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1页
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2页
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3页
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4页
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 东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Multinational Entered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学 生 姓 名:孟东婧 学 院:经济学院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班 级:B0803 学 号:0112080320 指 导 教 师:闫贵壮 审 阅 教 师:王艳欣 完 成 日 期:2012年6月5日 辽 东 学 院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独创性说明作者郑重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辽东学院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_ 日期:_ _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角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过于古老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的局势,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因此,探讨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对我国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现在,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局面进行了阐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断涌入,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国人对跨国公司进入引致的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我们应该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中国应当积极应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跨国公司,充分利用积极效应,使之利大于弊,以达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尽快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制造业;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I -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Multinational Entered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become the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rapid development, but too old ways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nomy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to discuss companies entered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a healthy development assistance. Now, larg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s investment begin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faced, and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keep coming, for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uncertainl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as we have deeply understanding ab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caused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is double-edged sword, and China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companie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needs to refer to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y, m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effect, so that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and finally make our country has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and enter into economy of globalization. 意见与反馈 参加有道翻译用户满意度调查!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Chinas manufacturing; Positive effec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IV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一)投资区域分布1(二)投资产业结构分布1(三)投资方式选择11外商独资方式12跨国并购方式1二、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3(一)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31扩大就业,提高我国人才素质32为制造业建设提供资金33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优化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34扩大商品的出口,促进我国对外贸易45融入了中国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二)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41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垄断程度增强42加剧经济不平衡发展,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布局43大量外资流入对我国金融市场安全构成威胁5三、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一)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6(二)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6(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6四、利用跨国公司推动本国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对策7(一)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比较优势7(二)利用外资的选择性进入策略7(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7(四)利用跨国公司扩大出口7(五)加强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8(六)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8(七)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东西部并行发展8(八)加强对外资流入的管理与控制9结 论10参 考 文 献11致 谢12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一)投资区域分布跨国公司投资地点都是通过缜密核查的,很多领域投资时,由于大多项目对投资环境要求严格,准确的说,跨国公司是需要进行认真的地理选择的。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选择的投资地点其实就是与我国各地政府吸引外资的一场长久竞争。以石油化工和芯片等制造业为例,这些基础设施等对投资的硬环境要求相对就更高。通常这些项目大多建立在沿海港口地区或制造业中心地区。服务项目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为了给制造业提供服务都设在邻近制造中心地区。但有这些条件的投资地点却都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钱是集中在以京津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二)投资产业结构分布直至2009年底,500强投资总额在中国的产业分布情况大致是第二产业占85.67%,第三产业占11.84%。事实说明,工业是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行业。农业,交通等基础行业,因为资金投入大,投资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等原因,所以比重较小。从投资企业数量来看,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比重为73.78%,占有绝对优势。在第三产业中,500强企业的投资则主要分布在社会服务业上,比例为10.79%。这样一来我国金融、保险、商业,信息服务等行业进一步开放,跨国公司的投资也将不断增加。(三)投资方式选择1外商独资方式外商独资方式在跨国公司华投资方式中已呈上升趋势。2009年1-10月新批外商独资企业19069家,占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7.3%,同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新批外商独资项目合同外资金额为547.7亿美元,比重达70.1%,比2008年同期上升8.2个百分点。2跨国并购方式就最近几年来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时并购方式成为主要途径。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2008世界投资报告的资料,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2002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实施并购方式的投资项目数目很大,如法国通用水务公司收购上海浦东水厂和管网项目。此外,经营权转让、BOT方式、境外上市、项目融资、外资收购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不良资产、中外合资的产业投资基金、引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果。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越来越广泛,总的来说越利于更多更充分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二、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1扩大就业,提高我国人才素质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直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扰。但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而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而一般跨国独资公司投资规模都较大,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这样就扩大了国内就业,促进我国劳动力成功就业。目前,我国直接在跨国企业中从业的人数已达1750多万,占我国非农业劳动人口比重的10%以上。就拿百事公司来说,我国在那就业的人口数就已达一万人,并且间接就业人员也超过了十五万人。跨国独资公司的进入,带动了就业,也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素质,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技能方面的人才,伴随着这些人员的流动也就意味着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流动,以达到实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的目的。2为制造业建设提供资金发展中国家要想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必要前提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比较优势”理论下,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发展资金的主要途径是国际援助、政府间贷款等方式。但是,在开放型经济下,跨国公司发展的直接投资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跨国公司的进入,带来了大量资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融资的风险,因为我们不必还本付息,这样就将风险转移到了跨国公司身上。加大依赖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总的来说是好事,因为外国投资者大多做长期承诺,通常可以容忍短期困难。3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优化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跨国公司拥有高新技术和充足经验,大多产品、服务业质量相对较高,所以其竞争实力较高。当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但这也促使我国企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意识到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获取更多利益。中国出口增长离不开跨国公司这一重要力量。跨国公司所出口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也就带动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而且,跨国企业的生产率、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能力都较强,出口中所含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较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4扩大商品的出口,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归功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出口增长离不开跨国公司这一重要力量。1985年,外资企业涉及的出口仅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 1%,近 20 年来,该比例一直在稳步提高:1993 年为 27.5%,2002年为52.5%,而到了2008年,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61%,进口额占到全国进口总额的62%。国内外企业先比之下,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出口实力更强,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是中国出口的增长的功臣。5融入了中国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自 2002 年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国际产业的投资重点转移到资本品制造业、重型制造业身上。主动地有效地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可以加速中国国际分工,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成员,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990年,外商在我国工业投资产值的比重只有2.28%,1999年速增到27.75%,而直至2002年已高达33%。2008年,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也攀升到47.33%。另有统计数字表明,2009年,全国出口总额中的62%是跨国公司的出口,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1%,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35%,全国企业所得税收入的29%,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实现我国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国公司,其已融入了中国经济。(二)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1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垄断程度增强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利用其这点优势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市场,并且想尽办法排挤国内企业,国内企业的发展从而受阻,有很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验不足等原因都在竞争中纷纷倒闭。就拿在我国的手机、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这些行业上具有垄断优势,许多行业的内资企业临近为零。就我国经济安全来看,其已构成一个巨大的威胁。外资垄断程度增强,已成为抑制国内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就知识产权的以及核心技术的保护并未加以重视。在华投资过程中,跨国公司应用相关法规保护,致使国内企业学习某些先进技术受到阻断。2加剧经济不平衡发展,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走出国门,利用国际市场,销售其产品,寻求利润最大化。这样的经营战略对我国产业结构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漠不关心。目前,数以千计的投资项目,跨国公司对的农业、基础产业、基本原材料工业的投资数量却不多;而对研究与开发,这些关系着企业未前景和保持持久竞争力项目的也很少;对现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起着关键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的就更少了,完全影响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3大量外资流入对我国金融市场安全构成威胁内部资金融通来转移资金是相当一部分跨国企业的使用手段,例如在华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使其呈现“假亏损”的假象,以便于逃税,甚至有些企业进行套汇、炒汇等活动将其获得的利润转移走,这对我国是极其不公平的。金融投机活动也不断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安全构成威胁。三、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担当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来源、科学技术的承载者、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制造业发展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别国所没有的很多优势,例如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以及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等。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要素的自由流动,劳动力价格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以及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将随之消失。总之,目前我国制造业仍采取粗放型增长方式,而且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二)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我国制造业仍然按照古老的生产方式经营、发展,仍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偏低的产品价格,缺少资金和经验;本国政府的帮助,国内市场的支撑。这些原始优势,并未在技术、科技上下太大功夫,所生产的产品和其他高科技大国相比,附加值明显偏低,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长时间这种状态,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制造业一直都处于低端位置。(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要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创新是竞争力的关键,高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所以,在参与对外贸易中先进技术就尤其重要。可目前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对外依赖程度高,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程度低,制造业的发展大多靠外国关键技术和高科技装备,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人才的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极少。果不采取措施,中国制造业很难健康快速的发展,走出国门,很难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四、利用跨国公司推动本国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一)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比较优势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且现阶段这种优势表现极为突出,所以中国在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应带动推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此外,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其实质,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比、还有待大幅度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能力为本,为原则,以打造“高级”灰领为目标,加大在制造业生产、服务和管理方面人才的链条培养。(二)利用外资的选择性进入策略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的选择性进入就是外资的进入要对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关键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帮助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利用产业技术效应的选择性进入。将充分利用外资与技术政策引导产业技术水平俩大措施相结合。外资的进入伴随着高技术的进入,利用竞争、合资、合作、技术外溢、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已到达促进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的目的。(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国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在国际中已确立比较优势,但想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具有竞争优势,一要必须优化现在的产业结构,创建符合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兴企业;二要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添增优势产业的技术比重,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以促进优势产业结构自身的升级。总之,就是将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充分利用其作用,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四)利用跨国公司扩大出口如今,实现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关键人物就是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快方式就是借助跨国公司让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因此,在利用外资的政策基础上,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凭借跨国公司的内部调拨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中国产品大量出口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中国对利用外资政策导向作用进行深化,不再只是通过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引导,更要根据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配置特点,加大力度规范跨国公司价格转移。除此之外,原厂委托生产(OEM)是一种国际上适用范围较广的生产加工方式。其好处是将合作双方在生产投入要素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如劳动成本、无形资产、技术、流通渠道等,结合成一种利益关系上的战略联盟,这样,就有助于避免或解决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反垄断等问题。(五)加强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应以学习、合作、竞争的心态来面对跨国公司的进入。首先,加强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开发模式,尽可能的与之进行合作。为了提高自己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尽力的有选择地主动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结成跨国战略联盟,开展合作研发高新技术,吸收先进技术、获取新的利益来源、优化配置资源、达到我国跨国经营持续发展。其次,我们要积极借鉴外国跨国公司的宝贵经验,一步步地扩展资产经营,用有限的资产调动各种资源,使资产的辐射范围变大;学习像美欧日跨国公司那样重视股东利益,尽快提高营业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而不是单单看中市场占有率等等,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六)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已造成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垄断程度加强,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我国制造业应作出相应举措。目前,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突出,而我国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经济效益不能实现,造成我国制造业产品成本偏高,相比之下价格也就偏高。形成大公司大企业的方法有俩种:一是通过资本积累,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大企业,但此法是需要很长时间,短时间内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无法得到缓解。其二就是跨国并购方式。这是大企业形成的重要途径,基本上我国大企业今后的形成也应利用这种方式,而就政府工作而言,应将重点转移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政策的制定及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身上,为建立市场兼并机制尽力创造条件,以抵制跨国公司的垄断程度。(七)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东西部并行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制造业转移发生了新的战略局势。愈演愈烈的情形表现为研发环节已经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当然,核心开发仍留在跨国公司的总部,本土化的研发是其地区总部或分部的任务。跨国公司研发环节的转移毫无疑问的其技术也跟着进行了转移,虽然对投资企业进行了技术控制,但溢出效应仍不可避免。国内企业随之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的消化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东部地区在以后的外资吸引工作中,应格外注重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而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暂时不能承接外资的溢出效应。在外资引进方面,应根据现实状况有选择的引进,千万不能盲目追求较高的技术水平。现在,西部地区应以加大对科研发明的资金投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为重要任务,加大力度为当地企业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创造环境,与此同时,西部应发扬自身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如不这样做,东西部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八)加强对外资流入的管理与控制主动引进外资是必要的,但必须正确处理利用内资和利用外资的关系,加强对外资流入的管理与控制。内部资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依靠,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保证是拥有充沛的国内资金,而国内的高储蓄率又是充沛的国内资金来源。我国一直就是高储蓄、高积累的国家,近年我国银行体系的资金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受阻,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这样我们就得出结论,须在完全利用内资的根本上,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打击外资流入的规模;须加大对监督意识的强化,规范外商的经营活动,对外资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使公平竞争和市场的得到正常进行;须加强统计和监测利用外资的工作,创建利用外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和外资风险防范机制,以预防和回避出现债务危机,减少和回避风险损失。结 论综合来看,建立跨国公司规制体系,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扩大出口,融入全球才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对策,世界制造业市场是无边无垠的,中国又是制造业大国,就要抓住时机,充分利通跨过公司进入带来的积极效应,总结发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存在的差距,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硬环境,以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参 考 文 献1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56164页.2 王志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IEC,2009(3)第3539页.3 李海舰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05期4 郑怡,王宇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与战略选择.第88页5 李文瑛.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 2006 (4) 4-56 余律.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动因分析.特区经济, 2006 (1) 26-287 冯春丽. 刘海云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技术转移及其政策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5 (4)74-778 廖晓雪,李效真.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经营与管理.2005 (6).9 武继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影响. 2011年第6期第33-38页10 李向京.跨国公司独资化现象的三重原因分析.国际贸易.006 (8)11 朱高峰.关于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