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读书笔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反反复复,举棋不定。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论语读书笔记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键在习字上,此句我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里看到他的理解,应该是实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孔子一生就是在试图实践他的理论,而这一部论语为孔门弟子阐发孔子思想的语录,说了那么多的话,为什么偏偏要把这句话放在全文的开头,就好像三字经里面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道德经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等等,是整部书的精神所在,应该不会是简单的谈谈一个人的读书态度问题,而这个学,孔子在后面也阐述过,并不一定是读书啊,如本章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后面还有,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都很明确的说出来学,不是简单的读书,而是各种技能。应该是诗、礼 ,射,御,数,书,乐,等等文、武之道。习之,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要把理论实践和运用到为政的生活中去,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应为孔子首先是政论家,其次才是教育家。而在这里把这一句话,写在开篇之处,应该是孔子一生抱负的点睛之笔,不会是不疼不痒的说句,孩儿们,要好好读书啊,如此小家子气。换句话说,应该是学以致用,把自己的为政理论能够得到实践,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孔子是个讲究人,这里说朋,我想一定是同师之人,可谁是孔子的同师之人?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是以尧舜为师,以文武之道为师,以天为师,同学之人,乃天下同道之人,与这样的人在一起,那才是不亦乐乎。同学良莠不齐,还有背道而驰的,反目为仇的,与他们在一起,何乐之有。孔子每一句话都不离为政之道,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有愿意实施文王,武王,尧舜之道的人来邀请我去从政,让我能够有机会实现我的理想,该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样不是君子吗?为人处事可以这么说,可是为政该如何说?天下皆醉我独醒孔子是有这个气魄说这句话的但在从政上,他还是要求全的,不能别人和他不同路子,就不理别人,毕竟,大家同朝为官,要相互支持。似乎,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样不是君子吗?好像也说得过去,但孔子会这么说吗?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知,同智。其他人不明白文武之道,不要紧,我们不生气,不骂你是糊涂虫,我们一起来学习文武之道,学习尧舜,一起来实现我的理想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三句话来看,是有传承的第一句是说如果我能实现我的理想,多好啊!第二句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进,多好啊第三句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就培养一些可以在一起实现我的理想的人,也是不错的。论语读书笔记第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每次读到这一节,心里就在想,为什么会是有子的话放在了第二位。孔子活了72岁,说过的话不计其数,谈到孝弟的也多,为什么选择有子说的这一句,如果选择一句孔子的话,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吗。其实既然是记录孔子的思想的书,都记录孔子说的话,不就完了嘛,干嘛把孔子的徒弟们都拉出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唱戏啊。孔子家书里孔子说的话,那家伙,长篇大论的,就像孟子一样,道理说得透透的,足够编一部论语了,干嘛把这些人放在里面?看看佛教的分歧,天主教的异端,大家都抢班夺权,天下就是这么被搞乱的。这个问题,自己想了很多答案,没有结果。不去想它,一时半会看样子是搞不懂了,先这么着吧。搜索史记,调查调查这个有子书里是怎么写的,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上百度再看看,输入“有若”。有说论语即为有若的学生编辑而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阴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有子”。原来如此,有若被打倒了。但还是一个好学生。从“有子”这个称呼来看,这一节应该是有子的弟子写的,所以才尊称“子”。有若有当第一代教主的机会,可志大才疏,没有搞定,但个人魅力还是有的,说不定还是论语杂志社的主编,所以才抢了个第二。先不管它排名,还是读书要紧。这一节中的主要意思是孔子学说中的中心思想-仁。借有子的口,从孝弟引出仁。孝弟为齐家的关键,而仁是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和第一节紧密相连,上一节说我们孔门弟子的志向是治国,这一节就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针,行仁政。而孝弟是仁政这个大纲里面具体而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我们的施政方针是行仁政。我们的主要思想是仁,为什么呢?因为仁里面包含着孝弟这两样东西。我们认为,在家里为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人,而在工作中喜欢对上级不恭敬的,不礼貌的,又坏心思的,不多,这种人,你想让他造反,没有听说过。所以,如果让我们执政,老大们都可以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抢班夺权,造反,那是违背我们的宗旨的。我们还要把我们这种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不造反运动的团体来。以此来保护老大们的宝座,财富和美女。这样理解,有人就会说,坏蛋们也有孝顺父母的,也有和兄弟亲如手足的,犯上作乱的可不少啊。这该怎么说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姑且这么说,大学里面教导我们,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样就好理解了,仁的教育是从家教开始的,为人先孝弟了,然后再学习其他的德行,就可以开始行仁政了。所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关键是孝弟只是基础,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技能要掌握,才能够实行仁政。然后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出第三节。论语读书笔记第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看,说仁到,仁就到。上一节刚提到仁,马上就在这一节里面体现出来。正如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不过这一节还没有正式的谈到仁,而且要和后面的一些章节结合来看。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我总在想,为什么论语里会出现相同的句子,有的还只有半截,难道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们连这么一点常识都做不到。更何况圣门四科中还有以文学见长的子夏、子游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话是故意这么安排的,在不同的章节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以便让意思更加流畅。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不能光从字面的意思去解释,它必定还有它在此处的特定含义。回到这一节,孔子思想的中心开始初见端倪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这一点是没有错。可是,仁并不是孔子的专利,也不是孔子的发明创造。而是早就存在在世人的心目中了,即使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说到什么这个人很仁义啊,这个人很仁慈啊,这些仁是不是孔子心目中的仁呢?也许有的是,也许有的不是。孔子把仁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赋予了它深刻的哲学含义,然后把它放到了自己执政理念中。但是,在没有被别人了解的情况下,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就出现了,它们混淆了世人对孔子仁政的理解。所以,论语的作者们,已经感觉到孔子所说的仁在世人的眼里有些误解,就拿出这一句孔子说过的话来以正视听。不过,这个误解还是没有完全解释清楚。看看孟子是怎么说的:“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所以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醒读者,我们现在开始讲仁了啊,要注意听,要不然你们会糊涂的。但我们的仁不是你们以为的仁,不要把社会上的所谓的仁拿来生搬硬套。有一些和稀泥的老好人,他们说的天花乱坠,态度好像恭敬有礼,与人相处一味巴结,毫无原则,不是我们所说的仁,是乡愿,是披着仁的外衣的假仁假义。是违背我们的宗旨的。此节在结构上完全承接上一节,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过度,然后带出下一节中开始对仁的讨论。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人-王莽。这个人还真是个人物。时而举国仰慕,在他的所作所为面前,尧舜也不过如此,视为圣贤也不为过。网上有一位朋友说他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民选皇帝,总体上来说是不错的。政权过渡之顺利让以后当皇帝的人都羡慕不已,唐宗宋祖也要低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他应该是孔门的忠实门徒了,可他执政以后,迅速倒台,从流芳百世到遗臭万年,让人瞠目结舌。他的结果让人深思。孔子的思想为什么在实践中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后人都说他假仁假义,这都是马后炮,就像白居易诗里所说,如果找死几年,真伪谁知啊。全国的人不会都是傻子吧。如果是那样,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就会多一位王圣人。我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如何看待王莽的前半生?甚至是后半生?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人,只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逻辑概念题目及答案
- 吕梁百校联考数学试卷
- 路程题目大全及答案
- 涟源九年级联考数学试卷
- 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利川期末考试初三数学试卷
- 机建加工合同范本
- 拍摄项目预算合同范本
- 多平台发行协议
- 终身水电气供应合同
- 水质分析 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创新趋势及市场需求与投资回报分析报告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建筑技能考试-工程造价技能大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初中物理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三套)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前诊断技术应用探索-洞察及研究
- 两性健康项目合作
- 房地产样板间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