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具备自主飞行和独立执行任务能力的新型作战平台,不仅能够执行军事侦察、监视、搜索、目标指向等非攻击性任务,而且还能够执行对地攻击和目标轰炸等作战任务。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将应用在未来战场。 某无人机作战部队现配属有P01P07等7个无人机基地,各基地均配备一定数量的FY系列无人机(各基地具体坐标、配备的无人机类型及数量见附件1,位置示意图见附件2)。其中FY-1型无人机主要担任目标侦察和目标指示,FY-2型无人机主要担任通信中继,FY-3型无人机用于对地攻击。FY-1型无人机的巡航飞行速度为200km/h,最长巡航时间为10h,巡航飞行高度为1500m; FY-2型、FY-3型无人机的巡航飞行速度为300km/h,最长巡航时间为8h,巡航飞行高度为5000m。受燃料限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转弯、爬升、俯冲等机动动作,一般来说,机动时消耗的燃料是巡航的24倍。最小转弯半径70m。 FY-1型无人机可加载S-1、S-2、S-3三种载荷。其中载荷S-1系成像传感器,采用广域搜索模式对目标进行成像,传感器的成像带宽为2km(附件3对成像传感器工作原理提供了一个非常简洁的说明,对性能参数进行了一些限定,若干简化亦有助于本赛题的讨论);载荷S-2系光学传感器,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识别精度,对地面目标拍照时要求距目标的距离不超过7.5km,可瞬时完成拍照任务;载荷S-3系目标指示器,为制导炸弹提供目标指示时要求距被攻击目标的距离不超过15km。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该系列无人机每次只能加载S-1、S-2、S-3三种载荷中的一种。为保证侦察效果,对每一个目标需安排S-1、S-2两种不同载荷各自至少侦察一次,两种不同载荷对同一目标的侦察间隔时间不超过4小时。 为保证执行侦察任务的无人机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需安排专门的FY-2型无人机担任通信中继任务,通信中继无人机与执行侦察任务的无人机的通信距离限定在50km范围内。通信中继无人机正常工作状态下可随时保持与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 FY-3型无人机可携带6枚D-1或D-2两种型号的炸弹。其中D-1炸弹系某种类型的“灵巧”炸弹,采用抛投方式对地攻击,即投放后炸弹以飞机投弹时的速度作抛物运动,当炸弹接近目标后,可主动寻的攻击待打击的目标,因此炸弹落点位于目标中心100m范围内可视为有效击中目标。D-2型炸弹在激光制导模式下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其飞行速度为200m/s,飞行方向总是指向目标。攻击同一目标的D-2型炸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需一架FY-1型无人机加载载荷S-3进行全程引导,直到命中目标。由于某些技术上的限制,携带D-2型炸弹的无人机在投掷炸弹时要求距目标10km30km,并且要求各制导炸弹的发射点到目标点连线的大地投影不交叉(以保证弹道不交叉)。为达到一定的毁伤效果,对每个目标(包括雷达站和远程搜索雷达)需成功投掷10枚D-1型炸弹,而对同一目标投掷2枚D-2型炸弹即可达到相同的毁伤效果。 多架该型无人机在同时执行任务时可按照一定的编队飞行,但空中飞行时两机相距要求200m以上。由于基地后勤技术保障的限制,同一基地的两架无人机起飞时间间隔和降落回收的时间间隔要求在3分钟以上。无人机执行完任务后需返回原基地。 根据任务要求,需完成侦察和打击的目标有A01A10等10个目标群,每个目标群包含数量不等的地面目标,每个目标群均配属有雷达站(目标以及各目标群配署雷达的位置示意图见附件2,具体坐标参数见附件4),各目标群配属雷达对FY型无人机的有效探测距离为70km。 请你们团队结合实际建立模型,研究下列问题: (1)一旦有侦察无人机进入防御方某一目标群配属雷达探测范围,防御方10个目标群的配属雷达均开机对空警戒和搜索目标,并会采取相应对策,包括发射导弹对无人机进行摧毁等,因此侦察无人机滞留防御方雷达探测范围内时间越长,被其摧毁的可能性就越大。现需为FY-1型无人机完成10个目标群(共68个目标)的侦察任务拟制最佳的路线和无人机调度策略(包括每架无人机起飞基地、加载的载荷、起飞时间、航迹和侦察的目标),以保证侦察无人机滞留防御方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时间总和最小。 (2)FY-1型无人机对目标进行侦察时,须将侦察信息实时通过FY-2型无人机传回地面控制中心。鉴于50km通信距离的限制,需安排多架FY-2型无人机升空,以保证空中飞行的侦察无人机随时与FY-2型无人机的通信。FY-2型无人机可同时与多架在其有效通信范围的侦察无人机通信并转发信息。为完成问题(1)的侦察任务,至少安排多少架次的FY-2型通信中继无人机。 (3)所有FY-1型无人机现已完成侦察任务并返回基地,均可加载载荷S-3用于为制导炸弹提供目标指示。现要求在7个小时内(从第一架攻击无人机进入防御方雷达探测范围内起,到轰炸完最后一个目标止)完成对10个目标群所有68个地面目标的火力打击任务,如何进行任务规划以保证攻击方的无人机滞留防御方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时间总和最小?请给出具体的无人机任务规划结果(包括每架无人机飞行路线、FY-3型无人机携带炸弹的具体清单和攻击的目标清单)。 (4)由相关信息渠道获知在A02、A05、A09周边可能还配置有三部远程搜索雷达,该雷达对FY型无人机的有效作用距离是200km。这三部雷达的工作模式是相继开机工作,即只有首先开机的雷达遭到攻击后才开启第二部雷达,同样只有第二部雷达被攻击后才开启第三部雷达。远程搜索雷达一旦开机工作,攻击方无人机群即可获知信号并锁定目标,而后安排距其最近的无人机对其摧毁。请基于防御方部署远程搜索雷达的情形重新考虑问题(3)。 (5)请对求解模型的算法的复杂度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效率,以增强任务规划的时效性。基于你们小组构建的数学模型和对模型解算的结果,讨论哪些技术参数的提高将显著提升无人机的作战能力?附件1 无人机基地的相关信息基地名称(X,Y)坐标(单位:km)FY-1配属量(单位:架)FY-2配属量(单位:架)FY-3配属量(单位:架)基地P01(368,319)2113基地P02(264,44)0115基地P03(392,220)2113基地P04(360,110)0115基地P05(392,275)2113基地P06(296,242)0115基地P07(256,121)2113附件2 目标群、无人机基地位置示意图附件3 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实际中,UAV载荷成像传感器对目标进行侦察时会根据目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为简化问题,如图1所示,本赛题中成像传感器统一采用广域搜索模式对目标进行成像,即目标落入传感器成像带宽内即可。在二维平面上看,传感器的成像带宽限定为2km是指两点的距离为2km。一般限定成像传感器在无人机的一侧成像,图1呈现的是在无人机右侧成像(也可在左侧成像)。本赛题限定无人机加载S-1型载荷后,起飞前已完成设备调试,即固定在无人机的某一侧成像,飞行中不再调整。 一般来说,成像传感器对目标进行侦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收集需要的信息,所以要求侧向距离需大于一定的阈值,同时也有一个最大作用距离的限制,即示意图中的需小于一定的阈值。为简化问题,本赛题统一限定要求为、。当成像传感器采用广域搜索模式对目标进行成像时,为保证成像效果,一般要求载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图1 成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相关性能参数示意图附件4 目标的相关信息点位名称(X,Y)坐标(单位:km)备注点位名称(X,Y)坐标(单位:km)备注目标群A01目标群A05目标A0101(264,715)雷达站目标A0501(120,400)雷达站目标A0102(258,719)目标A0502(119,388)目标A0103(274,728)目标A0503(112,394)目标A0104(264,728)目标A0504(125,410)目标A0105(254,728)目标A0505(114,405)目标A0106(257,733)目标A0506(116,410)目标A0107(260,731)目标A0507(113,416)目标A0108(262,733)目标A0109(268,733)目标群A06目标A0110(270,739)目标A0601(96,304)雷达站目标A0602(88,305)目标群A02目标A0603(100,312)目标A0201(225,605)雷达站目标A0604(93,311)目标A0202(223,598)目标A0605(86,310)目标A0203(210,605)目标A0606(94,315)目标A0204(220,610)目标A0205(223,615)目标A0206(209,615)目标群A07目标A0207(230,620)目标A0701(10,451)雷达站目标A0208(220,622)目标A0702(11,449)目标A0209(205,618)目标A0703(13,450)目标A0704(16,450)目标群A03目标A0705(12,453)目标A0301(168,538)雷达站目标A0706(15,455)目标A0302(168,542)目标A0303(164,544)目标群A08目标A0304(168,545)目标A0801(162,660)雷达站目标A0305(174,544)目标A0802(161,659)目标A0803(159,659)目标群A04目标A0804(160,657)目标A0401(210,455)雷达站目标A0805(164,658)目标A0402(180,455)目标A0403(175,452)目标群A09目标A0404(170,453)目标A0901(110,561)雷达站目标A0405(185,460)目标A0902(110,563)目标A0406(178,460)目标A0903(110,565)目标A0407(190,470)目标A0904(109,567)目标A0408(183,473)目标A0905(112,568)目标A0409(175,472)目标A0410(180,476)目标群A10目标A1001(105,473)雷达站目标A1002(106,471)目标A1003(103,473)目标A1004(107,475)目标A1005(104,477)附件5 无人机任务规划概述 多无人机协同作战中的任务规划从功能上可大致划分为系统资源分配、任务分配、航线规划、轨迹优化、武器投放规划等。资源分配将多无人机系统要执行的总体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可由无人机单机/编队完成的基本任务,进而根据系统资源的总体情况提出执行各个基本任务的资源需求,并给出任务执行的大体时间窗口。任务分配根据系统内各无人机平台的载荷挂载情况与任务能力,确定各无人机平台要执行或参与的一个或多个基本任务并且给出具体执行时间。航线规划根据战场中敌方威胁情况规划和协调系统中各无人机的航线,引导无人机平台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任务区域并避免各无人机平台/编队在空间上的冲突。轨迹优化在航线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无人机的飞行航线进行平滑和优化,从而得到无人机平台飞行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跟踪的飞行轨迹。武器投放规划综合考虑无人机平台飞行高度、速度及其携带弹药的性能等因素,计算攻击方向、武器投放区域,进而确定无人机平台的投弹机动动作与武器投放时机,控制无人机平台对目标实施打击,提高武器的命中率。怎样写作数学建模竞赛论文一 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涉骤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它与实际问题的性质、建模的目的等有关。当然,建模的过程也有共性,一般说来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1. 形成问题要建立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首先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十分明晰的提法。只有明确问题的背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掌握有关的数据,确切地了解建立数学模型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明晰的“问题”。2. 假设和简化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假设和简化。现实问题通常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质的因素(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此外,一般地说,一个现实问题不经过假设和简化,很难归结为数学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实问题作一些简化,有时甚至是理想化3 .模型的构建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刻画对象的内在规律,构建现实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数学结构,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这里,有一个应遵循的原则:即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4. 检验和评价数学模型能否反映厡来的现实问题,必须经受多种途径的检验。这里包括:(1).数学结构的正确性,即有没有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地方;(2).适合求解,即是否有多解或无解的情况出现;(3).数学方法的可行性,即迭代方法是否收敛,以及算法的复杂性等。而更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是检验模型是否真正反映厡来的现实问题。模型必须反映现实,但又不等同于现实;模型必须简化,但过分的简化则使模型远离现实,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于建模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模型的根本标准是看它能否准确地反映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此外,是否容易求解也是评价模型的一个重要标准。5. 模型的改进模型在不断检验过程中经过不断修正,逐步趋向完善,这是建模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一旦在检验中发现问题,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在建模时所作的假设和简化的合理性,检查是否正确刻画对象内在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服从的客观规律。针对发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修正。然后,再次重复上述检验、修改的过程,直到获得某种程度的满意模型为止。6. 模型的求解经过检验,能比较好地反映厡来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将通过求解得到数学上的结果;再通过“翻译”回到现实问题,得到相应的结论。模型若能获得解的确切表达式固然最好,但现实中多数场合需依靠电子计算机数值求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模型这一有效的工具得以发扬光大。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实际工作者来说,除了需要具有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这些属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范畴的能力外,直觉和灵感往往不可忽视,这就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敏锐的领悟、理解、推理和判断。它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实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艰苦探索和反复思考。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长期的积累。此外,用数学模型解决现际问题,还应当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但是,有的时候,同一数学模型,往往可以用来解释表面上看来毫不相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同一实际问题要求不同,则构建的数学模型可能完全不同。二 写作数学建模竞赛论文应注意的问题:1. 论文格式论文的封面:题目 参赛队员: 指导教师:单位:论文的第一页是摘要,第二页开始是论文的正文,论文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 问题的提出二. 问题的分析三. 模型的假设四. 模型的建立五. 模型的求解六. 模型的检验七. 模型的修正八. 模型的评估九. 附录以上各部分内容应该都是要具备的,但有些步骤可以合并在一起。例如: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假设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检验与模型的修正等。下面就每一步以及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2. 审题:赛题一般有两道(研究生的竞赛有4道题),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道,这就面临选哪道题合适的问题。因此,首先必需弄清题目的意义。数学建模的题目有时很长,有时很复杂。不易弄懂它的意义,一般要用几个钟头的时间才能弄清楚它的含义。因此我们要求:(1). 深刻理解题意(2). 弄清题目的实际背景(3) 正确选择题目,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作出决定。要注意不要被题目的繁长的叙述哧住,碰到长的题目要有耐心,要仔细的分析题目的各部分内容、条件和要求。3. 当选定题目后,接下来就应该是对题目进进一步的分析。下面的几项工作是必需要做的:(1). 在弄清问题的背景下,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2). 列出必要的数据,题目所给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寻找题目以外的数据。(3). 列出和题目相关的各种条件和变量,分清各变量之间的主从关系。(4). 给出研究对象的关键信息内容。4 .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设模型是在假设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对情景的说明不可能也不必要提供问题的每一个细节。由题目所提供的假设来建立数学模型还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一些假设。假设是建立数学模型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优劣。所以应该仔细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在论文的问题的假设部分中体现。由于假设不是实际问题直接提供的,它因人而异,所以,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论文中的假设要以严格、确切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使读者不致产生任何曲解。(2) 所提出的假设确实是建立数学模型所必需的,与建立数学模型无关的假设只会扰乱读者的思考(3) 假设应该是合理的;怎样的假设才是合理的呢?a .假设应合乎生活常识。b. 假设不能与已知的科学定律相悖。c. 假设必需是对建模有用的。d. 尽量使用数学的语言。e. 假设不要超出题目要求的范围。假设这一步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难点,它关系到建模的成败和优劣,数学建模的假设就是要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适当的、合理的、有创新的见解。如果这一步成功了,那么你的整个建模过程也就成功了一半。5 在假设的基础上下一步当然就是模型的建立。在建立模型之前要引进变量及其记号。每个字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经过抽象,确切表达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起方程式或归纳为其它形式的数学关系式,如图形、表格等。在建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要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得到建模的过程。(2) 上下文之间切忌逻辑推理过程中跃度过大,影响论文的说服力。(3) 需要推理和论证的地方,应该有推导过程且应该力求严谨。引用现成定理时,要先验证满足定理的条件。论文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符号,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6. 模型的求解把实际问题归结为一定的数学问题后,就要求解或进行分析,数学模型的求解多数是数值求解。在求解时应对计算方法有所说明。使用何种数学软件,给出计算程序(通常以附录形式给出)。有时还用图形或表格形式表出计算结果。有些模型还要作稳定性或灵敏度分折。7. 模型的检验数学模型未必都是正确的,这就需要检验,如何检验 (1) 检验是否符合生活常识;(2) 用己给的数据检验;(3) 用分析推理检验。8. 模型的评估(1) 模型的优缺点 对自已建立的模型要有正确的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分谦虚,也不要过分誇张。(2) 模型的推广,模型的适用范围。对所作的模型,可以作多方面的讨论,例如可以就不同的情景,探索模型将如何变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文章中的某些假设,指出由此引起数学模型的变化。还可以用不同的数值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所得结果。甚至可以拓广思路,考虑由于建模方法的不同选择而引起的变化。9. 论文写作中语言表述应注意的问题。语言是构成论文的基本元素,数学模型论文的语言与其他科学论文的语言一样,要求达意、精炼,不要把一个句子写得太长,使人不甚辛读。语言中应多用客观陈述句,切忌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词和带主观意向的语句。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语言要简炼清晰,不要用含糊不清、莫临两可的语言。(2) 不要随意造句。(3) 不要用倒装句(4) 要通俗易懂10. 如何写论文摘要竞赛论文要求写论文摘要,摘要放在论文写完最后写。摘要不是提纲,摘要应把论文的主要思想方法、结论和模型的特色讲清楚。让人看到论文的新意。摘要是给读者和评阅专家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能否获奖的重要因素。从98年开始,由于参赛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节省阅卷时间和质量,规定论文摘要写祥细一些(研究生的也一样)。即评阅论文时,先看摘要,如果看了你论文的摘要, 认为这篇文章不值得参加评奖,则就被打掉。因此希望大家要十分重视论文摘要的写作。最后论文要用计算机打印出来,装订好连同电子版上缴,论文一律用A4打印。数学建模竞赛为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聪明才智的舞台。你们有这样的机会应该感到高兴。希望大家发扬赶想、赶干,勇于创新,不畏困难的精神。多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什么是形象思维,李大潜院士举了两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例子:一个是毛主席诗词的“渔家傲”词的最后一句“换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用了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毛主席的原词是: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zhuanxu)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拆,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拆,地维绝。”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毛主席亲自加了按语,说他用了维南子.天文训的典故:“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毛主席写道:“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这就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若按形式逻辑,“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就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死,一是活:如果再细分一下,活的当中还可分为未受伤、受轻伤、受重伤、伤重垂危等等情况。这样一来,诗味就完全没有了。而毛主席用形象思维,从“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邯郸市人民医院ERCP技师配合专项理论与流程笔试试题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关节镜疼痛治疗考核
- 2025年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战略导向(共5)
- 运城市人民医院窃血综合征处理考核
- 晋城市中医院B超检查时间控制考核
- 运城市人民医院房颤迷宫手术技术考核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皮肤超声诊断技能考核
- 2025年阶梯项目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 晋城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导管护理考核
- 2025年互联网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师中级试题及答案
- 造纸培训制浆造纸培训造纸纸病分析处理(“毛布”文档)共112张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真题汇编)
- 节约粮食爱惜粮食主题课件
- 数学-高中数学127个快速解题公式
- 安全技术交底(起重吊装)
-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2)PPT
- Opera、绿云、西软、中软酒店管理系统对比分析
- 《农作物生产专业技术》课程标准
- 蔬菜捆扎机机械部分的设计说明书
- 机场管制4-平行跑道运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