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4月19日 14:0015:30 试卷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细束由红、蓝两色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息照相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偏振b增透膜的厚度应为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c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d. 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分别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3、 静止在湖面上的小船中有两人分别向相反方向以相对于河岸相等的速率水平抛出质量相同的小球,先将甲球向左抛,后将乙球向右抛。水对船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抛出的过程中,人给甲球的冲量等于人给乙球的冲量b. 抛出的过程中,人对甲球做的功大于人对乙球做的功c. 两球抛出后,船向左以一定速度运动d. 两球抛出后,船向右以一定速度运动4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b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c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5、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中,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就是光子b、图中为使电流表的示数减小为零应将触头p向b端移动c、用频率为1的光照射光电管,改变滑片位置当电流表示数减为零 时电压表示数u1,用频率为2的光照射光电管,电流表示数减为零时电压表示数u2,可得普朗克常量h= (e为电子的电量)d、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6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水平拉力f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时的at图像如图所示,t0时其速度大小为2 m/s,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2 n,则()at6 s时,物体的速度为18 m/sb在06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00 jc在06 s内,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36 nsdt6 s时,拉力f的功率为200 w7、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彩虹作了如下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下图是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b、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大于对b光的临界角c、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d、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大8、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p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q以水平速度v正对p滑动,则它们碰撞后 ( ) a若mm 则q物体不可能静止cq物体不可能继续向前运动d若相碰后两物体分离,则之后它们不可能再相碰9、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0.7ev的光子b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2ev的光子c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d用能量为10ev和3.6ev的两种光子同时照射大量氢原子,有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10、如图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水平轻绳用恒定的拉力f拉甲车直到两车相碰,在此过程中( ) a甲、乙两车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之比为 b甲车移动的距离为 c此过程中人拉绳所做功为fl d此过程中人拉绳所做功为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1)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填选项前的字母)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 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c.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条纹的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图乙读数为_mm,求得这种色光的波长_ nm。(已知双缝间距d0.2 mm,双缝到屏间的距离l700 mm12、(6分)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结合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的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和mb;安装好实验装置,使斜槽的末端所在的平面保持水平;先不在斜槽的末端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a离开斜槽后,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小球a的两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小球b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小球a仍从位置p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它们碰撞,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下两个小球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测出所需要的物理量。请回答:(1)实验中a、b的两球质量大小关系应满足 (2)在步骤中,需要在照片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 _;(请选填“x0、y0、xa、ya、xb、yb”)(3)两球在碰撞过程中若动量守恒,满足的方程是:_.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如图所示,横截面(纸面)为的三棱镜置于空气中,顶角a=60。纸面内一细光束以入射角i射入ab面,直接到达ac面并射出,光束在通过三棱镜时出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为(偏向角)。改变入射角i,当i=i0时,从ac面射出的光束的折射角也为i0,理论计算表明在此条件下偏向角有最小值0=30。求三棱镜的折射率n。 14(10分)一滑雪运动员以滑雪板和滑雪杖为工具在平直雪道上进行滑雪训练。如图所示,某次训练中,他站在雪道上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水平推力f=60n而向前滑行,其作用时间为t1=1s,撤除水平推力f后经过t2=2s,他第二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且其作用时间仍为1s。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50k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0n,求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15、(12分)下面是一个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中自由下落的物体和经反弹后,能上升到比初始位置高得多的地方是某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026,在其顶部的凹坑中插着质量010的木棍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下端离地板的高度125处由静止释放实验中,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脱离球开始上升,而球恰好停留在地板上求木棍上升的高度,重力加速度1016. (16分)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的右端与竖直挡板的距离为s=0.5m.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a以初速度v0=6m/s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当b与竖直挡板每次碰撞时,a都没有到达b的右端.设定物体a可视为质点,a、b间的动摩擦因数=0.2,b与竖直挡板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g取10m/s2.求:v0abs(1)b与竖直挡板第一次碰撞前的瞬间,a、b的速度值各是多少?(2)最后要使a不从b上滑下,木板b的长度至少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6-2017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物理 答案考试时间:2017年4月19日 14:0015:30 试卷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ccdacbdbcabc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1)a (2分) (2)13.870 (2分) 660 (2分)12、 (1)mamb(2分) (2) x0、xa、xb (2分)(由于频闪照相的频率固定,因此只需要测量小球的水平位移)(3)max0maxambxb(2分)efd60abci0i00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设光束在ab面的折射角为,由折射定律: 2分设光束在ac面的入射角为,由折射定律: 2分由几何关系: 2分 2分联立解得: 2分14(10分)对运动员从开始到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的运动过程,根据动量定理 3分解得第二次刚撤除水平推力f时速度 2分此后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到停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3分解得滑行的最大距离 s=6.4m 2分15、(12分)a、b一起自由下落的过程:(1)2分代入数据得:v5m/s1分a反弹后的速度大小方向向上1分此时b的速度大小方向向下1分a、b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定律(2)2分代入数据得: 1分b上升的高度(3)2分代入数据得: 2分16. (16分)(1)设a、b达到共同速度为v1时,b向右运动距离为s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动能定理有 联立解得 s1=2m (以上共2分)由于s=0.5m2m,可知b与挡板碰撞时,a、b还未达到共同速度.设b与挡板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为va,b的速度为vb,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分)由动能定理有 (2分)联立解得 va=4m/s、 vb=1m/s (2分)(2)b与挡板第一次碰后向左减速运动,当b速度减为零时,b向左运动的距离设为sb,由动能定理有 由上式解得 sb=0.5m (1分)在a的作用下b再次反向向右运动,设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