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滨路S1-2总说明_第1页
栏滨路S1-2总说明_第2页
栏滨路S1-2总说明_第3页
栏滨路S1-2总说明_第4页
栏滨路S1-2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蚂蚁图纸-您身边的图纸: 第一篇 总体设计说明 S1-2 - 7 -xx市环xx连接线栏杆集镇至环湖大道(栏滨路)位于xx市北部,是xx市自北向南的一条纵向主干道,路线起于栏杆集镇北侧合宁高速互通(拟建)与县道X017交叉处,利用栏杆集镇奇瑞大道线位至县道X001折向西南,在合宁铁路xx北站处利用现状铁路桥孔下穿,途经赵集、柳集两个居民点,在柘皋镇西侧与合巢芜高速交叉后继续向南,与省道S331交叉后下穿商合杭铁路(规划中),在中垾镇西侧与省道S105平交后下穿京福高铁、淮南铁路交叉,继续向南终于xx北岸环湖大道。栏滨路是xx市境内南北向的一条重要公路,纵贯xx市中部,连接栏杆、柘皋、中垾三个乡镇,后接环xx大道,是规划的省道(定滨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对加强合巢产业新城与沿线乡镇的交通联系,完善区域公路运输网络、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环xx旅游产业发展,强化合巢对外与长三角、对内与沿线乡镇交通联系,带动巢北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xx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xx市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打造xx生态旅游胜地等有积极意义,因此建设本项目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目前,与栏滨路相关的公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服务水平低,交通绕行距离远,已满足不了交通发展的需求,同时线路穿越栏杆、柘皋镇区,与城市交通干扰严重,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其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设计项目为栏滨路北段,起于栏杆集镇北侧县道X017与奇瑞大道交叉处,利用奇瑞大道线位,在合宁铁路xx北站处利用现状下穿,途经赵集、柳集两个主要居民点,终于柘皋镇上万村,与连接线相交,连接线起于主线K21+098处,向东与省道S331相接。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任务依据1)环xx连接线栏杆集镇至环湖大道勘察设计通知书。2)环xx连接线栏杆集镇至环湖大道勘察设计合同。2、设计依据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文)3)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87)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6)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9)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1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2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22)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2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2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2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1-3)2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2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9)30)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31)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32)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3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3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40-2010)3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3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交公路发2007358号)3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3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62-92)3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细则(JTG/T D31-02-2013)3、测设经过我公司根据中标通知书及招标文件的要求,组织力量、精心准备,多方收集资料,于2014年11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文件。2015年1月5日1月6日,合肥市发改委在xx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评审通过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我公司结合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及咨询单位意见,对平面线形进行了局部优化,并进行施工图外业勘测,分路线、桥涵、交叉、地质、试验等专业组成共同实地调查,具体收集路线、路基、路面、桥涵、沿线设施、其他工程、桥涵地质、筑路材料以及占地拆迁等资料。施工图设计阶段外业于2014年1月上旬完成,内业设计于2014年2月初完成。文件内容、图表规格、均按部颁2007年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编制。二、设计标准1、 主线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3)路基、路面:路基宽15m,路面宽12m(奇瑞大道路基宽度20m,路面宽度14m)。4)设计荷载:公路-级;5)设计洪水频率:中桥为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为1/50。2、 连接线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3)路基、路面:路基宽15m,路面宽12m。4)设计荷载:公路-级;5)设计洪水频率:中桥为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为1/50。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等1.路线起终点及全长栏滨路北段起于栏杆集镇北侧合宁高速互通与县道X017交叉处,利用栏杆集镇奇瑞大道线位,在合宁铁路xx北站处利用现状下穿,途经赵集、柳集两个主要居民点,终于柘皋镇上万村,与连接线相交,连接线向东与省道S331相接。栏滨路北段主线长度21.098Km。连接线起于主线的K21+098.280,栏滨路北段终点处,向东接至S331。连接线长度2.192Km。项目总长23.29Km。根据工程规模,环xx连接线-栏杆集镇至环湖大道(北段)共分为两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桩号范围为K0+000K12+900,全长12.900公里;第二合同段为:主线桩号范围为K12+900K21+098.28,连接线桩号范围为LK0+000LK2+192.26,全长10.391公里。 本段为第一合同段。2.中间控制点本项目中间控制点:合宁高铁、X001、X060等。3.沿线主要城镇路线全线位于安徽省xx市境内,经过区域主要途径栏杆集镇、柘皋镇2个集镇。行政区划沿线起始桩号长度(m)合肥市xx市栏杆集镇K0+000K12+900129004、主要公路和铁路序号被交道路桩号被交道路等级交叉形式1X017县道K0+000三级公路十字交叉2合宁高铁K0+942高铁立体交叉3X001县道K1+455.56三级公路十字交叉4X060县道K10+670.7三级公路十字交叉5.工程概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一标段备注1路线长度公里12.92土石方千立方米78.743路基防护米3810撒草籽平方米8814.14路面工程数量立方米12624.1沥青面层数量5中、小桥m/座162.32/66涵洞m/道1166.6/587平面交叉处48拆迁建筑物平方米1857.64拆迁房屋数量9拆迁电力、电讯杆根4810临时土地亩524.9311建筑安装费(万元)14346.42四、初步设计批复及评审专家意见执行情况1、项目建设规模、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均与初步设计批复一致。2、采用技术标准与初步设计批复一致,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15 米。设计荷载:公路-级(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中桥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1/50。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3、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优化路基填土高度,平纵面指标均参照二级公路线形指标控制,并考虑以后公路升级的线形指标要求。五、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点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安徽省xx市境内。xx市地貌复杂多样,按其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圩畈平原三大类型。地势是北倚江淮分水岭向沿江倾斜,地势向南渐低;细部趋势是:以中部北东-南西向的山丘带为界,其东南部为向长江倾斜地势,形成山丘-岗地-圩坂多级阶梯。路线进过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5.055.0.本次勘察所用地形图比例1:1000,1985国家高程。地貌上总体属江淮平原,微地貌单元为波起伏平原。2、区域地质条件从晚震旦世至早志留世早期,xx属下扬子海海盆。志留纪期间中加里东运动造成安徽地壳大面积大幅度上升,xx一带海退后成海滩相沉积。中三叠世早期,xx一带地台发展稳定,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地史阶段。在经历了侏罗纪至第四纪安徽地块上升后,xx近代地貌特征完成塑造。xx一带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和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复合部位,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北部的巢县穹断褶束和苏家湾凹褶束。区内发育有褶皱、断裂、裂隙构造,其中褶皱构造大都发生在印支旋回,而断裂构造则多活动于印支燕山旋回。规模较大的褶皱有青苔山背斜、马家山向斜、凤凰山背斜、俞府大村向斜、旗山向斜。断裂构造以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为主,著名的郯庐断裂带贯穿地区。根据有关资料,沿线无活动断裂及其他影响区域稳定的地质构造存在。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路线经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度,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4、气候xx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年之中,一月的平均温度为最低,约为2.42.8;七月平均温度最高,约为28.228.4。全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约-7.5。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间,降水日数年均为123.5日,地域分布为北部偏少南部稍多。季节分配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但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表现出气候的明显变异性。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常有连阴雨、暴雨(雪)、霜冻、高温、大风、冰雹等灾害出现。5、水文地质评价1)地表水本项目区域内排洪排涝。灌溉水利设施完善,自然河流及人工沟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水塘星罗棋布,构成了区内较为发达的地表水系。区内地表水动态变化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季降水充沛,水位高、流量大,冬季降水量少,水位低、流量小。河道最高水位多出现在7、8月份,最低水位多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1、2月份。水位同降水量具同步升降关系。2)地下水本项目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勘察期间未见有稳定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0m,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随大气降水变化。6.自然区划根据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在自然区划中,本项目属2区。六、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沿线筑路石料分布广泛,石料可沿线购买,水泥、木材、钢材等材料当地均可购买,除沥青材料须远运外购外,其它材料均可从当地购买。本项目位于xx市境内,与S331、S105相连,离高速公路较近,交通方便,可以通过汽车直接运达本项目施工现场。全线主要筑路材料采用情况如下:1)土:沿线设置集中取土坑。2)石料:xx市及柘皋镇附近料场。3)路面上面层碎石:xx市采购。4)天然砂:xx市采购。5)水泥:xx市采购。6)沥青:芜湖采购。7)石灰:xx市采购。七、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在定线过程中,使平纵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尽可能减少高填,降低填土高度,以减少占地,避免过多地破坏自然地貌。全线道路结合原有桥涵通道的位置合理布设桥涵通道,同时在需要补充新涵洞的路段,根据现场地形等实际情况选取新涵洞的位置。全线老路两侧有排水沟的路段,设计时,对破坏原有排水沟路段,全部恢复,同时在过村庄集镇段设置盖板边沟。道路土路肩及绿化带喷洒草籽,同时绿化带中植树以使得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将工程、经济、环保三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严格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原则,施工图设计采取如下措施,使工程建设与地形环境和谐相融,保护好环境,使本项目真正 “源于自然、融于自然”。1)坚持地形选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本路段地形起伏较缓,地质条件相对简单,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顺应地形,顺势而行,处理好线形与地形、农业之间的关系,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方工程,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公路线形融入自然环境。2)积极采用“自然性”设计,减少人工痕迹工程设计以追求自然,顺应自然为目的,坚持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如采用“灌草混植”的坡面防护,采用符合原地貌形态的生态排水设施等,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3)取弃土设计及水土保持对策 本项目路基土石方总体缺土,根据缺土路段分布和地形设置特点设置取土场,路基缺土在新建路段采用集中取土方案。 取土场设置以节约土地、经济实用、施工便利、安全环保和易于生态恢复为原则,场址的符合自然演变规律,符合场地附近道路、地形、水体的安全要求,控制汇水条件和地形条件,配以必要和有效的生态恢复设计,临近道路路段设置安全措施。(1)最大限度地增加平面场地的面积,减少斜坡,削弱场地表面水的流动性;(2)提高场地表面土体的密实度,利用弃方填筑设置反滤结构,减少入渗;(3)加强生态建设,利用植被结构保护土体,使场地拥有长期持续的自我保持能力;(4)重视施工控制,加强临时防护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对附近土地的破坏。(5)提倡“环保方案预设计”,注重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选线时避让饮用水源,对灌溉、养殖水塘等也尽量避让,必须通过时将路线布设在水体下游,并采用绿化等隔离措施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路基排水设计时,注意流水方向,路面水、边沟水集中排入一定的水域,不得随意排入路侧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水土资源。路线设计时灵活运用指标,减少房屋拆迁、减少管线干扰、减少占用土地,对沿线每一处村庄、每一条道路进行调查,相应地设置平交、道口,解决沿线居民的出行问题,减轻公路建设形成的阻隔现象。5)加强景观设计公路建设必然会对景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注重路线、交叉、路基以及桥梁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把公路本身视为景观来进行研究。在公路绿化设计中,以美学理论为指导,按自然科学规律办事,满足公路交通和植物物种生活习性的特殊要求,科学地进行绿化类型选择和植物配置,使公路成为具有供人们使用和欣赏的双重功能。八、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1. 占用土地情况本项目所在区为微丘及丘陵地区,地形北高南低。为贯彻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设计时尽量避让大面积水田区域,尽量选择岗地布线,尽量少占农田。2. 节约用地措施项目所经区域土地基本以水田和岗地为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群众利益,采取如下对策措施,最大限度节省用地。1)坚决按照公路用地指标要求指导设计,贯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深化总体方案研究,优化平纵面线形,使土石方数量尽量平衡,减少取土场用地。3)加强临时用地复耕还田措施。九、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本项目将于2015年3月初开工,至2016年8月底建成通车,计划工期18个月。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恢复中线、征地拆迁、临时工程、平整清理场地、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整个施工过程自2015年3月初至2015年5月底,计划工期3个月。1)恢复中线根据设计提供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公路用地表、控制点成果表、逐桩坐标表进行放线,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该项工作计划自开工之日起半个月内完成。2)征地拆迁根据征地拆迁图、征地拆迁一览表、临时用地一览表,召集各方代表,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自2015年3月初至2015年5月底,计划3个月内完成。3)临时工程完成主要便道、便桥、临时房屋和工棚、临时电力、电讯线路以及生产、生活用水池、水管等工程。自2015年4月初至2015年5月底,计划2个月内完成。4)平整、清理场地主要进行平整场地、砍树挖根、锄草、挖除表土、排除积水、挖除淤泥、回填、碾压等。自2015年3月初至2015年5月底,计划3个月内完成。5)材料采购及运输方案的确定沿线筑路材料除取土、石料外,均需外购。各种筑路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全段土石方工程应尽量纵向调运,利用挖余土方,对需要大量借土的地段,施工单位对设计提出的取土场,在实施时,应详加核实,与地方协调确定,并制定具体的取土计划,经济合理地调运工程用土。材料一般以汽车运输为主,也可部分利用地方运输方式,施工单位对各种材料的规格、用量、临时堆放场地等,均需作出合理的安排调运计划,注意工程项目的先后衔接,保证筑路材料及时满足工程所需,自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计划3个月内完成。2、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土方的开挖、调运、填筑、压实、护坡道的整修、防护工程及排水工程等,整个施工过程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计划整个工期约10个月完成。1)土方工程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设计要求进行,尤其要加强分层检验,确保填土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施工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计划安排10个月内完成。2)路基排水工程路基的排水工程主要是纵向排水沟、边沟、横向排水沟等,可在土方工程实施后同时进行,并注意与桥涵工程及自然沟渠的配合,尽量在旱季完成,抢在雨季前基本完成路基排水系统,将排水工程与路基土方、防护工程结合安排,穿插在土方工程中进行。施工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约10个月。3)防护工程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约10个月时间,将护坡工程与路基土方、排水工程结合安排,穿插在土方工程中进行。3、桥涵工程1)桥梁工程桥梁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JTG/T F50-2011)要求进行,根据下部结构基础、墩台浇筑情况和上部结构预制、现浇情况分别统筹安排施工。工期安排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计划工期10个月。2)涵洞工程施工同桥梁工程,工期安排自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计划工期7个月。4、交叉工程沿线通道及被交叉的道路,多为沿线人民生产、生活的交通要道,施工时建议采用相应措施,确保不中断地方交通。该项目工程可结合路基施工同时进行,工期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计划工期7个月。5、路面工程1)准备工作路面施工单位进场,完成场地平整、临时房屋建设、材料采购等工作,验收路基修筑质量(包括标高、路拱坡度、压实度等),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该路面施工。准备工作自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计划工期6个月。2)路面排水工程:路面排水工程主要由边沟、土路肩排水等项目组成。排水应在路面工程进行时之前进行,并注意与路基排水工程的配合,尽量在旱季分段完成,抢在雨季前基本完成路面排水系统。该工程自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计划工期4个月完成。3)路面施工路基竣工后,应尽快开始修筑路面。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并及时为施工现场提供资料,随时检查工程质量,为保证路面基层质量,要求对水泥稳定基层采用机械集中拌和的方法,然后用机械配合人工摊铺碾压,对面层建议采用大型机械摊铺成型设备,采用集中拌和,确保工程质量。该工程自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计划工期6个月完成。6、沿线设施及其它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