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 绪论2第一节 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2第二节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3第三节 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5第四节 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5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7第一节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7第二节 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7第三节 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英国“工艺美术”运动7第三章现代设计的肇始时期“新艺术运动”9第一节 新艺术运动的源流及主要表现9第二节“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表现10第三节 新艺术运动在美国11第四节 自成体系的北欧设计12第四章 现代设计的演进时期现代主义设计12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形式及特征12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13第三节 荷兰风格派运动14第四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15第五节 现代主义设计在欧美其它国家的表现17第五章 现代设计演进中的装饰艺术运动22第一节 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渊源与风格特征22第二节 装饰艺术在法国的表现23第三节 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表现25第四节 装饰艺术运动在其它国家的表现27第六章 现代主义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包豪斯27第一节 包豪斯的历史27第二节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29第三节 包豪斯的设计成就31第四节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31第七章 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设计32第一节 德国30-50年代的工业设计32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的设计35第三节 意大利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38第四节 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39第五节 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发展41第六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42第八章 现代主义设计的持续与反叛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的设计45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45第二节 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45第三节 后来居上的日本设计47第四节 反思和发展中的美国设计48第九章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50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50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53第三节 后代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55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的平面设计59第一章 绪论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全面梗概:这段设计史,是同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意识及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该时期设计艺术种类的变化、设计范畴的扩大、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然而,作为世界现代设计史,在其叙述过程中,又必须把它从整个该时期的历史上独立出来,以便于考察这一时期设计发展的线索、各种内涵、各种事件、各种人物、各种派别、各种风格特征兴衰的内在规律的全过程,而略去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化、政治事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论述。这样,就容易造成这一时期的设计发展史同这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错误印象。因此,为了便于考察这一时期设计史同这一时期与设计相关的其它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既体现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又避免设计史与这些方面的过多重合而造成的脉络混乱,所以有必要先以绪论的形式阐述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二、设计与经济的关系;三、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四、现代设计史的形态范畴及划分。第一节 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现代派艺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革命,其对象是陈陈相因的传统美术。现代设计革命的产生于19世纪末。许多艺术史论家在谈到现代设计的起源时,总想找出一个确切的时间,因而意见不一。在笔者看来,企图找一个确切的时间作为一场设计革命的起源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能够让我们听起来更信服。但是每一种说法似乎又都有道理。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起源于1863年,因为这一年在巴黎举行了“被否决的沙龙”,美术创作新风格就此出现,而艺术与设计又如一对孪生兄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的五年,因为那五年孕育着未来如此种种,聚讼纷纭。 一、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唤呼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先后进入了或者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标志着西方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2、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给人类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观念巨大影响。其中最大的莫过于日新月异的发明。而“发明”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种新的设计式工艺,没有活跃的思维是不可能有所发明的,一切发明都是一种巧妙、合理和成功的设计。 二、发明创造与现代设计艺术1、发明创造:18世纪后半叶的发明从冶金技术革命,到高炉,再到无碳炼钢法、平炉炼钢法,大大提高了冶金技术和水平。使制造业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19世纪末,科学发明产生的影响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877年,照相摄影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艺术文化界,但不久以后,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又一次使文化艺术最急速地向前发展。2、现代设计艺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十年里,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连带了文化的更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设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接连不断的发明所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人们不愿发生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固然有许多是社会制度、阶级关系造成的,但是,也有一系列问题是与生产过程、产品功能、规格标准,以及外观形态的设计相关的,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特别是物质产品的设计者,生产组织者,乃至整个国民,具有一种适合新时代、新环境的设计思想和意识。而新的生产工具、材料、能源、动力为探索进行这个新的设计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艺术风格流派转变的影响1、艺术风格流派的转变是指现代派美术的产生。而现代派美术产生,是艺术家力图在艺术上摆脱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束缚的结果。19世纪上半期,以安格尔为首的学院派已经体现了写实主义的危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不断对学院派艺术进行冲击。尽管印象主义尚有自然主义之嫌,但是他们对色、光的探索是建立在当时对色和光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以后,对于艺术影响的一种必然结果。新的社会情势下,艺术家已不满足于传统,从观念上已经对于传统艺术动摇了。美术与设计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着不少的联系,特别是在造型与装饰的形式语言方面。也正是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使现代派美术影响到了设计,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2、总之,导致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19世纪末,确实出现了许多闪光的时间,发生了一连串与人类生存、生活方式变革的重大事项,作为创造生产、生活之美的设计,在这样的年代发生变革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将现代设计的滥觞定在19世纪末,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生的前夜。 第二节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设计界所推崇的设计是为明天的生产而准备的造型计划。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设计的价值又主要在于经济。这就是说,经济和设计之间存着天然而内在联系。无论是经济还是设计,作为个体来说,本身就有着深奥的学问,而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认识设计,从设计的角度去为经济,则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里,我们试图从设计与生产、设计与技术、设计与市场和设计与消费四个方面,分析设计与经济的天然而内在的联系,说明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意义。 一、设计与生产1、生产是经济的核心,是把自然的人力和物力转化成社会必须的物质资料的关键环节。如果说经济是基础,那生产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设计是先于生产的,是商品生产链条上的第一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设计在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中从生产线上分离出来,但作为生产结构的第一环概念从来没有动摇过。2、设计与生产分离,无论是对设计环节,还是对生产环节,都是一种便利,或者说进步。正是这种便利或进步,才促进了二者的快速和更好的发展。然而,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个使设计和产品生产相脱离的过程,一方面,设计师在以何形式风格设计面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为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使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所以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其产品以缺少必要装饰和造型丑陋著称,没有受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在当时设计界存在要不要回到手工艺生产时代的设计方式去的争论。争论的结果,终于引发了现代设计的开始。3、设计需要生产是生存性的、价值性的和成就性的。 二、设计与技术1、按照一般的理解,把知识、经验、教育和训练等转化成人的能力,该能力就被称为技术。技术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技术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提高技术?改进技术?这些都离不开设计。如属于运载技术的汽车,它的发明、发展、成熟以及开发出的广泛的用途,全都离不开设计。从汽车的发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设计参与了技术发明和发展的全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门复合型的技术,又是各类技术的应用媒介。为了生产它适应各类技术,为了创新完善用各类技术,并成为创造最新技术的排头兵。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代设计史上,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深升降,实质是各国设计水平的反映和体现。 三、设计与市场1、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购买商品、劳动力、资金等的一方被称之为买方,而出卖这些东西的一方则被称为卖方,卖买相互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这样的人员、环境、行为、性质的交换都被称之为市场,货物买卖是商品市场,路边临时交换称之为路边市场等。设计也需要市场,特别是设计脱离企业,与生产分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以后,其所面对的是为多家企业服务,如果作出的设计没有人采用,被采用投入生产的设计的产品没有人买,设计家或设计组织的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设计师的生存就受到威胁,设计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2、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最大影响莫过于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主要的方面是设计市场,促使市场需要设计,购买设计作品和服务,让设计贯穿市场的始终,成为市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代设计发展史上,为市场服务不仅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和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大凡设计发达的国度,成果出众的设计组织,乃至设计师,都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典范。 四、设计与消费1、消费是经济的一个基本环节。在商品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的一种总体平衡下不断发展的结果。2、消费决定生产和市场,消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就买卖什么,这样经济才有活力,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设计师必须非常认真地认识和应用这一真理。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其设计的目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为最稳定的消费设计,其次为被空缺的消费设计,然后为应该到来的消费设计。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这种设计观念,而且把消费作为设计的动力、环境与条件,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和通向成功的桥梁。 第三节 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虽然设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与其它众多的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众多的其它学科和知识中,尤以与艺术、科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关于这一点,可以说贯穿于整个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一、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但如何认识二者的关系,在我国可以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学科和学术名称的歧义,到20世纪末,竟体现在国家的专业目录中。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艺术设计学”。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专业目录却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设计艺术学”。正是这种歧义在国家专业目录中的存在,所以,我们开宗名义,有必要对此先做一番辨析,以免因名害义。采用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学的名称只是在有关学术著作中用注文的方式提出来,并没有做系统的论列,所以我们很难全面了解作者的立论依据,不过从其所提出的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单纯的英语单词design的含义来看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用“设计艺术”作为专业术语名称,应更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发展情况。其次,从设计的本质来说,用“设计艺术”比“艺术设计”更为确切,更能提示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本质特征。鉴于上述原因,特别是考虑到本书作为一部专门探讨世界现代设计历史的著作,所以,我们采用“设计艺术”名称,而不采用“艺术设计”。 二、科学与艺术1、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综观人类文化史和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在科学与艺术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在古代是融为一体的,在那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艺术和科学之分,就是到了近代,初期的科学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动机,也不是为了实用或个人的切身利益,主要是为了满足某种好奇心或求知欲。就像古希腊时代的天文学、数学都是有闲富人的一种消遣一样,科学也是他们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在古代,艺术和科学之间就存在着不可分性。把科学当作艺术,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往往是艺术的载体。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艺术的表现是与科学的发展进步分不开的,简单一点说,如果没有宣纸,就不可能产生水墨滋润的写意中国画。2、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在世界现代设计艺术发展史上不仅表现在材料上,而且在造型、装饰方面的反映也十分突出。材料的增多和利用,造型的讲究和装饰的表现手法的改变,每一步都是科学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第四节 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现代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物质和意识结合的物质形态,由于其设计制作者的主观意识的载体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态范畴,而这些范畴体现了设计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时代风格,反映了设计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因此,研究设计艺术发展史,对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分类标准及其方法1、面对着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现代设计艺术大家族,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是十分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表现在分类标准上。因为从设计艺术的内涵来说,构成的因素是多重的,根据现代设计艺术的不同内涵,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关于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分类,我们认为应该牢牢地把握住三个方面:其一,它必须是人类的创造思维和物的合理结构的产物;其二,艺术性;其三,生活性和生产性。广义的艺术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电影等,狭义的艺术仅指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书法。如果简单地冠以“设计”来解释设计艺术,即为绘画设计艺术、雕塑设计艺术等。这样名称不仅听上去让人感到别扭,而且也有悖于约定成俗的艺术创作行为。同时,作为艺术的设计艺术所涉及的内容、观念、品类、特征又远远超出了这些分类的内涵。 西方的艺术的分类是以艺术形式区别的,而世界现代设计艺术则更体现出设计艺术的内涵、演变的过程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等,所以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2、寻找一种符合现代设计艺术特点的分类方法,是设计艺术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否则,不仅不利于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深入研究,也会影响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从艺术学的角度,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在作品的分类上,采用综合分类方法,即不严格遵从某一尺度,而是依据作品在历史时期的性质、多寡和主次进行分类,这是有利于揭示历史时期造型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内涵及其规律特征的。特别是从人类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并不是取决于某一种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反映。所以,我们在确定划分标准的时候,采用综合分类方法为标准。 二、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1、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设计的范围均是很宽广的,因为凡是要经过工艺制作过程的造型,或是通过第三者来体现构思的,都可以视之为“设计”。然而设计的内容是非常多,而且也是非常复杂的。从古代各种设计的共性来说,可以用平面和立体两大部分来涵盖。平面是二度空间,立体则为三度空间。一个表现在展开的平面上,一个表现在延伸纵深的体积上,而它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研究如何达到造型美和实用的统一。举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无不包含着设计意识和设计精神,反映一定时代的设计水平。从手工业的发展历史来说,任何一种工艺,都经历了从分散、个体到形成行业的历史过程。史实证明:至迟到商代后期,手工业品类增多,独立由王室贵族掌握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这充分表明当时的工艺技术已经趋于专门化,工艺技术的专门化发展,一方面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求设计艺术必须与之相适应。2、人类手工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在由讲究功能至人利用思想,逐步发展到技以载道,乃至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统一阶段中,既是整个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又是手工业中各部类的发展规律。进入机械化大生产方式以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设计师利用某些理论、原理,借鉴科技成果,不断顶替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物品,其设计物品的更新换代,比手工业时代更为神速!基于上述情况,特别是从物品存在发展的历史延续性来考虑,我们在探讨世界现代设计艺术历史时,将庞大、复杂的设计大家庭,通过下列一些形态的阐述来说明其共性和个性,这些种形态分别是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陶瓷设计、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其中工业产品设计又包含着与人类生存的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的生产。由于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现代设计发展史上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和发展的断续性,所以我们在阐述各国、各地区现代设计艺术内涵内,主要以突出形态为例,通过对突出形态的分析,藉以体现时代线索和发展风格,而不一定面面俱到,以免产生拉伕应点之嫌! 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如前所述,现代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是传统艺术本身内涵和风格形式在更广泛载体上的体现、反映和变化,但是,这种内涵、风格和载体的转变不仅经历了一个过程,而且还与艺术以外的其它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第一节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各国先后开展了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堪称人类历史上继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的第二次巨大变革。它不仅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诸多变化,而且使人类为了生存、生活所开展的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与传统相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人类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商品)的设计环境、条件、性质及方式等方面。这些变化的产生和客观存在,使一种新的设计和设计观的出现势在必然。也就是在这种情势之下,使得有别于传统设计的现代设计也就从传统设计中分野了。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围绕机器和机器生产而设计的时代,一个围绕商品经济规律运动而设计的时代。 第二节 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只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它还导致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工业革命的逐步发生、完成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政权的逐步确立,使工业革命初期,欧洲大陆及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等,在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1、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建筑设计领域的新动向。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使建筑成为统治、权力、地位的象征,因而设计在工业革命初期不仅受到特别的重视,而且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发生了更大的变化。2、与工业革命初期建筑设计领域发生的上述新动向同时存在的还表现在家具等领域。尽管在这时同样表现出与传统设计截然不同的内涵与风格,但现代设计正在孕育之中。 第三节 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一、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 1、威廉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在建筑设计领域率先对传统进行了挑战,在包括机械制品在内的工业设计领域,其新观念的确立要来得迟缓,以至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家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之风,在设计中的日渐蔓延,使传统的装饰艺术因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这种状态的日趋严重,终于导致在工业革命最早的发生地英国发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所谓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这场运动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英国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罗斯金提出了某些理论指导。1857年,莫里斯请设计师菲利蒲韦伯设计以红砖瓦构成的“红房子”(Ked House),这幢房子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思想,创立了建筑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莫里斯的莫里斯事务所,真正拉开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序幕。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从今天的藏品来看,莫里斯事务所设计的物品具有鲜明的特征,后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具体表现: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第二,在装饰上反对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扑实无华、良好功能。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在设计上,莫里斯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3、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中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很符合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思想。因此,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产生了相当的反响。英国出现许多与之相仿的设计事物所,称之为行会(guild)。这些组织团体的成立,在承担了当时的大量设计的同时,将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传播开来。尽管他们未能超越时代的局限但在唤醒人们对工业产品设计重视,探索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艺术设计的伦理道德观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大门。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是由设计师自发发起的,但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产品外观设计的丑陋等事实,使这场运动发展迅速,从英国蔓延到了欧洲大陆的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美国。影响所及,涉及到建筑、家具、陶瓷、金属工艺、染织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范畴。1、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这不仅表现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一些建筑设计师,而且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的思想。除了我们前面所列的一些设计师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所作的工作以外,英国还有飞利浦威柏(Philip Webb)、诺尔曼萧(Norman Shan);美国有弗兰克赖特、格林兄弟(Green and Green)。2、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除了莫里斯的“红屋”设计以外,一批著名的设计师都设计了颇具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家具简洁、质朴,没有过多虚饰结构,并注意材料的选择与搭配。如英国查尔斯沃塞(Charles Voysey,18571941);斯各特;美国古斯塔夫斯提格利设计的家具。3、陶瓷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陶瓷设计虽仍以实用性小,主要供陈设与玩赏的艺术瓷为主,陶瓷设计家和制作者们忙于提高温釉及窑变等品种的实验,但在克里斯托夫德累塞、马克马歇尔(Markv Marshall)、威廉德摩根(Williamde Morgan)和科尔曼(WS.Coleman)等人设计已带有明显的植物有机形态的特点,特别是美国辛辛纳提市鲁克伍德,陶瓷厂(Rookwood Pottery)的产品,具有工艺美术运动典型痕迹特征。4、金属工艺设计。工艺美术运动的金属制品设计也很引人注目,它不仅是设计师们表达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其设计更少无用的虚饰,更富于现代感,具有浓厚的哥特风格特点,造型比较粗重。在陶瓷设计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的阿什比和德累塞同样在金属工艺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5、染识品设计。莫里斯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最直接。在莫里斯的影响下,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期间出现了一批染织品设计家。如莫顿阿比(Merton Abbey)的“汉姆史密斯式”(Hammersmith),戴依(Lewis F.Day)、A.H.马克穆多(A.H.Mackmurdo),以及莫里斯的女儿玛利莫里斯等,设计生产刺绣、地毯、墙纸等,具有一定“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6、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比较有成就的一方面,莫里斯是奠定这场运动平面设计基础的人物。在其的影响下,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在英国、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迅速发展开来。出现了马克穆多、奥布里文特生比亚兹莱(Aubrey Vincent Beardsley,18721898),比利时的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ivande Veldt)、法国的阿尔丰索穆卡(A.Mucho)等设计师。由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包括莫里斯在内的设计家在平面设计方面具有强烈哥特复兴特征。这一点与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绘画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表现了英国社会上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浪漫主义倾向。所以遭到了刘易斯戴依(Lewis F.Day)等人的指责。为了扭转莫里斯等人的平面设计风气,戴依和插图画家杰西金(Jessie M.King)、格里那维(Kate Greenaway)合作,创造出一种为广大儿童的读物设计风格来。此风格影响了比亚兹莱等。 第三章现代设计的肇始时期“新艺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拉斯金、莫里斯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倡导下,提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追求自然纹样的装饰动机,使一切重视设计、改良设计的实践和探索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艺术家、设计家在彷徨之余,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探索。探索的结果导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成为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运动。学术界一般称这次运动为“新艺术”运动。 第一节 新艺术运动的源流及主要表现1、新艺术运动的源流。新艺术名称源于萨姆尔宾(Samuel Bing,18381905)于1895年12月26日在巴黎将他的“巴黎东方艺术店”改名为经营现代装饰艺术品的“新艺术画廊”。“新艺术”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的名称。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取而代之。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哥特式、罗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2、“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之间的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3、“新艺术”的传播。运动从法国产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4、“新艺术”运动的范围。席卷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海报,以至雕塑、绘画等等,无所不包。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而线条的表现手法又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其中曲线派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的利尔兹利可以归属曲线派。直线派以英国的麦金托希与格拉斯哥派、奥地利分离派为代表。 第二节“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表现1、法国。法国“新艺术”运动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有着十分相似的背景,即都是因为反对工业化风格和雕琢的维多利亚风格而产生的,都主张从自然、东方艺术中吸收创作的营养,特别是植物和动物的纹样,是它们创作的主要形式动机。它们都反对机械化的批量生产,都反对直线,主张有机的曲线为中心,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当然,两者也存在着形式的参考倾向上的明显不同,这也可以说是“新艺术”运动对“工艺美术”运动“扬弃”的主要体现。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不久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Nancy)。其中巴黎的设计范围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而后者则集中在家具设计上。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在巴黎和南斯,不仅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而且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家。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的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也非常出色,被设计界公认为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图形大师儒勒舍雷因在1866年把从英国学来的色彩石版技法运用到广告印刷上,使此法风靡一时而被称为现代“广告之义”。继舍雷之后,招贴设计迅猛发展,名家辈出,有土鲁斯劳特累克、皮埃尔波那尔、阿尔丰斯穆沙、埃克多基马,穆沙被誉为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埃克多基马的作品体现了法国新艺术建筑的最高成就。2、比利时。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仅次于法国。主要的设计组织有1884年成立的“二十人小组”和后来由它改名的自由美学社。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维克多霍塔(Victor Horata 18671947)和享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3、享利凡德威尔德堪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比利时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建筑家。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运动。4、西班牙。安东尼高蒂(Andonni Gaudi,18521926)为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代表。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家。早期是其设计生涯的“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的设计不单纯复古而是采用折衷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其设计重要的是圣家族教堂。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路易多米尼科蒙塔尼(Louis Domenico Montaner,1850-1930)其设计风格基本上与法国、比利时的风格同步,但更重视功能的作用。5、奥地利、维也纳。其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the Austrian Fine Art Association)。后因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 18411918)、约瑟夫霍夫曼(Soseph Hoffmann 19701956)、约瑟夫奥尔布里希(Sosph Oblrich 18671908)、科罗曼莫塞(Koloman Moser 18681918)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木特(Gustav Klimit)等。瓦格纳是奥地利新艺术的倡导者,他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自己的学说。他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的设计形式的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义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而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约瑟夫奥尔布里希和约瑟夫霍夫曼继承了瓦格纳的建筑新观念。奥尔布里希为维也纳分离派举行年展设计的分离派之屋,以其几何形的结构和极少数的装饰概括了分离派的基本特征。与奥尔布里希相比,霍夫曼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的成就更大,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瓦格纳。他于1903年发起成立了维也纳生产同盟(Wiener Werksttate)。其一生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金属器皿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克里木特和莫塞将装饰艺术运动的思想理念带到了奥地利维也纳的设计中,成为两者联系的关键人物,为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分离派”及其发起成立的“维也纳工业联盟”,虽然追求把艺术、优秀设计与生活密切结合的目标,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目标与现实之间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奥地利维也纳的新艺术运动,尽管出现了不少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不少颇具特色的作品,但其影响是有限的。6、英国。严格地说,作为一种设计运动,英国的新艺术设计活动主要限于苏格兰。因此,它在英国的影响远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Glasgon Four):查尔斯雷尼麦金托希(Charles Rennie Mackimtosh,18681928)、赫伯特麦克内尔(Herbert Mcnair18681953)、马格蕾特麦克唐纳(Margaret Mcdonald,18651933)、法朗西丝麦克唐纳(Frances Mcdonald,18741921)。以麦金托希为代表的格拉斯哥设计风格,集中地反映在装饰内容和手法的运用上。 第三节 新艺术运动在美国1、19世纪后半叶立国不久以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美国是以最实干和实际的态度积极接纳了机械化大生产方式,默默地从事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企业产品设计,因此,这一时期美国的机械化发展速度很快。高度发展的机械化生产,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设计任务,再加上这一时期的大量创造发明,也带动了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因此,在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设计艺术发展迅速。先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接着是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在美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涉及到当时应用美术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及建筑领域,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应用美术领域中,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著名设计师是威尔布拉德利(Will H.Bradley,18681962)。2、路易斯康夫特蒂夫尼(Louis Comfort Tiffany,18481933)是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从事日用器皿的设计,尤其擅长于玻璃设计。 在新艺术运动没有影响到美国之前,蒂夫尼进行玻璃设计的原型主要来源于欧洲,在19世纪最后十年里,他的作品成为欧洲玻璃设计的模式。3、在建筑设计领域,在新艺术运动传入美国以前,美国已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建筑师伯纳姆(Beruhem)、詹尼(Jenney)、艾德勒(Adler)霍拉伯特(Holabird)和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等。通过这些建筑师的工作,从芝加哥开始,美国兴起了建造摩天大楼的热潮。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建筑作品表达了将罗马风格建筑语言加于现代形式的愿望。沙利文最杰出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卡森皮里斯科公司商场设计。“新艺术”运动席卷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与美国,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次设计运动。到巴黎国际博览会(the Paris Exposition Universelle)期间达到潮。尽管这场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差别,但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这场运动虽然在一些方面是对新时代设计艺术的一种大胆探索,但是,从设计师们的具体设计来看,其手法,即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陈旧的。特别是由于它与“工艺美术”运动一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所采用的方式,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使得这场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的实质是探索产品设计的装饰风格,因而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延存时间和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一方面,在当时,存在有自成体现的北欧设计,另一方面,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迅速被一个新的设计时代现代主义时代所取代。在设计发展史上,“新艺术”运动比“工艺美术”运动前进了一大步。这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根本区别上。在处理设计的形式与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与工艺美术运动的范畴相比,大大地拓宽了,并且将艺术载体延伸到了实用的产品上。 第四节 自成体系的北欧设计在西欧和美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艺术”运动的年代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的芬兰、丹麦、瑞典、娜威和冰岛王国,因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设计风格。北欧的设计所体现出的风格特征是:既包含严谨精细的手工艺传统精神,又体现大工业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既有时代特征,又极富人情味。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成体系的北欧设计主要体现在陶瓷设计和家具设计两个方面。在陶瓷设计方面,丹麦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设计家托瓦尔德宾德斯波尔(Thor Vald Bindes bold)。这一时期,瑞典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陶瓷设计家古纳温伯格(Gunner Weinberg)沃尔夫华兰德(Alf ballander)。这一时期,芬兰出现的著名陶瓷设计师有A芬奇(Alfred Finch)。在家具设计方面,因北欧国家森林覆盖率高,盛产木材,所以木制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家具的设计在传统家具设计风格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功能性和人情味,人性化设计被提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设计师们始终坚持和充分认识到了家具设计的大众使用目的以及人的因素。 第四章 现代设计的演进时期现代主义设计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随着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设备、机械、工具不断被发明,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出现了众多新问题。虽然工业技术发展,但是针对工业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工具、机械、设备的现代设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各种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不少设计师在正视现实的前提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现代主义设计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形式及特征一、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1、“现代主义”(Modernism)一词,来源于英文“modern”,有“近代”、“现代”、“时髦”、“新式”等意思。从广义的范畴来看,它是一场席卷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运动。学术界至今没有对现代主义下一个准确、确切的定义。按照学术界的普通观点,美学和文学领域中的“现代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19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一系列反传统的美学、文学思潮,即所谓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思潮的总和。2、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则强烈反对为精英服务的设计,力图为社会全体民众提供基本的设计服务。3、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次是俄国和荷兰。4、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最终诱发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及其特征1、现代主义设计由于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所以其设计形式的最终形成,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总体上,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坚持面向大众的设计立场,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设方法,通过采用新兴的工业材料来降低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完全取消多余的装饰。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多采用简单的立体主义造型,色彩基本上是白色、黑色;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多用梁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玻璃幕墙。2、整个建筑体现出鲜明的功能主义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其所追求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理念,使产品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一、德国工业设计的兴起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高速持续的发展,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设计不仅得到重视,而且也开始出现职业的设计师,众多的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可五花八门,不伦不类。所以导致了后来的新艺术运动中“青年风格”设计的出现。 二、德国的工业同盟如前一章所述,在德国以“青年风格”为特征的新艺术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工业中所出现的设计问题,所以,大约从1902年开始,就有一部分德国的设计师从“青年风格”中分离出来,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方面去探索工业化和机械化条件下新的设计艺术形式。代表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年1940)和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18691927)。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他在深入了解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德国设计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机械化与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前提,坚决反对立足于装饰和手工业的德国青年风格,反对任何设计上对单纯艺术风格、单纯装饰的盲目追求,主张设计艺术必须追求目的,讲究实用功能,讲究成本核算,极力宣传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他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联盟(DWB Deutacher Werkbund)。德国工业联盟是由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工业家、建筑师、艺术家、著作家组成的联合体。联盟内荟萃了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著名设计师。如享利凡德威尔德、弗里德利克鲁姆(Fiendich Naumann,18601919),彼得贝伦斯、布鲁诺陶特(Brano Taut),以及奥地利“分离派”的霍夫曼和奥别列切等。其发展非常迅速,成员遍及德国各艺术院校。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这种设计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并引发了现代设计史上的第一场大争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工业产品和零部件的标准化,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为德国成为理性主义的设计大国埋下了伏笔。 三、最早的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在德国工业联盟的会员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他是工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他从形形色色的设计观念和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中,看到了正在变革中的艺术和设计趋势,认识到设计只有与大工业的加工技术和材料工艺紧密结合才会拥有生命力。他不仅肯定大工业的机械生产方式,更找到了适应大生产设计方式的功能主义的内核,这些在他的设计中有完整的体现。如他AEG的企业整体形象系统设计,不仅统一了全部企业形象,而且AEG公司的标志至今仍在使用。再如他为AEG公司设计的厂房为建筑开拓了一种新的形式,被建筑界视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 第三节 荷兰风格派运动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出现了具有这种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动。所谓风格派(De Stijl),是指1917年,荷兰在以风格杂志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青年艺术家为成员的松散的艺术团体。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和建筑师。风格派基本上是一种美学运动,目的是要创造一种普遍的形式语言,追求“普遍真理”。其组织者和核心人物有杜斯伯格(The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补偿贸易)6篇
- 2024年天津市河北区供热燃气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2025赤峰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智能制造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
- 2025年智能音箱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 2025年海洋能发电技术设备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报告
- 2025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招录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急聘生物教师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4年重庆丰都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公益岗招聘真题
- 2024年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结肠癌根治术后护理
- 《婚姻家庭辅导》课件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题【附答案】
- 新统计法培训
- 养老院有限空间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清单
- GB/T 30661.10-2024轮椅车座椅第10部分:体位支撑装置的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环境保护法讲座》课件
- 业务运营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