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下列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 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中d. 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答案】b【解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正确;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幽门螺旋杆菌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中,c正确;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d正确。2.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人体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是a. 被动运输 b. 主动运输 c. 胞吐作用 d. 胞吞作用【答案】c【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由于其分子量很大不能通过被动运输或者主动运输的方式出细胞,而是利用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故选c。3.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有物质都需经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 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 dna储存在细胞核内的核仁上d. 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不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而一些小分子则通过核膜进出细胞,a错误;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错误;dna主要储存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c错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不一定相同,d正确。4.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的合成和分解分别发生在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 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2个分子的丙酮酸和6个分子的水中的氢全部脱下20个(h),生成6分子的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故选d。5. 下列不属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或功能上的相同点的是具有双层膜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产生氧气 水参与其生理功能 含有dna 内部含有酶a. b. c. d. 【答案】b【解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正确;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是线粒体的功能,不是叶绿体的功能,错误;线粒体不能产生氧气,要消耗氧气,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理功能都离不开水,都有水的参与和产生,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催化相关反应的酶,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有,故选b。6. 下列反应中能使atp生成adp的过程是a. 暗反应 b. 光反应c. 葡萄糖的分解 d. 丙酮酸的分解【答案】a【解析】凡是耗能的过程,都能使atp生成adp,暗反应会利用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将能量释放出来,储存于有机物中,a正确。光反应、葡萄糖的分解、丙酮酸的分解都会释放能量,将adp生成atp,bcd错误。7.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产生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产生后用于暗反应,后者产生后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atp来源于水在囊状结构薄膜上的光解c. 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atp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氧化分解d. 植物在这两种生理活动中都能产生大量atp,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了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atp的过程发生在囊状结构薄膜上,但是水的光解不能产生atp,b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植物在这两种生理活动中都能产生大量atp,但是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d错误。8.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周期长的细胞,其细胞分裂期也长b. 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进行c. 常用分裂期长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化d. 在一个植物细胞周期的中期可以观察到着丝点分裂【答案】c【解析】细胞周期长的细胞,其细胞分裂期不一定长,a错误;细胞分裂周期中,在g1期就有蛋白质合成,而dna的复制在s期,b错误;在分裂期才有染色体的出现,且分裂期越长能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多,所以一般选择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较大细胞进行观察,c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并要注意分裂间期时间更长。9.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等同细胞坏死b.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c. 人体肿瘤细胞的形成均与细胞癌变有关d. 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死亡,而细胞坏死属于非正常死亡,a错误;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b错误;恶性肿瘤的形成与细胞癌变有关,c错误;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10. 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 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c. 唾液、尿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d.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答案】b【解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正确;细胞内液含量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的含量少于细胞内液,b错误;唾液、尿液、汗液等不存在于生物体内,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体液,c正确;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11.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 b. c. d. 【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四个数字代表是体液的成分名称,再分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的结果。12. 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图,图中表示效应器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据图a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表示传入神经,表示感受器,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传入神经、和感受器,进而判断反射弧的其他结构。13.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b.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 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发生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也存在电位变化,只是内负外正的电位加强,d错误。14. 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引起a.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b.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多c. 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减弱d.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答案】a【解析】由于是注射了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引起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a正确;由于是注射了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引起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甲状腺激素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c错误;由于是注射了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引起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明确甲状腺激素增加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15.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含量极微且都是大分子物质b. 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产生c. 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d. 激素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有机物,如性激素,a错误;动物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b正确;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所以激素主要参与体液调节,c错误;激素在生命活动中主要起调节作用,而酶起催化作用,d错误。16. 下列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可时刻监控癌变的细胞b.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不是越强大越好c. 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d. 艾滋病携带者都会因免疫功能丧失而死亡【答案】d【解析】癌变的细胞不属于正常体细胞,免疫系统可时刻监控癌变的细胞,a正确;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b正确;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c正确;艾滋病携带者并没有丧失免疫功能,即使是艾滋病患者也没有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错误。17. 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人体初次接种该疫苗时,机体内a. b细胞和t细胞都增殖分化 b. 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淋巴因子c.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 浆细胞对其识别并产生抗体【答案】a【解析】人体初次接种该疫苗时,机体b细胞和t细胞都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正确;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b错误;初次接种该疫苗之前,机体内还没有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18.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脱落酸 乙烯利 生长激素 细胞分裂素a. b. c. d. 【答案】b【解析】脱落酸是植物激素,正确;乙烯利是生长调节剂,错误;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错误;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正确。故选b。19.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 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b.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c.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d. 将童子尿与农田土壤和匀,反复几次,以此包裹桃枝,可使其快速生根【答案】a【解析】“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绿豆、小豆、芝麻作为绿肥,作用是改良土壤、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与植物激素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适时打顶去心,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b正确;“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描述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多种植物激素有关,c正确;将童子尿与农田土壤和匀,反复几次,以此包裹桃枝,可使其快速生根,促进生根的是童子尿中的生长素,因此与植物激素直接有关,d正确。20. 图甲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单侧光照使图甲中背光侧生长素接近图丙中b浓度b. 图乙中生长素对1处与4处的生长都是起促进作用c. 甲、乙两图中植物的生长情况,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相同【答案】c【解析】单侧光照使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上升,促进生长的效果强于向光侧,生长素接近图丙中b浓度,a正确;乙图中生长素对1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4处的生长页起促进作用,b正确;甲图胚芽鞘的向光生长,只是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乙图的根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生长,只是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c错误;分析丙图可知,在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有两个不同的浓度,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在重力的作用下,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且跟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茎高得多。21. 下图表示的实验结果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低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脱落起促进作用b.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措抗的d.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不是全部由激素调节来完成的【答案】c【解析】看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上升,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脱落起促进作用,a正确;看图可知成熟叶片脱落收生长素和乙烯的影响,b正确;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反,c错误;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还受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d正确。22. 下列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b. 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 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是应注意随机取样d. 若被标记的动物个体部分死亡,则估算出的理论值大于实际值【答案】d23. 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8年期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叙述不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第8年增长速率0.661.242.913.672.841.650.030.01a.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 种群数量呈曲线“s”型增长c. 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 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d【解析】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a正确;因种群增长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s”型,b正确;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8年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24. 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 种群的特征 b. 光照的强弱 c. 地形的起伏 d. 温度的高低【答案】a【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地形起伏、光线的强弱、湿度的高低等直接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而种群的特征与群落水平结构无关,故选a。25. 下列群落演替序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 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 b. 长白山天池形成后的演替c. 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 d. 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答案】b【解析】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长白山天池形成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正确;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二、非选择题26. 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测量其c0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由图1可知,影响a、b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与b点相比,a点所处条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_(填“多”或“少)。(2)从图1分析,在光照强度较弱的阴雨天,若想提高大棚植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3)若上图2是图1中c点时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则图中会消耗h20的过程除外还有_(填图中标号),图中x、y、z分别表示的物质是_、_、_。【答案】 (1). 光照强度、温度 (2). 少 (3). 适当降低温度 (4). (5). c3 (6). 丙酮酸 (7). atp【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的曲线,d点为25时的呼吸强度,c点为该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图2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是光反应阶段,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x是三碳化合物,y是丙酮酸,z是atp。(1)据图1分析,a、b两点分别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影响这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和温度。图中a、b两点的净光合强度相等,但a点的呼吸强度较低,真正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所以a点所处条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少。(2)阴雨天时,适当降低温度,利于降低呼吸作用强度,提高净光合速率,有利于大棚植物的产量。(3)图1中c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中会消耗h2o的过程除光反应阶段外还有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可推知图中x、y、z分别表示的物质是c3、丙酮酸、atp。【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1,确定两条曲线中各个点的生物学含义,明确两条曲线表示的都是净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不同,所以即使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实际光合速率也不相等。27. 下丘脑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和内分泌器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下丘脑可以分泌_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可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又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可见甲状腺激素的_调节也存在着_调节机制。(2)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以作为反射弧中的_来分析和综合信息,最终促进_细胞产生相应激素。(3)在水盐调节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填“升高”或“降低”)时,下丘脑分泌的_增多,促进_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于稳定。【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分级 (3). 反馈 (4). 神经中枢 (5). 胰岛 (6). 升高 (7). 抗利尿激素 (8). 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说明甲状腺激素既存在分级调节,还存在反馈调节。(2)具有分析和综合信息能力的是神经中枢。下丘脑可以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从而调节血糖浓度平衡。(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于稳定。【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同时明确甲状腺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28. 下图甲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原因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_免疫过程,其中细胞可能是_,细胞是_。(2)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_又_,这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_(填数字)增殖分化而来。(3)切除动物胸腺后,图甲中表示的免疫过程将大部分丧失,保留的一部分主要与图中的_(填数字)过程有关。(4)图乙中,当s与t结合时,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促进肌细胞_,而当自身浆细胞产生的_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递质s和t结合减少,使肌肉减少或不发生收缩,这种免疫失调的疾病称为_。【答案】 (1). 体液 (2). 吞噬细胞 (3). 浆细胞 (4). 多 (5). 快 (6). (7). (8). 收缩 (9). 抗体(r) (10). 自身免疫病【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甲,是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是吞噬细胞,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是t细胞,是b细胞,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是浆细胞,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分析乙图,s是神经递质,t是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r是抗体,神经递质和抗体都可以受体结合。(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是吞噬细胞,是浆细胞。(2)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产生抗体既多又快。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3)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所以切除动物胸腺后,图中没有了t细胞的参与,保留的一部分主要与图中的过程有关。(4)图乙中神经递质s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t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而当自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r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递质s和t结合减少,使肌肉减少或不发生收缩,这种免疫失调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抗体入手,分析确定是浆细胞,进而判断图甲中其他细胞的类型。29.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组别abc浓度(moll-1)10-1210-910-6(1)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应该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理由是_。(2)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3)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答案】 (1). 预实验 (2). 设置的浓度梯度跨度过大,不能准确推测出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萘乙酸的最适浓度 (3). 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 (4). 两重性【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试卷
- 2025年私人住宅租赁合同协议书
- 沪科版九年级上数学试卷
- 建华区九年级上数学试卷
- 教育机构的初中数学试卷
- 2025年综合类-报检员-出口商品质量许可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湖南百校联考数学试卷
- 2025年综合类-建筑材料与构造(一级)-第一章建筑材料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广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综合练习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广东住院医师口腔医学-广东住院医师口腔医学(综合练习)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贵州省公民文明手册
- 兰吉尔电表DLMS集成手册
- YS/T 320-2014锌精矿
- GB/T 9123-2010钢制管法兰盖
-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9篇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解三角形专题 - (解析版)
- 农业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实务分析课件
- 传染病疫情演练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