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课件.ppt_第1页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课件.ppt_第2页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课件.ppt_第3页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课件.ppt_第4页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1 定义 中性粒细胞缺乏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0 5 l09 L 或预计48d后ANC 0 5 l09 L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指ANC 0 1 l09 L发热 指单次口腔温度测定 38 3 或 38 0 持续超过1h 2 定义 粒缺间避免测定直肠温度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不能满足上述定义 仍需仔细甄别尤其是老年人 3 粒缺伴发热患者感染的特点 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感染易扩散 败血症 肺炎等严重感染发生率高 混合感染多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不易形成局部化脓病灶常规抗菌治疗效果差早期诊断难 细菌培养阳性率低 难以快速准确地检出真正的致病菌 4 常见细菌病原体 G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G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括MRSA 肠球菌 包括VRE 链球菌属 5 治疗流程 评估病情寻找感染灶病原体排除非感染性因素立即开始适当治疗 6 风险评估 高危患者 任何一项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 ANC 0 1 l09 L 或预计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 7d 肝功能不全 定义为转氨酶水平 5倍正常上限 或肾功能不全 定义为肌酐清除率 30ml min 高危患者 7 风险评估 高危患者 有以下任一种临床合并症 包括但并不限于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口腔或胃肠道黏膜炎 吞咽困难 胃肠道症状 包括腹痛 恶心 呕吐或腹泻 新发的神经系统改变或精神症状 血管内导管感染 尤其是导管隧道感染 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 或有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 符合以下任一项标准均被认为是高危患者 8 风险评估 低危患者 低危患者 中性粒细胞缺乏预计在7d内消失 无活动性合并症 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 不符合上述低危标准的患者在临床上均应按照高危患者指南进行治疗 9 实验室检查 应包括完整血细胞计数 CBC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电解质 肝脏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测定等 并应至少每3d进行复查 10 1 追问感染相关的病史 最后一次化疗的时间既往感染病史近期抗生素治疗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家庭成员宠物结核暴露旅行 寻找感染灶 HIV状态输血史其他药物 11 2 可能发生感染的特殊部位 血管内插管皮肤肺和窦道消化道阴道周围 肛周 寻找感染灶 12 3 化验室 影像学检查判定 全血细胞计数 血分片 血小板 BUN Cr 电解质和肝功能有呼吸道症状行胸部CT检查 以排除肺炎 有其他临床指征时 应对其他部位 头 鼻窦 腹部和盆腔 进行CT检查 寻找感染灶 13 明确病原体 血培养 组 组包括 瓶 足量是关键从2个不同的部位取样 中心静脉导管CVC和外周或者2个外周部位 如果无CVC 应采集不同部位静脉的两套血标本进行培养 尿培养 若有尿路感染症状若有导尿管留置若发现异常尿检结果 14 特殊部位培养 腹泻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肠道保护菌群 皮肤 抽吸 活检皮肤病损或伤口 血管通路的表皮部位炎症 常规 真菌 分枝杆菌 脑脊液培养 明确病原体 15 明确病原体 胸部影像学检查有病因不明浸润病灶的患者 推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 留取下呼吸道灌洗标本 病毒培养粘膜或表皮水疱 溃疡损害咽喉或鼻咽部 呼吸道病毒感染季节性爆发和伴有呼吸道症状时 16 初始治疗 初始治疗的选择取决于 感染危险评估潜在感染病原体感染部位局部抗生素敏感性器官功能障碍 药物过敏广谱活性继往抗生素治疗 17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选药原则 杀菌活性 抗假单胞菌活性和良好安全性的药物 选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推荐单一使用抗假单胞菌 内酰胺类药物 包括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 舒巴坦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或美罗培南 或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 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 当有并发症例如低血压和 或 肺炎 疑有或确诊为耐药菌感染时 可加用其他抗菌药物 尽管革兰阳性菌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 但初始治疗加用万古霉素并不能使发热时间缩短或总病死率明显降低 18 初始经验性治疗低危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19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需加抗G 菌药物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他严重血流感染证据 X线影像学确诊的肺炎 在最终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前 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 临床疑有严重导管相关感染 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出现发冷或寒颤以及导管穿刺部位周围蜂窝织炎 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早于同时抽取的外周血标本 任一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定植 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膜炎 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20 抗菌药物的调整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 4天判断疗效 在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 如果患者反复或持续发热 3d时 应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 包括一套新的血培养检查和根据相应症状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寻找感染源 21 抗菌药物的调整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的低危门诊患者 如果其发热和临床症状在48h内无好转 应该住院重新评估 并开始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22 抗菌药物的调整 对于病情稳定却有无法解释的发热患者很少需要更换抗菌药物 如果发现感染进展 则需相应地调整抗菌药物对于临床或微生物学检查明确的感染患者 应根据感染部位和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报告来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对于初始应用万古霉素或其他抗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如果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感染证据 应尽早停用有持续性发热但无明确来源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 应将其抗菌方案扩展至能够覆盖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以及厌氧菌和真菌 可将初始用头孢菌素类改为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 也可以加用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 环丙沙星 氨曲南或万古霉素 23 抗菌药物的调整 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疗效不佳者 除了考虑真菌和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以外 还要考虑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细菌 包括非发酵菌 感染的可能性 可以选用抗非发酵菌效果较好的药物 如头孢哌酮 舒巴坦等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 7d后仍有持续或反复发热的高危患者和预计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 10d的患者建议加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24 治疗原则 及时 足量 广谱 联合猛击 hittinghard StepDownMethod最初经验治疗 empirictherapy 选用的抗生素应尽量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如果延迟使用足量 广谱 剂量 的抗生素治疗 容易诱导细菌耐药 增加治疗难度及病死率细菌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临床诊断和其后改用窄谱抗生素 TargetTherapy 提供依据 25 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 适当的抗菌药物用至整个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 直至ANC 0 5 l09 L 如需要 可适当延长 对于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证据的患者 疗程取决于特定的微生物和感染部位 如存在深部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接受适当抗菌药物治疗拔除导管后仍有持续性血流感染 72小时的患者 抗菌药物治疗疗程需要 4周或至病灶愈合 症状消失 对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或分枝杆菌所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拔除导管的同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至少需要14d 对MRSA血流感染 使用糖肽类药物 达托霉素等治疗至少14d 合并迁徙性病灶者还要适当延长 对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体温正常后需持续抗菌药物治疗5 7d 对无法解释的发热患者 建议初始治疗持续至血细胞有明显的恢复迹象 一般在ANC 0 5 l09 L时停药 如果症状控制 仍粒缺可考虑执行预防性用药方案至血细胞恢复 26 抗菌药物预防给药 严重粒缺ANC 0 1 109 L或持续时间较长 超过7d 的高危患者 考虑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性用药 左氧氟沙星口腔黏膜炎相关的侵袭性草绿色链球菌感染高危险患者 推荐从粒缺用至ANC 0 5 109 L或出现明显的血细胞恢复的证据 通常不推荐在氟喹诺酮预防性用药的同时合并使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 对于预计中性粒细胞缺乏 7d的低危患者 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7 治疗后三天仍持续发热 病因不明 细菌感染 继用原抗菌素 已用万古霉素 未用万古霉素 加用提高免疫功能药丙球胸腺肽升ANC药G CSF GM CSF 停用万古霉素改用碳青霉烯 加用万古霉素 28 29 治疗后三天仍持续发热 病因明确 病因不明 无感染灶及细菌学证据 有变态反应表现 停药24 48小时 有病毒感染证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