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题分为选择题(50分)和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用其它的笔填涂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2=50分)1.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爷爷曹腾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2013年11月复旦大学进行的dna检测否定了这一说法,证实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而我国古代也有过继养子“异姓不养”的风俗。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3. “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道教 d佛教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5.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6.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7.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a. 监察御史、按察史 b.御史大夫、刺史 c.参知政事、通判 d.刺史、通判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9、 (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孙山等上榜是通过()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10.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1.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赦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政事堂的设立 a弱化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加强了权力制衡12.知州宋叶适言:“艺祖思靖天下,以为不削节度,则其祸不息。于是姑置通判,以监统刺史而分其柄。命文臣权知州事,使名若不正、任若不久者,以轻其权。监当知榷税,都监总兵戎,而太守者块然徒管空诚,受词诉而已。”这表明(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较为普遍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地方司法人员由各州派文官担任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13.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1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 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15.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16.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 a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1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近代劫掠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八国联军19.梁启超指出:“吾国真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1845年,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条款表明(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 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21.传教士郎怀仁曾说:“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此现象最早开始于( ) a香港开始被割占之时 b内河航运权被破坏之时 c使馆界开始设立之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时22.右图是1894年英国讽刺漫画杂志刊登过一幅漫画:一个小矮子日本武士挑战全身披挂凶神恶煞的中国巨人,而西方人则站于木板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漫画表达出了对日本以弱胜强的赞扬 b漫画准确反映了中日两国的真实状况 c漫画承认了西方对于战争的默许态度 d漫画讽刺了西方各国政府的中立政策23.“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这首曾经激励国人抗战的八百壮士歌创作的背景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24.“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立场 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d战争的性质2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孙中山像和国旗经常出现于抗战建国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活动,这反映了a.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b.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西周重要政治制度材料二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材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作用。(4分)(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及其主要原因。(10分)(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下划线处的句意。(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12分)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苦无智慧命也了。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皇帝为什么“愁”和“烦恼”的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个信息),请就这两个信息说明历朝皇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其发展趋势是什么?(12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 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丘逢甲往事材料二日本人自己拍摄的日本关东军进攻北大营的图片。(1) 请你判断这首诗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2分)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怎样的斗争?(2分)(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简述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背景。(4分)(3) 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后,国共两党各有何表现?(5分)襄阳东风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2345678910111213dcbccadcdabb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总分cbcabcabcaab50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2 5分,27题12分, 28题13分。)26、 (25分)(1) 作用: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和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4分)(2) 趋向:从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分权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4分)原因:随着诸侯国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提高,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为兼并的需要,纷纷加强自身的权力;郡县制的推行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各诸侯国通过变法,用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分)(3)在郡县制中央集权的现有体制内,部分吸收封建制地方分权的因素。“专在下”: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专在上”: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容易产生权力高度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出现君主专制和独裁。(6分)(4)元朝的行省制度。(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分)27、(12分)信息一: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措施:(略)发展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信息二:如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措施:(略)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丞相制度被废除。信息三:如何解决选官用官的问题?措施: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沿革(略)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扩大了统治基础。(2)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3)官员素质不断提高。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越来越严密。给分标准:“愁”从信息一、二中任选一个;“烦恼”从信息三中任选一个说明,总的来说分析两个信息2分,解决问题的措施每个信息说明至少说出两个措施,两个信息共四个措施,每个措施2分,共8分,两个发展趋势2分。28、 (1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