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课件.ppt_第1页
中国建筑史课件.ppt_第2页
中国建筑史课件.ppt_第3页
中国建筑史课件.ppt_第4页
中国建筑史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史 元谋人 北京人 黄帝陵 炎帝 蚩尤 西安半坡遗址 火塘 河姆渡遗址 商朝都城 殷墟 阶级的出现 导致营造空间更加复杂 秦阿房宫楚汉相争史记 关中之地 于天下三分之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 汉长安城 影响中国空间营造的几个关键因素 象天法地 天人合一 唐长安城 尊崇礼制 汉武帝独尊儒术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 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应地制宜 管子 凡立国都 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 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例子 赣州古城 明南京城等 堪舆学 杨筠松 形势学派 赖布衣 理气宗 穿斗式 抬梁式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建筑 穴居 西安半坡遗址 杆栏式建筑 浙江河姆渡遗址 奴隶社会建筑 二里头遗址 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商朝殷墟 西周 营造礼制的出现 瓦的出现 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 容方九轨 轨谓辙广 凡八尺 积七十二尺 则此涂十二步也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左者人道所亲 故立祖庙于王宫之左 右者地道所尊 故立国社于王宫之右 朝者义之所在 必面而向之 故立朝于王宫之南 市者利之所在 必后而背之 故立市于王宫之北 齐 临淄城 秦 咸阳城 汉代 营造 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出现 闾里制度的完善 汉书 食货志 圣王域民 筑城郭以居之 制庐井以均之 开市肆以通之 设庠序以教之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佛教建筑的出现 佛寺建筑 以塔为主 塔院寺 舍宅为寺 佛殿式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金厢斗底槽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芮城县广仁王庙 明代建筑武当山 子胥乃使相土尝水 象天法地 建筑大城 周围四十七里 陆门八 以象天八风 水门八 以法地八聪 筑小城 周十里 陵门三 越绝书 吴地传 记载的八座水陆城门 为阊 胥 巫 平 齐 娄 匠 相 盘 蛇 居南 门 汉代长安城 尊崇礼制 汉武帝独尊儒术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 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象天法地 天人合一 赣州 福寿沟 沟渠 福沟11 6公里 寿沟1公里 水塘 水井水窗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阶段 一 茅茨土阶二 盛行高台建筑三 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四 三朝 的出现 含元殿 主殿面阔十一间 加上副阶十三间 进深四间 加副阶六间 每间宽5 3米 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 6米 东西长200米 南北长100米 总面积27600平方米 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 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 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 整组建筑呈 凹 字形 主殿前是一条长78米 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 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 表面铺设花砖 副阶 殿阁厅堂等房屋 在紧靠殿身之外加建深两椽 总高不超过殿堂檐柱 一面坡屋盖的独立附属房屋 即为 副阶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 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 称为 中朝 殿基东西长70米 南北宽40多米 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 门下省和弘文馆 史馆 御史台馆等官署 在殿前130米处 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 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 墙 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 称为 内朝 紫宸殿 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 紫宸殿北有横街 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由于入紫宸殿必须经过前宣政殿左右的东西上阁门 故入紫宸殿又称为 入阁 能够 入阁 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 在当时是大臣颇为荣耀的事情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 下为墩台 高12 00m 正中开三门 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 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 面阔9间 60 05m 进深5间 25 00m 重檐庑殿顶 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 俗称 雁翅楼 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阙门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 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它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 长64米 宽37米 建筑面积2377 00 高26 92m 连同台基通高35 05m 殿前有宽阔的平台 称为丹陛 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 嘉量各一 铜龟 铜鹤各一对 铜鼎18座 殿下为高8 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 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 中和殿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 面阔 进深各为3间 四面出廊 金砖铺地 建筑面积580 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 屋面覆黄色琉璃瓦 中为铜胎鎏金宝顶 殿四面开门 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 进深5间 建筑面积1240 00 高29 50m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 上覆黄色琉璃瓦 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 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 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 殿内金砖铺地 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 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 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 使空间宽敞舒适 乾清宫 乾清宫面阔9间 进深5间 建筑面积1400 高20米 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 两头有暖阁 乾清宫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 檐角置脊兽9个 殿内明间 东西次间相通 明间前檐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 以扩大室内空间 后檐两金柱间设屏 屏前设宝座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 后檐设仙楼 两尽间为穿堂 可通交泰殿 坤宁宫 天坛 圜丘 圜丘在天坛南半部 四周各有一大门 北门叫成贞门 也称北天门 东门叫泰元门 也称东天门 西门叫广利门 也称西天门 南面正门叫昭亭门 也称南天门 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 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 享 利 贞 元 代表始生万物 天地生物无偏私 享 为万物生长繁茂享通 利 为天地阴阳相合 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 贞 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 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祈年殿殿高38米 直径32米 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 建筑独特 无大梁长檩及铁钉 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 支撑着殿顶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 敬天礼神 的思想设计的 殿为圆形 象征天圆 瓦为蓝色 象征蓝天 五台山塔院寺 佛殿式寺庙 中国园林 江南园林 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 基地范围较小 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 于是 小中见大 一以当十 借景对景 等造园手法 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 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 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 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 芭蕉 腊梅和南天竹 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 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 又不占地 非常耐看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 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 东莞可园 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 人称 岭南四大名园 岭南气候炎热 日照充沛 降雨丰富 植物种类繁多 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 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 出宽廊 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 跨水建廊桥 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 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 常常是庭园套庭园 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 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 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蜀中园林 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 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 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 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 井园占地10余亩 以琴台 月池 假山等为主景 再如成都杜甫草堂 武侯祠 眉州三苏祠 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 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 其次 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 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内 另外 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 山墙纹饰 屋面起翘以及井台 灯座等小品 亦是古风犹存 北方园林 我国北方园林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 这些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规模宏大 建造精良 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 另外 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 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 古称绛守居园池 建于隋开皇十六年 596年 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 再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 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 颐和园 智慧海 清晏舫 听鹂馆 铜牛织女图 买卖街 谐趣园 简述分析下图中的两座建筑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建筑 并简述其建筑特点 20分 永宁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 一个非常著名的寺庙 请简述其布局形式是我国寺庙布局中的哪一种 10分 并从建筑结构的角度分析 高达147米的永宁塔为何能够屹立不倒 10分 请以紫禁城为例 简述我国的 三朝 制度 20分 请从建筑营造角度分析 为何唐朝太监可以随意废立皇帝 而在明代太监则不能做到 20分 请简述在该图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的城防设施都有哪些 20分 考工记 通 堂之上为五室也 宋李诫 营造法式 定下须弥坐的规范 叠砌须弥坐之制 共高一十三砖 以二砖并立 以此为例 自下一层与地平 上施单混肚砖一层 次上牙角砖一层 比混肚砖下龈收入一寸 次上罨牙砖一层 比牙角出三分 次上合莲砖一层 比罨牙砖收入一寸五分 次上束腰砖一层 比合莲下龈收入一寸 次上仰莲砖一层 比束腰出七分 次上壶门柱子砖三层 柱子比仰莲收入一寸五分 次上罨涩砖一层 比柱子出一分 次上上方涩平砖两层 比罨涩出五分 营造法式 规定 栌斗皆是三十二分 若在角柱上 则是三十六分 华栱于底面开口 深五分 广二十分 瓜子栱长六十二分 斗口 一等斗口 高8 4寸宽6寸 二等斗口 高7 7寸宽5 5寸 三等斗口 高7寸宽5寸四等斗口 高6 3寸宽4 5寸 五等斗口 高5 6寸宽4寸 六等斗口 高4 9寸宽3 5寸 七等斗口 高4 2寸宽3寸 八等斗口 高3 5寸宽2 5寸 九等斗口 高2 8寸宽2寸 十等斗口 高2 1寸宽1 5寸 十一等斗口 高1 4寸宽1寸 1 檐柱 位于建筑最外围的柱叫檐柱 其主要功能为承载屋檐部分的重量 2 金柱 位于檐柱以内的柱子 除顺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以外 都叫金柱 金柱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围金柱和里围金柱之分 相邻檐柱的金柱称外围金柱 又叫 老檐柱 在外围金柱以内的金柱称里围金柱 若一座建筑中没有用里围金柱 则外围金柱即简称金柱 金柱承受屋檐部分以上的屋面重量 在重檐建筑中 金柱上端向上延伸 直达上层屋檐 并承受上层屋檐重量 这样的金柱叫重檐金柱 3 中柱 位于顺着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叫中柱 中柱直接支撑脊檩 将建筑物进深方向的梁架分为两段 中柱常用在门庑建筑中 而殿堂建筑一般不用 以扩大室内空间 4 山柱 位于建筑物两山的中柱叫山柱 山柱常用于硬山或悬山建筑的山面 在门庑建筑或民居中常可看到 5 童柱 下端落在横梁 如桃间梁 桃间顺梁 趴梁上 上端象檐柱或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