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doc_第1页
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doc_第2页
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doc_第3页
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doc_第4页
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分类号: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硕士研究生:张哲导师:高树军副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经济学硕士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答辩日期二2000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河北大学摘要摘要 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人。在经济的运行中,已经把人作为了主体,突出体现人的意识。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把人类所特有的伦理道德意识普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是现代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进步。 本文的写作在于唤醒企业及整个社会对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改变企业所信奉的生产目标“唯利润论”,树立“利润与道德并重”的新观念。文章从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与演变人手,提出问题,进而分析企业伦理道德的涵义、内容以及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存在于企业中的典型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详细展开作者的观念和见解,明确关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及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推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伦理道德Abstract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with the enchance of the overall humanquality and the more profound comprehension towards some social issues,men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in the economic process,which emphasizesespecially the human consciousness .Enterprises,as the economic cells inthe society,apply the human ethics and morality in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uch symbolizes the features and progress of the mordernmanagement. The thesis aims at awakening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whole society,and drawing their concerns and focus on the business ethics and morality,so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change their Profit一orientation target adheredto them,and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equal emphasis on profit and mo-rality .The thesis begins with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businessethics and morality;raise questions and analyze its meaning,contens,andtheir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thesis thenelaborats the writers viewpoirnts and explound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of the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ethics and morality,through the analyses ofthe typical ethical and moral issues .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way and so-lution to enhancement the business ethics and morality,that is,to promotethe business ethics and morality,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social superi-sion and inprovement of moral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al and em-ployees in enterprises,to promote the business ethics and morality.Key words: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adminstration ethics and moralityIT目录目录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与演变1二、企业伦理道德的涵义和主要内容3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涵义4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内容6三、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9 (一)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9 (二)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10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13 (一)传统道德观与新道德观的冲突问题13 (二)因地区差异造成的道德观念不同而形成的道德困境14 (三)道德与法律的要求高度不同而造成的管理困境14 (四)如何对待员工的合法权益问题,巧 (五)如何处理与其他企业的关系问题16 (六)如何正确对待消费者的问题,16 (七)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17 (八)企业员工的道德问题,17五、如何加强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18 (一)加强社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18 (二)企业管理者要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提高自身素质19 (三)加强企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道德境界21参考文献.。.。23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运行及经济目标的实现,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意识及其伦理道德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参与着经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先就是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在进行经营管理,又是针对人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当然要涉及物质资料、生产工具等,但这些都是从属于人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是现代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进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伦理道德必然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与演变 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活动,是体现人类素质,尤其是精神素质和劳动水平及劳动态度的活动。从物的形式上看,经济活动似乎只是投人、产出和效益问题,但其实质则是人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问题。企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细胞,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组织,它主要是由人和物组成的,其中人又是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中的活的要素。一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实际上就是其员工的素质、精神面貌的体现。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已经是人格化的企业,构成企业主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注重伦理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系,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意识。伦理则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任何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要与他人交往,发生联系,因而个人的活动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他人或社会。由于每个人在活动中所抱的目的不尽相同,总会与他人或社会发生矛盾,而道德就在其间起着按一定的社会要求调整个人行为方向以及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同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得到自身的肯定和发展,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意识表现形式,又是人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其行为自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条件也得到改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教育的普及,人类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对为人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人认为,企业只将赚钱作为主要目标,与伦理道德是不相干的。不能否认,在近代社会,很多企业的行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上往往带有轻视社会性和人性的倾向,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勾当。而且因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具有短期性,造成现在全球性的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资源匾乏等一系列后果,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危胁到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的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要制止这种传统的利益第一主义和企业至上主义倾向,清除并防止由此造成的种种弊端,使企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了个人利益的获得要符合道义,也就是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企业活动的开展应当有益于大多数人的幸福。实际上,在“义”“利”的关系问题上也并不矛盾,一个讲究道德的企业因为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也就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谋取不义之财的企业或组织,人们会给以道义上的谴责,社会本身也会采取措施,对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企业加以约束、限制、惩罚。 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行为,首先要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制约,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而法律、法规等制约着企业的行为。但是,尽管人们可以制定成千上万条法律条文、规章,还是不能涵盖人类全部生活内容,约束人的所有行为。法律、法规等所制约的行为是人的基本行为,其标准也往往是最低标准,有时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许多企业经常钻法律的空子,或仅仅达到不违法,这样的行为是不利于人类总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的。 伦理道德作为非强制性的社会约束机制,与法律的“硬约束”相比,是一种“软约束”,但正是这种特点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主动而无形地对人们施加广泛影响,起着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通过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从“他律”转向“自律”。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伦理道德深人贯彻于它的每一行动中,那么它会自觉地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发展更符合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20世纪初期,尽管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理论却仍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因此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很低。为解决这一矛盾,美国的泰罗最早提出了科学管理法,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这一理论是以斯密的“经济人”假说为依据,所以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人们进行工作是为了获得最多的经济报酬。“经济人”观点的核心在于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把人当作机器一样来使用。这一理论虽然在管理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很快被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所代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泰罗等人的理论缺乏伦理性研究,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仅看成是物质关系,而忽略了心理上、道德上的关系。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是“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次要的作用,员工更注重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相处和受到尊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增加了对人性的研究,重视被管理者的心理、道德等因素对人的激励作用。后来,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发掘了人的内在因素,尤其是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根到底是一种内在价值伦理道德的需要,它反映的正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观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对人际关系、道德关系和谐的愿望。道德要求的满足是属于高层次的激励因素。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威廉大内所提出的“Z理论”进一步肯定了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信任、微妙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如果缺少上述三点,没有哪一个社会的人能够获得成功。”这是“从强迫性技术向高科技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Z理论强调尽力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充分体现出“人性价值是管理的最高体现”的思想。 总之,无论从企业的内部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都迫切需要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二、企业伦理道德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企业伦理道德是伴随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问题。早在手工业时代,就已经出现企业伦理思想的萌芽,然而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是在20世纪末的美、日等发达国家才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关于企业伦理李兴山:中国管理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i99s年版,第30页。王小锡:(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页。王小锡: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页。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道德的概念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在管理学界和伦理学界也尚无较完整统一的认识。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涵义 美国著名学者成中英先生曾指出,企业伦理是“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美国伦理学家J.P.蒂洛认为,企业管理的道德内涵就是“雇主、雇员、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和维持”。还有人认为,企业伦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把伦理原则和伦理观念揉合在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中所形成的新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以上几种观点分别从道德规范、道德关系、道德主体以及道德意识等不同角度,对企业伦理进行了界定,但都忽视了企业伦理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系统,应包括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道德现象,所以企业伦理的涵义可规定为“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规则、道德行动的总和”。 企业道德意识。企业道德意识内涵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评价三个不同的层次。道德意识可表现为个人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企业伦理中的道德意识注重体现的是企业群体道德意识,但又是通过个体道德意识来指导和制约企业成员的活动的。 企业道德心理又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道德认知是指道德主体对一定的企业道德规范及其所蕴含的道德内涵的认识,是对企业的道德现状和道德现象的个体性把握,也包含企业成员对人生的目的、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或确定。道德情感是指员工在企业生活中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的心理体验,它是道德心理的核心部分。道德意志是指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意图和言行举止符合道德准则要求的意志力。这三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其中道德认知是前提,道德情感是核心,道德意志是关键。 道德观念包括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道德信念是指企业成员对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措施以及个人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的深刻理解,它体现着知、情、意的有机统一。道德理想是指企业成员对企业应达到的最高道德境界和自己应追求的道德人格的形象设计,它是道德观念的最高层次。 企业伦理中的道德评价则是企业成员依据道德准则对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所进行的善恶评价,它以道德认知作为前提,是企业成员的个体道德意识和管理,贵州人民出版社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毕不99i年版985年版第zaa页。,第325页4期。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活动相统一的综合形式,使个体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观念在企业活动中实现有机融合。 企业道德良心。良心是用来评价人及其行为的重要尺度,它体现着道德主体的意识、情感、信念和人格,还是一种道德调节和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们的职业活动方式及其对利益和义务的认识,对人们形成职业良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黑格尔也认为良心是主体在认识和反思义务时形成的自我意识和心理,主体怎样认识自身的义务,就会形成怎样的良心。 企业道德良心的实质是社会责任感,是对企业自身和企业外部都应承担的责任,它支配着企业的行为。日本的日产公司奉行这样一句格言,“品不正在于心不良”,产品不正是因为生产者内心邪恶所致,对于企业中有良知的人来说会时时感到不安,在心灵上会蒙上内疚的阴影。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良心就会走上绝路。 企业道德准则。企业道德准则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合乎道德要求的各项制度和规则。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按一定的伦理方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首先要本着人道精神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要爱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开发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企业员工也要爱企业、爱集体、爱岗敬业,使个人价值尽可能全面实现。在处理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要遵循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准则,以达到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而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则应是相互理解、信任、真诚的投人与公正的回报的关系。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应自觉遵守社会法规,履行应尽的义务,为社会服务,对社会负责,以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最后,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生态平衡协调发展,遵循“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道德行为。伦理学中所讲的道德行为是指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具有道德意义,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企业道德行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具有善恶价值评价的企业人的活动,它既包括员工个人的道德行为活动,也包括企业整体的道德行为活动。 如上所述,企业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道德行为作为企业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各自表现的重点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又实现着动态的统一。企业道德意识在企业道德活动中影响着企业的道德行为,企业道德良心是企业履行道德行为的哨兵,企业道德准则在企业道德意识和企业道德行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9so年版,第S陈德述:道之以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页。 5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为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又制约着企业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内容 企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且内涵于企业活动之中,要求企业任何行为都应符合伦理道德精神,都应有其特殊的规范要求与自律行为。 管理伦理。管理,崇尚伦理道德。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要管好人,也就是说管理伦理的宗旨是要充分发挥人的道德自觉性,来调节控制企业活动中的各种人事矛盾,理顺、沟通各种人际关系,使企业活动具有最佳效率。 在企业中,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将人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事业的成败在于人”,“没有人就没有企业”,“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具”。这些话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创办企业的目的当然是要获利,但盈利的首要条件在于赢得人才,因为利润终究是人创造的,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力资源的积累,是员工的敬业精神。 在对人的管理上,首先要得人心,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由全体员工的进取心、责任心、信心、良心、群体凝聚力、创造力和奋斗精神等共同决定的。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过:“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人的心确实变得快,有时靠不住,但反过来说,世界上再没有比人心的结合更加牢固的东西。”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摸准人的心理,以人性为基础来管理,并要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去管理他人的心,以达到个体之心与企业之心融为一体,构成和谐的向心力的目的。 其次,管理者还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企业中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地位的区别,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受尊重、不受压抑,受到平等、公正礼遇的企业人而存在,更希望在工作中受领导与支配的同时实现人格平等。西方企业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侮辱了一个工人,他就会制造一个次品来回敬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管理者要真正成为员工的朋友,决不可以权压人,以势逼人,更不能做丧失伦理道德之事。同时,企业还要充分满足员工的各种合理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有物质需要,还包括各种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不仅要满足员工生理的、安全的等较低的需要,还要满足社会交往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等更高层次的需要。项项项肌潇藻邓嵘输哪哪溯经暇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济伦理与企业发展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锐锄锐:日本企业是如何开展伦理道德教育的,(行为科学, 6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在员工的使用上,要实现多元人才的有机结合,恰当安排员工的工作位置,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员工产生“让他人感到我重要,对于某项工作我最合适”的成就感。 经营伦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应遵循以诚为本,崇尚信誉的基本原则,诚德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所在。 中国古代儒家对“诚”极为重视,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大学中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者,毋自欺也。”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说,首先要诚实自己的信念,不自欺欺人,作到表里如一。松下幸之助就将“诚”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保证,他说:“在少有妙案、妙策的世界里,能发挥特色,促使销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我认为需赖彼此的诚心诚意。最重要的是如何使顾客感到高兴,以何种方法接待能使顾客感到满足,如果内心有这样的诚意,此人的言语、态度上自然会出现某种感人的东西,销售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企业在“诚”的指导下,也一定会追求信誉的确立。首先,企业“无信则不立”。一个不讲信誉的企业是无法长期在社会上立足的,因为“无信不为经商事,有信总得故人来”,经济活动中不讲信誉,人们之间相互不信任,生意则无从谈起。其次是信誉的维护。信誉是企业经过多年辛勤培养的结果,必须时刻注意加以维护,在现代信息传递快捷和企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错误很可能会使辛苦建立的信誉瞬间即逝而不可挽回。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树立诚德的信念,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信誉,就要处理好“义”“利”的关系问题,做到见利思义,义利统一。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出发点是个体,追求的是效益,就应该少说义多言利,甚至可以见利忘义。诚然,合理的利润是企业生存的物质保证,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但“合理的利润,是维持整个社会的协调”,己经包含着“义”。那种失去了义的保证的利则是在他人正当利益丧失的基础上得到的,在得到利益的同时,也就丧失了道义,败坏了信誉。如果人人只讲利,不讲义,唯利是图,金钱至上,那么整个社会将是物欲横流,陷人一片混乱,经济无法健康发展,利的获得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竞争伦理。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经济。为了维护竞争的公平性,一方面需要国家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法律等经济手段来调节,另一方面还需要运用伦理道德手段,即非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手段对于竞争者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也是一种消极的约束,对于没有自觉性和责任心的企水谷雅一:经营伦理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陈德i:消之以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补.1993年版,第1S4贞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业来说,只要能躲过法律制裁或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哪怕是用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作贴汪来发不义之财也毫无顾忌。而伦理手段则是要通过伦理道德教育,逐步使人们在切身利益的实现中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崇尚高尚之举而远离卑鄙之行,自觉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机制,也体现了人类寻求自身发展的本性,它不仅通过优胜劣汰方式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人们合作的一种方式,体现着公平、平等的精神。企业间的竞争不应该陷人你死我活的误区,而应依据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则展开。在进行经济往来时,要讲诚信,在自己获利的同时,还要为对方的利益打算。竞争中也存在义利关系,以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合法手段赢得的市场,这就合乎“义”,相反,即使质优价廉,如果采取非法手段,也是不合“义”的。稻盛和夫认为人心大致可分为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利己之心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想赚钱,利他之心是指为了帮助他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企业想要自己赚钱,就必须坚持利他经营,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既对立又统一,单纯追求利己利益,结果可能既害人又害己。 质量伦理。企业的生命在市场,市场的占领靠产品,产品的优劣在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是广义上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性能、外观等生产质量特点,还包括与成本、价格、售后服务有关的一些特征,对产品质量的理解,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全面理解。 产品的质量内涵不仅是科技、管理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素质及伦理道德水平的体现。“品不正在于心不良”,日本日产公司的座右铭就提醒了我们,要想保证产品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从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人手,这样做比提高技术水平更有效。一个正直善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是绝不会忽视产品质量的。 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劳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对各种从业人员规定的,起自我约束和团结作用的行为准则。它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用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道德规范也会不同),但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基本原则应该是一致的。职业伦理作为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基本要求,首先要求员工具备敬业意识,即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做到专心致志,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敬业意识体现了员工对职业和他人的尊重。其次还要求员工具备乐业意识,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权利感,高尚的职业尊严和荣誉感,目标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具备乐业意识,有助于员工将社会价 8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在敬业、乐业意识的指导下,员工的工作态度要端正、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对本职工作要做到业务纯熟、精益求精,这是勤业、精业意识的体现。同时,员工还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遵循本职业的各种经济、行政管理、业务技术、道德要求等职业规范的要求,照章办事,在头脑中形成一些明确的是非标准,建立职业规范意识。 明确企业伦理的涵义和内容,有助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明确善恶价值取向,完善员工职业道德,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及协调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企业伦理最直接、最重要的功能则贯穿于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之中。三、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有效的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是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与管理的效率成正比,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应该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质资源相对有限的今天,社会对企业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除了对员工进行浅层次的规范,即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运行机制外,还要对人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即将道德、情感、心理等因素引人现代管理中。从管理理论的发展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从机器的附属物逐步提高到企业的依靠和核心力量,对人的管理也从简单的强迫性技术管理转向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因素,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韩国鲜京财团的会长崔仲贤总结成功的经验后指出,东方人如果仅仅追求科学技术的先进,就无法超越西方,因为在现代化科技方面,西方人领先一筹,亚洲要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科学与德行结合起来。日本不少企业也提出了“伦理进人企业,心灵进人市场”等口号。这些都揭示了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伦理道德还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在当前物质产品相对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产品价格逐步转向产品质量、企业质量,进而关注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公众中的印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它代表着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因此可以说企业的经营实际上是对自己形象的推销。比如美国的IBM公司,就其产品王小锡:ms年版,第z22页。 9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质量而言,它并不总是最好的,但“IBM意味着服务”这一口号本身正是该公司企业形象最准确的概括,这种让各户放心的企业形象吸引和征服了大批的顾客。 企业该如何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呢?有人认为企业只要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拥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就足够了,其实这些只是企业形象的实物标志。大多数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其产品固然是名牌产品,但名牌产品除了体现自身的资金、技术力量外,还内涵着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企业内的协作精神和一流的服务态度。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来自可见的、有形的外在事物,更多的则来自长期为公众所感知和记忆的企业行为和道德精神。 (二)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就伦理道德而言,它不是被动的社会精神现象,而总是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对企业发展施加影响。 在企业内部,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软约束,它能使企业成员明确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等一系列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及道德界限,从而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提高道德水准。伦理道德以其规范力量,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企业精神,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提高群体绩效。没有伦理道德素质的普遍加强,最终将妨碍企业发展的力度和速度,甚至将企业的发展引上歧路。在企业管理中,伦理道德主要发挥着以下作用: 首先,崇高的企业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其行动的目标不仅仅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应有更高目标,实现更高的价值,那就是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我国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提出的“爱心满人间”的口号就体现了一种更高的价值取向,它向广大员工及社会揭示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在于把人类之爱洒遍千家万户。一旦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就等于赋予了企业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发展,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在管理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配置是使这两方面都得到有效利用。这一任务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伦理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意味着人的素质要得到全面发展,而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及其意义,有了较高的价值取向后,人才能树立起一种进取精神、敬业精神,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并不是简单的人与物的移动和空间位置的转换。物是由人 to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掌握的,因此,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权利关系、地位关系的协词,是一神伦理道德关系的协调。 第三,管理者运用伦理手段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市场的基本主体是企业,企业的主体是员工,若能充分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金钱(物质)往往被作为调动积极性的刺激物。目前,物质的激励作用确实还很大,但实践已经证明,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存在很多的负面效应。物质刺激只有临时效应,并具有自然消亡性,有物质刺激时,激励作用比较明显,一旦物质奖励减少或取消,这种激励作用就会衰退或消失。物质奖励的多少还会诱发攀比心理,导致心态失衡,激化人际矛盾。 人是复杂的“社会人”,而不是简单的“经济人”,因此人也并非仅为金钱而工作。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在精神方面尽可能多地被社会承认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劳动已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的实现。伦理手段的运用,所满足的正是人类追求人生价值的本性,它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种超越个人狭隘私利的美好价值追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类本性中的“利他”倾向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欲望,而这些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业的内聚力。企业内聚力是指企业在其企业规范的基础上,使全体成员产生感情共鸣,价值取向相同,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内聚力的高低也可以影响企业的竞争实力。内聚力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方面决定的,其一是企业对其内部成员的吸引力,其二是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吸引力,而这两方面能否取得好效果,关键要看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是由其知识素质、观念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决定的,其中道德素质是最主要的。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感情沟通。高尚的人格也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信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同时,管理者的身体力行也为员工树立了榜样,促使员工自觉进行伦理道德素质的修养,从而推动企业内部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产生强大的内聚力。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伦理道德因素虽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市场和利润,但因其影响着企业形象的塑造,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产品的伦理道德内涵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品,而产品的伦理道德内涵又决定了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产品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伦理道德内涵首先是在生产上坚持一流的质量意识。企业应以公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讲水一流的质量,实际上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人们对质量低劣的产品避而远之,对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产品的伦理道德内涵意味着“信誉高于一切”。中国自古就有“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信条,今天,信誉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讲求信誉、以诚待人的企业会得到公众的认可,消费者对其产品也会情有独钟。而那些靠欺诈谋利的企业,总有一天会声败名裂,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另外,良好的企业信誉本身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商标、商誉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产品的伦理道德内涵还意味着一流的服务意识和行动。不论多么好的商品,如果服务不完善,用户便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从某种角度来说,服务比生产或销售更重要,IBM公司以良好的服务弥补其产品自身缺憾的实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服务至上”应是企业贯彻始终的信条。 第二,注重社会效益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企业与社会是一种鱼水关系,离开社会,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企业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更重要的是履行社会义务和完成社会使命,而利润的获得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是合理的、正当的。如果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行为必然会引起公众的不满乃至招致社会的惩罚。比如全球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那些制造污染的企业,人们不仅给以道义上的谴责,社会、国家也以法律、政策等手段加以限制、惩罚。不殃及人类的生存与长期发展是一个企业应具备的起码的道德准则。 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仅仅是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此外,企业与员工还应积极参与有益于社会的公益活动。国内外很多有名的大公司对教育、体育、慈善事业的长期捐助,不仅赢得了公众的赞誉,同时也宣传了自己。这种以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来自内部及公众的支持,使企业获得了长久发展的动力。 第三,高尚的道德觉悟是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基础。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设备、产品等硬件的竞争,更是人才、企业形象等软件的竞争。在技术水平日益接近的情况下,加强软件方面的竞争实力是关键,努力提高企业的道德觉悟是加强软件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企业,由于社会对其评价好,员工就会为自己是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自豪感和荣誉感的推动下,员工的责任感也会增强,自觉地将企业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企业也会给人 12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因此能吸引大批的人才为它工作,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另外,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人,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广泛和复杂。在企业间诸多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交换、协作和竞争关系。在企业的交换过程中要遵循货真价实、平等互利、互谦互让的道德规范,在竞争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企业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只有建立在以情感、道德为纽带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才能更为持久与深人。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道德作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一)传统道德观与新道德观的冲突问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些沿袭下来的传统道德观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其影响还会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存在,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此时与时代相适应的新道德观还未形成或其影响力还不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处于一种矛盾与迷茫状态。 这种情况如果在企业内部发生,也会使管理者陷人困境。如果继续沿用旧的道德观,因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对企业的发展不利;采纳新的道德观,又会引起那些依旧遵循旧道德观的员工的抵制甚至反对,对作好工作同样是一个阻力。此时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坚决克服这种阻力。首先,管理者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只有自己的立场坚定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影响别人。其次,对那些坚持旧观念的员工,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比如请一些员工比较信任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