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与影响;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2)进一步提高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能力;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以三国演义引入三国的历史,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战争场面和人物性格。(3)通过列表比较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等知识;通过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形势。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的作用。(2)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1.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2.三国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三国时期蜀国的有关史实,并预习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在你们的印象中,三国是怎样的时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四个板块:汉室衰微争天下偷袭乌巢战官渡孙刘火攻鏖赤壁鼎立之势话三国学生:齐读四个板块内容。过渡:东汉末年,中央政权以名存实亡,政局混乱,烽火连天不休。时势造就英雄,各个英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板块一。板块一:汉室衰微争天下师:东汉末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呢?1.东汉末年的局势课件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见第5张PPT。(1)中央师: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中央政权是怎样的呢?生:名存实亡。(2)军阀师:各派军阀为了扩充实力,不断进行攻战,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3)代表生:北方有曹操和袁绍,南方有孙策、刘表、刘璋等。(4)百姓师:这些军阀互相攻战,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出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百姓流离失所。师:在群雄尽起、割据混战的局面下,曹操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和野心的人,一直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呢?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材料: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今河南许昌), 以皇帝的名义对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他几次下令求贤,网罗了一大批有治国用兵本领的人才。他组织流亡农民和士兵,开垦荒地,实行屯田,保障了粮食供应,稳定了民心军心,曹操的力量逐渐增强。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请根据材料找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教师提示找出答案。教师明确:(1)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2)经济:实行屯田;(3)军事:官渡之战的胜利。过渡:官渡之战中,曹操是怎样打败当时北方地区最强的一股势力袁绍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板块二:偷袭乌巢战官渡1.官渡之战材料: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根据材料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时间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师:请根据提示找出官渡之战有关问题的答案。生:时间是公元200年;双方是曹操和袁绍;结果是曹操胜利;特点是以少胜多;影响是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课件展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见第9张PPT。师:官渡之战中,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曹操率领5000骑兵,偷袭了袁绍的军粮重地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袁军人心动摇,全线崩溃,被迫撤退。曹军乘机追击,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控制了黄河流域,基本统一了北方。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曹操能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明确:(1)曹操: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2)袁绍:骄傲轻敌。师: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师:“雄心”指的是是曹操的什么志向呢?生:统一全国的宏伟志向。过渡:为统一全国,曹操大举进攻南方。而在南方,占据江南之利的孙权和割据一方的刘备联合抗曹,有力地阻击了曹操的图谋。让我们进入板块三。板块三:孙刘火攻鏖赤壁师:曹操南下,与居于南方的孙权、刘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我们先分析一下赤壁之战的背景。1. 背景课件展示:曹操、孙权、刘备所居位置,见第13张PPT。师: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孙权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力量有所增强。师:这场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我们先观看赤壁之战的视频了解一下吧。课件展示:视频赤壁之战,见第14张PPT。注意提取视频中有效信息。师:刚才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刘备和孙权能够联合抗曹,跟哪个人物有关?生:诸葛亮。师:他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的呢?生:三顾茅庐。师:刘备正是在诸葛亮的提议下,和孙权联合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课件展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见第16张PPT。师:根据视频和示意图找出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的答案。时间双方结果特点影响生:时间是公元208年;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是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影响是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教师组织学生想一想: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学生相互讨论。师:大家分析的很全面,这充分说明曹操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也证明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教师明确:(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2)曹操骄傲自满;(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略战术(火攻)。课件展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比较,见第18张PPT。教师补充:小知识。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 有借无还 )( 周瑜 )打( 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 师:这些歇后语真是让我们韵味无穷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少。同样是曹操,为什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感悟?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明确:(1)原因:打仗不能轻敌。官渡之战曹操是背水一战,赤壁之战是兵多将广,过分轻敌,所以一胜一败。(2)感悟: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师:我们知道的很多故事都是从小说三国演义中了解的。那小说和真实的历史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小说是文学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不是真正的历史,要注意区分。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师:曹操也是戏曲、小说中的常客,人们常常把它定位为奸臣,历史上也有人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说说曹操吗?生甲:他是一位军事家,有军事才能。生乙:他重视人才,能听从手下的意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任人唯贤,发展生产,统一北方,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他也生性多疑,猜忌心强,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来看待,这才是我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实际上他是一个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过渡:赤壁的烈火焚毁了曹操的骄傲,却成就了孙权刘备的霸业。让我们进入板块四。板块四:鼎立之势话三国师:赤壁之战后的局势是怎样的呢?1. 赤壁之战后的局势师: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实力发展是怎样的呢?生:曹操无力南下,刘备先据有荆州,后又进入益州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 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巩固江南。 师: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师: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三国鼎立时期。2. 三国鼎立 课件展示:三国鼎立示意图,见第24张PPT。 师: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课件展示:三国鼎立的表格,见第25张PPT。师:注意两个时间,220年、221年、229年,曹丕(p)。师:魏蜀吴三个国家先后建立后,由于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强大到灭掉其他两个国家,三国之间形成了互相牵制,三足鼎立的局面。师:三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3. 三国间关系课件展示:三国间关系,见第26张PPT。师: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之势,一强二弱,吴蜀连横可抗魏。可惜吴蜀各怀鬼胎,更因关羽之死成水火之势,曹魏拣了便宜。蜀国建立后,刘备率大军伐吴,双方战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 蜀军惨败。刘备退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境内),病死在永安宫。蜀国与孙权的关系更加紧张。师:刘禅继位后 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担起治蜀重任。课件展示:诸葛亮辅佐刘禅,见第27张PPT。教师补充: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担起治蜀重任。师:诸葛亮对吴国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呢?生外:主动改善与吴国的关系,蜀吴重新结盟。师:诸葛亮的外交政策就是联吴抗魏。魏国虽然强大,但既要对付蜀国,又要防范吴国,力量分散。诸葛亮利用这种形势, 多次出兵北伐,与魏军战于今陕西、甘肃一带。正是这种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使三国鼎立局面维持下去。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探究:有人说从东汉到三国是由统一到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明确:进步。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局部统一,结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局部经济的发展。师:接下来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让我们进入练习环节。练习11.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汉答案:B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B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答案:C3.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答案:C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1)诗中的“老臣”指谁?(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两位皇帝?答案:(1)诸葛亮;(2)刘备和刘禅。5.请补充完整政权建国时间建立者都城魏蜀吴答案: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9年,孙权,建业。4.感情提升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到三国鼎立的勃勃生机,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5. 布置作业(1)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间、特点、影响)(2)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东汉末年局势 1.东汉末年的局势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官渡之战 1.背景 2.时间、双方、特点、结果、影响 赤壁之战 1.背景 2.时间、双方、特点、结果、影响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后的局势 2.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家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教学反思】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护人员招聘面试及笔试高频题目解析
- 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示范版
- 房地产开发项目工期保证措施范文
- 合同大数据可视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马鞍山和县公开引进高中教师1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工作总结报告
- 监票人讲话稿
- 有机硅水性聚氨酯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025湖北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招聘3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社群集资模式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工具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工法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3792.1-1983文献著录总则
- GB/T 32465-2015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
- 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形成性测试题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在商会中秋团圆会上的讲话
- 大学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