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PPT课件.ppt_第1页
六经辨证PPT课件.ppt_第2页
六经辨证PPT课件.ppt_第3页
六经辨证PPT课件.ppt_第4页
六经辨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经辨证 福建中医药大学黄海 1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始见于 伤寒论 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 素问 热论 等篇的基础上 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开创了辨证论治体系 2 太阳病证 l 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 是指风邪袭于肌表 卫气不固 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出现的一种临床证候 亦称之为表虚证 这是对太阳伤寒证的表实而言 并非绝对的虚证 3 临床表现 发热 恶风 汗出 头痛项强 脉浮缓 有时可见鼻鸣干呕 病机 营卫不和 卫强营弱 治法 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方药 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4 注意事项 1 应用桂枝汤 生姜 大枣不可省 2 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用量 应1 13 桂枝汤服法与护理 1 药后啜粥法2 温覆微汗法3 获效停药法4 守方继进法5 药后忌口法 5 临床应用 1 治疗以发热 恶风 有汗 脉缓为特征的外感病 如感冒 流感 上呼吸道炎症等 该病多见于妇女 小儿以及年老体弱的患者 对平时动则汗出 感冒不断的患者 可合玉屏风散 2 治疗以恶风 有汗为特征的皮肤病 如荨麻疹 用桂枝汤为主 佐川芎 蝉衣 白蒺藜以加强疏风散邪作用 当归 生地养血和血 使邪自外透 6 桂枝汤治疗自汗 盗汗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 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 外不谐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 营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3 原文 病人脏无他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 宜桂枝汤 54 7 2 太阳伤寒证 太阳伤寒证 是指寒邪袭表 太阳经气不利 卫阳被束 营阴郁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 头痛 后项痛为主 身疼 腰痛 骨节疼痛 无汗而喘 注 柯韵伯 伤寒来苏集 称上述诸症为 麻黄八证 脉浮紧 8 病机 风寒束表 卫闭营郁 肺气不宣 治则 开腠发汗 宣肺平喘方药 麻黄汤 9 临床应用 1 治疗以恶寒发热 无汗 全身关节疼痛 咳喘为特征的外感病 太阳伤寒证 理论上应冬季多 北方多 但夏日亦有 太阳伤寒证患者体质强壮 表实证实 2 治疗风寒表实的咳喘 如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支气管炎 哮喘等 3 治疗风寒痹证 主要用于初期 以恶寒 发热 诸关节疼痛 无汗 脉浮紧为应用指针 10 2太阳腑证 1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 是指外邪不解 内舍于太阳膀胱之腑 膀胱气化失司 水道不能而致蓄水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 小便不利 小腹胀满 发热烦渴 渴欲饮水 水入即吐 脉浮或浮数 11 治则 通阳化气行水方药 五苓散 12 临床应用 1 尿少水肿急 慢性肾炎特发性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所致的水肿 13 2 排尿不畅 1 尿潴留 癃闭 2 前列腺肥大3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排尿困难 3 以尿频 尿急 尿痛为特征的疾病1 泌尿系感染2 尿道结石 14 4 以五苓散利水作用 还可用于 1 多囊肾 鞘膜积液 胸水 渗出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羊水过多 脑积水 晚期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心包积液2 腹泻 防治饮酒宿醉3 黄疸 治疗湿热发黄 湿重于热者 加茵陈 15 4 肥胖症 车前子 苍术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 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血压 5 尿床 多尿症 尿崩症6 五苓散加味治疗高尿酸血症 16 2 太阳蓄血证 太阳蓄血证 是指外邪入里化热 随经深入下焦 邪热与瘀血相互搏结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 硬满疼痛 如狂或发狂 小便自利或不利 或大便色黑 舌紫或有瘀斑 脉沉涩或沉结 17 治则 泻热逐瘀法方药 桃核承气汤 18 临床应用 1 神经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经期精神病 癔病 脑挫伤 脑血管意外等 2 妇科病 阴道血肿 恶露不尽 绝 胎盘部分残留 异位妊娠 痛经 闭经 子宫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 卵巢良性瘤 不孕症等 19 3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便秘 腹胀痛等 该病是因胸腰椎骨折后骨折端出血形成腹膜后血肿及周围组织水肿 压迫或刺激了脊柱旁交感神经节 使肠蠕动减弱 分泌物减少 括约肌紧张而产生腹胀 大便不通 肠呜音减弱或消失等肠麻痹症状 且时间一长 肠道水分被吸收 肠中粪便干结难以解出 治疗主要以开塞露塞肛或灌肠等局部治疗 20 骨折创伤早期运用桃核承气汤行气活血 通腑泻热 疗效确切迅速 一般l 2剂即可取效 服药后2 7h即能排气排便 治疗有较强时效性 中药行气活血通腑之法除能达到通便作用外 还能起到活血化瘀泻热作用 21 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便秘2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 22 二 阳明病证 1阳明经证 热证 阳明经证 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 充斥阳明之经 肠中并无燥屎内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又称阳明热证 临床表现 身大热 大汗出 大渴引饮 脉洪大 舌质红 苔黄 23 阳明经证 热证 病机 阳明热势充斥 津液耗伤 治法 辛寒清气保津 方药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 张锡纯主张用淮山代用粳米 24 2阳明腑证 阳明腑证 是指阳明经邪热不解 由经入腑 或热自内发 与肠中糟粕互结 阻塞肠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又称阳明腑实证 临床是症以 痞 满 燥 实 为其特点 25 临床表现 1 热象 发热 但热不寒或潮热 面赤 渴欲饮水2 汗出 汗出漐漐或手足濈然汗出3 腹症 腹部胀满 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 腹痛 绕脐通 便秘或热结旁流4 神志异常 轻则烦燥 重则谵语 惕而不安 甚者神昏 发则不识人 循衣摸床 或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5 补充舌脉 舌红苔黄 脉沉有力 舌象温病学描述的比较详尽 26 病机 燥屎内结 气机阻滞治则 攻逐燥结 急下存阴方药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27 三 少阳病证 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 咽干 目眩 苔薄白 脉弦 28 2020 1 3 29 少阳之为病 口苦 咽干 目眩也 263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者 身有微热 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 96 30 病机 邪郁少阳 枢机不利治法 和解枢机 助正达邪方药 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清热透郁 一清一透 半夏 生姜 和胃降逆人参 甘草 大枣 补益中气 助正达邪 31 伤寒中风 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32 四 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 是指邪犯太阴 脾胃机能衰弱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太阴病中之 太阴 主要是指脾 胃 而言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 口不渴 时腹自痛 或舌苔白腻 脉沉缓而弱 33 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结硬 273 34 病机 脾阳虚 寒湿阻滞 治则 温中祛寒 健脾利湿方药 四逆辈 理中汤 丸 我认为理中汤 丸 是仲景温中散寒法的代表方 是太阴病的首选方 或者说是常规用药 理中汤由甘草 干姜 温中复阳 人参健脾益气 白术健脾祛湿 共奏温中祛寒的作用 应用时用党参替代人参 理中汤又名人参汤 35 临床应用 消化系统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慢性肠炎 慢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 治疗脾阳虚多涎治疗白带清稀而多 36 五 少阴病证 少阴经包含心肾二经 其病证有寒化 热化两种不同证候 37 1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 是指心肾阳气衰弱阴寒内盛而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蜷卧 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 脉微细 但欲寐等 38 病机 少阴阳虚 阴寒内盛治则 回阳救逆方药 四逆汤 干姜 附子 甘草 39 仲景 伤寒论 一书中用附子方达20方 生用者8方 炮用者12方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载含附子的方剂达36首 40 附子 盐附子 黑顺附 又称黑附片 顺附片 简称黑附 明附片 淡附片 炮附片 熟附片 凡通过蒸煮者 都称熟附 制附片 凡通过以上各种制法的统称制附片 41 仲景用附子 常离不开甘草之佐使 诚如 本草正义 所云 附子之性急 得甘草而后缓 附子之性毒 得甘草而后解 甘草对附子有减毒作用 其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证实了甘草可以通过降低乌头碱的含量来减低附子的毒副作用 42 甘草对附子的增效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同用之四逆汤的强心 升压作用及维持时间 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缺血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均优于附子或甘草单用 43 附子大辛大热 药效迅猛 悍烈迅捷 走而不守 为 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干姜以其 能走能守 之长 补附子 走而不守 之短 助附子回阳 兼收温散里寒之功 使回阳救逆之功倍增 附子无干姜不热 之说 意即在此 干姜有类似甘草解附子毒的作用 干姜与附子同煎 可降低3种毒性生物碱 乌头碱 中乌头碱 次乌头碱 含量而有解毒作用 甘草与干姜的交互作用对降解附子之毒更为有效 44 火神派 简介 所谓火神派 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 以善用附子 干姜等热药著称 屡起大证 重证 惊世骇俗 独树一帜 开山鼻祖 郑寿全 道光四年1824 1901 字钦安 四川临邛 今邛崃县 人 45 卢铸之 1876 1963 卢氏医学 火神派继承人 乃郑钦安的得意弟子 尽得钦安医学真传 结合卢氏本具之学而成卢门火神一派 卢崇汉 男 1947年生 师从祖父卢铸之先生 伯父卢永定先生 卢师得祖父二辈悉心教培 十七岁即悬壶蓉城 十九岁已有医名 临证善用姜桂附起沉疴大疾 深得扶阳三昧 亦有 火神 之称 现供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46 2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的病机主要是阴虚阳亢 由于肾阴虚于下 心火亢于上 所以多见心烦 不得卧 舌红 脉细数等邪热伤阴证 所谓的阴虚阳亢 不同于阴虚发热 因为阴虚发热侧重于阴虚 而阴虚阳亢既有阴虚的一面 又有邪盛的一面 是属于邪实正虚 47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证主之 303 主证 心中烦 不得卧 肾水亏于下 心火亢于上 水火不济 真阴欲竭 壮火复炽 咽干口躁 舌红绛 干燥乏津 脉细数 48 病机 阴虚阳亢 心肾不交治法 滋阴清热 交通心肾方药 黄连阿胶汤黄芩 黄连 苦寒直折心火 阿胶 鸡子黄 白芍 酸甘滋补真阴 49 阴虚火旺型的失眠症 神经官能症 焦虑症 甲亢 50 六 厥阴病证 本证为上热下寒 胃热肠寒证 临床表现 消渴 气上冲心 心中疼热 饥不欲食 食则吐蛔 51 厥阴之为病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蚘 下之利不止 326 伤寒脉微而厥 至七八日肤冷 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厥 非蚘厥也 蚘厥者 其人当吐蚘 令病者静 而复时烦者 此为脏寒 蚘上入其膈 故烦 须臾复止 得食而呕 又烦者 蚘闻食臭出 其人常自吐蚘 蚘厥者 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338 52 医宗金鉴 指出 此方厥阴病正治之方也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方义的解释更为精辟 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 酸甘化阴 辛苦通降 辛甘为阳 酸苦为阴 从而得出 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 为治厥阴 防少阳 护阳明之全剂 的论断 53 医学三字经 余新悟出一方 有泻心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