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ppt_第1页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ppt_第2页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ppt_第3页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ppt_第4页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 概述小儿推拿手法常用穴位儿科常见病的推治 1 2 3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的定义 推拿 古称 按摩 按跷 乔摩 乔引 案杌 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 又称 推惊 摩惊 掐惊 等 是以各种推拿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 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的总称 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范畴 二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推拿的优点 不用针 不用药 见效快 1 经济简便2 易于掌握3 安全可靠4 疗效显著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二 小儿推拿的作用 疏通经络 活利关节 畅通气血 祛邪扶正 调整脏腑 根据中医阴阳 五行 藏象 经络等学说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 面 线操作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三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小儿泄泻 便秘 脱肛 呕吐 腹痛 感冒 咳嗽 遗尿 惊风 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 禁忌溃疡性皮炎 脓肿 骨伤疾患 传染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四 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1 环境2 医者3 患儿姿势4 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5 操作顺序 头面 上肢 胸腹 下肢 腰背6 手法轻而柔和7 推拿介质 润滑剂 8 每日一次9 避风寒 三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生理特点 1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小儿从初生到成年 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无论在解剖 生理 病理 免疫等方面 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机体各器官的形态 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 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 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2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从体格 智力以至脏腑功能 均不断向完善 成熟方面发展 年龄越小 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 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点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二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 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 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 咳嗽 消化不良等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 活力充沛 脏气清灵 反应敏捷 病因比较单纯 没有七情的影响 所以在患病后 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 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 1 2 3 常例手法 基本手法 复式操作法 小儿推拿手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掐总筋 分阴阳 拿肩井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 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 所以总称常例手法 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掐总筋 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 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 在推拿时 可蘸用少许清水 葱姜汁或麻油 开天门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推坎宫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运太阳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掐总筋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分阴阳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拿肩井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推法 直推 分推 旋推 1 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 或食 中二指指腹 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 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 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 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运法 用拇指或食 中 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 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 此法有顺运为泻 逆运为补 左运汗 右运凉及左转止吐 右转止泻等说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揉法 指揉法 掌揉法 鱼际揉法 1 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 或用食 中 无名指端着力 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 称指揉法 2 掌揉法用掌根大 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 称掌揉法 3 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 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 称鱼际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 称按法 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 称按揉 指按法掌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摩法 1 指摩法用食 中 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 2 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 3 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 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的解剖方向 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 称之为掐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 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捏法 1 捏脊法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 自腰骶开始 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 用力向上提一下 至大椎为止 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 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 在操作时 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 而且要直线向前 不可歪斜 捏法正位手势 2 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 中 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 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 挟住一定部位 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 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 称为搓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 中 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 擦法又分指擦 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 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移为抹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捻法 用拇指 食指面 捏住一定部位 作对称的用力捻动 称为捻法 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 位置 两鼻孔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 用食指 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 20次 作用 宣肺气 通鼻窍 主治 鼻塞不通 发热无汗 复式操作法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 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 100次 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 气促 咳嗽 积滞等 复式操作法 运水入土 位置 用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 掌心向上 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 经过掌小横纹 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 推运50 100次 作用 健脾助运 润燥通便 主治 泻痢 疳积 消化不良 便秘等 复式操作法 运土入水 位置 用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 掌心向上 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 经过小天心 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 推运50 100次 作用 利尿 清湿热 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 尿频数 少腹胀满 复式操作法 水底捞明月 位置 内劳宫周围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 掌心向上 用冷水滴入掌心 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 并结合吹气 边吹气 边旋运之 速度宜慢不宜快 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 作用 清热凉血 宁心除烦 主治 高热烦躁 神昏谵语 常用穴 部 位 正面穴位图 常用穴 部 位 背面穴位图 常用穴 部 位 头面颈部穴位分布图 常用穴 部 位 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分布图 常用穴 部 位 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分布图 五经穴 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 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 次数 到 次 运用 肾无实证 只补不清脾常不足 宜补不宜清心多有余 宜清不宜补肝为将军 只清不补肺为娇脏 可清可补 常用穴 部 位 前臂三穴 三关 前臂桡侧 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主治虚寒病症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推三关 屈患儿拇指 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 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 到 次 天河水 前臂正中 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多用于实热 高热等症 用食 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清天河水 用食 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 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 直至洪池 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 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 到 次 六腑 前臂尺侧 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 用拇指面或食 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称退六腑 次数 到 次 常用穴 部 位 门穴 天门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 外感头痛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 开天人合一的门户 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 健脾和胃 消食化滞指端揉 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 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100到300次 二扇门 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发汗 退热 镇惊止搐 拇指甲掐 称掐二扇门 拇指偏峰按揉 称揉二扇门 掐 次 揉100次 箕门 大腿内侧 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利尿通淋 用食 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 称推箕门 100到300次 常用穴 部 位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一 风寒感冒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 无汗 头痛 体痛 流涕 喷嚏 咳嗽 喉痒 口不渴 舌苔薄白 脉浮 治疗原则 疏凤 解表 散寒 处方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揉风池 黄蜂入洞 揉耳后高骨 揉一窝蜂 揉外劳宫 推三关 清天河水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二 风热感冒主要症状 发热恶风 有汗或少汗 头痛咽痛 鼻塞济浊涕 口渴 面赤辱红 舌红苦薄白微黄 脉浮数 治疗原则 清热解表 处方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黄蜂入洞 揉耳后高骨 清肺平肝 清天河水 退六腑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一 伤食泻主要症状 腹泻腹胀 泻前哭闹 泻后痛减 大便量多酸臭 伴纳呆 口臭 腹痛 呕吐酸馊 苔厚或垢腻 脉滑 治疗原则 消食导滞 和中助运 处方 揉中脘 摩腹 揉天枢 运内八卦 清大肠 揉板门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二 寒湿泻主要症状 大便清稀多沫 色淡不臭 肠鸣腹痛 口不渴 小便清长 面色淡白 舌苔白腻或薄白 脉濡 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 温中散寒 化湿止泻 处方 推三关 揉外劳宫 清大肠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三 湿热泻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 急迫暴注 色黄褐热臭 伴身热 口渴 小便黄赤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 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 调中止泻 处方 清脾胃 清大肠 退六腑 下推七节骨 揉龟尾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四 脾虚泻 主要症状 久泻不愈 或经常反复发作 面色苍白 食欲不振 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 或食后即泻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象细弱 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 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 补大肠 摩腹 揉脐 揉龟尾 捏脊 儿科常见病推治 疳积 一 积滞伤脾 主要症状 形体消瘦 腹部胀满 纳呆 精神不振 夜寐不安 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 舌苔厚腻 脉滑 指纹色淡略紫 治疗原则 消食导滞 调理脾胃 处方 补脾经 揉板门 推四横纹 运内八卦 揉中脘 分腹阴阳 揉足三里 儿科常见病推治 疳积 二 脾胃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