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人格心理现象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的动力 条件以及阶段等 的一套正规的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 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和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 1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 1856年5月6日 1939年9月23日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 著名的心理学家 犹太人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称为 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以别于后来由此演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 著作 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论 等 2 弗洛伊德 家庭情况智力出众成绩斐然维也纳大学投身医学 布吕克在我的一生中的重要程度胜过任何人 放弃学习生理心理学的理想邂逅玛莎布洛伊尔自由联想口腔癌去世 3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 人格 如一座漂浮于海洋中的冰山 水面上下比例为1 9 本我完全位于底部 是无意识部分 自我和超我的大部分也位于水面以下 是前意识 露出水面的是有意识部分 只占到整个人格的十分之一 大部分是自我 还有一部分是超我 4 早期弗洛依德认为意识 这里指人格 由三个不同意识水平的成分组成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 它由人能随意想到 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构成 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 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5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有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 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 弗洛依德认为 意识和潜意识虽有区别 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潜意识的东西可以通过回忆进入意识中来 而意识中的东西当没有被注意时 也可以转入前意识中 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检查作用 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 不良情感 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而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 6 潜意识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 它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 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 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潜意识的主要特点是 无矛盾性 无时间性 非现实性 活跃 能量大 易变形和替换等 7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是一个由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的动力系统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本我 自我和超我共同活动的结果 人格结构的三部分常常处在相抗衡的状态之中 健康人的自我会防止本我和超我过分操纵其人格 自我的目的是找到一条途径同时能满足本我和超我的需求 8 人格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的本能来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 是推动或启动的因素 是个体释放心理能量的生物力量 并且是一切行为的动机和基础 在弗洛伊德看来 这种本能主要指性本能和与性本能广泛联系的本能 性本能是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 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 去寻求满足 获得快感 他用专门术语 里比多 Libido 9 人格发展动力 他的 性 是广义的 不是男女之间的性爱的性 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 皮肤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 两种主要的性本能都是异性爱的倾向 一是恋父情结 一是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病因根结底是幼年时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 为此 他的学生荣格和阿德勒都反对他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也攻击他 被人们称为 泛性论 10 人格发展动力 在后期 弗洛依德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 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 则表现为自责 自杀或受虐狂等行为 当它指向外部 就会产生憎恨 攻击 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 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11 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冲突的情境时 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焦虑 减轻内心不安 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退行和升华转移 12 人格的发展阶段 口腔期 一岁左右 肛门器 2 3岁 性器期 4岁左右 潜伏期 7 8岁 生殖期 9 12岁 13 荣格的人格结构论 在荣格看来 人格 心灵 是由自我 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几个互相影响的系统组成 14 人格中的自我 自我 ego 是有意识的心智 是心灵中关于认知 感觉 思考以及记忆的那部分 荣格认为 我们的意识有一组对立的精神态度 内向性和外向性 内向的特征是指向个人内在的思考和感受 外向的特征是指向对他人及外部世界的思考和感受 每个人都具有这两种态度 但是只有其中的一种会成为人格的主宰 主宰性的态度会指导个人的行为与意识 同时我们还有四种心灵的功能 思维 情感 感觉以及直觉 15 个人潜意识 个人潜意识 personalunconscious 由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 但又被压抑或遗忘 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 它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 自我与个人潜意识之间有着双向的交流方式 像各种经验档案一样可以存放在我们个人潜意识中 也可以把它拿出来检阅一番 再把它放回去 每个人感觉自己很渺小 潜意识里我们是自己的大山 16 集体潜意识 人格中最深 最不易碰触到的层次是集体潜意识 在荣格看来 如同我们每个人在个人潜意识里积累并存放所有个人记忆的档案那样 同样人类集体作为一个种族 也在集体潜意识里存放着人类和前人类物种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由本能和原型构成 原型是指包含在集体潜意识之中的普遍共同经验的形象 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原型 这些原型也就烙印在我们的人格上 对人格产生持久影响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阴影以及统我 17 情结 当我们在个人潜意识里存放越来越多的经验后 我们开始把它们组合起来 这就是荣格所谓的情结 情结就是随着一个共同主题所组织起来的情绪 记忆 知觉以及欲求的模式和核心 情结一旦形成 它会脱离意识的控制 但是它可以介入或影响意识 一个被情结占据的人 自己并不知道其影响 然而别人却可以轻易地看到情结作用的效果 情结不一定只来自于我们的童年与成年经验 也可能是来自于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记忆 那些包含在集体潜意识里的种族遗产 思乡情结 时代情结 18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埃里克森 E H Erikson 1902 1994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的 独立的部分 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 也成为人格终生发展论 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9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婴儿期 0 1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儿童期 1 3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前期 3 6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 6 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 12 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 18 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 25 65岁 生命延续对生命停滞成熟期 65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20 主要代表人物 马斯洛 AbrahamMaslow 1908 1970 罗杰斯 CarlR Rogers 1920 1987 21 人本主义研究对象 整体的人或人的整体 人格 出类拔萃者或精英 自我实现者 人的本性 潜能 价值 经验 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的人格 22 基本内容 1 在特定时刻 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2 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 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3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4 当人们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们不会感到满意 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 23 问题 如果你肚子很饿 又在一个人忍受孤独 你旁边有两个人 一个人可以提供食物 一个人能给你一个拥抱 如果只能二者之中选一个 你会选择哪一个人 24 马斯洛的生平 马斯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1934年在威斯康馨大学获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 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7 我喜欢发现 而不是去改进 25 马斯洛的人本论 自我实现马斯洛开创的人格理论 实际上是建立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 人生来就具有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这种内在动力就是他的成长动机 但在个体成长过程中 其成长动机是一个寻求多个层次满足的过程 当个体的四种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才会出现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是成长的动力和目的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26 高峰体验 马斯洛把许多人体验到自我实现时的瞬间经验称为高峰体验 peakexperience 高峰体验的特点是幸福感和成就感 是一种短暂的 自己与所有事物和谐一致的 非自我中心的完美和达到目标的状态 这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 只有真正的自我实现者才会体验得到 但高峰状态有不同的强度 包括各种不同的活动 如创造活动 欣赏大自然 与朋友的亲密关系 做父母的经历 对艺术的感受或体育运动 27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和环境悦纳自己 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处理事情以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处与安静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 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有深刻的人际关系具有民主风范 尊重别人的意见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28 罗杰斯的生平 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虔诚信奉原教旨主义的中产阶级家庭 考取了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1924年大学毕业后 进了纽约的尤君思神学院 欲从事宗教事业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研究医疗心理学1928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同年受聘于纽约罗彻斯特 儿童研究室 1931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大学心理学教授1945 1957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2年起在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1964 196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任常驻研究员 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己时 我就发生着变化 好的人生 是一种过程 而不是一种状态 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 29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1 自我概念核心概念是自我 self 或自我概念 self concept 他经常交替使用这两个术语 自我概念包含了 我 或me 为特征的所有观念 知觉和价值 还包含 我是什么 或 我能做什么 的知觉 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着个人对周围环境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知觉 30 自我发展 罗杰斯认为 自我是发展的 不是与生俱来的 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许多因素 1 共情2 无条件积极关注3 非价值评判 31 人格的特质论 什么是特质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 它是一句人们在某一特征上所表现出的程度而被分类的 特质论 traitparadigm 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 以特质概念来假定行为的跨情景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 虽然特质论与类型这一术语经常有联系 但特质论并不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 而通常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 人们之间的差异 就在于在这些维度上表现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特质构型 32 人格的特质论 1 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理论2 卡特尔的特质分类理论3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4 五因素模型 33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对特质的定义特质 trait 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 它是 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 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 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奥尔波特把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 他认为一个特质就是以某种特别方式作出的一种反应倾向 一种特质导致反应上的一致性 因它使许多刺激在 机能上等值 并把许多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形式聚合在一起 奥尔波特 GordonW Allport 1897 1967 34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特质的分类方法一 根据特质是用于描述普遍的人还是只描述单个的人分类1 共同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找出适合所有人的特质单元是十分重要的 2 个人特质 他也坚持个人特质的重要性 并指出有的特质是个人所特有 A型人格与B型人格方法二 根据特质的描述主要的还是宽泛的1 首要特质2 中心特质3 次要特质 35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在不同的人身上可分别显示为首要的 中心的 次要的倾向首要特质 cardinaltraits 表现了一个人生活中无时不在的倾向 他的每个行为是事实上都可追溯到其影响 例如 我们把有的人叫做Machiavellianperson 马基雅维利式的人物 这是得名于对成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统治者马基雅维利 NiccoloMachiavelli 的画像 中心特质 centraltraits 反映了比首要特质更为有限的情境中的行为倾向 如 诚实 善良 武断 但仍代表了行为上的广泛的一致性 次要特质 secondarydisposition 有助于预测个人行为的特定的 个人的特征 简言之 这种特质的显著性和普遍性因人而异 例如 对于食物和衣着的偏好 36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916年3月4日生于德国柏林18岁时艾森克来到了英国 被伦敦大学录取 在西里尔 巴特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大学毕业以后 在著名神病学家A 刘易斯指导下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于1949年出版他的第一本书 性格诸向度 内容是他研究工作的最初成果1955年始担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 至退休 艾森克 H J Eysenck 1916 1997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 他在其 人格的维度 1947 一书中指出 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 37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根据因素分析法推出三个范围很广的维度 精神质 善良的 体贴的或有攻击性的 反社会的 神经质 情绪稳定的或情绪不稳定的 外向性 内源导向性的或外源导向性的 38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外向性和神经质这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建立起一个环状图形 个体可以落到这个圆圈中的任何一点上 艾森克将图形中的每一个象限与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四种人格类型的一种联系起来 同时 艾森克的特质理论允许这些分类中存在个体差异 艾森克人格环的四个象限 39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人格维度的生物基础内外倾的 网状系统与神经类型 外倾的抑制强兴奋弱 强型 忍受刺激的能力强 渴求刺激 喜欢社交冒险 内倾者兴奋强抑制弱 喜欢读书 下棋 觉醒水平比较高 对同样的刺激体验到的要比外倾者强 喜欢安静的环境 神经质边缘系统 海马 杏仁核 扣带回和下丘脑 激活阈限值低 交感神经反应强 刺激小反应大 它与自主神经系统协同活动 与网状系统相联系 例如 焦虑是神经质与内倾的混合物 精神质与雄激素有密切关系 但是还没有证据 40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容E 内外倾性 高分表示人格外向 特点是好交际 渴望刺激和冒险 情感易于冲动 低分表示人格内向 特点是好静 富于内省 除亲密朋友外 对一般人缄默冷淡 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情绪比较稳定 N 神经质 反映的是正常行为 并非病症 分数高者可能焦虑 担忧 郁郁不乐 忧心忡忡 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以致于出现不理智行为 分数低者则可能情绪反应缓慢轻微 易恢复平静 稳重 性情温和 善于自我控制 P 精神质 并非有精神病 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 只是程度不同 但如果表现明显 则易发展成行为异常 高分者可能孤独 不关心他人 难以适应外部环境 不近人情 感觉迟钝 与别人不友好 喜欢寻衅搅扰 喜欢干奇特的事情 且不顾危险 L 效度量表 测量被试的掩饰 假装 自身隐蔽 L与其他量表的功能有关系 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41 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雷蒙德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 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人格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 通过分析人格特质的特点 可揭示个体的人格结构 卡特尔 RaymondB Cattell 1905 1998 42 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的独特性 将人格特质区分为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 前者是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质 后者是许多人 同一群体或阶级的人 所共有的人格特质 根据人格特质的层次性 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 43 卡特尔通过对实证材料的因素分析 透过对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找到它们所属的根源特质 16PF 44 大五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来的 他们把人格分为外向性 开放性 情绪性 责任心和宜人性五个维度 编制了大五人格量表 即NEO人格量表 该测验的中文版该测验的中文版由中科院的心理学家张建新教授修订 属于人格理论中特质流派的人格测试工具 45 大五人格理论 OCEAN 外倾性 extraversion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 爱娱乐对严肃 感情丰富对含蓄 表现出热情 社交 果断 活跃 冒险 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 neuroticism 或称情绪稳定性 烦恼对平静 不安全感对安全感 自怜对自我满意 包括焦虑 敌对 压抑 自我意识 冲动 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 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 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 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 审美 情感丰富 求异 创造 智慧等特征 宜人性 agreebleness 热心对无情 信赖对怀疑 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 利他 直率 谦虚 移情等品质 责任心 conscientiousness 有序对无序 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 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 公正 条理 尽职 成就 自律 谨慎 克制等特点 46 大七人格模型 国外 Tellegen和Waller 1987 率先提出了人格的七个维度 正情绪性 positiveemotionality 抑郁的 忧闷的 勇敢的 活泼的 等等 负价 nagetivevalence 心胸狭窄的 自负的 凶暴的 等等 正价 positivevalence 老练的 机智的 勤劳多产的 等等 负情绪性 negativeemotionality 坏脾气的 狂怒的 冲动的 等等 可靠性 dependability 灵巧的 审慎的 仔细的 拘谨的 等等 宜人性 agreeableness 慈善的 宽宏大量的 平和的 谦卑的 等等 保守性 conventionality 不平常的 乖僻的 等等 47 大七人格模型 国内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王登峰 崔红等人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有益探讨 相对于西方的 大五 人格结构 由中国词汇分类中得出的 大七 人格结构 48 人格的学习论 一 人格是行为模式的集合 二 人格结构 三 人格发展 49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一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二 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理论 50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 JohnB Watson1878 1958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其成就在于改变传统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主张用客观方法研究行为 反对意识 在1913年到50年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美国心理学主流 影响所及 致使当时的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也染上行为主义色彩 51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基本主张 1 研究主题 个体行为而非意识 2 研究方法 客观观察与测量 3 研究目的 预测与控制行为 4 环境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控制环境因素就可以改造人的行为 5 由动物行为研究所获得的原理原则可用于解释人类的行为 52 华生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 或者称所有习惯系统的总和 不同的人因环境和教育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习惯系统 一个人在某一年龄阶段的人格 就是他在该年龄的各种习惯系统或动作流的横切面 右图表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人格结构 53 华生的人格理论 幼年和少年时期 人格变化最快十三 四岁后 基本上确立三十岁以后 人格变化非常缓慢人格改变 是废弃大量的已经组织好的旧的习惯系统 形成新的习惯系统的过程 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 改变个体的环境他甚至主张通过控制环境 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出任何一种人来 54 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 斯金纳 Skinner 1904 1990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 创建了操作性行为主义体系 并利用强化原理推广其应用 在程序教学和行为矫正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 55 操作性条件反射 应答性行为行为操作性行为应答性反射 S型 强化与刺激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 R型 强化与反应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关键在于对反应的及时强化 56 强化理论 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正强化 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种反应强化负强化 撤销厌恶刺激从而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惩罚 呈现厌恶刺激降低行为发生的反应率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57 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从学习角度研究人格 学习使人获得各种行为 从而人能在复杂环境中生存 人就是要学会辨别在哪些刺激或情境下行为会得到强化 在哪些刺激或情境下 同样的行为不会得到强化 58 人格的学习理论 一 行为主义向社会学习理论的转变二 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三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59 行为主义向社会学习理论的转变 提出质疑 人类的所有学习都是经典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结果吗 条件反射只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观察 模仿获得的 60 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 多拉德 JohnDollard 1905 1980 米勒 NealMiller 1909 2002 耶鲁学派的主要成员 接受赫尔的思想影响 又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与社会科学思想 两人合作共同建立了与古典行为主义有所区别的特殊结构的理论体系 米勒晚年研究生物反馈有重要贡献 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61 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 内驱力 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 包括初级和次级 线索 是一种刺激 它指导行为采取适当的方向 反应 是由内驱力和即时的线索诱发出来的 旨在降低或消除内驱力 强化 任何引起内驱力降低的刺激是一种强化物 62 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 人格发展的本质是通过驱力降低机制 习得的刺激 反应联结不断增多 人格发展的基础是生来具有的特殊反射 由遗传模式规定的天赋反应等级 原始内驱力 行为的改变是以新的奖赏代替旧的奖赏的结果 他们十分强调四种早期的社会情景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即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的训练期 喂食训练 大小便训练 早期性教育 愤怒 焦虑冲突 63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朱利安 罗特 JulianBernardRotter1916 美国心理学家 对心理学中的两大传统 强化理论和场理论作了整合 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 1950年他完成了语句填补测验 把投射技术予以数量化 用于诊断个体适应不良的程度 198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4 行为预测理论 1 关注一个有着自己的行为经验的人在面临一种特殊的社会情境时 将会如何进行行为选择 2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 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所能够带来的回报的多少 以及他认为他实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 用下面的行为预测公式来表达这个观点 行为潜势 预期 强化效价 65 行为预测理论 1 行为潜势 BP 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 预期 E 一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 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 3 强化效价 RV 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4 心理情境 对某一行为的发生率的预测与特定的心理情境密切联系 66 行为预测理论 1 行为潜势 BP 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 预期 E 一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 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 3 强化效价 RV 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4 心理情境 对某一行为的发生率的预测与特定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招聘考试题讲解题及答案
- 银行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上海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学专业招聘试题及答案
- 宣传专业试题及答案
- 《烹饪原料初加工工艺》项目四干货原料的初加工
- 湖北省十堰市 2025年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墙体铝扣板施工方案
- 跨国贸易合同范本
- 2026届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模拟检测试卷(三)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检修现场管理培训课件
- 信息网络安全考题「附答案」
- 消防设备设施操作讲解培训课件P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单选一百题)
- 中国绳结课件
- 中国民族服饰课件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早读的好处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必修一)《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大店童装开业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