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文(含解析).doc_第1页
海南省文昌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文(含解析).doc_第2页
海南省文昌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文(含解析).doc_第3页
海南省文昌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文(含解析).doc_第4页
海南省文昌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文(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海南省文昌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千耦其耘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约经营2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c一些贵族官僚到柜坊储存金银财物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3如图是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d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4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5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a殖民掠夺活动b延伸贵族王权c拓展生存空间d奴役他方民众6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c英法经济一体化的确立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7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 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使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8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己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b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墓本建立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9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8921894 年18951903 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80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l986资本(千元)1619619469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10如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11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这说明了()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c工业经济的弊端d世界市场的无序12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d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13如表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14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对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a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c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15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基本完成了“说明俄国”和“夺取俄国”的任务,在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大体完成之后,必须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表明苏俄要()a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革命结束战争b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任务的需要d实施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6“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17据统计,苏联“十五”( 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 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重视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18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 是照珑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19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2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嘉靖癸卯进士阎绳芳镇河楼记中记载:山西祁县东南诸山,明正德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山之诸泉,汇而盘沱水虽六七月大雨时行,为木石户斤蕴,放流故道。成浚支渠,溉田数千顷。祁以此丰富。嘉靖初元,民风渐侈,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而土人且利,山之濯濯,垦以为田”,以致“天若暴雨,水为所碍,朝落于南山,而夕即达于平壤,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屡徙于贾令(镇)南北,坏民田者不知其几千顷,淹庐舍者不知其几百区。沿河诸乡甚苦之。是以有秋者常少,而祁人之丰富减于前之什七矣”。材料二 “雾都”“阴霾”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嘉靖前后祁县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雾霾的主要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表所示1852年工业各部门使用的蒸汽机数专业机器数纺织厂1179铸铁与机器创造厂539制糖515燃料相关厂矿645鼓风炉和铁厂338面粉厂152金属和铁板辗轧厂61法国蒸汽机的数量年代机器数183062518392450184541141848520018526080186217000187532000数据整理自通向工业化之路材料二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实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一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2年以后法国蒸汽机的使用概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到20世纪初没有彻底实现工业化的原因。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 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2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材料二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世纪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介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2016-2017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千耦其耘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约经营【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2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c一些贵族官僚到柜坊储存金银财物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需要掌握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唐朝”和选项的分析,结合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题干时间“唐朝”,结合所学可知,交子出现在北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珐琅彩出现在清代,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唐代出现了柜坊,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坊与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是在宋代,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d项错误故选c3如图是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d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通过抄件片段的关键句,如“一罚入康”和“一斛罚二斛入康文信”等可以得出答案【解答】通过材料中“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和“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也就是说租赁双方必须有信用,按时完成自己的承诺,如若不能达成则必须赔偿对方的损失,再加上“契两本,各执一份”,说明此时的租赁活动已经蕴含契约意识,故选c4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商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可知a正确b说法夸大其词,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改种经济作物并没有造成人口流动故c错误新生产关系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不能体现,故d错误故选a5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a殖民掠夺活动b延伸贵族王权c拓展生存空间d奴役他方民众【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需要掌握早期的殖民扩张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本质”,对“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的分析理解【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题干“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可以看出当时远航是为了获得土地财富,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目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现象,不是本质,应排除故选a6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c英法经济一体化的确立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英国实行此项政策达60年之久,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战以后,尽管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明文规定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但世界大部分国家一直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解答】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的兴起,“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规定有利于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要到二战以后故选b7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 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使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考点】5e:垄断组织的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垄断组织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垄断组织形成发展的表现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托拉斯,在国家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是典型的垄断性表现,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所产生的结果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材料,并没有体现出自由主义,是否退出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新政之前,自由主义仍然处于主导地位d材料,只是说托拉斯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多,并没有说明他们控制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故选a8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己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b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墓本建立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考点】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解体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高效率的洋轧车淘汰效率低的小轧车的情况,说明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故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故选c9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8921894 年18951903 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80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l986资本(千元)1619619469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解答】图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其实代表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时间为18951913年,可知当时发生了马关条约签订的事件,清政府为了解决赔款问题,扩大财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出现了表中的情况,故d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错误;一战爆发于1914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以后,故c错误故选d10如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解答】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因此a项错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因此c项错误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内局势而非国际局势,故d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一直占有重要份额,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故选b11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这说明了()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c工业经济的弊端d世界市场的无序【考点】d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即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和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即由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全面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干涉的先河; 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性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解答】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 危机爆发后各国应对措施,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这不是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世界市场的无序,故d项正确故选d12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d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考点】d7: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30年代初美国进行的新的举措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其突出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自由放任的政策,是传统的政策,不是创新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和,30年代的,新生没有关系d消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主张加大政府开支故选a13如表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考点】d4: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根据材料中机器的大量增加联系新政中工业复兴措施回答【解答】根据材料,1940与1930年相比,农业上的机器使用数量大量增加,说明工业上生产能力增强,联系罗斯福新政措施,使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工业复兴法,故b项正确;ac与材料中农业机器增加无关,d项与农业机器增加矛盾,故acd项排除故选b14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对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a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c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考点】db: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分析】本题考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展,主要考查对福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根据福利政策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解答】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高福利制度,但福利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并不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材料中科尔的话说明由于政府不堪重负,决定进行调整故c项 正确;a项错误,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福利太高的信息,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c15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基本完成了“说明俄国”和“夺取俄国”的任务,在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大体完成之后,必须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表明苏俄要()a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革命结束战争b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任务的需要d实施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考点】c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胜利,三年国内战争也已经胜利,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当人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16“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考点】c8: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解答】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a错误;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政策主张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旨在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恢复农业经济,实行的应是新经济政策,故c正确;d项与农业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17据统计,苏联“十五”( 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 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重视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考点】cd: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勃列日涅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统治时期,苏联农业与赫鲁晓夫时期有了巨大的发展,说明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的重视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而不是农业c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而不是赫鲁晓夫d加速发展战略,不是不列日涅夫的措施故选a18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 是照珑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考点】g3:一五计划【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1953年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故a项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属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实施,因此题干的“各项工作”包含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故b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是在19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19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考点】g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g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影响,认识政策的调整要从国情出发,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符合人民利益【解答】毛泽东所提倡的是人民公社化,强调提高公有制程度,实行集体经营和平均主义“大锅饭”;邓小平提出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但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扩大,改变了经营方式,故b正确;人民公社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适应,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破坏影响,谈不上农业成就,故acd错误;故选b2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考点】gc: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透过现象看本质【解答】部分新词汇的出现,体现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c正确a项在新词汇中没有反映,故排除b说法片面,故排除d在1978年已经发生故排除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嘉靖癸卯进士阎绳芳镇河楼记中记载:山西祁县东南诸山,明正德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山之诸泉,汇而盘沱水虽六七月大雨时行,为木石户斤蕴,放流故道。成浚支渠,溉田数千顷。祁以此丰富。嘉靖初元,民风渐侈,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而土人且利,山之濯濯,垦以为田”,以致“天若暴雨,水为所碍,朝落于南山,而夕即达于平壤,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屡徙于贾令(镇)南北,坏民田者不知其几千顷,淹庐舍者不知其几百区。沿河诸乡甚苦之。是以有秋者常少,而祁人之丰富减于前之什七矣”。材料二 “雾都”“阴霾”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嘉靖前后祁县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雾霾的主要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社会的,环境危机,要求学生结合,明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以及材料的基本信息来综合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英国采取的措施来分析材料【解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嘉靖前后,祁县地区,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主要是,正德以前,森林植被茂盛,自然环境灾害较少,水土保持也比较好,而嘉靖之后森林被砍伐过度,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农业社会中,农耕经济扩张所导致的,人们开山造田同时为了追求生活奢华,砍伐树林,建筑房屋(2)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英国雾霾,主要是由于,近代工业革命所导致,两次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造成了环境的巨大污染,同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而当时,英国政府,还没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措施,所以出现严重的雾霾,为此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立法,和执法,并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进行清污治污故答案为:(1)变化:正德以前,森林茂盛并得到保护,水土保持较好,自然灾害较少;嘉靖之后,森林被过渡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原因:农耕经济的影响,开山造田;人们追求奢华,滥伐森林(2)主要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环保意识不强和措施不力等主要手段: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清洁治污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表所示1852年工业各部门使用的蒸汽机数专业机器数纺织厂1179铸铁与机器创造厂539制糖515燃料相关厂矿645鼓风炉和铁厂338面粉厂152金属和铁板辗轧厂61法国蒸汽机的数量年代机器数183062518392450184541141848520018526080186217000187532000数据整理自通向工业化之路材料二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实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一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2年以后法国蒸汽机的使用概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到20世纪初没有彻底实现工业化的原因。【考点】59:第一次工业革命【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法国,19世纪,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2)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工业化,要求学生结合,法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特征,以及两次工业革命,对法国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1)依据材料,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法国在1852年以后,蒸汽机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而且速度较快,蒸汽机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并且在社会上广泛使用(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法国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姐,普法战争以后23时和洛林地区,被割让给德国,导致了铁矿资源的缺少,法国传统的工业生产规模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器的推广使用,同时法国农村中的小农经济大量存在,阻碍了自由劳动力的产生,法国传统的封建行会势力比较顽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19世纪法国政局相对比较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而我们说法国到20世纪初都没有彻底实现工业化故答案为:(1)数量大,且增长迅猛;成为工业领域的主要动力;应用范围相当广泛(2)法国的煤铁资源较分散;割让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导致铁矿资源缺乏;传统工业规模小而分散,阻碍了生产机械的推广;小农经济束缚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传统行会势力的阻挠;政治局势长期动荡(答出五点即可)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 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考点】g4: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g8: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