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界市2017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法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历代书法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法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法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法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花瓷细腰鼓杨轻抒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阴森幽谧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b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虽然技艺高超,但已经年老力衰,对击鼓力不从心。c“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大家觉得鲁老师在回光返照之际能听到自己热爱的腰鼓,心中颇感欣慰。d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七里香”,表现了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5请结合文本,对“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一句加以赏析。(5分)6.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探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月10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57亿,超过总人口的1/6。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一个国家在市场统一、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一定是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这是现代经济的共同特征。”空间的“高度集聚”是怎样的?比如人们涌向北上广,比如沿海城市成热门选择,这就会让“不平衡”三个字呼之欲出了。陆铭将此形容为“统一、效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国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资源自由流动;而人们在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有一个效率追求。在统一和效率都实现的情况下,空间的配置一定是高度不均衡的,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平衡。”他甚至断言,如果要同时追求统一、效率和经济活动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是“不可能!”(摘自澎湃新闻网中国城市化问题:你要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镇一间房?,2017年1月2日)材料二【本报讯(记者卫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生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6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57亿,超过总人口的1/6,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中商情报网讯2016年10月20日01版)材料三南京大学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这对青年们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迷茫漩涡里。(摘自2016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材料四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在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一个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最后遭遇失败,两手空空地回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到大城市去,到资源最集中、机会最多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里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大城市也有熟人规则、也有拼爹窘境,但就像不少求职过的大学生说的,在不少二、三线乃至不入“线”的城市,“关系”更像硬通货、更容易升值。二者,在2010年的时候,“逃离北上广”就成了年度热词。人人控诉高房价之祸,铺陈着梦幻田园般的归隐生活。只是,躲过了高房价,却完全找不到现代生活的节奏。三者,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生产的压力,自然会带动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升高。(摘自光明网2016年9月10日)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侧重探讨人口流动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材料二侧重对报告内容的介绍。b.材料一侧重介绍学者对人口流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所形成的学术观点,而材料二侧重从客观数据的角度介绍人口流动的特点。c.材料一重点在探讨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材料二重点在说明社会卫生保障方面的现状。d.材料一的调查数据主要来自专家方面,材料二的数据主要来自社会调查。8.阅读以上几则材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人口流动趋势的总体情况相同: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b.在数据使用方面,材料一指出截止到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57亿,而材料二还将2015年的情况与2013年做了对比。c.以上几则材料均指出了我国的流动人口基本为青年人,也是主要的劳动力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对国家经济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d.材料一、二侧重于对流动事实的列举和分析,材料三、四主要是分析了人口流动现状的利弊,引发我们对当下人口问题的思考。e材料四中指出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有平等竞争的机制,“逃离北上广”主要也是因为这些机制的渐渐丧失。9.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外地青年选择在北上广谋求发展会遭遇哪些压力或困扰。材料四对鼓动青年离开北上广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5分)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b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c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d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包拯,名拯,字希仁。他的名与字关系密切,协同表意,寄托着父辈希望他追求仁,以仁救治天下的美好愿望。b“举、除、迁”都是指授予官职;“出”是指出京到外地做地方官,“入”是指地方官员回朝中任职。c“龟鉴”,即“龟镜”。龟可以占卜吉凶,镜可以辨别美丑。所以“龟鉴”用来比喻借鉴前事。d礼部对内掌管国家庆典活动,主管教育、主持科举考试;对外主要负责外交,负责接待外国使节或者出使国外等事项。礼部侍郎,就是礼部副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包拯孝顺父母。由于父母年老,他考中进士后,没有离家上任,父母去世很久后,才接受朝廷的任命。b包拯执法明敏。在任天长县令时,他让被偷割了牛舌的主人擅杀耕牛,引得小偷告状,破获了案件。c包拯仁厚爱民,不畏权贵。他奏请朝廷,免除了百姓因河桥竹索而需交纳的巨额赋税;后来,对侵犯民利、阻塞河道的宦官权贵的园榭,包拯全数拆除。d包拯严于律己。他书写了唐魏郑公的三条奏疏,放在自己座位右侧,作为借鉴,以此来激励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3分)译文:(2)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4分) 译文:(3)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译文:(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译文:(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拟古(其八) 晋 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注释:(1)饥食首阳蔽:用伯夷、叔齐事,封建社会里把他们两人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荆柯为燕太子丹刺秦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zh,古击弦乐器,形似筝),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此士:这些人,指上述的伯夷、叔齐、荆轲、伯牙、庄周等人。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题为“拟古”意即模仿古风之作,从体裁上说,属于近体诗。b.诗歌前四句写诗人从少年到壮年仗剑远游,曾到过张掖、幽州等地。c.诗歌五六句所写内容未必强调诗人真的吃了首阳山的薇、喝过易水的水。d.“不见”“惟见”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e.本诗多处运用典故,使语言精炼,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与含蓄性。15、结合全诗,简析“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庄子的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_”。(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光山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第卷 表达题(75分)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1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 b、人生在世有青云直上之得意,亦有顶风逆水的坎坷,无论什么际遇,我们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c、西方古典音乐受到人们厚爱,而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却日薄西山,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d、他们毕业后二十年一直无缘相见,这次却意外在张家界萍水相逢。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顺利完成进驻澳门以来的第16次建制单位轮换,从关心广大市民生活为出发点,此次轮换依照惯例仍然选择在清晨进行。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c尽管由于体质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能持久高效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体会的是身体的疲惫,很少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但是,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大蒜电商B2C平台供应链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生态住宅项目认筹协议书
- 2025版石矿开采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赔偿承包合同
- 2025版淘宝店铺跨境贸易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科技园区前期物业服务管理协议
- 2025版水渠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合同
- 2025版酒店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涂料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含施工安全)规范文本
- 2025年印刷企业委托加工印刷品采购合同
- 2025版肉类产品电商平台用户数据保护合同
- 2025年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环境卫生学监测及采样方法介绍(院感培训)
- 餐饮行业油脂废物处理应急预案
- 鞋厂品质管理
- 船舶安全经验分享
-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方案(3篇)
- 《制造业成本核算》课件
- 刘润年度演讲课件20241026
- 《植物种植要领》课件
-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一章医学分子生物学绪论
- 某港池航道疏浚和吹填造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