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ppt_第1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ppt_第2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ppt_第3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ppt_第4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临床常见心电图详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讲心电图基础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值 第三讲窦性心律 期前收缩及逸搏 第四讲异位心动过速 第五讲心脏传导阻滞 第六讲预激及房室肥大 第七讲心肌梗死 第一讲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 心电图概念 重点 二 临床意义 三 导联 1 定义 2 导联线及与人体的连接 重点 3 常用导联 难点 1 标准导联 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连接方法 2 胸导联及连接方法 胸导联的安放位置 重点 3 附加导联及连接方法 四 波的形成 难点 五 心脏传导系统 六 心电图坐标 重点 七 心电图的测定方法 时间与电压 目录 心电图概念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ECG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目录 临床意义 1 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对心肌梗塞的诊断 3 各种心肌疾患的诊断 如心肌炎 心肌病等 4 各种心包疾患的诊断 5 心房 心室肥大的诊断 6 观察药物对心肌的影响 7 观察电解质紊乱情况 8 心脏手术 危重患者的监护 目录 导联的定义 导联 lead 的定义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 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 目录 导联线 心电图机导联线有5条 分别由线头为红 黄 绿 黑 白5种颜色的导联线组成 红色 右手黄色 左手绿色 左脚黑色 右脚白色 胸前 V1 V2 V3 V4 V5 V6 目录 目录 常用12导联体系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 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 leadsystem 称为常用12导联体系 1 标准导联 双极肢导联 2 加压单极肢导联avR avL avF 3 胸导联V1 V2 V3 V4 V5 V6 目录 标准导联 1 定义 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 2 连接方法 导联 左上肢接正极 右上肢接负极 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右上肢接负极 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左上肢接负极 3 特点 1 综合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变化 2 导联是测量基本间期的导联 3 利用 导联电压代数和测定心电轴 目录 中心电端 centralterminal 定义 将肢体导联三个电极 右手 左手 左脚 各串一5k 电阻 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 构成 无干电极 或称中心电端 目录 加压单极肢导联 1 连接方法 avR导联 右上肢接正极 左上肢 左下肢接负极 avL导联 左上肢接正极 右上肢 左下肢接负极 avF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右上肢 左上肢接负极 2 特点 1 探查局部心肌电位改变 2 avR导联是心律诊断的关键导联 目录 胸导联 1 连接方法 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 探查电极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 探查电极安放在心前区不同的位置 即胸导联 2 特点 1 因距心脏近 因此电压较高 2 决定心脏的钟向转位 目录 胸导联V1 6的安放位置 导联探查电极放置位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至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目录 附加导联 1 V7 V8 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 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 后壁心肌梗塞 心脏移位 2 右胸导联 V3R 6R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 相当于V3 6相对应的部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 右室肥大 右位心 心脏移位 右心室心肌梗塞 目录 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 心肌细胞电位图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体表心电图则是反映无数心肌细胞的综合电活动 以心室为例 0相 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RS波群 1相 相当于J点 即QRS波群与S T段的连接点 2相 相当于S T段 3相 相当于T波 4相 相当于静止状态的等电位线 0相至3相末 相当于Q T间期 目录 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图 目录 心电图波形形成的三条基本法则 1 除极方向朝向导联的正极 出现向上的正波 2 除极方向朝向导联的负极 出现向下的负波 3 除极方向与导联垂直 出现双向波 目录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主要是由窦房结 结间束 前 中 后结间束 房间束 起自前结间束 称为Bachmann束 房室结 希氏束 Hisbundle 束支 左 右束支及左束支的前 后分支 以及普肯耶氏纤维 Pukinjefiber 构成 目录 心电图的坐标 1 心电图纸为坐标纸 每个小方格的长 宽各为1mm 心电图纸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 记录常规心电图时 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 s 故每一小格代表0 04s 心电图纸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 标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 每小格电压等于0 1mv 2 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25mm s 50mm s两种 电压常有1 2 1 2三种 目录 时间和电压的测量 1 测量波的振幅 1 向上的波自水平线的上缘到波的顶端的垂直距离 负向波自水平线的下缘到波的底端的垂直距离 2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测量QRS波群 J点 ST段 T波 U波振幅 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水平 2 测量波的时间 1 自波的起点内缘到波的终点内缘的时距 2 测量P波 QRS波群时间 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或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或QRS波群终点 PR间期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 QT间期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 目录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值 一 心电图各波 段 间期的名称 代表意义 命名 正常值其临床意义 重点 二 心电轴 难点 1 定义及分类 2 计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 三 钟向转位 难点 1 定义及分类 2 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 四 心率 1 定义 2 计算方法 了解内容 目录 心脏除极 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目录 P波 Pwave P波 心房肌除极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 电压变化 1 形态 圆顿平滑 窦性P波 P avF直立 PavR倒置 2 时限 0 11s 双峰时 双峰间距 0 04s 3 电压 0 25mv 肢导联 0 20mv 胸导联 目录 PtfV1 1 PtfV1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erminalforce 2 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 负向波的宽度 S 乘以负向波的振幅 mm 3 正常值为 0 02mm s 目录 单击放大局部图像 P波时限0 16s P 双峰 峰间距0 05s 0 04s Ptfv1 0 12mm s 0 04mm s 目录 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 1 电压增高 常见于右房肥大 肺部疾患 肺型P波 先心 甲心 低血钾等 2 时限增宽 常见于左房肥大 二尖辨病变 房内阻滞 3 PtfV1增大 常见于冠心 左房肥大 目录 P R P Q 段 P Rsegment 1 PR段 反映激动由心房肌除极后传至心室肌除极开始的过程 2 测量 P波终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 目录 P R间期 P Rinterval 1 P 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房室传导总时间 2 测量 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 包括P波时限 P R段 目录 P R间期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 正常成人心率在60 100次 分时为0 12 0 20s 随年龄 心率不同而不等 年龄越小 心率越快 P R间期越短 老年人 0 22s 2 临床意义 P R间期延长 P R段 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P R间期缩短 常见于预激综合征 交界心律 房室脱节 目录 正常成人P R间期的最高限度 心率 次 分 7071 9091 110111 130 131时限 秒 0 200 190 180 170 16 目录 QRS波群 QRScomplex 1 QRS波群 心室除极波 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 电压变化 2 命名 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称为S波 第二个正向波称为R 波 R波之后第二个负向波称为S 波 只有一个负向波称为QS波 波幅 5mm的用小写q r s 波幅 5mm的用大写Q R S 目录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 0 12s 多数在0 06 0 10s 平均0 08s 2 电压 胸导联 A 右室RV1 1 0mv RV1 SV5 1 2mv B 左室RV5 2 5mv RV5 SV1 4 0mv 男 3 5mv 女 肢导联 A 右室RavR 0 5mv B 左室RavL 1 2mv RavF 2 0mv R 1 5mvR R 4 0mv R S 2 5mv 目录 QRS波群正常值 3 Q波正常值 avR联除外 时限 0 04s 电压 1 4R 不应有切迹 V1 2不应有Q或q波 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 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 0 5mv 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 在6个胸导联中 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 0 8mv 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 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目录 肢导联低电压 肢导联各QRS波群R S 0 5mv 目录 广泛低电压 局部放大 肢导联各QRS波群R S 0 5mv 胸导联各QRS波群R S 0 8mv 目录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 自左向右方向除极 方向 自左向右下 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 方向 自右向左 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 方向 向左后 V1 6的正常形 V1 2 rS型r S 1V3 4 RS型R S 1V5 6 以R波为主 qRs Rs qR R R S 1 目录 正常心电图 目录 QRS波群正常值 5 R峰时间 Rpeaktime 室壁激动时间VAT 定义 指QRS波群起点至R波顶峰 peakofRwave 垂线的时距 代表激动从内膜传至外膜的时间 反映心室壁的厚度 3 正常值 右室 VATV1 0 04s 左室 VATV5 0 05s 目录 QRS波群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时限 VAT延长 常见于心室肥大 室内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 电压增高 常见于正常青年男性 心室肥大 预激综合征 电压降低 常见于肺气肿 心包积液 心肌损害 水肿 正常肥胖健康人 异常Q波 时限 电压 形态异常 常见于肺心病 心肌病 心肌梗塞 目录 J点 Jpoint J点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 反映心室除极结束 复极开始 J点上移 3 J点下移 目录 J点 波 目录 S T段 S Tsegment ST段 自QRS波群终点 J点 到T波的起点间的时距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 正常时限 0 15s 2 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 在等电线以下 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 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 每个导联均 0 05mv 正常抬高 肢导联 V4 6 0 1mv V1 2 0 3mv V3 0 5mv 3 临床意义 时限延长 常见于低血钙 0 16s 压低大于正常值 常见于心肌缺血 心肌损害 心肌劳损 心动过速 抬高大于正常值 常见于心肌损伤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包炎 目录 St段压低 局部放大 ST aVF水平型压低0 25 0 30mv STV2 V6水平型压低0 10 0 15mv 目录 St段抬高 局部放大 STV1 V6弓背型抬高0 20 0 80mv ST aVL弓背型抬高0 20 0 30mv 目录 T波 Twave 1 T波 心室复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 电压变化 2 电压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 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 10 V3最高可达1 5mv 3 方向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 T波与R波同向 4 形态 T波上升支缓慢 下降支迅速 双支不对称 顶光滑无切迹 5 临床意义 T波低平 1 10R 双向 双峰 倒置 与R波方向相反 常见于心肌缺血 低血钾等 T波高耸 A 双肢对称 底窄 呈 帐篷状 常见于高血钾 B 如T大于R 且与ST段连续抬高 见于早期心肌梗塞 目录 T波高耸 目录 T波倒置 目录 Q T间期 Q Tinterval QT间期 为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代表心室肌电收缩的全过程 测量 自QRS波群起点到T波的终点间的时距 包括QRS波时限 S T段 T波时限 1 正常值 成年人心率60 100次 分时 Q T间期为0 32 0 44s 心率快 Q T间期短 心率慢 Q T间期长 2 临床意义 Q T间期延长 提示心肌缺血 心肌损害 药物影响 乙胺碘肤酮 奎尼丁 或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 低血钙 Q T间期缩短 见于高血钙 洋地黄效应 高血钾 目录 QT间期 目录 不同心率的QT限度 最高值 心率QT心率QT心率QT450 50750 391070 32500 48800 371150 31550 45850 361250 30600 44900 351300 29650 42950 351500 27700 401000 341800 26 目录 Q Tc Q Tcorrected 1 QTc R R间期为1s 心率60次 分 时的Q T间期 将实测Q T间期与心率校正到心率为60次 分时的Q T间期 2 计算公式 Q Tc 实测Q T间期 R R 3 正常高值 0 44s 目录 U波 Uwave 1 U波 代表心肌激动的 激后电位 2 一般出现在T波后0 02 0 04s 1 2T 3 方向 与T波一至 4 临床意义 U波倒置 常见于冠心病 高血钾 U波明显增高 TU融合 常见于低血钾 洋地黄作用 颅内病变 目录 U波 目录 T U融合 目录 QU 570ms RR 760ms RR间期为760ms时 QT上限为380ms 平面心电轴 electricalaxisofheart 1 定义 指心室除极过程中 QRS波群在额面上的偏移 代表这段时间内心室除极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大小 是空间性的 2 电轴偏移的分类 顺钟向转为电轴右偏逆钟向转为电轴左偏3 电轴偏移的计算方法 1 查表法 利用 导联QRS波群电压代数和查表 求出心电轴值 2 目测法 观看QRS波群主波方向 3 振幅法 目录 目测法 1 导联主波向上则不偏 尖朝天 则不偏 2 导联主波向下 导联主波向上则右偏 尖对尖 向右偏 3 导联主波向上 导联主波向下则左偏 口对口 向左走 4 导联主波向下极右偏 口朝天 极右偏 目录 电轴 电轴不偏电轴右偏电轴左偏 目录 电轴偏移的分类 国内 0 30 90 正常 30 30 轻 中度左偏 30 0 轻度左偏 0 30 中度左偏 30 重度左偏 30 90 90 120 轻 中度右偏 120 显著右偏 120 180 180 270 重度右偏 目录 电轴偏移的分类 国际 30 90 正常 30 90 左偏 90 180 右偏 180 270 极右偏 90 180 称为无人区心电轴 电轴不确定 indeterminate 目录 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1 心电轴右偏见于右心室肥大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2 心电轴左偏见于左心室肥大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心电轴偏移可受生理因素影响 横位心 心电轴左偏 肥胖 妊娠 腹水等 垂位心 心电轴右偏 瘦长型 婴儿 目录 钟向转位 一 定义 指心脏沿其长轴旋转 长轴 自心肌的主动脉根部至心尖 从心尖部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二 分类 顺钟向转位 clockwiserotating CW 逆钟向转位 counterclockwiserotating CCW 1 顺钟向旋转 右室面波形向左前方移动 V3呈rS型 2 逆钟向旋转 左室面波形向右前方移动 V3呈Rs型 目录 V1 V5钟向转位图形 正常顺钟向转逆钟向转中度重度中度重度V1rSrSrSrSRsV3RSrSrSRsRsV5RsRsrSRsRs 目录 目录 钟向转位 目录 钟向转位临床意义 1 顺钟向转位见于右心室肥大 肺气肿 肺心病 2 逆钟向转位见于左心室肥大 轻度 目录 心率 heartrate 心率 心脏跳动的频率 单位 次 分钟 bpm 3 计算 A 规则心率 60 P P间期 s 或R R间期 s B 不规则心率6s内P或R波的数目剩以10或3s内P或R波的数目剩以20 即每分钟内心跳次数 常用于AF Af中心室率的计算 目录 正常心率 心率 60 0 9 67次 分 目录 心房纤颤 心率 4 20 80次分 目录 第三讲窦性心律 期前收缩 逸搏 一 心律失常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1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2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静止的心电图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内容 三 期前收缩 1 定义 重点 及分类 2 产生机制 3 相关知识 难点 4 三类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5 期前收缩的分级 6 病理性期前收缩 重点 四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诊断 了解内容 目录 心律失常慨述 1 心律失常定义 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 和传导异常 称为心律失常 arrhythmias 2 分类 1 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逸搏与逸搏心律 2 激动传导异常 传导阻滞 干扰与脱节 传导途径异常 目录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 sinusrhythm 凡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房结性心律 简称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诊断 1 窦性P波 P avF直立 PavR倒置 2 P波频率 成人60 100次 分 3 P R间期 0 12秒 4 P 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 0 12秒 目录 正常心电图 目录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发出激动异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速 当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每分超过100次以上时 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2 窦性心动过缓 凡由于窦房结内发出的激动过于缓慢 以致心率较正常为低的 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3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内发出的激动不规则 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 4 窦性停搏 指窦房结在某一时间内不能形成激 窦性静止 动 心电图表现为一段时间内不出现P波 目录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tachycardia 1 窦性P波 2 P波频率 成人 100次 分 一般为101 160次 分 偶见180次 分 3 P R间期 0 12秒 4 常伴ST T改变 目录 窦速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系生理反应 多发生于运动 情绪激动时 休息状态时持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病理状态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肌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等 目录 窦性心动过速 P P R R 0 56s 心率107bpm 目录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bradycardia 1 窦性P波 2 P波频率 成人 60次 分 3 P R间期 0 12秒 4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目录 窦缓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多见于健康成人 运动员 睡眠状态 也伴发于一些疾病 如颅内压增高 青光眼 眼心反射增强 阻塞性黄疸 胆盐可抑制窦房结 服用 受体阻滞剂常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目录 窦性心律不齐 sinusarrhythmia 1 窦性P波 2 P波频率 60 100次 分 3 P R间期 0 12秒 4 P 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 0 12秒 目录 窦不齐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 吸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减弱 心率快 呼气时迷走神张力增强 心率慢 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多见于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与呼吸无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老年人 可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目录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心率48 68次 分 P R 0 14sP P R R 差约0 23s 目录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sinuspauseorsinusarrest 1 在窦性心律中出现长P P间距 2 长P P间距与正常P P间距不成整倍数关系 临床意义 压迫颈动脉窦 咽部刺激 按压眼球均可引起迷走反射出现窦性静止 临床上多见于窦房结本身有器质性损害如冠心病或心肌病所致 药物 洋地黄 奎尼丁过量 目录 窦性停搏 目录 窦性停搏2 目录 期前收缩 prematurecomplex 一 定义 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 又称过早搏动 简称早搏 二 分类 1 房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atrialcomplex 2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junctionalcomplex 3 室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ventricularcomplex 目录 期前收缩产生机制 1 折返激动 2 触发激动 3 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强 目录 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pause 1 定义 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 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称为代偿间歇 1 完全性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 二倍窦性心动周期 P P间期 2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 二倍窦性心动周期 P P间期 目录 不完全代偿 完全代偿 目录 联律间期 couplinginterval 定义 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房性期前收缩测量 P P 间期 室性期前收缩测量 Q Q 间 期 同一兴奋灶的期前收缩常有固定的配对时间 一般相差 0 08s 目录 联律间期图 目录 联律性 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1 二联律 bigeminy 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个期前收缩 2 三联律 trigeminy 每隔二个正常搏动出现一个期前收缩 目录 室早二三联律 二联律 三联律 目录 几种特殊期前收缩 1 间位性 插入性 在窦性心律较缓慢 期前收缩又较早出现时 期前收缩可恰好夹在两个窦性激动之间 其后并无代偿间歇 此种期前收缩称间位性期前收缩 2 单源性期前收缩 同源期前收缩 联律间期相等 形态相同 3 多源性期前收缩 联律间期不等 形态不同 4 多形性期前收缩 联律间期相等 形态不同 5 并行性期前收缩 联律间期不等 形态相同 联律间期间有倍数关系 目录 插入性期前收缩 目录 室性并行心律 联律间期不等 形态多相同偶有窦性P波部分下传心室 并与室性期前收缩形成融合波联律间期间有倍数关系 目录 多源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的宽大畸形QRS波群联律间期不等 形态不同 目录 多类期前收缩 目录 房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atrialcomplex 1 提前出现P QRS T波群 2 P 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 R间期 0 12s 3 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4 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目录 房性期前收缩 目录 左房性房性期前收缩 P aVF V6倒置 P aVR直立P R间期 0 12s 目录 三种特殊的房性过早搏动 1 房早未下传 发生很早的房性过早搏动的P 波可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 适逢房室结或心室的绝对不应期 不能下传心室 故无QRS波产生 只有一个P 波 2 房性过早搏动伴P R间期延长 房性过早搏动提前出现 适逢房室结或心室的相对不应期 传导缓慢 出现P R间期延长 3 房性过早搏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过早搏动提前出现 适逢心室内左右束支的不应期的不一致 通常右束支的不应期比左束支的不应期长 故产生生理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出现QRS T波群变形 目录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房性期前收缩的P 波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 适逢房室结或心室的绝对不应期 未能下传心室 目录 房性期前收缩伴长P R间期 目录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目录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junctionalcomplex 1 提前出现的QRS T波群 2 逆性P波 P avF倒置 PavR直立 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 P R间期 0 12s 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 R P间期 0 20s 与QRS相重叠 无逆性P波 有无关窦性P波 3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或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4 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目录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目录 室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ventricularcomplex 1 提前出现的QRS T波群 2 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3 QRS T波群宽大畸形 时限 0 12s 4 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目录 室性期前收缩图 目录 窄Vp图 当异位兴奋灶起源于希氏束中上1 3或室间隔上部时 其QRS波群时限 0 12s 目录 室性期前收缩伴干扰性窦性P波 目录 室性期前收缩分级 0级 无期前收缩 1级 偶发 30次 小时 1A级 偶发 30次 小时 1次 分钟 1B级 偶发 30次 小时 1次 分钟 2级 频发 30次 小时 1次 分钟 3级 多形性 4级 连续性 4A级 连续性 呈二 三联律 4B级 连续性 短阵室速 5级 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接近T波或落在T波上 RonT 目录 病理性期前收缩 1 特宽型 QRS时限 0 16s 2 特矮型 QRS振幅 10mm 3 特早型 RonT 收缩早期室性期前收缩 4 特晚型 RonP 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 5 特短型 联律间期 0 04s 6 特平型 QRS波顶峰呈水平或挫折 7 双向型 QRS波群正 负向交替出现 8 梗塞型 V4 6有异常Q 9 预警型 多形 多源 多类 连发 短阵室速 10 一致型 QRS波与ST T方向一致 目录 目录 T RonP RonT P VP提示AMI 尖端扭转性VT QS 目录 逸搏及逸搏心律 escapebeatandescaperhythm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 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 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 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 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 激动心房或心室 仅发生1 2个称为逸搏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是主动性的 提前的 逸搏是被动性的 延迟的 逸搏分类同期前收缩 以房室交界性逸搏最常见 目录 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 一 房性逸搏 1 延迟出现P QRS T波群 2 P 波不同于窦性P波 P R间期 0 12s 3 QRS波群同于窦性 二 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 其频率50 60次 分 目录 房室交界性逸搏及其心律 一 房室交界性逸搏 1 延迟出现QRS T波群 2 逆性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3 QRS波群同于窦性 二 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1 房室交界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 其频率40 50次 分 2 节律规则 目录 房室交界性逸搏 目录 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目录 房室交界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目录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一 室性逸搏 1 延迟出现QRS T波群 2 其前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3 QRS波群宽大畸形 时限 0 12s 二 室性逸搏心律 1 室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 频率20 40次 分 2 节律可稍不规则 目录 室性逸搏心律 目录 第四讲异位性心动过速 一 异位性心动过速 了解内容 1 定义及其分类 2 各类异位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及临床意义 二 扑动与颤动 1 定义及其分类 2 心电图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AF Af为重点 3 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难点 目录 异位性心动过速 一 定义 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 又称阵发性心动过速 二 分类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1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PAT 2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PJT 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 目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 1 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2 心率快而绝对整齐 同导联中R R间期相差 0 01s 一般为160 250次 分 3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4 有房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有逆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不清楚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健康人情绪激动 过量烟酒 劳累 精神紧张时 也可见于风心病 二窄 甲亢 预激综合征 W P W 目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局部放大 目录 短阵多源房性心动过速 目录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tachycardia 1 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2 心率快而略不整齐 同导联中R R间期相差 0 03s 一般为140 200次 分 以 200次 分为多 3 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时限 0 12s 4 常见房室分离 心室夺获 室性融合波 临床意义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 洋地黄过量 目录 室速0 目录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目录 室速 目录 扑动与颤动 FlutterandFibrllation 扑动和颤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为快速的自动性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 发生于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发生于心室者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1 心房扑动 AF 2 心房颤动 Af 3 心室扑动 VF 4 心室颤动 Vf 目录 心房扑动 atrialflutter AF 1 P波消失 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 连续出现的扑动波 F波 等电线消失 2 F波的频率 250 350次 分 3 QRS波群形态正常 4 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 常见为2 1 4 1 目录 AF 2 1 4 1 目录 AF2 1 目录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 1 P波消失 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 节律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 f波 等电线消失 2 f波的频率 350 600次 分 3 QRS波群形态正常 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4 心室律绝对不齐 特征之一 目录 Af 细 目录 Af粗 目录 Af伴长RR 目录 Af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Af伴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Af伴室内差异性传导Af伴室性期前收缩心率快慢长 短间期明显不明显QRS波群形态呈RBBB多样化QRS波群时限宽窄不一同源一致代偿间歇无有类代偿间歇配对时间无有用洋地黄减少增多 目录 Af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rSR 目录 Af伴室性期前收缩 qR rS 目录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VF 简称室扑1 P QRS T波群消失 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 连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 不能辩认出QRS波群 为正弦曲线 2 频率为150 250次 分 心室颤动 Vf 简称室颤1 P QRS T波群消失 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 极不规整的波动 2 频率为250 500次 分 目录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目录 第五讲心脏传导阻滞 一 心脏传导阻滞 1 定义及其分类 2 分度 二 窦房传导阻滞 了解内容 三 房内传导阻滞 了解内容 四 房室传导阻滞 1 A VB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2 A VB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1 型A VB的心电图诊断 难点 2 型A VB的心电图诊断 3 A VB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三 束支及分支传导阻滞 1 定义及其分类 2 CRBBB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3 CLBBB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4 LAFB的心电图诊断 了解内容 目录 心脏传导阻滞 HeartBlock 一 定义 心脏的传导阻滞是指心肌的 主要是传导系统 不应期呈病理性延长 使正常可以传导的激动 出现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 是心肌部分的或全部的遭受阻滞的一种异常现象 二 分类 1 窦房阻滞 sino atrialblock S AB 2 房内阻滞 atrialblock A B 3 房室阻滞 auriculoventricularblock A VB 4 室内阻滞 ventricularblock V B 目录 传导阻滞的分度 1 仅有相对不应期的延长 只造成传导延缓 2 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均延长 型 以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主 绝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辅 大部分激动出现传导延缓 部分的激动出现传导中断 型 以绝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主 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辅 大部分激动出现传导中断 部分的激动出现传导延缓 3 绝对不应期病理性无限延长 所有激动都不能下传 目录 窦房阻滞S AB sino atrialblock 窦房传导阻滞 发生在窦房结及其周围心房肌之间的传导阻滞 1 窦房阻滞 由于心电图不能直接描记窦房结电位 因此不能诊断 2 窦房阻滞 出现心房和心室漏搏能诊断 3 窦房传导阻滞 是指窦性激动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心房 心电图上表现出窦性P波完全消失 难与窦停搏相区别 目录 窦房传导阻滞 1 型窦房传导阻滞 表现为窦性激动在窦房传导过程中 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 直到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心房 应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P P间期逐渐缩短 出现一次较长的P P间期 长P P间期前一个P P间期短于长P P间期后第一个P P间期 长P P间期短于两个短P P间期之和 2 型窦房传导阻滞 由窦房传导组织的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均延长 以后者为主 造成 使单个窦性激动不能下传心房 规则的窦性心律中 出现长P P间期 长P P间期是短P P间期的倍数 目录 型窦房传导阻滞 目录 心房内传导阻滞 心房内有前 中 后三条结间束连接窦房结与房室结 同时也激动心房 连结右房与左房主要为上房间束 前结间束的房间支 Bachmann束 和下房间束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上房间束传导障碍 应与左房肥大相鉴别 P波增宽 时限 0 12s 呈双峰 峰距 0 04s P振幅无明显改变 Ptfv1增大 目录 房内阻滞图 目录 房室传导阻滞 A VB 1 P R间期延长 成人 0 20s 老年人 0 22s 按心率换算P R间期 正常最高值 同一病人P R间期动态变化 0 04s 心率相近或增快时 2 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 引起QRS T波群 目录 房室传导阻滞 局部放大 目录 房室传导阻滞慨述 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 有时两个以上部位 的不应期延长 激动向心室传布的过程中 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的现象 临床上最常见 表现为部分P波未下传心室形成心室漏搏 P波个数多于QRS波群个数 如连续2个或2个以上P波未下传 心室漏搏 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如偶尔出现P波下传 称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两者可称为高 房室传导阻滞 目录 型房室传导阻滞 1 P波规律出现 2 P R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QRS波群脱落 心室漏搏 3 脱落前的R R间期逐渐缩短 目录 型房室传导阻滞 目录 型房室传导阻滞 1 规律的窦性心律中 窦性P波未下传 心室漏搏 2 心室漏搏使房室之间呈比例传导 2 1 3 2 4 3等 P波个数与QRS波群个数之比 3 心室漏搏前P R间期固定不变 可正常可延长 目录 型房室传导阻滞 目录 2 2avb 2图 局部放大 目录 2 2AVB3 目录 P P P 高 房室传导阻滞 目录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局部放大 目录 房室传导阻滞 A VB 1 P波与QRS波群无关 无固定的P R间期 2 房率 室率 房率 室率均齐 室率常在60次 分以下 3 心房激动可为窦性或房性心律 心室激动可为房室交界性或室性心律 目录 房室传导阻滞 目录 P P P P 3 avb结性 目录 P P P P 束支传导阻滞 bundlebranchblock 束支传导阻滞 BBB 它是由于两侧房室束支不应期发生显著差异所引起 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大于0 12秒 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束支阻滞可以是永久性的 也可以是间歇性的 束支阻滞多见于冠心病 高心病 心肌病 风心病等 左束支阻滞的示心肌有器质性病变 右束支阻滞则可见于少健康人 右束支阻滞远较左束支阻滞常见 目录 正常传导路径 目录 束支传导阻滞分类 1 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IRBBB 2 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LBBB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ILBBB 3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FB 4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LPFB 5 左中隔支传导阻滞 LSFB 6 室内传导阻滞 弥漫性室内传导阻滞 目录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产生机制 左侧室间隔部分 左向右 向右 前 上 左室间隔其余部分 左室游离壁 左下 前 后 右室间隔从左向右 右室游离壁 右前 上 下 目录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 1 窦性QRS波群时限 0 12s VATv1 0 05s 2 SV5宽大 时限 0 04s V1或V2呈rsR rSR M 型 3 伴继发性ST T改变 STv1 2下降 T波倒置 STv5 6轻度抬高 T波直立 目录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局部放大 目录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室肥大 局部放大 目录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同 QRS波群时限 0 12s 目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机制 右侧室间隔 右室游离壁 指向右室心尖部向左 前 下 左侧室间隔 左室游离壁 从右向左 左室壁内膜向外膜 左后 目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LBBB 1 窦性QRS波群时限 0 12s VATV5 0 06s 2 RV5 RV6 avL 宽大 其前无q波 顶峰有切迹 SV1 2宽大 呈QS型 rS型 3 伴继发性ST T改变 STV1 2抬高 T波直立 STV5 6 下降 T波倒置 4 心电轴可左偏 目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局部放大 目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目录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产生机制 向前右下 0 02s 向下左前 向后左上 目录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FB 1 电轴左偏 30 90 45 2 avL呈qR型 avF呈rS型 3 S S RavL R avR 4 QRS波群时限轻度延长 但 0 12s 目录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局部放大 目录 第六讲预激综合征及房室肥大 一 预激综合征 1 定义及其分类 2 附加束 3 W PW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分型 4 L G L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5 马氏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二 房室肥大 1 概述及其分类 2 左 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双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3 左 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重点 双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目录 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ionSyndrome 一 定义 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之外 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 旁路 二 分类 1 典型预激综合征 W P W wolff parkinson whitesyndrome 肯特束型 Kent 2 短P R综合征 L G L Lown Ganong Levinesyndrome 杰姆型 Jame 3 马氏型预激综合征 Mahaimsyndrome 马海姆型 Mahaim 目录 附加束 1 肯氏束 Kents 直接相连于右心房与右心室 左心房与左心室 右心房与左心室 2 金氏束 詹姆斯束 James 绕过房室结的头部及中部 相连于房室束或希氏束 3 马氏束 马海姆束 Mahaim 房室结下部与室间隔或房室束 分支 与室间隔直接相连 目录 典型预激综合征 W P W 1 P R间期 0 12s 短 2 QRS波群起始部分有明显粗钝 即预激波 波 波 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粗 3 QRS波群时限延长 0 12s 宽 4 伴有继发性ST T改变 5 P J间期正常 0 26s 6 可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 目录 WPW示意图 目录 W P W分型 1 A型 V1 6QRS主波向上 预激部位在左室后底部 2 B型 V1 3QRS主波向下 V4 6QRS主波向上 预激部位在右室前侧壁基底部及右室偏后 3 C型 V1 2QRS主波向上 V5 6QRS主波向下 预激部位在左室前侧缘 目录 A型预激 目录 B型预激 目录 Milstein旁路分型 旁路位置QRS主波方向QRS电轴 波电轴V1V2V3前间隔 正常正常左侧游离壁 下右下左后间隔 左上左上右侧游离壁 左上左上右后间隔 左上左上 目录 短P R综合征 L G L shortP Rintervalsyndrome 1 存在绕过房室结传导的旁路纤维James束 2 房室结较小发育不全 3 房室结内存在一条传导异常快的通道引起房室结加速传导 1 P R间期缩短 0 12s 2 QRS波群形态正常 无 波 3 P J间期缩短 0 26s 4 可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 目录 短P R综合征 目录 马氏型预激综合征 Mahaim纤维是一种特殊的房室旁路 具有类房室结样特征 传导缓慢 呈递减性传导 目前只发现在右侧 只有前传功能 无逆传功能 它引发宽QRS心动过速呈LBBB图形 1 P R间期正常或延长 2 QRS波群起始部粗钝 形成 波 3 QRS波群时限正常或稍延长 4 可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 目录 马氏型预激综合征图 目录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类 项目W P WL G L马氏型P R间期 0 12s 0 12s正常QRS时限 0 11s正常 0 11s 波有无有继发ST T改变有无有类似心肌缺血是否是类似心室肥大是否是 目录 房室肥大 AtrialandVentricularhypertrophy 一 心房肥大 atriumenlargement 1 右心房肥大 rightatrialenlargement 2 左心房肥大 leftatrialenlargement 3 双心房肥大 biatrialenlargement 二 心室肥大 ventricularhypertrophy 1 右心室肥大 rightventricularhypertrophy 2 左心室肥大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3 双心室肥大 biventricularhypertrophy 目录 心房肥大示意图 目录 右房肥大 RAE 1 P波高尖 0 25mv 肢导联 2 V1直立 0 15mv 胸导联 双向时 振幅算术 0 20mv 临床意义 常见于肺心病 故称为肺性P波 先心病 肺动脉瓣狭窄 法乐氏四联征 房间隔缺损 目录 右房肥大 目录 右房大2 目录 左房肥大 LAE 1 P波增宽 0 12s 2 P波呈双峰 峰距 0 04s 后峰高于前峰 3 Ptfv1 0 04mm s 临床意义 常见于风心病 二尖瓣狭窄 故称为二尖瓣P波 冠心病等 目录 左房肥大 局部放大 目录 双房肥大 BAE 1 P波高尖 0 25mv 2 P波增宽 0 12s 目录 心室肥厚主要改变及相应诊断 一 主要改变 1 QRS波群电压增高2 QRS波群时限 VAT延迟3 QRS平均电轴偏移4 ST T改变二 相应诊断 1 心室高电压 1 2 心室肥厚 1 2 3 3 心室劳损 4 4 心室肥厚伴劳损 1 2 3 4 目录 左室肥大 LVH 1 左室电压增高 必备条件 胸导联 RV5 2 5mv RV5 SV1 4 0mv 男 3 5mv 女 肢导联 R 1 5mv RavF 2 0mv RavL 1 2mv R R 4 0mv R S 2 5mv Comell标准 RavL S 2 8mv 男 2 0mv 女 2 电轴左偏 一般 30 30 轻度 3 QRS波群时间0 10 0 11s VATV5 0 05s 4 左室劳损 S TV5 6压低 0 05mv TV5 6低平 双向 倒置 目录 左室肥大 局部放大 目录 左室肥大2 目录 左室肥大3 目录 计分法诊断左室肥大 诊断条件计分 1 QRS电压达到下列任何一项者3分 肢导联的最大R波或S波 2 0mv V1或V2最深的S波 3 0mv V5或V6的R波 3 0mv 2 劳损型ST T改变 未用洋地黄者3分 服用洋地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