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doc_第1页
林教头.doc_第2页
林教头.doc_第3页
林教头.doc_第4页
林教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富源县第一中学 兰亚娜一、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课属于小说教学,其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在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可见三者紧密相连。本课通过叙述林冲怒杀贼人,逼上梁山的完整、曲折故事情节,再现的林冲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变化,鞭笞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朽,揭示了“官逼民反”在小说主题肯和历史必然性。本课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合理,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借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学习本文可为后阶段引导学生鉴赏不同风格的小说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据语文课程标的要求,结合文本,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鉴赏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理清情节结构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变化过程,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必然性。三、学情分析: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所以学生对小说常识和小说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注意力放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上,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而忽略了文本中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挖掘小说主旨。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在情节中鉴赏性格,让人物更生动形象的出现在读者面前,更有利于把握小说主题。教学难点: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一个人物性格的变化是社会的产物,是环境的因素,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从“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展开教学,强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贴近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阅读小说的积极性,提倡个性化阅读体验。它的要求是:教师纵观全局,抓住重点,科学地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逐层探索,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在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本的精髓。让学生通过筛选、感受、点拨而产生顿悟,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让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细读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六、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下再读小说,筛选文中主要信息,对故事情节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课鉴赏人物形象做好铺垫。【教学过程】:一、回顾情节导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设计意图:以梁山好汉的性格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在以本文主人公对比,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设置悬念,想要了解为什么林冲会是如此性格。)二、回顾梳理情节:请大家根据所给图片回顾情节内容明确:第一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 开端第二部分: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发展第三部分: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第四部分: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设计意图:小说的人物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有所把握,以便更好的进入文本阅读,为鉴赏人物形象做好铺垫。)二、交流鉴赏:1、分析第一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1)师:此部分中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在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探究后教师总结: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2)师:林冲被高俅陷害,仍称仇人为“高太尉”,并对李小二“坦言”自己是“罪囚”,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生:对诬陷自己的人不气愤、不痛恨,还恭敬地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他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林冲的话语,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林冲的性格,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的方法,养成品读小说的习惯。)2、分析第二部分: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师: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派陆谦、富安等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进门两个“闪”字及出去“低着头”表现了什么?)生:这两个“闪”字和“低着头”用得很形象,说明他们怕暴露身份,躲躲闪闪。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师: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大惊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害自己大怒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复仇上街买刀,带在身上,团团寻了一日性格:强烈反抗意识松懈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就“自心下慢”(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性格:反抗不坚决委曲求全(设计意图: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出现波澜,让学生学习鉴赏人物的方法,在冲突矛盾中展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言行来走入其内心,为后文性格的变化做了一个铺垫。)3、分析第三部分: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师: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心有疑虑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听从安排林冲自来天王堂打算安稳过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祈求庇佑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性格: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设计意图: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让学生能挖掘其中内涵,深入体会其内心的软弱与随遇而安的性格。)4、分析第四部分: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先看出门买酒的一段细节描写向了一回火, 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明确:林冲对这个世界是小心的。赔着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世界,虽然它如此寒凉(大雪),如此残破(崩坏),如此寂寥,但他不愿冲突。将火炭盖了希望平安,不再出意外。拿了钥匙,带了钥匙深信世界的大门会随时为他而开,让他栖身。反拽上锁了呵护现有一切,抱残守缺。(2)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又有一段细节描写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这段细节描写你能读出哪些信息?(性格、作用等)写林冲的责任心。虽然他此时站在大雪迷漫之中,不知道今晚安身何处,但是,他先想到的是草料场的安全:搬开、探、摸。认定安全了,才想“怎生安排”自己:卷、挑、拽、锁。写林冲的软弱和随遇而安没有怨恨,没有激愤(管营不是说可以弄些盘缠吗),将就着过。埋下伏笔。起火是人为。“恐怕火盆内有火炭浸灭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一个细节?伏笔。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继续写性格。一个临时栖身地,他都有一种恭敬、一种小心。(设计意图:在分析人物时,学生对人物言行往往能把握,但经常会忽略细节描写这一手法,而这几个问题就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味其对人物刻画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4)杀前两个,一点都不罗嗦,杀陆虞候,为什么要罗嗦几句?“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 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段终极对话,林冲要告诉他:杀他的不是林冲,是天道!他违背了基本的为人之道。山神庙里杀人,是否也含有这意思。杀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害林冲,恶贯满盈。(5)结尾一句再次提到林冲的六大件,且看他复仇之后的抉择: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第一,写到了白布衫、搭膊、毡笠子。这些是穿了,系了,带了。肯定式写法,这是出行的。 第二,写到了葫芦和被。这些是丢了不要,否定式写法。它们象征着安寝和享受,象征着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相处。 第三,写到了枪。“提了枪”,肯定式写法。枪是冲突与决杀,是与这个世界决绝、复仇的东西,现在紧紧握在手里。从此,花枪上就不再挑着酒葫芦了,挑着什么呢?(设计意图:分析细节,让学生明白小说的创作与解读都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写出了一群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而其中的林冲,更是让人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与人性的抗争。课文的结尾:“入庙里来东去。”每当我读到这里时,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拼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含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地前行,雪地里一串深深的脚印延伸到远方(7)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变化:情节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性格 正义感强忍让动摇 初步反抗并不坚决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走向反抗之路由任人宰割的草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设计意图:对情节人物性格的总结,让学生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情人物的同时发掘什么原因造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8)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高俅干儿子调戏他老婆)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明确:“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认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必然性。)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这就是“官逼民反”。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真是“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你能给这副对联拟个横批吗?(逼上梁山)(9)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四、课堂小结:猫儿给围赶得走投无路,也会变成狮子。塞万提斯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和它斗争。泰戈尔林冲性格的转变,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