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40Q/GDW77 / 77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248.42015代替 Q/GDW 248.4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第 4 部分:变电(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Management regulation for enforcing 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standards of transformer subst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Part 4:Electrical design of the substation(converter station) - -发布国家电网公司- -实施发 布Q/GDW 1248.42015目次前123言. II范围. 1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 1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23.13.23.33.4电气总的部分设计. 2配电装置设计. 5主变压器安装设计. 8无功补偿设计. 103.53.63.73.8站用电系统设计.蓄电池安装设计.防雷接地设计.电缆敷设设计.111213193.9户外柜体安装设计. 214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224.14.2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22220kV500kV 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 2235kV 系统及母线设备二次线设计 . 2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变电(换流)站电气部分设计强制性条文引用表 . 24编制说明. 32Q/GDW 1248.42015前言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控制,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规范质量安全行为,确保输变电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保证工程质量及电网安全,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部分。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标准分为 8 个部分:第 1 部分:通则;第 2 部分:变电(换流)站建筑工程设计;第 3 部分:变电(换流)站建筑工程施工;第 4 部分:变电(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第 5 部分:变电(换流)站电气工程施工;第 6 部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第 7 部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第 8 部分: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本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标准的第 4 部分。本部分代替 Q/GDW 248.42008,与 Q/GDW 248.42008 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本部分共收集 26 本规范,其中原规范 4 本,更新 7 本,新增 15 本,删除 5 本,共收集强条 305条,采用强条 191 条;修改了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及强制性条文汇总方式;增加了编制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时,识别强制性条文执行条号的规定。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山西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奋光、刘志强、王洪峰、曹鹏刚、郭天兰、崔瑞、郭亚昌、李向伟、王永红。本部分 2009 年 6 月 31 日首次发布,2015 年 11 月第一次修订。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IIQ/GDW 1248.42015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第 4 部分:变电(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122.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记录。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工程项目施工图编制前,设计单位应编制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报设计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项目部批准后执行。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应涵盖所有设计内容,不得漏项。2.2变电(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见表 1 。表1变电(换流)站电气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1序号卷册分类责任单位强制性条文执行表号强制性条文执行条号设计单位设计监理建设管理单位1电气一次部分设计1.1电气总的部分设计表 21.2配电装置设计表 31.3主变压器安装设计表 41.4无功补偿设计表 51.5站用电系统设计表 61.6蓄电池安装设计表 71.7防雷接地设计表 81.8电缆敷设设计表 91.9户外柜体安装设计表 102电气二次部分设计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表 112.2220kV500kV 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表 122.335kV 系统及母线设备二次线设计表 13注:表示设计单位为该项强制性条文执行的责任主体单位,并负责填写执行记录表;设计监理、业主项目部为强制性条文执行的检查、核查主体单位,并对执行记录表进行签证。Q/GDW 1248.4201533.1电气一次部分设计电气总的部分设计3.1.13.1.2本条适用于电气总的部分设计强制性条文的执行、记录。电气总的部分施工图卷册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见表 2。2表2电气总的部分施工图卷册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4292009)(序号 14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16.2.3 220kV 及以上电网的电压质量标准:1 枢纽变电站二次侧母线的运行电压控制水平应根据枢纽变电站的位置及电网的电压降而定,可为电网额定电压的 11.1 倍,在日最大、最小负荷情况下其运行电压控制水平的波动范围应不超过 10%,事故后不应低于电网额定电压的 0.95 倍。2 电网任一点的运行电压,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超过电网最高运行电压:变电站一次侧母线的运行电压正常情况下不应低于电网额定电压的0.951.0 倍,处于电网受电终端时变电站取低值,最低运行电压不应影响电力系统同步稳定、电压稳定、厂用电的正常使用及下一级电压的调节。图纸卷册号:26.2.4 电网结构必须满足的标准:1 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系统中同级电压电网内任一元件(如变压器、线路、发电机等)事故时,其他元件不应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2 主干电网应满足任一回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不重合时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和电网正常供电。3 系统间有多回联络线时,交流一回线或直流单极故障,应保持稳定运行并不损失负荷。图纸卷册号:36.2.8 电网输电容量的要求:1 电网输电容量必须满足各种正常和事故运行方式的输电需要。发电机组计划检修及水电站因水文变化引起的出力变化均属于正常运行方式;事故运行方式是在正常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考虑线路、变压器或发电机组单一故障。2 确定线路的输电容量至少应考虑线路投入运行后 510 年的发展,对线路走廊十分困难的地区应考虑更远的发展,留有较大的裕度,必要时可提前按双回线同塔建设或按高一级电压建设初期降压运行。3 水电站的输电线路容量应满足水电满发的需要,但为利用季节性电能而专门架设长距离的线路应进行论证。图纸卷册号:46.4.4 电力系统的互联应满足 DL 755 的基本要求:1 互联电网在任一侧失去大电源或发生严重单一故障时,联络线应保持稳定运行,并不应超过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规定。2 在联络线因故障断开后,要保持各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3 系统间的交流联络线不宜构成弱联系的大环网,并要考虑其中一回断开时,其余联络线应保持稳定运行,并可转送规定的最大电力。4 对交流弱联网方案,应详细研究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后方可采用。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表 2(续)3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35kV220kV 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 52162005)(序号 5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56.2.3 地下变电站宜采用低损耗、低噪声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必要时可选择无油型设备。图纸卷册号: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32005)(序号 6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66.2.15 损耗及可听噪声2 换流站噪声对周围的影响应在规定的水平内,否则需采取措施。图纸卷册号: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2011)(序号 7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73.1.3 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站,当断开一台主变压器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包括过负荷能力)应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用电的要求。图纸卷册号: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序号 811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84.1.3 户内变电所每台油量大于或等于 100kg 的油浸三相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并应有储油或挡油、排油等防火设施。图纸卷册号:94.2.3 当露天或半露天变压器供给一级负荷用电时,相邻油浸变压器的净距不应小于 5m ;当小于 5m 时,应设置防火墙。图纸卷册号:106.1.5 当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安装油浸变压器,且变压器外廓与生产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小于 5m 时,建筑物外墙在下列范围内不得有门、窗或通风孔:1 油量大于 1000kg 时,在变压器总高度加 3m 及外廓两侧各加 3m 的范围内;2 油量小于或等于 1000kg 时,在变压器总高度加 3m 及外廓两侧各加 1.5m 的范围内。图纸卷册号:116.1.9 在多层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裙房的首层布置油浸变压器的变电站时,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0m 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 1.2m 的窗槛墙。图纸卷册号: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序号 1229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125.0.1 选用电器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应低于所在系统的系统最高电压值,电压值应按照 GB 156 的规定选取。图纸卷册号:135.0.2 选用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对于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封闭式组合电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负荷开关、高压接触器等长期工作制电器,在选择其额定电流时,应满足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回路持续工作电流的要求。图纸卷册号:145.0.4 校验导体和电器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可能流经被校验导体和电器的最大短路电流。系统容量应按具体工程的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宜按该工程投产后 510 年规划)。确定短路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运行方式,不应按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4表 2(续)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155.0.6 用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时,应选取被校验导体或电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的短路点,选取短路点应遵守下列规定:1 对不带电抗器的回路,短路点应选在正常接线方式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2 对带电抗器的(310)kV 出线和厂用分支回路,校验母线与母线隔离开关之间隔板前的引线和套管时,短路点应选在电抗器前;校验其他导体和电器时,短路点宜选在电抗器之后。图纸卷册号:165.0.8 用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和高压熔断器的开断能力时,应选取使被校验开关设备和熔断器通过的最大短路电流的短路点。短路点应选在被校验开关设备和熔断器出线端子上。图纸卷册号:175.0.9 校验电器的开断电流,应按最严重短路型式验算。图纸卷册号:185.0.12 校验跌落式高压熔断器开断能力和灵敏性时,不对称短路分断电流计算时间应取 0.01s。图纸卷册号:195.0.14 电器的绝缘水平应按附录 B 所列数值选取。在进行绝缘配合时,考虑所采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后,决定设备上可能的作用电压,并根据设备的绝缘特性及可能影响绝缘特性的因素,从安全运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两方面确定设备的绝缘水平。图纸卷册号:206.0.10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选用能够满足地震要求的产品。对 8 度及以上的一般设备和 7 度及以上的重要设备应该核对其抗震能力,必要时进行抗震强度验算。在安装时,应考虑支架对地震力的放大作用。电器的辅助设备应具有与主设备相同的抗震能力。图纸卷册号:216.0.12 电器噪声水平应满足环保标准要求。电器的连续噪声水平不应大于 85dB。断路器的非连续噪声水平,屋内不宜大于 90dB;屋外不应大于110dB测试位置距声源设备外沿垂直面的水平距离为 2m,离地高度(1m1.5m 处)。图纸卷册号:227.3.3 验算短路动稳定时,硬导体的最大应力不应大于表 7.3.3(见表A.10)所列数值。重要回路 (如发电机、主变压器回路及配电装置汇流母线等)的硬导体应力计算,还应考虑共振的影响。图纸卷册号:237.4.5 当母线通过短路电流时,外壳的感应电压应不超过 24V。图纸卷册号:247.7.11 SF6 气体绝缘母线的允许温升应按 GB 7674 的要求执行。图纸卷册号:257.7.16 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外壳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 24V。图纸卷册号:267.8.9 电缆截面应按缆芯持续工作的最高温度和短路时的最高温度不超过允许值的条件选择。持续工作的最高温度和短路时的最高温度应满足GB 50217 的规定。图纸卷册号:279.3.9 如发电机断路器在某些情况下兼起隔离开关的作用,应设置观察窗,以便监视断口的状态。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表 2(续)3.23.2.13.2.2配电装置设计本条适用于配电装置设计强制性条文的执行、记录。配电装置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见表 3。表3配电装置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5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序号 123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15.1.11 220kV 及以下屋内配电装置设备低式布置时,间隔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图纸卷册号:25.2.2 GIS 配电装置避雷器的配置,应在与架空线路连接处装设避雷器。该避雷器宜采用敞开式,其接地端应与 GIS 管道金属外壳连接。GIS 母线是否装设避雷器,需经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计算确定。图纸卷册号:35.2.3 GIS 配电装置感应电压不应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外壳和支架上的感应电压,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应大于 24V,故障条件下不应大于 100V。图纸卷册号:46.0.6 配电装置的抗震设计应符合 GB 50260 的规定。图纸卷册号:56.0.8 配电装置设计应重视对噪声的控制,降低有关运行场所的连续噪声级。配电装置紧邻居民区时,其围墙外侧的噪声标准应符合 GB 3096、GB12348 等要求。图纸卷册号:66.0.11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及金具在 1.1 倍最高相电压下,晴天夜晚不应出现可见电晕,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导体的电晕临界电压应大于导体安装处的最高工作电压。图纸卷册号:78.1.1 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宜以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其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 8.1.1(见表A.13)所列数值,并按图 8.1.11、图 8.1.12 和图 8.1.13 校验。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 2500mm 时,应装设固定遮拦。图纸卷册号:88.1.2 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时,在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应根据表 8.1.2(见表 A.14)进行校验,并采用其中最大数值。图纸卷册号:98.1.3 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 8.1.3(见表 A.15)所列数值,并按图 8.1.31 和图 8.1.32 校验。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 2300mm 时,应装设固定遮拦。图纸卷册号: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应具有内部空气温度的监测装置,反映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是否正常的监测装置。2814.3.2 低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应为线端全绝缘水平。图纸卷册号:2914.4.4 中性点小电抗的绝缘水平主要取决于出现在中性点上的最大过电压,应根据实际计算的最大过电压确定小电抗的绝缘水平。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6表 3(续)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108.1.4 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按较高的额定电压确定其最小安全净距。图纸卷册号:118.1.5 屋外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上面或下面,不应有照明、通信和信号线路架空跨越或穿过;屋内配电装置的带电部分上面不应有明敷的照明、动力线路或管线跨越。图纸卷册号:129.1.1 长度大于 7000mm 的配电装置室,应有 2 个出口。长度大于 60000mm时,宜增添 1 个出口;当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1 个出口可设在通往屋外楼梯的平台处。图纸卷册号:139.1.4 充油电气设备间的门若开向不属配电装置范围的建筑物内时,其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图纸卷册号:149.1.5 配电装置室的门应为向外开的防火门,应装弹簧锁,严禁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图纸卷册号:159.1.7 配电装置室的顶棚和内墙应作耐火处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地(楼)面应采用耐磨、防滑、高硬度地面。图纸卷册号:169.1.8 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其楼面应有防渗水措施。图纸卷册号:179.1.9 配电装置室应按事故排烟要求,装设足够的事故通风装置。图纸卷册号:189.1.10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设立门槛,并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图纸卷册号:199.3.2 GIS 配电装置室内应配备 SF6 气体净化回收装置,低位区应配有 SF6泄露报警仪及事故排风装置。图纸卷册号:209.3.3 GIS 配电装置布置的设计,应考虑其安装、检修、起吊、运行、巡视以及气体回收装置所需的空间和通道。图纸卷册号:219.3.4 屋内 GIS 配电装置两侧应设置安装检修和巡视的通道,主通道宜靠近断路器侧,宽度宜为 2000mm3500mm;巡视通道不应小于 1000mm。图纸卷册号:229.3.5 同一间隔 GIS 配电装置的布置应避免跨土建结构缝。图纸卷册号:239.3.6 屋内 GIS 配电装置应设置起吊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起吊最大检修单元要求,并满足设备检修要求。图纸卷册号: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序号 2433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245.0.7 计算分裂导线次档距长度和软导线短路摇摆时,应选取计算导线通过最大短路电流的短路点。图纸卷册号:255.0.15 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时,电器引线的最大作用力不应大于电器端子允许的荷载。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5.0.15(见表 A.9)所列数值。图纸卷册号:267.4.7 当离相封闭母线采用垂直布置方式时,应对导体和外壳支持强度进行详细的力学计算、校验,确定支架、支柱绝缘子、母线、外壳的强度。并应考虑热胀冷缩对固定方式的影响。图纸卷册号:277.5.12 共箱封闭母线的外壳各段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中至少有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表 3(续)7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一段外壳应可靠接地。共箱母线箱体宜采用多点接地。287.8.14 当 35kV 以上交流单相电缆金属护层的电气通路仅有单点互联接地时,在位于远距离未直接接地端,应经护层绝缘保护器(金属护层电压限制器)接地。图纸卷册号:2911.0.7 单柱垂直开启式隔离开关在分闸状态下,动静触头间的最小电气距离不应小于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 B 值。图纸卷册号:3011.0.10 屋外隔离开关接线端的机械荷载不应大于表 11.0.10(见表A.11)所列数值。机械荷载应考虑母线(或引下线)的自重、张力、风力和冰雪等施加于接线端的最大水平静拉力。当引下线采用软导线时,接线端机械荷载中不需再计入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但对采用硬导体或扩径空心导线的设备间连线,则应考虑短路电动力。图纸卷册号:3113.0.8 高压开关柜中各组件及其支持绝缘件的外绝缘爬电比距(高压电器组件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电压之比)应符合如下规定:1 凝露型的爬电比距。瓷质绝缘不小于14/18mm/kV(/级污秽等级),有机绝缘不小于16/20mm/kV(/级污秽等级)。2 不凝露型的爬电比距。瓷质绝缘不小于12mm/kV,有机绝缘不小于14mm/kV。图纸卷册号:3213.0.9 单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时,开关内各相导体的相间与对地净距必须符合表13.0.9(见表A.12)的要求。图纸卷册号:3313.0.10 高压开关柜应具备防止误拉、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或隔离插头),防止带接地开关(或接地线)送电,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或挂接地线),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五项措施。图纸卷册号:220kV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12)(序号 34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347.2.3 设备支架及其基础应以下列三种荷载情况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其中最大风工况条件下的准永久值(标准值乘 0.5 准永久值系数)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验算的荷载条件。1 最大风情况:取 50 年一遇的设计最大风荷载及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2 操作荷载情况:取最大操作荷载及相应的风荷载条件下相应的引线张力及自重等。3 地震情况: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引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抗拔、抗倾覆等)或承载力调整系数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 的规定值。图纸卷册号:35kV220kV 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 52162005)(序号 35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358.1.6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抗器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电缆夹层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他房间时,应采用钢质门。图纸卷册号: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2008)(序号 3643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362.0.10 屋内、屋外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屋内配电装置设备低式布置时,还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表 3(续)3.33.3.13.3.28主变压器安装设计本条适用于主变压器安装设计强制性条文的执行、记录。主变压器安装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见表 4。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间隔的闭锁装置。374.1.9 正常运行和短路时,电气设备引线的最大作用力不应大于电气设备端子允许的荷载。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4.1.9(见表 A.2)的规定。图纸卷册号:385.1.1 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 5.1.1(见表 A.3)所列数值。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 2500mm 时,应装设固定遮拦。图纸卷册号:395.1.3 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时,在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应根据表 5.1.3(见表 A.4)进行校验,并应采用最大值。图纸卷册号:405.1.4 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 5.1.4(见表 A.5)所列数值。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 2300mm 时,应装设固定遮拦。图纸卷册号:415.1.7 屋外配电装置裸露的带电部分的上面和下面,不应有照明、通信和信号线路架空跨越或穿过;屋内配电装置裸露的带电部分上面不应有明敷的照明、动力线路或管线跨越。图纸卷册号:427.1.3 充油电气设备间的门开向不属配电装置范围的建筑物内时,应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图纸卷册号:437.1.4 配电装置室的门应设置向外开启的防火门,并应装弹簧锁,严禁采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图纸卷册号: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序号 44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445.2.2(1) 危险区域划分与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 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选择应符合表 5.2.21(见表A.1)的规定。图纸卷册号: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序号 4546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454.2.6 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 2.5m;当低于2.5m 时,应设置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4208 规定的 IPXXB 级或 IP2X 级的遮拦或外护物,遮拦或外护物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 2.2m。图纸卷册号:467.4.1 除配电室外,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3.5m;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4208 规定的 IP2X 的网孔遮拦时,不应小于 2.5m。网状遮拦与裸导体的间距,不应小于 100mm;板状遮拦与裸导体的间距,不应小于 50mm。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表4主变压器安装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9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序号 12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16.1.6 高层建筑物的裙房和多层建筑物内的附设变电所及车间内变电所的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 100% 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图纸卷册号:26.1.7 当设置容量不低于 20% 变压器油量的挡油池时,应有能将油排到安全场所的设施。位于下列场所的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 100% 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或挡油设施:1 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2 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场所;3 油浸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图纸卷册号: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序号 34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36.6.2 油量为 2500kg 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6.6.2(见表 A.7)的规定。图纸卷册号:46.6.5 35kV 及以下屋内配电装置当未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其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在两侧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35kV 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应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不应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总油量超过 100kg 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图纸卷册号:511.2.2 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应设置能贮存最大一台变压器油量的事故贮油池。图纸卷册号: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序号 612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68.5.1 35kV 及以下屋内配电装置当未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其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在两侧有实体隔墙(板)的间隔内:35kV 以上屋内配电装置的带油设备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超过 100kg 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间,并应有灭火设施。图纸卷册号:78.5.2 屋内单台电气设备的油量在 100kg 以上,应设置储油设施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宜按容纳 20%油量设计,并应有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 100%油量的储油设施。排油管的内径不应小于 150mm,管口应加装铁栅滤网。图纸卷册号:88.5.3 屋外充油电气设备单台油量在 1000kg 以上时,应设置储油或挡油设施。当设置有容纳 20%油量的储油或挡油设施时,应有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且不应引起污染危害。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100%油量的储油或挡油设施。储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储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其厚度不应小于 250mm 卵石直径宜为50mm80mm。当设置有总事故储油池时,其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 100%确定。图纸卷册号:Q/GDW 1248.42015表 4(续)3.43.4.13.4.2无功补偿设计本条适用于无功补偿设计强制性条文的执行、记录。无功补偿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见表 5。10表5无功补偿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2008)(序号 19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14.1.2(3) 并联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3 每个串联段的电容器并联总容量不应超过 3900kvar。图纸卷册号:24.2.6(2)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放电线圈接线应符回合下列规定:2 严禁放电线圈一次绕组中性点接地。图纸卷册号:36.2.4 并联电容器的投切装置严禁设置自动重合闸。图纸卷册号:48.2.5(2) 并联电容器组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网绝缘水平相配合。电容器的绝缘水平和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2 集合式电容器在地面安装时外壳应可靠接地。图纸卷册号:58.2.6(3) 并联电容器安装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3 并联电容器安装连接线严禁直接利用电容器套管连接或支承硬母线。图纸卷册号:68.3.1(2) 油浸式铁心串联电抗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 屋内安装的油浸式铁心串联电抗器,其油量超过 100kg 时,应单独设置防爆间隔和储油设施。图纸卷册号:78.3.2(2) 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 当采用屋内布置时,应加大对周围的空间距离,并应避开继电保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执行情况相关资料98.5.4 厂区内升压站单台容量为 90000kVA 及以上的油浸变压器、220kV及以上独立变电站单台容量为 125000kVA 及以上的油浸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合成泡沫喷淋系统、排油充氮系统或其他灭火装置。水喷雾、泡沫喷淋系统应具备定期试喷的条件。对缺水或严寒地区,当采用水喷雾、泡沫喷淋系统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其他固定灭火设施。图纸卷册号:108.5.5 油量为 2500kg 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8.5.5(见表 A.16)的规定。图纸卷册号:118.5.6 当油量为 2500kg 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表 8.5.5 的要求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宜小于 4h。防火墙的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2026年中国汽车外饰件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 汽车制造2025年芯片短缺应对策略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报告
- 2025年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对核燃料制造的影响与机遇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隔离技术在工业大数据2025年应用分析报告
- 2025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与生态保护政策研究
- 智能家居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推进中的政策环境与创新驱动报告
- 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互联网+钢铁市场评估分析及投资发展盈利预测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路径规划报告
- 2025年教育机构人才流失与吸引机制构建与创新报告
- 技术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 江苏省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 2025年安全工程师中级注安师之五年真题、重点知识、冲刺训练
- 间隙感染患者的健康宣教
- 骨髓抑制护理科普
- 体育行业体育赛事直播与转播方案
- 村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笔试
- 2025年执业兽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附答案)
- 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
- 瑜伽红酒活动方案
- 员工培训PDCA课件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