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d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c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 “常回家看看”入法是多余的。d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c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d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a2c3d【解析】1试题分析:a项,肯否相混,原文对“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持否定态度,见第4段;强加因果,“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文中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不在于子女,而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在于社会的变革;同时,此项所表述的内容与“严峻挑战”的所指不吻合,文中强调的是社会领域的挑战。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c项,原文有个状语“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界定范围,此处表述扩大了范围。况且,从文章最后一句“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看,“常回家看看”入法也是有其合理的一面。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项,表述不正确,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是“一些发达国家”。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畏惧的表现。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3分)(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3分)【答案】4a5c6b7(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且各1分)(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遽各1分)【解析】4试题分析:a项,“前倨后恭、畏惧”说法不对,应该改为“倨傲”。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5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同时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句中第二个“王”是名词作动词,称王,“南越”是称王的地点,不可断开;“将相”、“天子”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弃反”“捐”“且”各1分,句子通顺2分。(2)“中国”“王”“遽”各1分,句子通顺2分。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陆贾跟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能言善辩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到高祖时,中原刚刚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赐给尉佗金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椎形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很傲慢的样子),接见陆贾。陆贾于是劝说他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只有汉王首先进入函谷关,占据咸阳。项籍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最终诛灭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心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不向汉朝称臣。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大军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尉佗就急急忙忙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贤能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消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众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交谈几个月。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回到朝廷之后,把在南越的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机逐渐按照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用自己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没有派兵诛灭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8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 的形式。(2分)9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答案】8重章叠句 9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婚后终日操劳、披星戴月的句子是:“_,_”。(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寐”、“靡”、“蛾”、“衿”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6分)士兵与猎手戴涛1944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叭咕”,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掉落在雪地上。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间,猎手扣动了扳机。“叭咕”,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1984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两排梅花脚印,同时引发了两个猎手的捕猎激情,但两人的动机却不相同,日本士兵是为追求理想,鄂伦春猎手则为生计着想。b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也表达出他的反省。c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悬崖。自然动物以这种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的反抗与蔑视,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d小说以美丽壮阔的小兴安岭为背景展开故事,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下上演人对兽的血腥杀戮,试图阐述一种白与黑、冰与火、善与恶的关系,逼人深思。e文章以两个主人公的行踪展开了两条自始至终平行的情节线,这虽然限制了阅读者的视角,但增加了双方较量的紧张氛围,吸引了读者注意力。(2) 小说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分析。(5分)(3) 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人性”与“兽性”的错位与统一:即人有兽性,兽有人性,人有人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11(1)选c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ae不给分。11(2)结构上:a承接上文,交代了鄂伦春猎手追逐东北虎的原因。b为下文作铺垫,使得鄂伦春猎手坚持了四天的追逐行为有了充分的理由。(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内容上:a与后文鄂伦春猎手放下猎枪,不猎杀老虎形成对照,反衬出鄂伦春猎手仁慈善良的形象。(2分)b“动物都跑得无影无踪”一句,侧面表现了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士兵的凶残和暴戾。(1分)11(3)人有兽性:日本士兵在面对两只老虎时,完全不为动物身上自然流露的温情与美好所动,而是一枪致命地将老虎猎杀掉,非常残忍冷酷,所以说“人有兽性”。(2分)兽有人性:两只老虎嬉戏时表现出的那种脉脉温情,以及双双跳崖生死不离的情意,决绝地以生命捍卫尊严的刚烈,这些本是人类世界的美好情感在动物身上表现得如此充分,所以说“兽有人性”。(2分)人有人性:鄂伦春猎手被两只老虎的温情打动,进而放下猎枪,面对残忍的敌人最终还是选择放他一条生路,这种不忍与饶恕就是人性里伟大的仁善之心,所以说“人有人性”。(2分)【解析】11(1)试题分析:a项,“日本士兵是为追求理想”一句错误,原文说他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b项,“表达出他的反省”一句不正确;e项,“自始至终平行”一句错误,后文两条平行线在遇到老虎时交汇了,另外,“限制了阅读者的视角”一句错误,两条线应是扩展了读者的视角,丰富了阅读的内容。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2)试题分析: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注意它本身的结构(特别是修饰、限制成分),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第3段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交代了上文“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的原因,照应了下文第6段提到的鄂伦春猎手坚守四天做了铺垫。这段中的“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直接写出了日本人对森林里动物的残酷迫害。这只老虎的命运在第6-7段中有交代,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鄂伦春猎手看到后深受震慑,放下猎枪,而日本人在一瞬间的犹豫之后最终开枪,让我们看到了善良和邪恶的区别在两个身上得以体现。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3)试题分析:理解这三句话,就要找出每句话在文中所指代的谁,再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人有兽性”显然指的是日本人,空有一副人的皮囊,实际上残忍无比。“兽有人性”指的是第6-7段中提到的两只东北虎,在它们身上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人有人性”指的是鄂伦春猎手,在对待温情老虎的不忍和对敌人饶恕的态度上,都体现了人性的美好。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6分)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落寞 陨落 目不暇接 一筹莫展b杂糅 篷蒿 鸿鹄之志 另辟溪径c驰骋 澎胀 白头谐老 放浪形骸d锋烟 弥望 自行其事 慨当以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篷”应该为“蓬”、“溪”应该为“蹊”;c项,“澎”应该为“膨”、“谐”应该为“偕” ;d项,“锋”应该为“烽”、“事”应该为“是”。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人生就是这样令人感慨:毕业分手的时候,大家是 的青年;而今再见,大家都已华发苍颜。(2)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强调,打造一支 的作家队伍是中国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3)换届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可谓 ,相信他们应该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a年轻有为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b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c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年轻有为 d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年富力强【答案】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里约奥运会上,观众们对谌龙和李宗伟在男单羽毛球金牌争夺赛上的精彩表演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赞叹这场巅峰对决。b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c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d经科学家观测,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是地球上一岁的十二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男单羽毛球”应为“羽毛球男单”;主客颠倒,“留下”的主动者和受动者语序颠倒,改为“精彩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赞叹这场巅峰对决”。b项,“围绕中心”和“以为中心”两种结构杂糅,选用其一即可。c项,“防止”与“免遭”合用,否定失当,不合逻辑。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在之后,中的“铺张”和的“拥挤”分别与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孩子逃得越急。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答案】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起重机械维修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跨境电子商务师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列检值班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学自动化系统安全性评估报告
- 智能棉花加工设备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文具行业客户满意度分析报告
- 油藏水力裂缝控制分析报告
- 高空作业机械维修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智能化木片加工设备操作手册分析报告
- 结构优化与创新设计分析报告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9.18事变防空演练方案3篇2025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
- 2025年充换电站项目建议书
- 文旅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成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专利代理培训课件
-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
- 小学三年级数学家长会课件
- 《位移传感器》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