- 药厂班组安全培训课件
-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含答案)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测试题(含答案)
- 骨科VTE相关知识考试试题(附答案)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版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环保装修材料供应合同
-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 传媒入股协议合同
-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 《高效能电机》课件
- 汽车维护与保养 任务工单1 发动机油液与滤清器检查及更换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 非专用化妆包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工程类公路培训课件
- 2024年度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课件
-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设计施工范围及主要工程量
-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