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吊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缆索吊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缆索吊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缆索吊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缆索吊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茅草街大桥A标项目经理部目录第一篇 编制说明 7第二篇 编制依据 8第三篇 施工组织设计9第一章设计说明 91.1 工程概况91.1.1桥位及结构形式91.1.2工程规模及建设工期91.1.3 桥位处地质、水文、航运、气象状况91.1.3.1 工程地质状况101.1.3.2 气象资料 101.1.3.3 水文航运资料101.1.4 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 101.1.5 本方案设计依据 111.2 主桥上部结构 111.2.1主拱拱肋的结构 111.2.2边拱拱肋结构 111.2.3钢横梁与轨道车钢纵梁 111.2.4立 柱121.2.5 吊 杆121.2.6 桥面板 121.2.7 系 杆121.2.8 拱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 12第二章缆吊安装方案总述142.1 吊装系统142.1.1 概述142.1.2 吊装索塔152.1.3 承重主索152.1.4 起吊系统152.1.5 吊装锚锭152.2 扣挂系统162.2.1 扣 塔162.2.2 扣 索162.2.3 锚固体系 162.2.4 张拉体系 172.3 稳定措施 172.3.1 吊装索塔 172.3.2 扣 塔182.3.3 拱肋安装过程中的横向稳定 182.4 拱肋吊装施工方案182.4.1 方案总述 182.4.2 拱肋吊装施工现场布置 192.4.3 拱肋吊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192.4.4 吊装系统的安装 212.4.5 拱肋吊装程序 212.4.6 主拱肋及横撑的安装 212.5 松扣和卸扣232.6 主拱上立杆、吊杆、系杆及纵横梁的安装242.7 桥面系的安装242.8 塔架的拆除24第三章 缆吊系统设计253.1 概述253.2 主吊系统设计253.2.1 主吊装系统选择及布置253.2.2 复合式缆索吊机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253.2.3 卷扬机选择253.3 工作天线系统263.3.1 工作天线的选择及布置263.3.2 工作天线设计参数计算结果263.3.3 卷扬机的选择273.4 吊具设计 273.4.1 概述273.4.2 缆索跑车设计273.4.3 起吊滑车组设计273.4.4 吊点分配梁设计283.4.5 砼配重块的设计293.4.6 承索器设计293.5 吊塔系统 293.5.1 吊塔塔体的组拼设计 293.5.2 吊塔塔顶索鞍、塔脚铰脚的设计及布置 303.5.3 横向抗风索的布置 313.5.4 扣塔平衡索 313.5.5 吊塔避雷设施布置 313.6 吊装系统试吊设计及实施 323.6.1 概述 323.6.2 试吊运行试验的设计及实施 32第四章 缆吊缆索系统分析计算 344.1 下游缆吊的系统344.1.1 主索的计算344.1.1.1 主索荷载 344.1.1.2 吊重后,计算跨中主索的最大张力 344.1.1.3 计算跑车架设时跨中的垂度 354.1.1.4 塔前起吊时的主索张力及主索升角 364.1.1.5 支座位移对主索的影响及其它因素对主索的影响 374.1.1.6 主索应力计算及索鞍处主索弯曲应力 384.1.2 起重索计算 394.1.3 牵引索计算 404.1.4 塔架高度的计算 414.1.5 塔架自重 414.2 上游缆吊的计算 414.2.1 主索荷载的计算 424.2.1.1 主索荷载 424.2.1.2 吊重后,计算跨中主索的最大张力 424.2.1.3 计算跑车架设时跨中的垂度 434.2.1.4 塔前起吊时的主索张力及主索升角 444.2.1.5 支座位移对主索的影响及其它因素对主索的影响 444.2.1.6 主索应力计算及索鞍处主索弯曲应力 444.2.2 起重索计算 464.2.3 牵引索计算 46第五章 主索锚固系统 495.1 主索地锚总体设计 495.1.1地质条件495.1.2 基础类型及锚固方式495.1.3 主索地锚总体布置(总体布置见另图)495.1.4 主要材料495.2 地锚基础设计 495.2.1 设计荷载495.2.2 结构特点495.3 地锚结构设计 505.3.1 外形设计505.3.2 锚块构造505.4 锚固系统设计 505.5 地锚验算 505.5.1 南县岸上游地锚稳定性验算50第六章 扣索的计算556.1 扣索计算 556.1.1 计算扣索靠边拱肋一侧的各层扣索的水平夹角556.1.2 扣索水平角556.1.3 计算各边扣索产生的水平力和竖直力56第七章 塔架稳定性计算597.1 塔架纵桥向风力的计算 597.2 压杆稳定性与验算 597.3 强度验算 61第八章 边拱肋的受力计算 64第九章主拱肋抗风索系统布置 659.1 总述 659.1.1 主拱的横向稳定性计算 659.2 抗风索的选用 669.3 地锚的设置 679.4 抗风索的布置 67第十章 施工观测控制6810.1 拱肋轴线的控制 6810.2 扣塔及吊装塔架的拱肋安装中的偏移的控制 6810.3 拱肋各扣点在各阶段的标高测量 6810.4 缆索吊装系统主缆垂度及索力观测 6810.5 吊装锚碇的位移观测 69第十一章 安全保证措施7011.1 组织措施 7011.2 各作业组工作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7011.2.1 吊装作业工班7011.2.2 测量观测小组7211.2.3 安全治安组7211.3 安全规章及措施 7211.4 安全措施 73第十二章 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7412.1 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7412.2 劳动力计划 75第十三章 施工工期安排76第四篇 附件 77缆索吊装整体布置图79钢管拱吊装顺序图82主塔结构图83主塔顶部结构图 84塔架风缆索布置图85主拱圈拱肋吊装时稳定风缆索布置示意图86各施工阶段扣索张拉力示意图87塔上张拉扣点结构图88边拱锚固图 89边拱锚固大样图90主桥施工步骤图91第一篇 编制说明1、根据进度要求以及工地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考虑公司现有的人力、设备资源,以多年来桥梁施工的经验为基点,以总工期限15个月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钢管拱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3、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他各项数量如有出入时,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第二编 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相关合同协议书; 2、省道1831线南县茅草街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淞澧洪道桥第一分册,淞澧洪道桥主桥; 3、相关招标文件; 4、茅草街大桥监理实施办法;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8、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第三篇 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设 计 说 明1.1工程概况1.1.1桥位及结构形式南县茅草街大桥是省道1831线跨越松澧洪道、藕池河西支、南茅运河及沱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其中松澧洪道桥是最大的一座,其主桥按8036880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布置,主桥长528。主桥桥型设计为中承式钢管砼及双肋拱桥,主跨为368m,全桥跨径组合为445m(引桥)+80m(边跨)+368m(主跨) +80m(边跨) +645m(引桥)。引桥为预应力砼T梁;全桥吊杆和立柱间距为8m,设计总体布置如下:图(1)茅草街大桥设计总体布置图 1.1.2工程规模及建设工期益阳茅草街大桥由主桥和两岸引桥构成,其主跨为净跨356m钢管砼双肋拱桥;南岸引桥445m预应力砼T梁,北岸为645m预应力砼T梁,全桥总长982.96m;桥面净跨15.0m+20.5m(防撞护栏),全桥工程量为:结构砼42358m3;结构钢筋:3190.958T;预应钢材:471.160T;钢管及钢板:4674.258T。建设工期36个月,2005年7月28日完工。1.1.3桥位处地质、水文、航运、气象状况1.1.3.1工程地质状况区域地质图上显示,桥区域内无大的隐伏断裂通过,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桥位处的地质构造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地层(主要分布在南咀岸)和第四系全统冲积层。桥位区覆盖层巨厚,其上部淤泥质粘土及砂层等承载力较低的地层,下部为硬塑半坚硬粘土、亚砂土及卵石等承载力较高的地层,下卧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成岩较差节理不发育,其中强风化层厚5.217.7,岩石较软,弱风化层岩质较硬岩石较完整,桥位区基岩埋深变化大,上部为力学性质较好的硬塑半坚硬粘土、亚砂土及砂卵石等厚度为9.634.0m,河床部分基岩埋深34.849.8 m。1.1.3.2气象资料桥址区域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冬季严寒期短,夏季暑热期长,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6.9。最低月平均气温4.4,最高月平均气温29.1,历年最高气温39.20,历年最低气温-10,无霜期276天,年平均降雨量1202mm,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36.3天,年平均日照1756.81小时,年平均雾天23天,年平均降雪10天,最大积雪厚度21cm。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5m/s,根据“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本区域基本风压500pa。1.1.3.3水文航运资料淞澧洪道桥址处水文要素为:设计流量: Q1/100=17900m3/s 设计流速: V1/100=2.07m/s设计水位: H1/100=36.13m(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系统、下同)通航水位: 采用1996年最高水位,HW=35.78m;施工水位: H=30.30m(10月第二年4月时段五年一遇)1.1.4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1) 桥面净宽:净15.0m+20.5m(防撞护栏),全宽16.0 m(2) 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人群荷载3.5KN/m2(3) 设计洪水频率:1/100设计水位,36.13 m(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系统、下同)(4) 通航水位:35.78m(1996年最高洪水位)(5) 通航净空:-(1)级,通航净空860m(6)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地震动反应谱特征期0.35(7) 设计基准风速:26.41m/s(20高度100年重现期10分钟年平均最大风速)1.1.5本方案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025-86(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021-89(3)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 28:90(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5)省道1831线南县茅草街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第一分册淞澧洪道主桥)1.2 主桥上部结构1.2.1主拱拱肋的结构主拱拱肋采用中承式双肋悬链线无铰拱,计算跨径356.00mm,计算矢高71.20m,矢跨比1/5,拱轴系数m=1.543,每片拱肋由4根100018(22、28)mmQ345qc钢管组成,内灌C50砼作为弦杆,上弦和下弦横向两根钢管之间在拱脚至桥面处用平联钢板(厚=14mm)联接,在桥面以上用65010mm平联钢管联接(其中吊杆处平联钢管采用65016mm),在平联板内及吊杆处平联管内灌注C50砼,上、下弦之间用55010(12)mm钢管作为腹杆,组成桁式拱肋。拱肋为等宽变高度截面,宽3.20m,高度在拱脚径向为8.00m,在拱顶为4.00m。两肋中心距为19.30m,共设6组“米”字横撑和6组“K”字横撑,每道横撑均为空钢管桁架,由上、下弦70014mm(直撑)和60014mm(斜撑)及腹杆2998mm组成,另外在拱肋与桥面交接处,设置一道肋间横撑,主拱肋共设横撑14道。1.2.2边拱拱肋结构边拱拱肋采用上承式双肋悬链线半拱,计算跨径74.00m,计算矢高为17.412m,矢跨比为1/8.5,拱轴系数m=1.543。每片拱肋由等宽变高度钢筋混凝土单箱单室箱形截面组成,肋宽3.20m,拱脚处径向肋高6.00米,拱顶处肋高4.00米,两肋间设有一组“米”字横撑和一组“K”字横撑,连同与边拱端部固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端横梁一起,组成一个稳定的空间梁系结构,边拱拱肋与主拱拱肋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拱肋宽度相等,便于传递水平力。1.2.3 钢横梁与轨道车钢纵梁钢横梁从计算上可分三类:H1钢横梁,适用于边拱牛腿及拱肋与桥面相交处横梁,计算跨径L=15.30m,上、下翼板宽800mm,上翼板厚16mm,下翼板厚2034mm,腹板厚12mm,梁高13401500mm,总重约9.0t;H2钢横梁为立柱横梁,计算跨径L=19.30mm,上翼板宽800mm、厚16mm,下翼板宽800mm、厚2034mm,腹板厚12mm,梁高13401500mm,总重约12.8t;H3钢横梁为吊杆横梁,计算跨径L=19.30mm,上翼板宽800mm、厚16mm,下翼板宽800mm、厚2034mm,腹板厚12mm,梁高13401500mm,总重约13.0t;1.2.4 立柱立柱均为800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其中6、7、8、9号立柱之间设有横系梁。1.2.5 吊杆吊杆标准间距为8.0m,采用镀锌高强低松驰73S7钢丝束,PE防护,,采用加装有位移释放装置的OVM-LZM型冷铸镦头锚,分别锚于主拱拱肋的平联钢管顶和钢横梁的下翼缘。吊杆考虑换索,换索时可用专用构件作为构件作为临时吊杆支承钢横梁,拆除旧吊杆,再装上新吊杆。1.2.6 桥面板桥面板由桥面板钢纵梁、预制钢筋混凝土型板、现浇8cm厚铣削钢纤维混凝土及5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构成。桥面板钢纵梁采用施工方便、易于维修的焊接工字钢梁,上、下翼板宽400mm,厚10mm,腹板厚10mm,梁高500mm,横向共设六组,纵向采用高强度螺栓与钢横梁连接,预制板长750cm(端预制板为710cm),全高为18cm,肋宽2530cm,翼板厚12cm,边板宽185cm,中板宽210cm,预制板通过纵、横向湿接缝与桥面板钢纵梁及钢横梁连接,预制板纵向湿接缝宽30cm,横向湿接缝宽50cm,湿接缝隙混凝土采用C40补偿收缩混凝土。8cm厚铣削钢纤维混凝土层计入受力截面。1.2.7 系杆采用OVMXG.T15-31钢绞线拉索体系,全桥共22束,系杆外包双层PE热挤塑护套,同时设置了系杆保护箱。为了能快捷施工、方便换索、准确定位及可靠运营,设计了带简易滑动轴承的系杆支撑架。每束系杆索的设计索力为400t,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索只需张拉一次,成桥后再集中调整一次索力(考虑钢绞线的应力松弛等影响),为方便换索,每边各留有一束备用束孔。1.2.8 拱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桥面结构由钢横梁、轨道车钢纵梁、桥面板(含桥面板钢纵梁)组成,桥面荷载直接由钢横梁与桥面板的联合梁承担。荷载由桥面板传递给钢横梁,再由钢横梁传递给立柱(吊杆),最后传递给拱肋。钢横梁采用施工方便、易于维修的焊接工字钢梁,桥面板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与钢纵梁相结合的联合梁,轨道车钢纵梁主要用于支承钢梁检查车的轨道,同时还用于增强桥面的整体性、改善钢横梁的受力条件。这样,钢横梁、轨道车钢纵梁、桥面板组成了长约528m、宽16m的连续板结构。钢横梁与立柱或边拱拱肋间以KQGZ1500型双向活动抗震双曲面钢支座相连,以释放弯矩及温度力。第二章缆吊安装方案总述图(2)缆索吊施工过程示意图2.1 吊装系统2.1.1 概述淞澧洪道桥位于1831线,横跨淞澧洪道,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较差。按省道1831线南县茅草街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淞澧洪道桥)文件要求,钢管拱节段采用缆索吊装方案施工,同时吊杆横梁、纵梁、桥面板等安装也利用缆索吊装系统来实施。全桥共设四套主索吊装系统。吊装索塔安置于扣塔顶部,吊装索塔与扣塔之间铰接,以最大限度减小对扣锚系统干扰。缆索吊装系统设计时将两套吊装系统合为一组,可以方便地组合,便于拱肋及其构件安装。依据每组吊装系统由2套(一组由26根47.5;另一组由29根39.5)钢丝绳作主承重索组成的总体设计,结合设计吊装重量为65T的情况,确定每吊段拱肋由两套四吊点抬吊,纵向吊点用钢丝绳串联,每组吊装系统用两套牵引系统以实现同步运行,各吊点独立布置起吊系统以适应拱肋节段的任意倾角,便于安装。考虑实际吊重主吊系统4个吊具按承重20T设计,起吊索用22mm钢丝绳走8线,用1台10T中速双筒卷扬机作起吊动力。主索道上的两个吊点串联后由一套牵引绳联动,串联间距为拱肋的捆绑点水平距离,牵引索用28.5mm钢绳走2线,两岸各用一台10T中速双筒卷扬机作牵引动力(一岸收,一岸放)。2.1.2 吊装索塔吊装索塔立于扣塔塔顶,吊塔与扣塔的连接形式为铰接。吊塔采用乙型万能杆件组拼成双柱门式,塔高约20m,每柱截面2m4m,每肢为4N1,吊塔纵向宽为4m,横向宽28m(塔顶),塔顶设索鞍平台(如图3示)。图(3)吊塔布置图2.1.3 承重主索塔架主跨为371.5m,后锚端跨径分别为300m和285m(益阳岸)、240m和190m(南县岸)。全桥共设四套主索吊装系统(对应上、下游拱肋各二套),下游由二套647.5m钢丝绳组成,单根长度为995 m,重载垂度为L/13.3,空载垂度为L/17.9;上游由2组939mm钢丝绳组成,单根长度为967m,重载垂度为L/13.3,空载垂度 为L/17.5。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700Mpa。2.1.4 起吊系统每套主索上布置2个吊点,上游主索(2939mm钢丝绳)共布置4个吊点,每个吊点采用22mm的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700Mpa)走8线。下游同上游布置。每一拱肋节段用每组主索系统上的4个吊点抬吊,每个吊点用1台10T中速双筒卷扬机作为动力机械。横撑节段用上、下游内侧的2套主索上的其中两个吊点进行抬吊。2.1.5 吊装锚锭南县岸下游采用桩式地锚,由42.2m,桩长49m,上用10m10m2.5m 承台联系组成,其余采用重力式捆绑砼地锚,每个地锚约为1300m3。全桥共设4个锚碇。2.2 扣挂系统扣索系统由锚固点、扣塔、扣索、和塔上张拉台座四大部份组成。扣索分别由边拱肋和主拱肋端的锚固点,至塔上张拉端进行张拉、调整。扣塔两侧同一索号的扣索采用按比例同时张拉和调整索力的张拉方案。2.2.1 扣塔扣塔立于6#、7#墩拱座顶面,扣塔与拱座连接形式为固结,杆件埋入拱座内,扣塔采用乙型万能杆件组拼成双柱门式塔,塔高约为105.26m(标高:28.0m133.26m),扣塔横向宽24m,两塔中心距为371.5m,塔架采用变截面形式(28.0m72.0m:每柱截面为6m8m;72.0m128.0m:每柱截面4m6m;128.0m133.26m:设扣索锚箱),单塔重约1000T。由于吊塔支撑于扣塔上,因此对扣塔应作专门验算。图(4)扣塔布置图2.2.2 扣索扣索由多束15.24低松驰高强度钢铰线组成。2.2.3 锚固体系扣索在主拱肋一侧前索锚固于反力梁上,在边拱一侧背锚固于边拱(如图5)。图(5)边拱锚固示意图2.2.4 张拉体系张拉体系由张拉台座、张拉设备及锚具组成。张拉台座设于扣索锚箱各张拉层上(如图6)采用YC-24千斤顶对扣索进行逐根分级对称张拉。图(6)塔上张拉点结构图2.3 稳定措施2.3.1吊装索塔吊装索塔立于扣塔之上,与扣塔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在吊塔拼装过程中先固定,在稳定措施布置完成后解除固定,恢复铰接。吊塔横向稳定性通过布置横向抗风索来实现,吊塔上下游两侧各布置两组(每组228mm)钢丝绳作浪风索。2.3.2 扣塔扣塔由于风荷载、吊塔(吊装施工前期向岸倾斜,后期朝河心倾斜)以及扣索的作用产生不平衡力,扣塔的变形可以通过经纬仪与塔脚的应变片读数进行控制,在扣塔两侧加设扣塔平衡索作为稳定措施以保证塔架正常、安全的工作。2.3.3 拱肋安装过程中的横向稳定益阳茅草街大桥拱肋节段为单肋安装,待同一岸上、下游同一节段安装就绪后,紧接着安装节段间连接横撑,即完成一个双肋节段单元。一个双肋节段单元形成,结构本身的横向稳定是安全的。对于尚未形成双肋节段单元前的一个单肋节段,布置抗风索辅助横向稳定。2.4 拱肋吊装施工方案2.4.1 方案总述拱肋节段安装采用斜拉扣挂式无支架缆索吊装方案。拱肋钢管桁架顺桥向半跨分为11个节段,中间一个合拢段,横桥向分为上、下游两肋,全桥两条拱肋分为46个节段。拱肋肋间由“K”形和“米”形撑相连,全桥横撑共计14道,吊装时为单肋单节段吊安,因此全桥共计60个吊装节段,最大节段吊装重量为65T(不含扣点重量),其中肋间横撑最大重量约40T。拱肋节段安装采用两岸对称悬拼,每半跨拱肋11个节段,其中设6个正式扣段和5个临时扣段。第一扣段含三个节段(其中含两个临时扣段)、第二、三、四扣段含两个节段(其中各含一个临时扣段),第五、六扣段为两永久扣段,待节段就位接头张拉正式扣索后,拆去前面临时扣索(临时扣索采用钢丝绳或钢绞线)。并对临时扣段进行焊接。节段为单肋安装,单肋节段安装就位后拉浪风索,确保横向稳定,待上下游同一节段吊装就位后,安装相应连接横撑,即完成一个双肋节段。由于上下游主拱肋相距较远,采用一套吊装系统,虽然节约设备费用,但需塔上多次横移,花费时间较多,拱肋空中悬挂时间较长,不利于施工安全,因此我们采用上下游四套(二组主索)吊装系统进行安装。吊装时,每根主拱肋节段由四个吊点抬吊;肋间横撑由于重量轻且位置居中,由内侧两个吊点抬吊,这样大大减少吊装时间,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吊装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进度。拱肋节段工厂制作经预拼验收合格后出厂,经专用船只运至桥位处在安装节段正下方江面上停靠,起吊、纵移、落位,南北岸分别同时自拱座1拱肋节段开始对称安装。全过程必须进行施工监控。空钢管拱肋合拢,并调整线型、标高至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正式扣段接头焊接形成无铰拱,然后予以逐级松扣,使空钢管拱肋呈自重作用下的无铰拱状态,从而完成全部主拱节段吊装。2.4.2 拱肋吊装施工现场布置拱肋吊装施工现场布置由起吊安装系统、拱肋扣索系统和稳定系统组成。起吊安装系统由吊塔、吊锚及吊装索缆等构成,其中吊塔放置于扣塔之上,通过铰脚与扣塔相连;拱肋扣索系统由扣塔、扣索锚结构及钢绞线扣索等几部分组成。稳定系统由平衡索、浪风索等构成。现场总体布置如图(7)所示。图(7)拱肋吊装系统总体布置图2.4.3 拱肋吊装施工工艺流程图拱肋节段工厂制作 节段扣索设置、扣索调整、松吊点船运至桥位节段起吊、纵移、就位螺栓连接完成同岸上、下游同号节段安装拱肋间横撑安装、完成一个双肋节段吊装单元扣索索力及拱肋节段标高的调整焊接临时扣索接头 否是否已完成全桥44个拱肋节段及相应位置肋间横撑的安装 是拱肋合拢精调、固定合拢装置,各接头焊接形成无铰拱逐级松扣2.4.4 吊装系统的安装吊装系统的安装包括塔架的安装、主索及相关稳定缆风的张拉。吊装系统的安装预计在2004年3月至2004年7月底完成。2.4.5 拱肋吊装程序吊装第一段,挂1临时扣索(上下游游两岸对称安装,以下同)吊装第二段,挂2临时扣(缆)索,安装横撑吊装第三段,挂1正式扣索,调整拱肋高程、轴线并安装横撑吊装第四段,挂3临时扣索并安装横撑吊装第五段,挂2正式扣索并安装横撑调1、2扣索索力,调整拱肋高程、轴线吊装第六段,挂4临时扣索并安装横撑吊装第七段,挂3正式扣索并安装横撑调2、3永久扣索索力,调整拱肋高程、轴线吊装第八段,挂5临时扣索并安装横撑吊装第九段并安装横撑,挂4正式扣索调3、4#永久索索力,调整拱肋高程、轴线吊装第十段,并挂5永久扣索调4、5#永久索索力,调整拱肋高程、轴线吊装第十一段并挂6#永久扣索调5、6#永久索索力,调整拱肋高程、轴线拱肋合拢并安装横撑。通过扣索、抗风索和拱肋合拢装置对拱肋线形和位置进行精调,调整合格后,进行各扣段间连接焊缝作业,完成拱肋正式合拢。(具体如图8)图(8)钢管拱吊装顺序图2.4.6 主拱肋及横撑的安装钢管拱肋节段由工厂加工船运至工地现场起吊位置,用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垂直起吊,正落位。钢管拱肋根据施工方各方面统筹的工期安排,分节段运输到施工现场起吊点位置并将船位稳定,系好吊点,起吊拱肋节段,运输船离开起吊位置后进行构件安装。在这整个过程中,由港航监督部门进行通航的协调和指挥。(1) 拱脚扣段(1扣段)的安装 拱脚铰座、预埋主管的安装浇筑拱座砼时用三维坐标定位方法精确定位,预埋拱脚铰座预埋螺栓及钢板和预埋主钢管。然后通过铰座预埋螺栓及钢板安装铰座。 拱脚扣段(1扣段)中第一、第二、第三吊段的安装1扣段分为三个吊段,先用上游主索上四个吊点吊运上游第一吊段至拱座旁(注:本桥缆索吊装系统上、下游各设两套主索,四个吊点抬吊一个吊段拱肋,分别在两岸各设两台10t卷扬机来牵引这四个吊点),慢慢地将拱肋节段拱脚端置于拱座上,借助拱座上预埋件通过链子滑车逐步调整第一吊段拱脚端铰轴钢管位置,使其与预埋的拱脚铰座接触密贴上好临时扣索并张拉扣索。靠跨中的一端,用横向调位缆风索调整好轴线位置,根据设计标高用临时扣(缆)索调整标高,待力全部交于扣点,拱肋标高、轴线调整满足规范要求后,取下吊点。然后按同样方法吊同岸下游第一吊段,对称吊另一岸上、下游第一吊段。第一节段吊装就位后将铰轴钢管及拱脚铰轴连接的两斜腹杆灌注50号砼,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第二吊段的安装。按相同的方法,对称吊完第二吊段、第三吊段,第二吊段用临时扣(缆)索固定,第三吊段采用设计的1正式扣索,正式扣索由43束15.24低松驰高强度钢铰线组成,扣索在现场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由多根钢铰线编成束,并作防护。扣索安装通过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的工作天线安装主拱肋锚固端,用吊塔上扒杆配合手拉葫芦将扣索装入扣塔扣索锚箱各张拉孔中。每组扣索采用上、下游、主跨、边跨对称张拉和调整索力的张拉方案,扣塔上设置扣索锚箱张拉平台,正式扣索挂好后,按设计标高对高程进行调整,正式扣索的张拉和临时扣索的放松均按逐根分级,对称的原则进行,以标高控制为主,同时兼顾索力。索力用频谱分析仪测试,在调索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施工安全。扣索的张拉、放松可采用多台千斤顶同时工作来实施,逐步地将力交于正式扣索,张拉至设计要求松去临时扣索。安装完成第一扣段后,每根主管用60010020mm四块钢板将上、下弦主管与预埋主管临时连接,以起限位拱铰、稳定拱肋扣段的作用。全桥合拢后再解除此临时连接,按设计要求焊接该接头。第二节段安装就位后(安装方法同第一吊段),用缆索吊装系统中的靠内侧两组天线抬吊该吊段肋间横撑进行安装。肋间横撑在加工厂内完成与拱肋节段的啮合加工并试拼装,确保其加工精度,减少由于误差而引起的工地现场的拼装困难,尽快的完成一个吊装单元,确保结构安全施工。肋间横撑安装定位,且高程、轴线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后及时焊接作业。上、下游同岸两个同一吊段肋间横撑安装时其横向距离的有效控制通过调位设施实现。按同样方法完成其它吊段间横撑的安装。各吊段间拼装接头,先用高强螺栓拼装,然后焊接法兰盘周边。一个扣段完成后,进行节段间对接钢管的焊缝焊接。节段间环焊缝施焊对称进行,施焊前需保证节段间有可靠的临时连接并用定位板控制焊缝间隙。扣段间的焊缝,待拱肋合拢并调整拱肋标高、轴线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焊接。各拼装接头的螺栓拼接和焊缝焊接施工,采用悬挂工作平台来完成。因焊接节段间的焊缝是控制吊装施工工期实现的关键工序,此工序按招标文件规定,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2) 一般扣段的安装(2、3、4、5、6扣段)一般扣段参照吊装程序与拱脚扣段(1扣段)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按吊装程序,每一正式扣索挂好后,均须对该扣索之前的扣索进行调索作业。调索作业根据设计方和施工监控方现场共同发布的调索索力和拱肋标高、调索顺序,对每一号索采用张拉设备逐根,分级、对称张拉。同时用频谱分析仪对索力进行测试,以确保调索顺利开展。对每一扣段,均进行一次拱肋轴线、拱肋高程的调整,避免拱肋的线形、标高误差累计到最后而造成调整困难,确保其安装精度的有效控制。(3) 合拢段安装拱肋第6扣段安装完成后,尽快地实施合拢。合拢前通过扣索、抗风索,对拱肋进行线形、标高的调整,并根据需要进行温度修正, 选择温度稳定时段用设计临时合拢构造实施瞬时合拢。设计合拢温度在15左右,不超过20。临时合拢构造设在两主弦管间,全桥共4个,通过花兰螺栓旋转对拱圈两侧施力达到弦杆内力调整及定位的目的。合拢施工统一协调指挥,确保合拢时4个临时合拢构件同步完成作业。合拢后对拱肋线形及位置实施精确测量,通过扣索和拱顶合拢装置进行精调,调整合格后固定合拢装置,进行各扣段间连接的焊接工作,完成后拆除临时合拢装置。2.5 松扣和卸扣空钢管拱肋合拢、各节段接头焊接完成,封固拱脚(按设计文件实施),由两铰拱转换成无铰拱后,逐级松扣,将扣索拉力转换为拱的推力。松扣程序为:从跨中6号扣索开始,两岸对称分级(扣索拉力分5级,每级放1/5),依次(从6号1号)放松,各扣索松一级,暂停15至20分钟后,测试拱肋钢管应力、标高、轴线及平面位置,经设计、监理、施工监控方确认后,再进行第二级放松循环。最后一级保留5%左右的扣力暂不放松。松扣后对拱肋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量结果来决定: 纠偏方式(适当调整浪风索、部分扣索索力等)。 修正管内砼灌注方案和灌注顺序。拱肋钢管内砼灌注完成后,彻底放松扣索,并将扣索拆除。2.6 主拱上立柱、吊杆、系杆及纵横梁的安装主吊装系统也承担着吊杆、系杆、纵横梁、行车道梁的吊装工作。主拱圈吊装合拢并灌注完钢管内砼后,着手进行拱上立柱、吊杆和系杆的安装。纵横梁由工厂制作用船运至施工现场,利用主吊装系统内侧两组主索上的吊点垂直起吊,再通过调整牵引索使之就位,完成吊杆纵横梁安装。2.7 桥面系的安装桥面系的安装是完成纵横梁以后进行。2.8 塔架的拆除完成桥面系的安装以后拆除塔架(塔架的拆除方案,本方案不作详细说明)。第三章 缆吊系统设计3.1 概述根据设计文件精神及工地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公司的设备人员情况,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3.2 主吊系统设计3.2.1 主吊装系统选索及布置主吊装系统主跨径371.5,后锚端跨径为301.0m(益阳岸上游);284.0(益阳岸下游)及241.0m(南县岸下游);191.0(南县岸上游),益阳岸后锚端其水平线夹角1819南县岸后锚端其水平线夹角2632。全桥共设两套主索吊装系统,每套系统各种钢丝绳的规格如 (表9和表10)所示: 3.2.2 复合式缆索吊机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 表(1)3.2.3卷扬机选择(1) 8台10T摩擦式滚筒卷扬机(线速度恒定)起吊; (2) 8台10T摩擦式滚筒卷扬机(线速度恒定)牵引;3.3 工作天线系统3.3.1 工作天线的选索及布置为便于两岸小件物资设备的运输交流,另设置两套工作天线,上下游各一组。主吊装系统主跨径371.5m,后锚端跨径及水平夹角同主索。各种钢绳的规格如表(2)所示: 工作天线钢索规格表 表(2)3.3.2工作天线设计参数计算结果(一套) 表(3)跨径(m)371.5主索垂度最小1/18.1,最大1/14设计吊重(T)1039普通钢绳主索(根)2 主索重载安全系数5.119.5牵引索(线)1 牵引索安全系数4.5牵引卷扬机拉力(KN)37.8319.5起吊索(线)4 起吊索安全系数7.1起吊卷扬机拉力(KN)27.353.3.3卷扬机选择(1) 4台5T普通中速卷扬机一牵引;(2) 4台5T普通中速卷扬机一起吊;3.4吊具设计3.4.1概述拱肋吊装系统吊具包括缆索跑车、起吊滑车组、吊点分配梁、吊点、夹具等结构。全桥布设四套(二组)主索,每组上设置两套吊具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