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04.07.MZL)班级_姓名_座号_成绩_(卷面2分)一、填空题(共14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收录了从_到_时期的诗歌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三个部分。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_“、“_”、“_”。(每空1分,共10分)、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2分)3、 在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儿和芽苗;从_。春天 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二、阅读题 (共8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0题。(共5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蜘蛛与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备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 g )盬 其脑,果腹而去。飙:暴风。这里指迅速。 盬(g ) :吸饮。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2分,共12分)(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神弗福也( )(4)果腹而去( )(5)如是者三四次 ( )(6)既克,公问其故。(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用曹刿的话)_。 (2)表明“肉食者鄙”的语句 。(3)“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 。(5)曹刿赞成庄公第三个观点,认为是“忠之属”,这表明曹刿具有 的思想。3、概括(甲)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 2分)4、翻译(每空4分,共8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夫战,勇气也。译文: 。5、(甲)文段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 之时; (乙)文段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用原文作答); (甲)、(乙)两文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是 。(6分)6、依次给甲文中的三个“故”字作出正确解释。(3分)(1) (2) (3) 7、“公将鼓之”中“将鼓”在结构上与上文“ ”;下文“ ”相对应。(4分)8、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驰之”时说“未可”,而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说“可矣”?答 。(3分)9、甲文段运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 与曹刿的 相比较,衬托出曹刿 。(4分)10、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段,这个成语是 。(2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共8分)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1、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每空2分,共4分)()称其气之大小( )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2、写出两个含有“至”的成语,成语中的“至”要与“思之至深”的“至”意思相同。(2分) 。3、林语堂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请把文段中能证明这句话的的例子抄在下面。_ _ _。(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共14分)关雎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4窈窕淑女,寤寐求之。5求之不得, 。 6优哉游哉, 。7参差荇菜,左右采之。8窈窕淑女,琴瑟友之。9参差荇菜, 。10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 按文段空格顺序填空 _,_,_。(每空1分,共3分)2、 本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2分)3、 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指明层意。_(6分)4、 这首诗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分) _(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共8分)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1、“曷至哉?”中的“曷”字是 通假字,其本字是_ ;意思是_(2分)2、 如果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是妇人直抒自己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之情,那么“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则是 (2分)2、 最后一句,共12个字,作者用的_手法,勾画出一幅典型的_图。其作用是_(4分)梅州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04.07.MZL)班级_姓名_座号_成绩_亲爱的同事:别忘了卷面两分哦!一、填空题(共14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歌总集_,收录了从_西周_到_春秋_时期的诗歌_305_篇,这些诗歌分为“_风_“、“_雅_”、“_颂_”三个部分。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_赋_“、“_比_”、“_兴_”。(每空1分,共10分)、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2分)3、 在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儿 _从山涧奔来,化作溪流和湖泊_。春天 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二、阅读题 (共8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0题。(共5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蜘蛛与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备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 g )盬 其脑,果腹而去。飙:暴风。这里指迅速。 盬(g ) :吸饮。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2分,共12分)(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浅 )(3)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4)果腹而去( 离开 )(5)如是者三四次 ( 象这样 )(6)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取胜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用曹刿的话)_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 (2)表明“肉食者鄙”的语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 领起下文内容。(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赞成庄公第三个观点,认为是“忠之属”,这表明曹刿具有 取信于民 的思想。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曹刿与庄公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 。(2分)4、翻译(每空4分,共8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夫战,勇气也。译文: 。5、(甲)文段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 彼竭我盈 之时; (乙)文段的蜘蛛是在蛇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 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用原文作答); (甲)、(乙)两文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是 弱者如果使用计谋能抓住机会,那么弱者也能战胜强大者 6、依次给甲文中的三个“故”字作出正确解释。(3分)(1) 原因 (2)所以 (3) 因此 7、“公将鼓之”中“将鼓”在结构上与上文“ 将战 ”;下文“ 将驰 ”相对应。(4分)8、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驰之”时说“未可”,而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说“可矣”?答 说“未可”是因为齐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说“可矣”是因为曹刿视辙乱,知其退,望旗靡,知其败 。(3分)9、甲文段运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 急躁冒进 与曹刿的 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相比较,衬托出曹刿 非凡的军事识见和指挥作战的才能 。(4分)10、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段,这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2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共8分)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3、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每空2分,共4分)()称其气之大小(相当,配合 )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做,写 )2、写出两个含有“至”的成语,成语中的“至”要与“思之至深”的“至”意思相同。(2分) 至高无伤、至理名言 。3、林语堂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请把文段中能证明这句话的的例子抄在下面。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_。(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共14分)关雎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4窈窕淑女,寤寐求之。5求之不得, 。 6优哉游哉, 。7参差荇菜,左右采之。8窈窕淑女,琴瑟友之。9参差荇菜, 。10窈窕淑女,钟鼓乐之。5、 按文段空格顺序填空 _,_,_。(每空1分,共3分)6、 本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对偶_(2分)7、 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指明层意。_第一层1-4:小伙子听到雎鸠的鸣叫,唤起要同漂亮姑娘结为夫妇的心思。_第二层_5-12:刻画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日夜追求与思恋。_第三层_13-20: _描写小伙子梦中追求到这位姑娘的欢乐热烈的情景_(6分)8、 这首诗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分) _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