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 级:10-化工-3-班指导老师:赫文秀绪 论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气体吸收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操作,它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来达到以下几种目的。(1) 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2) 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3) 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本次课程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我们对化工原理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水吸收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思维实践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能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目 录1 设计方案的确定11.1 流程选择及说明11.2 吸收剂的选择22 填料的选择42.1填料性能评价42.2装填类型的选择42.2.1 规整填料52.2.2 散装填料53 工艺计算93.1 气液平衡93.1.1 非等温吸收的热量衡算93.1.2 平衡关系的确定103.2 物料衡算123.2.1 吸收剂用量133.3 操作线的计算143.3.1 操作线温度的计算143.3.2 操作线方程的确定143.4 塔径计算153.4.1 泛点率校核:173.4.2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173.5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83.5.1 传质系数的计算203.5.2 填料层压降计算224 填料吸收塔附件设计及选型254.1 液体分布装置254.2 填料支撑装置264.3 辅助设备的选型274.3.1 管径的计算274.3.2 泵的选型285 设计一览表30参考文献31课程设计心得3234 / 381 设计方案的确定1.1 流程选择及说明 吸收装置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1) 逆流操作 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此即逆流操作。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工业生产中多用逆流操作。 (2) 并流操作 气、液两相均从塔顶流向,此即并流操作。并流操作的特点是,系统不受液流限制,可提高操作气速,以提高生产能力。并流操作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过程的平衡曲线较平坦时,流向对推动力影响不大;易溶气体的吸收或处理的气体不需吸收很完全;吸收剂用量特别大,逆流操作易引起液泛。 (3) 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 在逆流操作系统中,用泵将吸收塔排除液体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同送回塔内,即为部分再循环操作。通常用于以下操作:当吸收剂用量较小,为提高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升,需取出一部分热量。该流程特别适宜于相平衡常数m值很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的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使用效率。应当指出,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较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要低,且需设置循环泵,操作费用增加。 (4) 多塔串联操作 若设计的填料层高度过大,或由于所处理物料等原因需经常清理填料,为便于维修,可把填料层分装在几个串联的塔内,每个吸收塔通过的吸收剂和气体量都相等,即为多塔串联操作。此种操作因塔内需留较大空间,输液、喷淋、支撑板等辅助装置增加,使设备投资加大。 (5) 串联-并联混合操作 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很大,如果用通常的流程,则液体在塔内的喷淋密度过大,操作气速势必很小(否则易引起塔的液泛),塔的生产能力很低。实际生产中可采用气相作串联、液相作并联的混合流程;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不大而气相流量很大时,可采用液相作串联、气相作并联的混合流程。 几种常见的吸收过程如下图所示:(a) 并流 (b)逆流图2-1 吸收流程 用水吸收NH3属高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和分离效率,所以,本设计 选用逆流吸收流程。该填料塔中,氨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入填料塔中,与从填料塔顶流下的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1.2 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过程是依靠气体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来实现的,因此,吸收剂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之一,选择吸收剂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溶解度 吸收剂对溶质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用量。 (2) 选择性 吸收剂对溶质组分要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直接实现有效分离。 (3) 挥发度要低 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气压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吸收剂的挥发损失。 (4) 黏度 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的黏度越低,其在塔内的流动性越好,有助于传质速率和传热速率的提高。 (5) 其他 所选用的吸收剂应尽可能满足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要求。吸收剂对溶质的组分要有良好地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不吸收,且挥发度要低。因为本设计氨气为吸收质,所以选择用清水作吸收剂,水廉价易得,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而且氨气极易溶于水,符合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课程设计用水吸收氨气,即水作为吸收剂是最佳选择。2 填料的选择塔填料(简称为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它提供了气、液两相相接触传质与传热的表面,其性能优劣是决定填料塔操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气液分布也就越均匀,传质效率也越高,它与塔内件一起决定了填料塔的性质。因此,填料的选择是填料塔设计的重要环节。 塔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 2.1填料性能评价填料种类的选择要考虑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传质效率 传质效率即分离效率,它有两种表的方法:一是以理论级进行计算的表示方法,以每个理论级当量的填料层高度表示,即HETP值;另一方面是以传质速率进行计算的表示方法,以每个传质单元相当高度表示,即HTU值。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传质效率高,即HEYP(或HTU值)低的填料。对于常用的工业填料,其HEYP(或HTU值)可由有关手册或文献中查到,也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 (2) 通量 在相同的液体负荷下,填料的泛点气速愈高或气相动能因子愈大,则通量愈大,塔的处理能力亦越大。因此在选择填料种类时,在保证具有较高传质效率的前提下,应选择具有较高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的填料。对于大多数常用填料其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可由有关手册或文献中查到,也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 (3) 填料层的压降 填料层的压降是填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填料层的压降越低,动力消耗越低,操作费用越小。选择低压降的填料对热敏性物系的分离尤为重要。所以要比较填料的压降。 (4) 填料的操作性能 填料的操作性能主要指操作弹性、抗污堵性及抗热敏性等。所选填料应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以保证塔内气、液负荷发生波动时维持操作稳定。 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抗污堵、抗热敏能力,以适应物料的变化及塔内温度变化。 此外,所选的填料要便于安装、拆卸和检修。 2.2装填类型的选择填料种类很多,根据填料方式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 2.2.1 规整填料规整填料是按一定的几何图形排列,整齐堆砌的填料。规整填料种类很多,根据几何结构可分为格栅填料、波纹填料、脉冲填料等。工业上应用的规整填料绝大部分为波纹填料。波纹填料按结构分为网波纹填料和板波纹填料两大类,可用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造。 金属丝网波纹填料是网波纹填料的主要形式,是由金属丝网制成的。其特点是压降低、分离效率高,特别适用于精密精馏及真空精馏装置,为难分离物系、热敏性物系的精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尽管其造价高,但因性能优良仍得到广泛使用。 金属板波纹填料是板波纹填料的主要形式。该填料的波纹板片上冲压的小孔,可起到粗分配板片上的液体,加强横向混和作用。波纹板片上轧成细小沟纹,可起到细分配板片上的液体、增强表面润湿性能的作用。金属孔板波纹填料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特别适用于大气直径塔及气、液负荷较大的场合。 波纹填料的优点是结构紧凑,阻力小,传质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比表面积大。其缺点是不适用于处理黏度大、易聚合或有悬浮物的材料,且装卸、清理困难,造价高。2.2.2 散装填料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现介绍几种典型的散装填料。 (1) 拉西环填料 其结构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可用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造。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速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已很少用了。 (2) 鲍尔环填料 鲍尔环是在拉西环的基础上改进而得。其结构为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诸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可用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造。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体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与拉西环相比,其通量可增加50%左右。鲍尔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填料之一。 (3) 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间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还有弧鞍填料,矩鞍填料,环矩鞍填料等。几种实体填料如下图所示: 图2-2 几种典型填料综上所述,经分析各填料特点、性能,本课程设计选择散装阶梯环填料。 2.3填料材质的分析与选择工业上,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金属和塑料三大类:(1) 陶瓷填料 陶瓷填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热性,一般能耐除氢氟酸以外的常见的各种无机酸、有机酸的腐蚀,对强碱介质,可以选用耐碱配方制造的耐碱陶瓷填料。 陶瓷填料因其质脆、易碎,不易在高冲击强度下使用。陶瓷填料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工业上,主要用于气体吸收、气体洗涤、液体萃取等过程。 (2) 金属填料 金属填料可用多种材质制成,金属材料的选择主要根据物系的腐蚀性和金属材质的耐腐蚀性来综合考虑。碳钢填料造价低,且具有良好的表面湿润性能,对于无腐蚀或低腐蚀性物系应优先考虑使用;钛材、特种合金钢等材质制成的填料造价级高,一般只在某些腐蚀性极强的物系下使用。 金属填料可制成薄壁结构(0.20.1mm),与同种类型、同种规格的陶瓷、塑料填料相比,它的通量大、气体阻力小,且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在高温、高压、高冲击强度下使用,工业应用主要以金属填料为主。 (3) 塑料填料 塑料填料的材质主要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国内一般多采用聚丙烯材质。塑料填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可耐一般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其耐温性良好,可长期在100以下使用。聚丙烯填料在低温(低于0)时具有冷脆性,在低于0的条件下使用要谨慎,可选用耐低温性能好的聚氯乙烯填料。 塑料填料具有轻质、廉价、耐冲击、不易破碎等优点,多用于吸收、解吸、萃取、除尘等装置中。塑料填料的缺点是表面润湿性能较差,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表面润湿性能。经以上分析得本次课程设计选用聚丙烯填料。 2.4填料规格的选择通常,散装填料与规整填料的规格标示方法不同,选择地方法亦不尽相同。 (1) 散装填料规格的选择 散装填料的规格通常是指填料的公称直径。工业塔常用的散装填料主要有DN16、DN25、DN38、DN50、DN76等几种规格。同类填料,尺寸越小,分离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而大尺寸的填料应用于小塔径中,又会产生液体分布不良及严重的壁流,使塔的分离效率降低。考虑到本课程设计处理量,所用的塔直径可选用25mm。(2) 规整填料规格的选择 工业上常用规整填料的型号和规格的表示方法很多,国内习惯用比表面积表示,主要有125、150、250、350、500、700等几种规格。同种类型的规整填料,其比表面积越大,传质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明显增加。选用时应从分类要求、通量要求、场地要求、物料性质及设备投资、操作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使所选填料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具有经济合理性。应当指出,一座填料塔可以选用同种类型、同一规格的填料,也可以使用同种类型、不同规格的填料;可以选用同种类型的填料,也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填料;有的塔段可选用规整填料,而有的塔段可选用散装填料。综上所述选用25mm聚丙烯阶梯环塔填料(乱堆),其主要性能参数查表2.1得:比表面积at:228m2/m3空 隙 率 :0.90m3/m3干填料因子:313m-1表2-1 阶梯环性能参数材质外径d,mm外径高厚dH比表面积at,m2/m3空隙率,m3/m3个数n,个/m3堆积密度p,kg/m3干填料因子at/3,m-1填料因子,m-1塑料253850762517.51.43819150301.576373228132.5114.289.950.900.910.9270.92981500272009980342097.857.576.868.4313175.6143.111224012080723 工艺计算3.1 气液平衡用水吸收NH3会产生很大的热效应,使塔内的温度显著升高,对气液平衡关系和吸收速率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此吸收过程为非等温吸收。3.1.1 非等温吸收的热量衡算用水吸收NH3,会产生很大的热效应,使塔内温度显著升高,对气液平衡关系和吸收速度产生明显影响,这种吸收过程称为非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过程的热效应主要包括:(1) 不考虑热损失;(2) 吸收剂带走的潜热不计;(3) 气相带走的热量不计。 上面的三点假设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液体。对于高浓度气体的非等温吸收,由塔顶到塔底的浓度及为温度变化较大,平衡的确定常采用近似法。将吸收塔按液相浓度(全塔浓度变化范围)x的变化分成若干段,每段浓度变化为x,对第i段作热量衡算:溶质被吸收时放出的热量:Q1=LHd(xi-xi-1) (3-1) 液相温度由升至时吸收的热量:Q2=LCL(ti-ti-1) (3-2) 根据前面的假设,吸收过程中放出热量全部用于液相升温,故:Q1=Q2 (3-3)LHdxi-xi-1=LCL(ti-ti-1) (3-4)ti=ti-1+HdCL(xi-xi-1) (3-5)ti,ti-1第i段两端的液相温度,;x第i段两端的液相浓度差;L溶液流率,kmol/h(由于x很小,L可视为常数);CL溶液的平均比热,kJ/(kmol)。在塔顶液相浓度x2、温度t2已知的情况下,可利用(3-5)式逐段计算出每个xi下的液相温度ti,建立吸收塔钟液相浓度x与温度t的对应关系。具体计算关系式为:Hd=34900-625Hd (3-6)ti=ti-1+HdCL(Xi-Xi-1) (3-7)ti,ti-1第i段两端的液相温度,;L溶液流速,kmol/h(由于xi-xi-1很小,L可视为常数);CL溶液的平均比热,kJ/(kmol);Hd溶质的微分溶解热,kJ/kmol (取xi与xi-1之间的平均数)。CL=CpM (3-8)=4.17418=75.132kg/(kmol) logp=1.1logx-1750T+8.92 (3-9)x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T溶液温度,K;P溶液上方氨的平均分压,mmHg。yi*=pp (3-10) Xi=Xi1-Xi (3-11)3.1.2 平衡关系的确定对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率由0.000.10取11个分点,且xi-xi-1=0.01。由相关关系式计算相关未知量:(以第一段x=0.000.01为例)Hd=34900-6250x=34900-62500.00+0.012=34868.75kJ/kmolti=ti-1+HdCLXi-Xi-1=20+34868.7575.1320.01=24.6410 Logp=1.1logx-1750T+8.92=1.1log0.01-1750273.15+24.6410+8.92解 得:p=6.97mmHg换算得: p=6.79133=927.01payi*=pp=927.01101.33=0.009148Xi=Xi1-Xi=0.011-0.01=0.0101 以下段依次计算,可得结果如下表:表3-1 气液平衡数据表xiti()Pi(Pa)yi*Xi0.00200000.0124.6410927.010.0091480.01010.0229.27362429.690.023970.02040.0333.89794639.290.045700.03090.0438.51397733.060.076310.04170.0543.121611935.800.11780.05260.0647.721017512.640.17280.06380.0752.312024771.460.24440.07530.0856.894734076.230.33630.08700.0961.469145851.300.45240.09890.1066.035260555.230.59760.1110由上表所得出的xi及值yi*,以xi为横坐标,yi*为纵坐标作图如下:图3-1 气液平衡图3.2 物料衡算空气和水的物性常数如下: 查手册得40空气(1) 黏度:L=1.9110-5pas (2) 密度: L=1.128kg/m3 20水(1) 密度: L=998.2kg/m3(2) 黏度: L=100.510-5pas (3) 表面张力为:t=72.6dyncm=940896kg/h3已知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 H=0.725kmol/(m3kp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vm=yiMi (3-12)=0.7529+0.2517=26kg/m3进塔气相摩尔比为:Y1=y11-y1=0.251-0.25=0.33出塔气相摩尔比为:Y2=y21-y2=0.061-0.06=0.0638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X2=0(清水)由“图3-1”查的当y*=0.25时,对应的x*=0.0763,则计算得:X1*=x1*1-x1*=0.07631-0.0763=0.0823 惰性气体流量:V=vs22.41-y1 (3-13)=240022.41-0.25=80.36kmol/h最小吸收剂用量:Lmin=VY1-Y2X*-X2 (3-14)=80.360.33-0.06380.0823-0=262.854kmol/h3.2.1 吸收剂用量吸收剂的用量直接影响吸收塔的尺寸、塔底液相浓度以及操作费用等,故应从工艺和经济两方面权衡。一般,根据生产经验,吸收剂用量在如下范围内比较合适:LV=(1.12.0)LV min (3-15)所以,该设计的吸收剂用量取L=2Lmin得:L=2Lmin=525.709kmol/h3.3 操作线的计算3.3.1 操作线温度的计算LV=Y1-Y2X1-X2 (3-16)=0.33-0.0638X1-0=6.542解得:X1=0.0407又因为:X1=x11-x1 (3-17)则:x1=X11+X1 (3-18)=0.04071+0.0407=0.0391 查“表3-1”,当X1=0.0391时,所对应的温度为tX,由内插法得:0.04-0.030.04-0.0391=38.5139-33.89738.5139-tX解得:tX=48.497 操作线温度:t=t0+tX2 (3-19)=20+38.4972=29.25即:T=273.15+29.25=302.4K3.3.2 操作线方程的确定对于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在任意一截面m-n与塔顶或塔底的物料衡算:VY+LX1=VY1+LX (3-20)于是,操作线方程为:Y=LVX+Y1+LVX1 (3-21) 即:y1-y=LVx1-x+(y11-y1-LVx11-x1) (3-22) 因为NH3%=25%10%,计算其操作线方程为:y1-y=525.70980.36x1-x+0.251-0.25-525.70980.360.03911-0.0391即y1-y=6.542x1-x+0.0652为操作线方程。 3.4 塔径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v,1=0.2517+0.7529=26kg/kmolMv,2=0.9429+0.0617=28.28kg/kmolMvm=Mv,1+Mv,22 (3-23)=26+28.282=27.14kg/kmol混合气体的密度: v=pMvmRT=101.310327.1410-38.315303.87=1.08 kg/m3 混合气体质量流量:Wv=24001.08=2928kg/h液相质量流量计算,即:WL,1=L18=525.70918=9462.762kg/hWL,2=WL,1+WL,NH3(吸收) (3-24)WL,NH3吸收=WL,NH3,1+WL,NH3,2 (3-25)=240022.40.2517-24000.750.0622.40.9417=368.16kg/hWL=WL,1+WL,22 (3-26)=9462.762+368.16=9830.923kg/h由操作线温度t=29.25得:表3-2 水的物性表t1=201=998.2kg/m31=100.510-51=72.610-5N/mt2=302=995.7kg/m32=87.0710-52=71.210-5N/m由内差法求得操作线温度下的L、L及L。998.2-995.7998.2-L=20-33020-29.25(1005-8007)10-5(1005-1)10-5得:L=995.623kg/m3得:L=86.1610-5pas 得:L=71.27910-5pas 填料总比表面积: t=228m2/m3采用埃克特泛点关联式计算泛点速度:lguf2gat3vLL0.2=A-KwLwv14vL18 (3-27)=0.204-1.75(9830.9232928)14(1.22995.623)18uF2atvg3LL0.2=0.425uF=0.4259.810.73995.6232281.080.86160.2=4.78m/sF泛点气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at填料总比表面积,m2/ m3; 填料层空隙率,m3/m3; v , L气相、液相密度,k/m3; L液体粘度,mPas;A,K关联常数。 A、 K取值可由表3-3表3-3 不同类型A、K的取值散装填料类型AK规整填料类型AK塑料鲍尔环0.09421.75金属阶梯环0.1061.75金属鲍尔环0.11.75瓷矩鞍0.1761.75塑料阶梯环0.2041.75金属环矩鞍0.062251.753.4.1 泛点率校核:u=(0.50.85)uF 取泛点率为0.6,即u=0.64.78=2.89m/s 则 D=4Vs2.558=42400/36003.219=0.512m/s (3-28)D塔径,m; V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3/s ; u空塔气速,即按空塔截面积计算的混合气体线速度,m/s。 圆整后取 D=0.6m(常用的标准塔径为400、500、600、7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200) u=2400/36000.7850.62=2.87uuF=2.874.78=0.595(符合)3.4.2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Dd=60025=248取最小润湿速率为:(Lw)min=0.08m3/(mh) (3-29)t=228m2/m3所以Umin=(Lw)mint (3-30)=0.08282=22.56m3/(mh)U=Lh0.785D2 (3-31)=525.709180.7850.62995.623=33.555所以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0.6m合理。 3.5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因为NH3%=25%10% 所以,本设计的填料吸收属于高浓度NH3的吸收,高浓度的气体吸收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z=HoGNoG=y2y1VKYa1(1-y)(y-y*)dy (3-32)Z填料层高度,m;HoG气相的总传质单元高度,m;NoG气相的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KYa气相总体积系数;y*与x平衡的气相浓度,摩尔比;V惰性气体流量,kmol/s;L吸收剂流量,kmol/s;塔截面积,m2。一般情况下,尽管式中的KYa、V都随截面位置变化,但是单位塔截面积上的气相流量V与KYa之比却能在整个填料层中不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通常可将VKYa视为常数而不致带来显著误差,因此公式(3-32)可写成:z=HoGNoG=VKYay2y11(1-y)(y-y*)dy由于是高浓度气体吸收,1KYa1HKLa,则计算时,可忽略1HKLa。由KY=KGp (3-33)可得:=2.21310-5101.33=2.2410-3kmol/(m2s) 由HOG=VKYa=WVMVKYa4D2 (3-34)可得:=292827.1436002.2410-381.6753.1440.62=0.612m以xi通过操作线方程y1-y=6.542x1-x+0.0652求yi,再以yi,yi*求得,1(1-yi)(y-y*)计算后如下表:表3-4 操作线方程的各系数表nxiyiyi*1-yiy-y*11-yiyi-yi*000.061209100.93879090.061209117.4026399510.010.11604610.0091480.88395390.106898110.5827953420.020.165770.023970.834230.14188.45352741830.030.21106390.04570.78893610.16536397.66509364140.040.25249470.076310.74750530.17618477.59307225250.050.29053650.11780.70946350.17273658060.32558860.17280.67441140.15278869.70474538670.070.35799010.24440.64200990.113590113.7125363980.080.38803090.33630.61196910.051730931.58787944以yi为横坐标,以11-yiyi-yi*为纵坐标,作图如下:图3-4 yi11-yiyi-yi*关系图所得曲线与y1=0.25,y2=0.06及横轴间包围的面积即为定积分NoG=y2y11(1-y)(y-y*)dy (3-35)从积分图中数的320个单位面积,每个单位的面积为50.0550=0.005则 NoG=3200.005=1.63.5.1 传质系数的计算1. 有效面积(润湿面积)a:awat=1-exp-1.45cL0.75ULatL0.1UL2at12g-0.05UL2LLaL0.2at单位面积填料的总面积,m2/m3 ;aw单位面积填料的总表面积,m2/m3;L液体的表面张力,kg/h2;c填料材质临界表里面张力kg/h2;UL液体通过空塔截面积的质量流速,kg/(m2h);L液体粘度,kg/(mh)L液体密度,kg/m3g垂直加速度,1.27108m/h2。不同材质的c值见表3-4表3-4 不同材质c的值材质钢陶瓷聚乙烯聚氯乙烯碳玻璃涂石蜡的表面表面张力,N/m10375613340567320查表知:c=33dyncm=3310-5N/m由前面所选的填料特性可知阶梯环的比表面积 at=228m2/m3由内插法得: L=71.27910-5N/m=71.27910-2dyn/cm =71.29710-212960=9.24103kg/h2L=86.1610-5pas=3.101kg/(mh)L=995.623kg/m3g=9.81ms2=9.813600=35316m/h2得:aw=81.675m2/m33.5.1.1 液相传质系数KL=0.0095ULaWL23LLDL-12LgL13 (3-36)DL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m3/s KL=0.00953.47810481.6753.101233.101995.6236.3410-6-123.1011.27108995.62313 得:KL=2.21610-4m/s3.5.1.2 气相传质系数KG=0.237UVatV0.7LVDV13atDVRT (3-37)R气体温度系数, 8.314kJ/(kmolK);T气体温度,K;Dv溶质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m2/s;UV气体通过冷却塔截面的质量流量,kg/m2h;V气体粘度,kg/(mh);v气体密度,kg/m3。 表3-5 各类填料的形状系数填料类型球棒拉西环弧鞍开孔环值0.720.7511.191.45本设计选择阶梯环,则 =1.45查手册得:DV=0.17cm2/s V=1.8610-5pas 则 KG=2.21310-5kmol/(m2spa) KGa=11KGa+1HKLa (3-38)填料层高度Z=HOGNOG (3-39)=0.6121.6=0.98mZ=1.5Z=1.50.98=1.47m (3-40)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2 m则塔高:H=Z+1.5=3.5m (3-41)3.5.2 填料层压降计算Eckert 关联图除了液泛线外,还有许多的等压降线。由已知参数及所用的填料的压降填料因子p代替填料因子计算出该图的纵坐标与横坐标值查图读取相应压强降线的值(若交点正好没有落在压强线上,可用相邻的两条线用内插法读取的)即为单位高度填料层压降pZ。已求横坐标值=WLWvvL12=9830.9232928(1.08995.623)12=0.1387压降填料因子p查下表:表3-6 散装填料压降填料因子平均值 填料类型填料因子, 1/mDN16DN25DN38DN50DN76金属鲍尔环306-11498-金属环矩鞍-13893.47136金属阶梯环-11882-塑料鲍尔环34323211412562塑料阶梯环-17611689-瓷矩鞍环700215140160-瓷拉西环1050576450288-由“表3-6”得:塑料阶梯环 d=25mm p=176故其纵坐标值:ufgVLL0.2=0.1465 (3-42)查Eckert通用关联图得(即下图):图3-5 通用压降关联图查图3-5得:pZ=365.4pa/m即填料层压降为:p=365.42pa=730.8pa4 填料吸收塔附件设计及选型4.1 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分布器的作用:液体分布装置设于填料层顶部,用于将塔顶液体均匀分布在填料表面上,液体的分布装置性能对填料塔效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大直径、低填料层的填料塔,尤其需要性能良好的液体分布装置。 由于液体在填料塔内分布均匀,可以增大填料的润湿表面积,以提高分离效果。因此,液体在塔顶的初始均匀喷淋,是保证填料塔达到预期分离效果的重要条件。从喷淋密度考虑,应保证每60m2的塔截面上约有一个喷淋点,这样,可以防止塔内壁流和沟流现象. 常用的液体分布装置有莲蓬式、盘式、齿槽式及多孔管式分布器等。莲蓬式喷淋器:液体经半球形喷头的小孔喷出。小孔直径为310m,做同心圆排列,喷洒角不超过80。这种喷淋器结构简单,但只适用于直径小于600mm的塔中,且小孔易堵塞。 盘式分布器:盘低开有筛孔的称为塞孔式,盘底装有垂直短管的称为溢流管式。液体加至分布盘上,经筛孔或溢流短管流下。筛孔式的 液体分布效果好,而溢流管式自由截面积较大,且不易堵塞。盘式分布器常用于直径较大的塔中,基本可保证液体分布均匀,但其制造较麻烦。 齿槽式分布器:液体先经过主干齿槽向其下个条形做第一级分布,然后再向填料层上面分布。这种分布自由截面积大,不易堵塞,多用于直径较大的填料塔。多孔环管式分布器:由多孔圆形盘管、联接管及中央进料管组成。这种分布器气体阻力小,特别使用于液量小而气量大的填料吸收塔。 液体在塔顶的初始均匀喷淋,是保证填料塔达到预期分离效果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大直径填料塔的放大问题主要是保证液体初始分布均匀,若能保证单位塔截面的喷淋点数目与小塔相同,大型填料塔的传质效率将不会低于小型塔。 液体分布装置的安装位置,须高于填料层表面200mm,以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上升气流不受约束地穿过分布器。根据氨气易溶解的性质,可选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多孔型布液装置中的排管式喷淋器。多孔型布液装置能提供足够均匀的液体分布和空出足够大的气体通道(自由截面一般在70%以上),也便于制成分段可拆结构。 液体引入排管喷淋器的方式采用液体由水平主管一侧引入,通过支管上的小孔向填料层喷淋。 排管式喷淋器采用塑料制造。 分布点密度计算: 为了使液体初始分布均匀,原则上应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喷淋点数。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不可能将喷淋点设计得很多。根据Eckert建议,当D800mm时,每60cm2截面设一个喷淋点。则总布液孔数为:n=0.7850.626010-4=47.348 (4-1)布液计算:由Ls=4d02n2gH (4-2)Ls=525.709183600995.623=0.00264m3/s取=0.60,H=160mm 得 d0=5.12mm4.2 填料支撑装置填料支承装置用于支承塔填料及其所持有的气体、液体的质量,同时起着气液流道及气体均布作用。故在 设计支承板是应满足下列三个基本条件:(1) 自由截面与塔截面之比不小于填料的空隙率;(2) 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填料重量及填料空隙的液体;(3) 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用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最为常用,如图4-1中的(a)。栅板可以制成整块或分块的。一般当直径小于500mm时可制成整块;直径为600800mm时,可以分成两块;直径在9001200mm时,分成三块;直径大于1400mm时,分成四块;使每块宽度约在300400mm之间,以便拆装。 栅板条之间的距离应约为填料环外径的0.60.7。在直径较大的塔中,当填料环尺寸较小的,也可采用间距较大的栅板,先在其上布满尺寸较大的十字分隔瓷环,再放置尺寸较小的瓷环。这样,栅板自由截面较大,如图4-1的(c)所示。 当栅板结构不能满足自由截面要求时,可采用如图4-1的(b)所示的升气管式支承板。气相走升气管齿缝,液相由小孔及缝底部溢流而下。这类支承板,有足够齿缝时,气相的自由截面积可以超过整个塔德横截面积,所以绝不会在此造成液泛。 本设计塔径D=600mm,采用结构简单、自由截面较大、金属耗用量较小,由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将其分成两块,栅板条之间的距离约为24.7mm。为了改善边界状况,可采用大间距的栅条,然后整砌一、二层按正方形排列的瓷质十字环,作为过渡支承,以取得较大的孔隙率。由于采用的是25mm的填料,所以可用50mm的十字环。 图4-1 填料支撑板塔径D=600mm,设计栅板由2块组成。且需要将其搁置在焊接于塔壁的支持圈或支持块上。分块式栅板,每块宽度为400mm,每块重量不超过700N,以便从人孔进行装卸。 4.3 辅助设备的选型4.3.1 管径的计算填料塔的气体进口既要防止液体倒灌,更要有利于气体的均匀分布,对500mm直径以下的小塔,可使进气管伸到塔中心位置,管端切成45向下斜口或切成向下切口,使气流折转向上。对1.5m以下直径的塔,管的末端可制成下弯的锥形扩大器,或采用其它均布气流的装置。 气体出口装置既要保证气流畅通,又要尽量除去被夹带的液沫。最简单的装置是在气体出口处装一除沫挡板,或填料式、丝网式除雾器,对除沫要求高时可采用旋流板除雾器。由于本设计对排放的净化气体中的液相夹带要求不严,可不设除液沫装置。 为防止塔内与塔外气体串通,常压吸收塔可采用液封装置。 常压塔气体进出口管气速可取1020m/s(高压塔气速低于此值);液体进出口管气速可取0.81.5m/s(必要时可加大些)。管径依所选气速决定后,应按标准管规格进行圆整,并规定其厚度。气体进气口气速取15m/s,液体进液口流速取1.2m/s 气体进出口管直径:D1=4Vsu (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