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1).doc_第1页
《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1).doc_第2页
《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1).doc_第3页
《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之秋一、教材说明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建议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课文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显。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想、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慢速默读,自由吟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四、参考资料方纪原名冯骥,河北束鹿县人,现代作家。1919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协、马列学院、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时期到前线任随军记者,在冀中文联、冀中导报等处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评论学剑集,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三峡之秋写于1956年10月。同年,还写过长江行枇杷山公园即景等跟长江有关的文章。三峡之秋约万字,分三个部分,主要是写人事,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这个引子有相对的独立性,选为教材,也很完整。教学实录之一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生自由读,然后汇报。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有露水啊!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生:明净生:绿叶金实生:明丽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生:我想唱歌。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生:我想吹一曲竹笛。师:对呀,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你们听播放笛子独奏三峡情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学生自读指名读,评读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三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学习自学,然后汇报。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中午: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想到了龙。生:我感觉中午的三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生:我想起了邓老师教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下午: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生:我家有一盘萨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人,最怀念家乡。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教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你们能举一反三,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夜: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觉到三峡到了夜里,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众笑)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众大笑)师:可是长江到了夜里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生:不会。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师:你看啊,秋天的三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生:成熟的秋的气息。师:对,成熟的三峡的秋天。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生:成熟的人。生:中年人。师:因为,这一天,正是生:中秋。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生:我想画三峡的秋天。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生:我想唱三峡情。生:我想唱长江之歌。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课堂在“你从雪山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