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项项目目及及项项目目区区概概况况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起于 205 国道与马鞍山市区南环线交叉处大转盘 沿老路经当涂至马鞍山市与芜湖市交界处塔桥 里程约 19 02km 本项目建设是安 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提高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是加快沿线经济开发区建设 促进马鞍山市社会经济发展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马鞍山市城 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工程由路基工程 交叉工程 桥涵工程 临时堆土场 取 弃 土 渣 场 施工营地 施工临时道路等组成 全线里程约19 02km 设计为城市道路 设计速度 60km h 红线宽度75m 大 中 小桥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 100 沿线共设桥梁 1175 4 m 5 座 其中大桥 1055 4 m 3 座 含新桥铁路高架桥 425 4m 1 座 中桥 100 m 1 座 小桥 20 m 1 座 涵洞 19 道 设置平面交 20 处 立体交叉 1 处 收费站 1 座 工程总占用土地 197 16hm2 其中永久占地 145 9hm2 临时占地 51 26hm2 全 线开挖土方 31 91 万 m3 自然方 下同 填方 168 9 万 m3 借方 161 08 万 m3 设 取 弃 土 渣 场 3 处 需拆迁各类房屋 53840m2 产生弃渣 2 7 万 m3 拆迁 安置由当地政府统一安置 本工程由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建设 工程估算总投资 14 46 亿元 其中土建投资约 10 02 亿元 25 由业主自筹 75 从国内银行贷款 计划 2011 年 1 月开工 2012 年 12 月完工 施工总工期 24 个月 受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委托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于 2010 年 3 月初编 制完成了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于 2010 年 6 月初着手 编制完成了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年 7 月受鞍山市公路管理局的委托 我公司承担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书的编制任务 在全面搜集和掌握详细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 及时组织项目组技 术人员与业主和主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沿公路沿线进行实地查勘 向项目业主和主 设单位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项目的建设内容 工程布置 专项工程设计 绿化美化 设计等基本情况 并在业主的配合下 对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地貌 植被 水土流 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 2008 等规程规范 以工可报告为依据 通过现场查勘调查 收资 于 2010 年 8 月编制完成了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送审 稿 项目区地处长江下游东岸冲积平原 地形开阔平坦 地面坡降平缓 项目区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气温为15 8 10 积温 5200 多年平均降水量 1023mm 水面蒸发量1458 7mm 5 年一遇最大 24h 降水量 141mm 10 年一遇最大 24h 暴雨量 175mm 最大冻土深度 9cm 无霜期 234 天 多年平均风速为2 9m s 最大风速 24 3m s 全年主导风向为 ENE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棕红壤 水稻 土 潮土 粗骨土 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地带 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为29 07 该区 土壤侵蚀类型为水蚀 侵蚀强度为微度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 km2 a 根据 开 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 2008 的规定 项目区的容许土壤流失 量为 500t km2 a 根据皖政 1999 53 号 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 督区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 2008 和 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 2008 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 应执行建设类 项目二级防治标准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 2008 和 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 1994 513 号 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本工程 为改建项目 其主体工程设计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 工程编制深度一致 为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 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安排 本改建项目预计于 2011 年 1 月开工建设 2012 年 12 月建成投产 工期 24 个月 本方案设计水平年确定为工 程完工后的第一年 即 2013 年 至设计水平年规划防治目标值 扰动土地整治率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8 土壤流失控制比1 0 拦渣率95 林草植被恢复率97 林草覆盖 率 22 1 2 主主体体工工程程水水土土保保持持分分析析评评价价结结论论 项目区域无泥石流易发区 无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 恶化的地区 不存在生态脆弱区 项目建设仅对项目区的土壤和自然植被造成扰动 和不利影响 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无法治理或破坏性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方法 工 艺 时序基本合理 公路沿线取 弃 土 渣 场选址的原则 位置基本符合水土 保持要求 取土方量合适 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路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 或不足 此外 主体设计重点倾向于主体工程运行安全 对临时堆土场 取 弃 土 渣 场 施工营地 施工临时道路水土流失预防与生态保护涉及较少 本方案 需予以补充 综合评价认为 本工程的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 该项目建设是 可行的 1 3 防防治治责责任任范范围围及及分分区区 1 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 236 09hm2 其中项目建设区 197 16hm2 直接影响区 38 93hm2 2 防治分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 路基工程区 交叉工程区 桥涵工程区 临 时堆土场 取 弃 土 渣 场区 施工营地区以及施工临时道路区共 7 个防治分 区 1 4 水水土土流流失失预预测测结结果果 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170 56hm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61 58 hm2 弃土弃 渣量 24 09 万 m3 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15364 1 t 新增土壤流失量 13620 1 t 其中施工准备期水土流失量1418 6t 施工期水土流失量13129 4 t 自然 恢复期水土流失量816 1t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 尤其在路基土石方施工期 路基开挖及填筑形成 裸露边坡 取 弃 土 渣 场取土时段 是产生土壤流失量及流失强度较大的时 段 也是需要重点防治的时段 1 5 水水土土保保持持措措施施总总体体布布局局 主主要要工工程程量量 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对路基工程区 桥涵工程区 交叉工程区等主要建设区域要做好预防保护 措施及土石方平衡的合理调运利用 优化施工工艺 尽量减少弃渣量 做好公路施 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 排水 沉沙 覆盖等防护措施 注意植被绿化 改善和恢复 生态景观 对取 弃 土 渣 场区主要采取排水 临时拦挡 恢复林草地等措施 对施工临时道路区 施工场地主要是采取临时排水 覆盖等措施 对迹地 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 恢复耕作 2 主要工程量 路基工程区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 8 9 万 m3 纵向浆砌石排水沟 16 8km 排水钢筋砼涵管 37 6km 浆砌石沉沙池 34 个 植物措施 栽植乔木 39940 株 栽植灌木 68000 株 栽植草坪 25 03hm2 撒播 草籽 5 29hm2 临时措施 临时排水沟 0 98km 沉沙池 42 个 密目网 2 2m2 桥涵工程区 临时措施 袋装土围堰填筑 拆除 12400m3 交叉工程区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 0 1 万 m3 纵向浆砌石排水沟 0 82km 排水钢筋砼涵管 0 42km 浆砌石沉沙池 5 个 植物措施 栽植乔木 20 株 栽植灌木 200 株 栽植草坪 0 03hm2等 临时措施 临时排水沟 100m 密目网 0 1 万 m2 临时堆土场区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1 84 hm2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0 64hm2 临时措施 临时排水沟 0 79km 沉沙池 3 个 袋装土拦挡 1081m3 取 弃 土 渣 场区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 8 55 万 m3 土地整治 21 68hm2 开挖土质排水沟 2 15 km 植物措施 栽植乔木 13550 株 撒播草籽 32 51hm2 临时措施 袋装土拦挡 2373m3 施工营地区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 2 4 万 m3 土地整治 8 0 hm2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3 8hm2 临时措施 临时排水沟 3 98km 沉沙池 8 个 袋装土拦挡 3600m3 施工临时道路区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1 41 hm2 临时措施 开挖土质临时排水沟 6 4 km 1 6 水水土土保保持持监监测测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调查监测与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共布设 7 处监测点 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即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 本项目在整个建设期 含施工准备期 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 且要开展不间断监测 对路基工程区 取 弃 土 渣 场区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 10 天监测记录一次 扰动地表面积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 1 个月监 测记录一次 主体工程建设进度 水土流失影响因子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 等至少每三个月监测记录 1 次 遇暴雨 24h 降水量 50mm 大风等情况应及时 加测 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 1 周内完成监测 1 7 水水土土保保持持投投资资估估算算及及效效益益分分析析 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 3769 37 万元 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投资 2665 0 万元 其中工程措施 2607 09 万元 植物措施 342 64 万元 临时工程 276 23 万元 独立费用 253 83 万元 基本预备费 208 79 元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80 79 万 元 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 58 80 万元 水土保持监测费 50 87 万元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达到 扰动土地整治率 98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9 4 土壤流失控制比 1 0 拦渣率 98 2 植被植被恢复率 99 2 林草覆盖率 34 1 1 8 结结论论及及建建议议 工程建设将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不利影响 主体工程设计 对主体工程区路基填筑边坡及特殊路基地段采取了防护及加固等处理措施 考虑了 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以及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等措施 对取 弃 土 渣 场施工 结束后的恢复植被 施工临时道路的排水 防护等措施也提出了要求 从水土保持 角度分析 本工程符合 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 的通知 水保 2007 184 号 的有关规定 工程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 素 工程设计的推荐方案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加强工程区地质勘察工作 并进一步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计划 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以减轻土壤流失量 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 施 工时应结合主体工程建设先行修建排水沟或临时挡土堤 加强施工管理 使施工期 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边坡开挖后 应尽快布设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护坡工程和 植物措施 防止 先破坏 后治理 现象的发生 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 聘请有 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 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 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 三同时 制度要求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项目名称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流域管理机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涉及省区安徽省涉及地市或个数马鞍山市涉及县或个数 当涂县 雨山区 项目规模公路长 19 02 km总投资 亿元 14 46 土建投资 亿元 10 02 动工时间2011 年 1 月完工时间2012 年 12 月设计水平年2013 年 建设区域长度 面积 km hm2 挖方量 万 m3 填方量 万 m3 路基工程区17 63 137 51 桥涵工程区1 18 6 68 交叉工程区0 21 1 71 20 47164 88 临时堆土场区2 480 030 03 取 弃 土 渣 场区34 227 42 施工营地12 02 378 10 施工临时道路区2 561 625 85 项目组成 合合 计计197 1631 91168 9 重点防治区类型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长江下游东岸冲积平原 土壤类型黄棕壤 水稻土 潮土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t km2 a 300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hm2 236 09土壤容许流失量 t km2 a 500 项目建设区 hm2 197 16扰动地表面积 hm2 170 56 直接影响区 hm2 38 93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hm2 161 58 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 t 15364 1新增土壤流失量 t 13620 1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路基工程区 取 弃 土 渣 场区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8 土壤流失控制比1 0拦渣率 95防治目标 林草植被恢复率 97林草覆盖率 22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续表 分 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路基工程区 表土剥离 8 9 万 m3 纵向浆 砌石排水沟 16 8km 排水钢 筋砼涵管 37 6km 浆砌石沉 沙池 34 个 栽植乔木 39940 株 栽植灌木 68000 株 栽植草坪 25 03hm2 撒播草籽 5 29hm2 临时排水沟 0 98km 沉沙池 42 个 密目网 2 2m2 桥涵工程区 袋装土围堰填筑 拆除 12400m3 交叉工程区 表土剥离 0 1 万 m3 纵向浆 砌石排水沟 0 82km 排水钢 筋砼涵管 0 42km 浆砌石沉 沙池 5 个 栽植乔木 20 株 栽植 灌木 200 株 栽植草 坪 0 03hm2等 临时排水沟 100m 密目网 0 1 万 m2 临时堆土场区土地整治 1 84 hm2 撒播草籽 0 64hm2 临时排水沟 0 79km 沉沙池 3 个 袋装土拦挡 1081m3 取 弃 土 渣 场区 表土剥离 8 55 万 m3 土地整 治 21 68hm2 开挖土质排水 沟 2 15 km 栽植乔木 13550 株 撒播草籽 32 51hm2 袋装土拦挡 2373m3 施工营地区 表土剥离 2 4 万 m3 土地整 治 8 0 hm2 撒播草籽 3 8hm2 临时排水沟 3 98km 沉沙池 8 个 袋装土拦挡 3600m3 施工临时道路区土地整治 1 41 hm2 开挖土质临时排水沟 6 4 km 防 治 措 施 投资 万元 2607 09342 64276 23 水土保持总投资 万元 3769 37独立费用 万元 253 83 水土保持监理费 万元 58 80 监测费 万元 50 87补偿费 万元 80 79 方案编制单位 安徽省金源水利水电 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孙玉明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陈光柱 0555 2376576 地址合肥市九华山路 48 号地址马鞍山市慈湖河路 邮编230022邮编243000 联系人及电话虞泊宁 0551 2128222联系人及电话徐小卫 0555 2376576 传真0551 4654374传真0555 2376576 电子信箱rbn 电子信箱masxxj 2 编制总则编制总则 2 1 方方案案编编制制的的目目的的和和意意义义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扰动原有地貌 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遵 照 预防为主 全面规划 综合防治 因地制宜 加强管理 注重效益 的水土 保持方针 应采取预防及治理措施 编制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目的和 意义如下 1 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 使因本工程建设活动而导致的新 增水土流失得到及时 有效的控制 避免因工程建设新增大量水土流失 使工程区 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改善 2 结合工程的规模 施工方法等分析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特点 对工程建设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及其危害进行科学的预测 并提出经济合理 具可操作性 的防治对策 为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 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 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验收 管理等工作提供 技术依据 2 2 编编制制依依据据 2 2 1 法法律律法法规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1 年 6 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 年 10 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 年 1 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 年 12 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 年 10 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7 年 7 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3 年 8 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第 120 号 1993 年 8 月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 第 253 号 1998 年 11 月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国务院 第 3 号 1988 年 6 月 11 安徽省实施办法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1995 年 11 月 2004 年 7 月 1 日修改 2 2 2 规规章章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利部令第 5 号发布 第 24 号修改 2005 年 7 月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 第 12 号 2000 年 1 月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 16 号发布 第 24 号修改 2005 年 7 月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 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 局 水土保持 1994 513 号 1994 年 11 月 5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 19 号 2004 年 9 月 2 2 3 规规范范性性文文件件 1 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 国发 1993 5 号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务院 国发 2000 38 号 3 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 水利部水保 2004 332 号 4 关于印发 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 的 通知 水利部司局函保监 2001 15 号 5 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水保 2003 89 号 6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发改价格 2007 670 号 7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保监 2005 22 号 8 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办函 2002 154 号 9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 2006 第 2 号 10 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水保 2007 184 号 11 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交 公路发 2004 164 号 12 关于印发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 的通知 水利部 交通部水 保 2001 12 号 13 关于印发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求 的通知 水保监 2008 8 号 14 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 民政府文件 皖政 1999 53 号 15 关于修订并重新印发 安徽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 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 的通知 皖价费 2006 第 160 号 16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保 2009 187 号 17 关于发布 2009 年全国性及中央行政事业性单位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财综 2010 20 号 1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 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局 水保 1994 513 号 19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项目的通知 财综 2008 78 号 2 2 4 技技术术规规范范和和标标准准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 2008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 2008 3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 2007 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GB T15774 2008 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73 6 2001 6 防洪标准 GB50201 94 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 2002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 GB T22490 2008 9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T 21010 2007 1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6000 1999 11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43 094 2005 12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 T18337 1 2008 1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013 95 1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033 95 15 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 JTJ018 97 1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 97 17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 T006 98 18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 2003 19 关于颁发 水土保持工程概 估 算编制规定和定额 的通知 水总 2003 67 号 20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02 修订本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建设部 21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 DL T5088 1999 2 2 5 技技术术文文件件及及资资料料 1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 年 6 月 2 关于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立项问题的复函 3 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2005 年 12 月 4 其他相关文件及资料 2 3 指指导导思思想想与与编编制制原原则则 2 3 1 指指导导思思想想 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全面规划 综合防治 因地制宜 加强管理 注重效益 的水土保持方针 减轻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 防治新增水土流失 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 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及马鞍山市当涂县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工 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注重工程区的景观与周边景观建设 的协调 保证 三同时 制度得已落实 2 3 2 编编制制原原则则 在符合国家有关水土保持总体要求的前提下 本方案按照水土流失二级防治标 准确定防治目标和施工进度 方案编制中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预防为主与综合防治相结合 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 按照 预防 为主 保护优先 的要求 选用先进的施工和生产工艺 优化主体工程的设计及施 工组织 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 建立选型正确 结构合理 功能齐全 效果显著 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做到水土保持措施经济合理 可操作性强 此外 加强 施工中的临时保护措施 结合主体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功能措施布置临时防护措施 时 尽可能做到临时措施通过加工改造后能作为永久措施得到利用 既可节约资金 又可减少二次扰动 因地制宜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根据本项目各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 坚持因地制 宜 因害设防 做到 标本兼治 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同类工程的水土保 持经验 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品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防护标准 提高措 施布设的适宜性 对本工程建设过程开挖的土石方 做到尽可能多的调运得以利用 以减少弃土占地扰动地表产生水土流失 同时注重表土的利用 开挖的表土用作林 草种植土或用于复耕覆土 促进植物生长 生态 景观与主体三位一体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 保 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是工程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 并服务于主体工程 本项目主体工程及取 弃 土 渣 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力求与环境相协调 做到 适地适树适草 植物措施配置时 草 花 灌 乔合理搭配 坚持水土保持措施 三同时 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 同时施 工 同时投入使用 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 在保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 的同时 适当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施 2 4 设设计计深深度度 方方案案设设计计水水平平年年及及方方案案服服务务期期 2 4 1 设设计计深深度度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 2008 的规定 水土保 持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 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为可行性 研究阶段 因此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 2 4 2 设设计计水水平平年年 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发挥效益后的第一年 一般为工程完 工后的第一年 本工程计划 2011 年 1 月开始施工准备 2011 年 3 月正式开工 2012 年 12 月建成通车 施工总工期为 24 个月 含施工准备期 2 个月 方案设计 水平年定为 2013 年 2 4 3 方方案案服服务务期期 按照关于印发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求 的通知 水保监 2008 8 号 中的有关规定 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 方案服务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 计算 至方案设计水平年结束 本方案服务期为 2011 年 2013 年 3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3 1 项项目目名名称称及及工工程程性性质质 项目名称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 改建 公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线路长度 19 02 km 路基宽度 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 75 m 设计车速 60km h 工程占地 总占地 197 16hm2 其中永久占地 145 9hm2 临时占地 51 26hm2 挖填方量 挖方 31 91 万 m3 填方 168 9 万 m3 借方 161 08 万 m3 工程投资 估算总投资 14 46 亿元 其中土建工程投资 10 02 亿元 建设工期 2011 年 1 月 2012 年 12 月 总工期 24 个月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特性见表 3 1 3 2 地地理理位位置置 本项目是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 起点位于马鞍山市南环路与 205 国道交 叉处 终于当涂县与芜湖交界处 全线位于马鞍山市区 含当涂县城 西侧 北纬 31 63 48 31 50 95 东经 118 47 54 118 43 95 之间 205 国道马 鞍山段改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 3 1 3 3 路路线线方方案案及及主主要要控控制制点点 路线方案 本项目起点定于 205 国道与马鞍山市南环线交叉口大转盘 沿老路 经当涂 新桥至塔桥马鞍山与芜湖市交界处 建设里程约 19 02km 主要控制点 起点 与南环线交叉处 马鞍山南互通 终点 塔桥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路线方案图见附图 1 天门大道天门大道 宁芜铁路宁芜铁路 项目起点项目起点 塔桥河塔桥河 G205 本项目终点 图 3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表 3 1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特性表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 2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当涂县 雨山区所在流域长江流域 3工程等级 级公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4工程性质改建 5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 6投资单位25 由业主自筹 75 从国内银行贷款 7建设规模 全线里程约 19 02km 城市主干道 设计速度 60km h 红线宽度 75m 沿线共设桥梁 1175 4 m 5 座 其中大桥 1055 4 m 3 座 含新桥铁路高架桥 425 4 m 1 座 中桥 100 m 1 座 小桥 20 m 1 座 涵洞 19 道 设置平面交 20 处 立体交叉 1 处 收费站 1 座 8总投资14 46 亿元9土建投资10 02 亿元 10建设期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 总工期 24 个月 二 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占地面积 hm2 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组成 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主要项目名称主要指标 路基工程区137 51137 51大桥1055 4 m 3 座 桥涵工程区6 686 68中桥100 m 1 座 交叉工程区1 711 71小桥20 m 1 座 临时堆土场区 2 482 48 取 弃 土 渣 场 3 处 取 弃 土 渣 场区34 2234 22拆迁房屋53840m2 施工营地12 012 0施工营地8 处 施工临时道路区2 562 56 新建 改建施工临 时道路 3 2km 合合 计计197 16145 951 26利用现有道路15 2km 三 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 自然方 万 m3 调 入调 出外 借弃 方 分 区开 挖回 填 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 合 计31 91168 9161 0824 09 备注 本工程全线大部分为填方 弃方 24 09 万 m3 其中 16 69 万 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 最终废弃方中拆迁 弃渣 2 7 万 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 3 46 万 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 并采取拦挡措施 待取土结束后 填入取 弃 土 渣 场内 围堰拆除 临时排水及防护等土方 1 24 万 m3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 弃 土 渣 场内 3 4 建建设设规规模模 本工程全线里程约19 02km 城市主干道 设计速度60km h 红线宽度75m 沿线 共设桥梁1175 4 m 5 座 其中大桥1055 4 m 3 座 含新桥铁路高架桥425 4 m 1座 中 桥100 m 1 座 小桥20 m 1 座 涵洞19道 设置平面交20处 立体交叉1处 收费站 1 座 本项目主要包括路基工程 桥涵工程 交叉工程 临时堆土场 取 弃 土 渣 场 施工营地 施工临时道路等区域 3 4 1 路路基基工工程程 本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冲积平原地形区 是长江与低丘之间狭长漫滩区 地 形平坦 沿线现状主要为耕地 交通运输道路 地面高程为 6 12 8m 之间 黄海 高程系 不含河道沟渠高程 路面设计标高为 7 3 22 02m 为填方路段 本工程路线平纵面图见附图 2 1 路基标准横断面 本项目按部颁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标准建设 205 国道马鞍山段 K0 000 K19 020 里程约 19 02km 城市主干道 红线 宽度 75m 6 5m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8m 辅道 3 5m 绿化分隔带 15 75m 快车道 7 5m 中央分隔带 15 75m 快车道 3 5m 绿化分隔带 8m 辅道 6 5m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拟建项目路基红线宽度 75m 路基设计高程采用路中线高程 路基设计洪水平 频率为 1 100 行车道横坡采用 1 5 人行道横坡采用 2 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见图 3 2 2 路基边坡及防护 本项目填方段路基边坡率视填土高度和土质条件确定 从安全性和环保要求两 方面综合考虑 道路设计标高与沿线两侧地坪高差较小 为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且 减少工程投资 一般路侧不设挡土墙等防护措施 仅利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平缓过 渡接顺 与马鞍山南互通立交交叉处 由于车道下穿互通区立交桥 受净空影响 原路面标高需下挖 下挖后 防护与排水应综合考虑 桥头路基边坡采用 C20混凝 土预制六棱块和 M7 5 浆砌片石全防护 桥头路基边坡防护设计见图 3 3 3 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排水 本项目采用城市道路标准设计建设 排水系统采用雨 污水分流制 雨污水管 道的技术标准与 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的标准一致 雨水依据就近排放原则 通过重力自流及泵站提升排至临近水系 污水依据区域污水规划 通过重力自流及 泵站提升排至分属污水处理厂 按道路排水相关规范 道路路幅 50m 雨 污水管 道宜采用双侧布置 本项目红线宽度为 75 m 采用双侧布管 同时 为便于两侧建 设用地雨污水支管接入 每隔一定距离 约 120m 预留雨 污水支管 本项目设 置排水工程 17 84km 路面排水 为城市主干路 雨水排放采用管道排水形式 在纵坡小于 0 3 路段采用锯齿形边沟 正常路段 主干路机动车道设 1 5 横坡 并在外侧设置一排平箅式雨水进水 口 用以收集机动车道的雨水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设 2 反向坡 路面雨水经人 行道 非机动车道流入雨水管道 对当地排灌渠系的影响 本工程沿线设置了涵洞 通道及路基排水涵 灌排体系基本能维持原有走向 不会对当地的排灌渠系造成较大的影响 3 4 2 路路面面工工程程 根据部颁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003 86 本项目位于 2 区 即江淮丘陵 润湿区 从减轻噪音 保护环境 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 安全性 以及从施工 养 护及造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全线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按部颁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2006 的有关规定设计 结合本项目所经地区的自然区划 沿线的土质 地质 材料以及远景交通量等情况 进行分析计算 确定结构类型和结构层厚度 机动车道 4cm 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 13 6cm 中粒式 SBS 沥青砼 AC 20 8cm 粗粒式沥青砼 AC 25 36cm 水泥稳定碎石 20cm 老路补强段 采用 4cm 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 13 6cm 中粒式 SBS 沥青砼 AC 20 8cm 粗粒式 沥青砼 AC 25 18cm 水泥稳定碎石 老路路面结构层 辅道 3cm 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 13 5cm 粗粒式沥青砼 AC 25 36cm 水泥稳定碎石 20cm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非机动车道 3cm 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 13 5cm 粗粒式沥青砼 AC 25 18cm 水泥稳定碎石 20cm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人行道 6cm 预制彩色人行地砖 3cm 水泥砂浆 18cm 低剂量水稳碎石 全线机动车道和辅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847638 m2 非机动车道路面工程 107070 m2 人行道路面工程 71380 m2 路面结构见图 3 4 3 4 3 桥桥涵涵工工程程 1 桥涵设计标准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 级 设计洪水频率 大桥 中桥 小桥 涵洞 1 100 2 沿线桥涵布设情况 全线共设桥梁1175 4 m 5 座 其中大桥1055 4 m 3 座 含新桥铁路高架桥425 4 m 1 座 中桥100 m 1 座 小桥20 m 1 座 涵洞19 道 设置平面交20 处 3 跨越河流情况 除姑溪河外 其余3 条河道均不通航 目前姑溪河为V 级航道 根据安徽省内河 航运发展规划要点 姑溪河规划航道等级为III 级 此次改建按照III 级航道的通航净 空要求对老桥拆除重建 采用30 3 40 2 70 2 40 3 30 2 连续梁 沿线跨河桥梁概况见表 3 2 表 3 2 沿线跨河桥梁概况一览表 序序 号号 桩桩 号号 孔数孔数 跨径跨径 孔孔 m 桥桥 长长 m 桥桥 宽宽 m 交叉交叉 河流河流 桥面面积桥面面积 结结 构构 类类 型型备注备注 1K0 3003 3010063 5采石河6350连续梁拆除重建 2K6 8604 3013063 5襄城河8255连续梁拆除重建 3K9 400 30 3 40 2 70 2 40 3 30 2 50063 5姑溪河31750连续梁拆除重建 4K19 0201 132045塔桥河900 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板 加宽 合计合计75047255 4 涵洞 全线涵洞 19 道 涵洞主要功能为排水和灌溉 灌排体系基本能维持原有走向 不会对当地的排灌渠系造成较大的影响 涵洞形式采用 1 5m 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或 2 4m 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沿线涵洞设置情况详见表 3 3 表 3 3 涵洞基本情况表 序序 号号所属地市所属地市桩桩 号号道道 数数备备 注注 1马鞍山市K0 000 K3 9204 扣桥长 100m 老涵加宽 2当涂县K3 920 K6 5003 老涵加宽 3当涂县K6 500 K9 2503 扣桥长 130m 老涵加宽 4当涂县K9 250 K13 0003 扣桥长 500m 老涵加宽 5当涂县K13 000 K16 0003 扣桥长 425m 老涵加宽 6当涂县K16 000 K19 0203 扣桥长 20m 老涵加宽 合计合计19 3 4 4 交交叉叉工工程程 1 立体交叉 本项目在 K2 附近与马鞍山大桥接线交叉 下穿马鞍山南互通主线桥 40 45 40 2 60 40 3 30 7 30 2 40 30 6 30 40 54 45 P C 连续梁 及 C 匝道桥 8 25 35 40 35 P C 连续梁 本项目初步拟定分幅穿越 本项目在 K14 附近与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交叉 此次改建拟 利用该桥作为本项目左幅人行道及辅道桥 设计概况为 桥面总宽度 23 5m 分 2 个半幅 每幅车道宽 10 5m 纵坡 3 桥跨采用 19 22 预应力大孔空心板梁 桥梁 全长 425 4m 桥面为 4 4 的沥青混凝土 见下图 2 平面交叉 本项目设置平面交叉 20 处 含马鞍山南互通匝道平交口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 计应充分考虑到远期交通量增长对交口的影响 合理的渠化交口交通 保证进口道 和出口道与交通流相匹配 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 路段交通组织 公共交通交通组 织设计等 沿线平面交叉工程一览见表 3 4 表 3 4 沿线平面交叉工程一览表 序号序号 桩桩 号号交叉形式交叉形式被交叉路等级被交叉路等级备备 注注 1K0 000T城市主干道东环路 2K1 700T互通匝道马鞍山南互通 3K2 960T规划城市主干道 4K4 520十规划城市主干道 5K5 350十规划城市次干道章塘路 6K6 230十规划城市主干道S314 7K7 100十规划城市次干道太白路 8K7 900T规划城市次干道金柱路 9K8 450十街道 10K8 730十规划城市主干道 11K10 020T规划城市次干道 12K10 540十县乡道 13K11 500十县乡道 14K14 040十县乡道 15K14 540T街道 16K15 690T开发区道路 17K16 170T县乡道 18K17 060十县乡道 19K17 810T开发区道路 20K18 360T开发区道路 沿线跨越河流情况见表 3 2 跨越沟渠情况见表 3 3 道路交叉情况见表 3 4 由于设置了较为合理的通道或涵洞 工程沿线对当地的农田灌排体系基本无影响 3 4 5 安安全全设设施施 为了运输安全和充分发挥本项目快捷 安全 畅通的功能 必须设置齐备的安 全设施 对交通流向进行调节 警告和诱导 其内容包括交通标志 标线 反光标 志 防护设施等 本项目安全设施共 19 02km 3 4 6 专专项项设设施施改改 迁迁 建建情情况况 本工程是对现有公路提高等级 主要是在老路的一侧或两侧加宽 与沿线的河 道 沟渠以桥梁 涵洞的形式跨域 无改渠 改路工程 3 5 临临时时堆堆土土场场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是对现有公路进行改扩建 沿线道路轮廊基本形成 路基工程主要为填方 弃方 24 09 万 m3 其中 16 69 万 m3表土堆放在施工营地或 取 弃 土 渣 场占地范围内 作为后期绿化用土 实际弃方 7 4 万 m3 本工程 采取取弃结合的形式 对沿线废弃的土方 先堆放在取 弃 土 渣 场傍边的临 时堆土场内 取 弃 土 渣 场预留弃渣堆放深度 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土坑 内 取 弃 土 渣 场表土堆放于最底层 便于后期覆土 工程沿线设置临时堆 土场 3 处 基本情况见表 3 5 表 3 5 临时堆土场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序 号号 所在位置桩号所在位置桩号位位 置置 堆土量堆土量 万 m3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 hm2 1K3 680左侧1 530 51 2K8 280左侧2 070 69 3K17 050左侧3 841 28 合合 计计7 402 48 3 6 取取 弃弃 土土 渣渣 场场 在不提高或较少提高工程总体成本的前提下 取 弃 土 渣 场多点取土尽 量不占耕地 特别避免占用保护型基本农田 在雨季施工中 应采取随开挖随防护 措施 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和增加随后施工及后期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难度 根 据周边土地的利用情况 取 弃 土 渣 场布设原则为结合后期的恢复植被利用 方向取土 采用多点取土 根据工程需要及工程沿线地形地貌条件等 本工程采取取弃结合的方式 将所 需弃土集中运往临时堆土场 本工程沿线共设置取 弃 土 渣 场 3 处 根据取土情况沿路线左侧布置 平均运距 6 7m 可取土量为 177 18 万 m3 取土区总占地总面积 34 22hm2 为残丘 主要占地类型为林草地 平均取土深度为 4 95m 根据地质勘探结果 取 弃 土 渣 场主要为黄棕壤 棕红壤 粗骨土 沿线取 弃 土 渣 场土质满足路基 填筑要求和需要 本工程弃方 24 09 万 m3 其中 16 69 万 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 最终废弃方中 拆迁弃渣 2 7 万 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 3 46 万 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 并 采取拦挡措施 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 弃 土 渣 场内 围堰拆除 临时排水及 防护等土方 1 24 万 m3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 弃 土 渣 场内 本工程无需 设置集中的弃土场 取 弃 土 渣 场位置 占地面积 取土数量等详见表 3 6 取 弃 土 渣 场沿线布置见附图 1 表 3 6 沿线各取 弃 土 渣 场基本情况表 编号编号 中中 心心 桩桩 号号 微微 地貌地貌 占地占地 类型类型 相对相对 位置位置 可取可取 土量土量 万万 m3 实际取实际取 土量土量 万万 m3 表土表土 万万 m3 占地占地 hm2 平均平均 运距运距 k m 平均平均 取土取土 深度深度 m 用土路段用土路段 桩号桩号 1K3 680残丘 林草 地 左侧43 6839 711 547 055 66 2 K0 000 K3 920 2K8 280残丘 林草 地 左侧56 2451 132 56 12 029 24 7 K3 920 K9 250 3K17 050残丘 林草 地 左侧77 2670 243 3215 155 35 1 K9 250 K19 020 合计合计177 18161 087 4234 22 3 7 土土石石方方平平衡衡 本工程土石方分段进行平衡利用 其中挖方31 91 万 m3 填方168 9 万 m3 借方 161 08 万 m3 弃方24 09 万 m3 其中路基挖方及清基土3 8 万 m3 表土剥离16 69 万 m3 工程占地范围内拆迁弃渣2 7 万 m3 不良地质挖除土方 3 46 万 m3 施工营地及 临时道路整平3 99 万 m3 围堰填筑及拆除以及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 防护等土方1 24 万 m3等 填方168 9 万 m3 填方内161 08 万 m3来自取 弃 土 渣 场 本工程弃 方 24 09 万 m3 其中 16 69 万 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 最终废弃方中拆迁弃渣 2 7 万 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 3 46 万 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 并采取拦挡措施 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 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复议合同范本
- 孵化服务合同范本
- 喷漆厂家转让合同范本
- 乡村小店出租合同范本
- 购销合同范本工资类
- 私人聘任保姆合同范本
- 店铺定金转租合同范本
- 铺面 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口才老师招聘合同范本
- 化肥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游戏账号交易合同书》
- 2026届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会计岗考试题库
- 2025年广东法官入额考试题库
- 肺康复专题讲座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理论考试(公共卫生)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秋季开学教师大会上教学副校长讲话:回到课堂的原点走向教学的深处
- 2025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及答案(考点梳理)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亚马逊运营每周工作汇报
- 2025年少先队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