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光检查 二 镜片箱 镜片箱 镜片箱里包含各种正负球镜 正负柱镜和各种附属镜片 与综合验光仪不同的是可以任意取用 从规范程序角度看不方便 但在某些时候也有其方便之处 1 正负球面镜片2 正负柱镜镜片3 三棱镜镜片4 交叉圆柱镜5 红色滤片 绿色滤片精调球面透镜度数6 裂隙片7 针孔片检测被检眼是否存在屈光不正8 遮盖片遮盖非检测眼9 平光片识别伪盲 试镜架 试镜架是一副能用来试戴的 能通过调整来适合大多数脸型的镜架 由于它比综合验光仪小 所提供的近感知刺激较小 配合镜片箱 我们用于临床上最后的处方确定 插片法测量屈光不正 准备 1 视力表2 试镜架3 镜片箱4 标准照度的房间 操作流程 一 雾视到0 2或0 3二 遮盖左眼 测量右眼 视力达到0 7三 散光盘粗测散光 预加 0 25D柱镜 四 交叉圆柱镜精调轴位与度数五 检查视力 使其达到1 0六 双色实验 精调球镜度数七 加 0 75再次雾视 加度数至看清1 0八 遮盖右眼 测量左眼九 双眼平衡与近用舒适性 雾视 定义 在被检者眼前加适度的凸透镜放松调节的方法 假性近视 雾视的定义 原理 在被检者眼前加适度的凸透镜 使平行光线入射被测眼后 焦点 或焦线 转移到视网膜近前方 从而缓解被测眼调节张力的方法 雾视原理 准备工作 1 标准照度的验光室2 远用视力表3 镜片箱或综合验光仪 操作流程 1 选择瞳距合适的试镜架 加上检影或电脑验光仪的客观数据 2 遮盖左眼 测量右眼 3 此时视力大多已经达到0 8以上 如果不能达到 可以加减镜片度数 直到初步到达0 8 以0 25D为梯度逐步增加正镜片或减少负镜片 知道视力下降到0 3 或者直接加 0 75 1 50Ds 使视力下降到0 3左右 4 同样方法使左眼进入雾视状态 双眼同时雾视 此时视力在0 2 0 3之间 若高于0 3 则适当的递增 0 25Ds 5 雾视5 10分钟 红绿视标的检测 色像差 白光 由七色光波组成 折射率 绿色光波 波长535mm黄色光波 波长570mm红色光波 波长620mm红绿视标检测是利用色相差的原理定量分析在屈光检查过程中被检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 三棱镜分离 色相差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通过同一屈光系统时焦距上的差异称为色相差 原理 人眼屈光系统存在色相差 在正视状态下外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 绿色光波结焦在视网膜前 黄色光波结焦在视网膜上 红色光波结焦在视网膜后 不同的屈光状态的眼所见到的红绿视标是什么样的 1 正视状态2 近视状态3 远视状态 操作流程 1 在试镜架上植入被检者的验光矫正度数 此时视力已经达到0 8以上 2 遮盖左眼 先测右眼 3 嘱咐被检者注视红绿视标 先看绿再看红再看绿 询问被检者哪种颜色中的视标更清晰 或者两者一样清晰 4 被检者报告 若红色清晰 近视欠佳 应加上 0 25D 减去 0 25D 若绿色清楚 近视过矫 应减去 0 25D 加上 0 25D 5 再次询问哪个更清晰 以0 25D为梯度增减镜片 直至红绿一样清晰 远交叉视标的检测 定义 水平与垂直线条正交的交叉状视标 作用 微调球镜度数 操作步骤 1 矫正视力达0 8 1 0 及主观验光接近终点时的低度雾视状态 2 遮盖左眼 检查右眼 3 投放远交叉视标 4 被测眼前内置 0 50交叉圆柱镜 嘱被检者注视远交叉视标 5 询问被检者 水平线 垂直线哪组线条更清楚 如垂直线清晰 以 0 25D递增 直至水平线与垂直线一样清楚 此时镜架上 或综合验光仪 矫正镜片度数即为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数 散光的测定 什么是散光 定义 人眼的屈光系统的两个子午线的屈光力量不同 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的眼 散光眼的示意图 又名史式光锥 例 1 2 00Ds 0 50Dc 180 2 3 00Ds 1 00Dc 90 散光眼的分类 规则散光 两条主子午线互成直角 且可用柱镜矫正的散光 不规则散光 在同一条子午线的不同部位 屈光力量表现不同者 称之为不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的分类 1 复性近视散光2 单纯性近视散光3 混合散光4 单纯性远视散光5 复性远视散光 散光表 原理 利用散光眼具有方向性这一特点 散光盘 是由12条或24条放射状均匀分布的线条组成 每条放射线间隔30 12条放射线 或15 24条放射线 判断 1 有无散光2 检查散光轴散光轴 最清晰线的最小终点数X30 此方法对于高度散光不适用 准备工作 1 要求被检眼应在近视性散光的状态 若被检眼是混合性散光或远视性散光 应通过加正球镜的方法 云雾 使被检眼变成 人工 近视性散光眼 2 散光盘与视力表3 镜片箱与试镜片4 雾视的基础上进行检查 操作流程 1 去除试镜架上所有的柱镜2 逐步增加负球镜 远视者递减正球镜 使视力达到0 6 3 投放散光盘 询问被检者是否有一些线条比较清晰 另一些比较模糊 还是都差不多 5 假设被检者觉得各个方向的线条清晰度都差不多 散光盘验光结束 被检者未检出散光 6 如果被检者觉得清晰度有差异 询问几点钟方向的线条最清晰 7 在最清晰的较小的终点数乘以30的轴向上加负柱镜 至所有线条一样清晰 8 检查被检者视力并调整球镜度至最佳视力 裂隙片法 原理 利用散光具有方向性的视觉特点 裂隙片缝宽 0 5mm 1mm 散光较小的被检眼 可能不容易通过裂隙片检查出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 后焦线靠近视网膜 裂隙片缝隙的朝向不同 进入眼内光束的大小不同 视网膜的清晰度不同 视力就不同 当缝隙与弱主径线一致时 缝隙最大程度地限制了强主径线光束的宽度 使该方向的光束最窄 视网膜上的模糊斑变小 视网膜像最清晰 眼的视力最好 总结 缝隙的方向也就是负散光轴的方向 基本原理 准备工作 1 用最佳视力法或红绿法确定球镜度数 为了避免调节的影响 应增加正镜度或减少负镜度 可增加 0 75D 或者将视力降到0 5以下作为标准 2 裂隙片与视力表3 镜片箱与试镜架 1 去除试镜架上所有柱镜 2 用最高正镜矫正至最佳视力 3 雾视 0 75D 查视力 4 在眼前加上裂隙片 让被检者注视雾视后的最佳视力的上一行 从水平方向开始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裂隙片 让被检者比较各个方向的清晰度 停在被检者觉得最清晰的方向 检查方法 5 查视力 在被检者眼前加正球镜 待被检眼觉得视标模糊 在改加负球镜至最佳视力 在光学十字上标记该方向的屈光度 6 保留上述镜片不要拿开 将裂隙片转到与上述方向垂直的角度 查视力 直接加负球镜至最佳视力 在光学十字上标记该方向的屈光度 7 将光学十字转化为球柱联合的形式 将相应的球镜和柱镜加在眼前 查矫视力 并记录结果 8 如果在旋转裂隙片时 被检者觉得各个方向的清晰度差不多 可判断无散光 取下裂隙片 并加球镜至最佳视力 交叉圆柱镜检查 手持式交叉圆柱镜 交叉圆柱镜 JCC 是由两个度数相等 符号相反 轴位垂直的圆柱透镜重叠磨制在一起所构成的光学器具 交叉圆柱镜镜片上有正柱镜和负柱镜的轴向 白 黑 点表示正柱镜轴向 红点表示负柱镜轴向 与正负轴位夹角45 方向附有一个镜柄 便于检查者手操做 镜柄上刻有柱镜的屈光度 常见 0 25D 0 50D 1 00D 制作原理 原理 轴向 柱镜可以矢量相加的原理 度数 利用了最小弥散圈在视网膜上的视觉特点 散光度数大 则视网膜上的最小弥散圆大 视力相对较差 散光度数较小 则视网膜上的最小弥散圆也小 视力相对较好 目的 精确柱镜的轴与度数前提 检影时已初步检出散光轴位及度数或散光表等方法检验出散光检查步骤1 单眼进行 先右后左2 最佳视力或红绿等清3 解释工作4 确定散光轴位5 确定散光度数 1 投放斑点状视标2 将交叉柱镜置于右视孔前 使反转轴与柱镜轴向重合3 翻转交叉圆柱镜并将两面分别命名为1和2 被测者注视斑点状视标2 5s 嘱顾客比较两面的清晰度4 若1 2两面的清晰度相同 证实柱镜试片的轴向无误 若1 2两面的清晰度不同 证实柱镜试片的轴向有误 确定轴向 5 明确清晰面后 辨认清晰面交叉柱镜负轴 红点 所在的轴向 旋动柱镜的轴向 使柱镜试片的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轴 红点 所在的轴向转动 追红 若原柱镜试片焦量 1 00DC 每次调整10 若原柱镜试片焦量 1 00DC 每次调整5 6 重复上述5 2 5 5步骤 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 1 2两面的清晰度一致 7 再次转动 直到清晰面反转 由此确认等清晰时轴向正确 8 转动交叉柱镜的外环 使其焦度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9 翻转交叉圆柱镜并将两面分别命名为1和2 被测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 5s 嘱顾客比较两面的清晰度 精确度数 10 若1 2两面的清晰度相同 证实柱镜试片的焦度无误 若1 2两面的清晰度不同 证实柱镜试片的焦度有误a 若清晰面为交叉柱镜的负轴 红点 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则将柱镜加 0 25DCb 若清晰面为交叉柱镜的正轴 白点 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则将柱镜减 0 25DC在进行度数的确定时 要遵循等效球镜法则 每增加 0 50D的柱镜度球镜度数减少 0 25D 每减少 0 50D的柱镜度 球镜度数增加 0 25D 11 重复步骤5 9 5 10进行调整 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 顾客诉1 2两面的清晰度一致 且加散光后清晰面反转 注意事项 1 注视视标也可以是最佳视力上一行 2 翻转时速度要均匀 不宜太快或太慢 如果被检者不能立即做出判断 则再翻转一次 3 翻转过程中保持手柄方向不动 主视眼的测定 主视眼 从人的生理角度讲 每个人都有一个主视眼 可能是左眼 可能是右眼 主视眼所看到的东西会被大脑优先接受 人的大脑习惯性利用主眼的成像来分析和定位物体 主眼由于运动多 获得的补给也多 往往发育的比副眼好 方法一 方法二 主视眼测试卡 主视眼对于验光的影响 在配镜过程中 戴镜后非主视眼视力由于主视眼 会引起戴镜不适 因此要充分矫正主视眼 使主视眼视力优于非主视眼在双眼矫正视力不等的情况下 把主视眼作为主要对象进行矫正 目的是避免因主视眼与非主视眼颠倒而出现视觉干扰现象 修正处方原则 远视眼6 7岁以下儿童 3 00D 多属于生理状态范畴 一般无需矫正但出现弱视 远视程度较高 内斜视任一情况者需加以矫正 采用全矫8 15岁儿童 采取散瞳低度数仍可暂不配镜 但出现视疲劳情况 按检查结果的1 3原则配镜超过 3 00D应以矫正 矫正原则按1 4隐性远视原则配镜 初期不适课可稍减度数 短期内逐增至充分矫正 远视眼青年人及成人远近视力都正常 无不适感可不配镜有视力下降或视疲劳症状出现 按照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配镜 2 近视眼 6岁以下儿童 散瞳验光 发现近视找原因 充分矫正 积极控制18 40岁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原则 同时考虑顾客视近需求可适当降低度数 发现顾客度数降低 谨慎降低度数40岁以上顾客 考虑到老视 配镜需兼顾近视力 2 近视眼青年人及成人远近视力都正常 无不适感可不配镜有视力下降或视疲劳症状出现 按照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配镜 3 散光眼如何给度数高度散光 3D年龄 7岁 全矫7 35岁 RGP矫正视力35岁以上 接受为原则1 3或1 2 屈光参差 定义 大多数人双眼的屈光状态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两眼屈光状态的差异较大 会对双眼视功能造成影响 将这种双眼屈光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的情况称为屈光参差 两眼0 25D的屈光差异会产生视网膜物像0 5 的大小差异 而人脑能接受的双眼视网膜物像大小差异通常不超过5 因此 超过2 50D的屈光参差将可能影响正常的双眼视功能 分类 1 复性远视性参差2 复性近视性参差3 单纯性远视参差4 单纯性近视参差5 混合性参差6 垂直性参差 准备工作 1 检影镜2 镜片箱 试镜架3 视力表4 交叉圆柱镜 散光盘 裂隙片 屈光参差合并废用性斜视 1 测量瞳距时 应先遮盖被检者左眼 将瞳距尺零位对准被检者右眼的角膜反光点 在遮盖被检眼的右眼 读出左眼角膜反光点对应的刻度 2 检影时 由于不能双眼同时注视远处视标 需要遮盖另一眼 让被检眼看远处视标 检查者从被检者颞侧约10 15角度进行检影 3 由于斜视眼通常被深度抑制 很难进行棱镜分视的双眼平衡 如果双眼的矫正视力相同 可进行交替遮盖达到双眼平衡 屈光参差合并弱视 1 如果度数高的眼矫正视力低于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