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图,完成12题。1上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对应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答案:1.B 2.C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如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35题。3“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4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日照条件差 B热量条件差 C干旱多风沙 D地形起伏大5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物产差异 B饮食习惯不同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第4题,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第5题,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答案:3.B4.B5.C根据下图,完成67题。6甲乙两地比较,其共同点表现为()A纬度较高,年温差大,年降水量稀少B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都比较高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在世界人口分布中都属较稠密地区7甲乙两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区。有关两地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常年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B乙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热条件好C甲地深居内陆,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D乙地深受海洋影响,冬不冷夏不热,降水量大解析:第6题,甲地为欧洲西部,区域内有莱茵河等航运价值高的河流。乙地为山东半岛,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乙地没有航运价值高的河流。甲乙分属欧洲西部和中国,均为世界人口密集区域。选D。第7题,本题考查葡萄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甲地温差小是不利条件,甲地受西风及地形影响,热量不足。而乙地是季风气候,光热条件较好。答案:6.D7.B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读图,完成89题。8下列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9若用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解析:第8题,读图,在t2时刻,区域1处于发展的顶峰时期,即将进入衰退阶段,A错;区域2处于快速发展阶段,B错;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C对;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相同,D错。第9题,若用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根据图示信息,现阶段我国经济仍是以工业为主,多数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仍在提高,A错;现阶段我国区域1的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B错;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内陆向沿海的发展趋势,C错;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D对。答案:8.C9.D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解析:第10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的范围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然后确定可能会淹没的居民点,进而确定需要转移人口的区域。故B项正确。第11题,考查地势高低的判断。根据图中山体滑坡形成堰塞体的情况,可判断乙处海拔高于丙处。由于甲在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湖面上,故甲海拔低于丙。由于丁在堰塞湖下游,故丁处海拔低于甲处。据此可判断D项正确。答案:10.B11.D点餐类APP的出现,为足不出户的人提供了便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据此,完成1213题。12与到店就餐相比,商家利用手机平台销售外卖可以()A减轻对交通条件的依赖B减少对市场位置的依赖C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D不必了解市场需求13通过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和行驶路线的技术是()AGPS和GIS BGPS和RSCRS和GIS D数字地球和GIS解析:第12题,发展外卖必定增加对交通条件的依赖,A错;点餐类APP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服务的覆盖范围,获得以前因为步行距离较远而流失的部分顾客,从而减少对市场位置的依赖,B正确;恶劣天气会影响外卖送餐,C错;市场需求决定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D错。第13题,送餐员有GPS终端接收机,实时提供位置信息;点餐类软件中会嵌入GIS应用程序,方便顾客查询送餐人员的行驶路线。答案:12.B13.A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系统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完成1415题。14. 图中()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B乙河自南向北,流速较快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D丁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15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图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矿产分布图人口分布图A BC D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为丘陵山地,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据支流流向判读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丙地道路交通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丁地位于城市边缘,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第15题,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答案:14.D15.C二、综合题(共40分)16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将在此次科考中确定选址。材料二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8分)(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4分)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8分)解析: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用到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PS、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答案:(1)GPS和GISRS(2)C(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17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成功举行。索契独特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旅游度假胜地,被称为俄罗斯的“夏日之都”。材料二索契和温哥华(第21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所在地区局部图。(1)读图归纳索契和温哥华地理位置的共同点。(5分)(2)简要说明两地区建滑雪场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3)比较温哥华与索契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原因。(10分)解析:(1)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理位置,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以及半球位置等方面描述,由此可分析出温哥华与索契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并且位于国土西南端,西面临海。(2)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滑雪场形成条件:坡度适宜;冬季积雪多。因此温哥华与索契建滑雪场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背靠山地,坡度适宜;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且有地形抬升,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利于滑雪场的建设。(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候特征,主要从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年际变化、气温的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