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化专业《Matlab控制理论实验》期末综合性设计题目报告书.pdf_第1页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化专业《Matlab控制理论实验》期末综合性设计题目报告书.pdf_第2页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化专业《Matlab控制理论实验》期末综合性设计题目报告书.pdf_第3页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化专业《Matlab控制理论实验》期末综合性设计题目报告书.pdf_第4页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化专业《Matlab控制理论实验》期末综合性设计题目报告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学号 学号 姓名 姓名 070201 学院 学院 电控学院电控学院 二 九年十二月二 九年十二月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1 目录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设计要求 2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 3 第三部分 实验过程 7 第四部分 实验体会 26 参考文献 26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2 第一部分 实验设计要求第一部分 实验设计要求 一 二阶系统速度反馈校正实验设计 自主构造一个二阶闭环系统 使得该系统的 30 p M 1 命令行方式 进行系统仿真 确定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2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增益的关系 3 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标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对该系统进行速度反馈校正 使得校正后的系统满足 8 p M 1 命令行方式 进行校正后系统仿真 检验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2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并在图中标出系统在目前增益下的闭环极点 3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标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在 Simulink 仿真平台下 分别构造校正前后系统的结果 观察并 记录响应曲线 选作 对构造的二阶系统 设计相应的 PD 控制器 进行串联校正 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并给出实验结果 二 高阶系统频率法校正实验设计 自主构造一个三阶以上的闭环系统 该系统的 10 c 1 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给出频域的特性 2 命令行方式 进行系统仿真 确定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采用频率法校正 校正后的系统 0 8 030 ssc tt 1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给出频域的特性 2 命令行方式 进行校正后系统仿真 检验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3 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并绘制开环对数特性曲线 在 Simulink 仿真平台下 分别构造校正前后系统的结构 观察并 记录响应曲线 1 输入为阶跃信号 2 输入为正弦信号 并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说明系统输出无衰减的频率取 值范围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3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 一 二阶系统速度反馈校正实验设计 自主构造一个二阶闭环系统 使得该系统的 30 p M 设计过程设计过程 对于任意二阶系统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22 2 2 nn n c s sG 其中 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 n 为二阶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 该系统的超调量 为 2 1 eM p 由于设计要求为 30 p M 故 3579 0 1281 0 3 0ln 1 30lnln 30 2 2 1 1 2 2 e eM p 取25 0 又 n 任意 我们不妨取为12 n 此时st n s 1 1225 0 33 那么所要求设计的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446 144 2 ss sGc 对该系统进行速度反馈校正 使得校正后的系统满足 8 p M 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4 设计 1 二阶参考模型法校正 我最初考虑是用此方法校正 也用此法校 正出来了 然后再一看题目只满足题目要求的后半部分 不满足前半部分速度反 馈校正的要求 所以最后我又重新设计了速度反馈校正装置 校正要求为校正后 8 p M 考虑到二阶参考模型法校正后的系统的 8 3 4 p M 正好满足 要求 且二阶参考模型校正简单 所以采用二阶参考模型法来校正 由于题设没 对其他性能指标有要求 所以我们可以令srad c 10 这样校正后系统的开环 传 递 函 数 为 20 1 1 10 ss sG 校后 校 正 装 置 的 传 递 函 数 为 20 1 1 144 6 10 6 144 20 1 1 10 2 s s ss ss sG sG sG 原 校后 校装 设计 2 速度反馈校正 设计速度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 1 那么校正后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44 6144 144 1 6 144 1 6 144 1 s 1 s 2 2 2 ss s ss ss sG G sGc 校前 校前 由于设计要 求 校 正 后 8 p M 不 妨 取 32 4 p M 此 时707 0 又 076 0 144 6707 0 122 144 62 12 26144 n n 故不变仍为而 n 从 而 速度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s076 0 1 校正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4497 16 144 2 ss sG闭 开环传递函数为 ss sG 97 16 144 2 开 设计3 选作部分PD控制器串联校正 设PD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s 1 则 校 正 后 系 统 的 闭 环 传 递 函 数 为 144 6144 1 144 2 ss s sG 令 516 1 100 2 1 eM p 第一次设计时选择了 32 4 707 0 p M 但 实验后发现不满足 8 p M 要求 分析原因应该是增加 PD 校正装置后 增加 了微分常数 影响了微分附加项的幅值的大小 从而使系统的超调量变大了 所以重新选择了 p M 则8 0 又61442 n 解得05 0 从而校正 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44 4 20 1442 7 144 4 20 05 0 1 144 22 ss s ss s sG 开环传递函数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5 为 ss G 4 20 1447 2s s 2 开 二 高阶系统频率法校正实验设计 自主构造一个三阶以上的闭环系统 该系统的 10 c 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 首先任意构造一个三阶最小相位系统 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 1 sss K sG g o 令1 g K做开环对数曲线 此时的相位裕度为 10 4 53 c 不满足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整 在上 面的对数相频曲线上取相位为 175 的点 此时其频率为 1 3rad s 然后再幅频曲线上找到 频率为 1 3rad s 的点 此时系统的幅值为 14dB 则原系统向上移动 14dB 就可以满足要求 设调整后系统的增益为 K 那么 20lgK 14 解得 K 5 由此可知满足要求的三阶系统的开 环传递函数为 2 1 5 sss sGo 闭环传递函数为 523 5 1 23 ssssG sG sG o o 采用频率法校正 校正后的系统 0 8 030 ssc tt Bode Diagram Gm 15 6 dB at 1 41 rad sec Pm 53 4 deg at 0 446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150 100 50 0 50 System untitled1 Frequency rad sec 1 3 Magnitude dB 14 Magnitude dB 10 2 10 1 10 0 10 1 10 2 270 225 180 135 90 System untitled1 Frequency rad sec 1 3 Phase deg 175 Phase deg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6 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 校正前系统开环传函为 2 1 5 sss sGo 其开环截止频率为 srad c 29 1 0 相 位 裕 度 为 02 5 0c 由 于 校 正 后 要 求 0cc c s 0 25 1 30 1 t 8 030 故上述条件等价于由于 c ssc tt 由于 cccc 00 满足频率法超前校正的条件 所以采用频率法超前校正原系统 校正步骤如下 计算最大相位超前角 m 60 20 502 5 64 20 5 0 ccm 计算低频衰减率 0718 0 2 3 1 2 3 1 60sin1 60sin1 sin1 sin1 m m 93 13 1 确定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c 44 1193 13lg10 1 lg20 2 1 0 cL 利用 MATLAB 作出的原系统对 数曲线可以求得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c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7 由上图可得新的开环截止频率为srad c 36 2 确定两转折频率 21 81 8 36 2 0718 0 11 632 0 36 2 0718 0 2 1 c c 所以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s s s s sGc 11 0 1 58 1 1 1 1 1 1 2 1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为 2 1 111 0 19 7 2 1 5 11 0 1 58 1 1 ssss s ssss s sG 第三部分 实验过程第三部分 实验过程 10 2 10 1 10 0 10 1 10 2 270 225 180 135 9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Gm 1 58 dB at 1 41 rad sec Pm 5 02 deg at 1 29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150 100 50 0 50 100 System untitled1 Frequency rad sec 2 36 Magnitude dB 11 4 Magnitude dB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8 本部分包括实验内容 步骤 程序及分析 一 二阶系统速度反馈校正实验设计 自主构造一个二阶闭环系统 使得该系统的 30 p M 1 命令行方式 进行系统仿真 确定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num 144 den 1 6 144 step num den 由图可知 该系统的超调量为 30 2 44 p M 满足要求 峰值时间为262 0 p t 调节时间为998 0 s t 2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增益的关系 num 144 den 1 6 0 rlocus num den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mplitude 00 20 40 60 811 21 41 61 8 0 0 5 1 1 5 System sys Peak amplitude 1 44 Overshoot 44 2 At time sec 0 262 System sys Time sec 1 52 Amplitude 0 998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9 由图可知 当增益在 0 0 0625 间时 系统的超调量始终为零 当增益在 0 625 间时增益 越大 超调量越大 3 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标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num 144 den 1 6 0 margin num den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7 6 5 4 3 2 101 2 1 5 1 0 5 0 0 5 1 1 5 2 System sys Gain 0 0625 Pole 3 0 00621i Damping 1 Overshoot 0 Frequency rad sec 3 System sys Gain 0 Pole 0 Damping 1 Overshoot 0 Frequency rad sec 0 System sys Gain 0 0467 Pole 1 49 Damping 1 Overshoot 0 Frequency rad sec 1 49 System sys Gain 0 0778 Pole 3 1 48i Damping 0 896 Overshoot 0 175 Frequency rad sec 3 35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10 由图可知 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为srad c 3 11 幅值裕度为fdBLgln 相位裕度 为 28 c 对该系统进行速度反馈校正 使得校正后的系统满足 8 p M 速度反馈校正法 速度反馈校正法 1 命令行方式 进行校正后系统仿真 检验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程序清单 num 144 den 1 16 97 144 step num den 40 20 0 20 40 60 Magnitude dB 10 1 10 0 10 1 10 2 180 135 9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Gm Inf dB at Inf rad sec Pm 28 deg at 11 3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11 速度反馈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为 8 32 4 num1 den1 cloop num den step num1 den1 截图 实验分析及结果 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为 8 32 4 p M 峰值时间为stp318 0 调节时间为sts1 可以看出满足了设计要求 2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并在图中标出系统在目前增益下的闭环极点 程序清单 num 10 den 1 20 1 0 rlocus num den 截图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mplitude 00 10 20 30 40 50 6 0 0 2 0 4 0 6 0 8 1 1 2 1 4 System sys Peak amplitude 1 04 Overshoot 4 32 At time sec 0 318 System sys Time sec 0 534 Amplitude 1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14 3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标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程序清单 num 10 den 1 20 1 0 margin num den 截图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25 20 15 10 505 15 10 5 0 5 10 15 System sys Gain 1 Pole 10 10i Damping 0 707 Overshoot 4 34 Frequency rad sec 14 2 System sys Gain 1 Pole 10 10i Damping 0 707 Overshoot 4 34 Frequency rad sec 14 2 80 60 40 20 0 20 40 Magnitude dB 10 0 10 1 10 2 10 3 180 135 9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Gm Inf dB at Inf rad sec Pm 65 5 deg at 9 1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15 选作 选作 PD 控制器串联校正 时域仿真 控制器串联校正 时域仿真 程序清单 num 7 2 144 den 1 20 4 144 step num den PD 控制器串联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为 8 092 0 step num1 den1 150 100 50 0 50 100 Magnitude dB 10 2 10 1 10 0 10 1 10 2 270 225 180 135 9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Gm 1 58 dB at 1 41 rad sec Pm 5 02 deg at 1 29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21 由上图可知 系统的超调量为 5 80 p M 调节时间为sts118 系统振荡比较严重 稳态性能不是很好 采用频率法校正 校正后的系统 0 8 030 ssc tt 1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曲线 给出频域的特性 程序清单 num 7 9 5 den conv 0 11 1 conv 1 1 0 1 2 margin num den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mplitude 020406080100120 0 0 2 0 4 0 6 0 8 1 1 2 1 4 1 6 1 8 2 System sys Peak amplitude 1 81 Overshoot 80 5 At time sec 2 63 System sys Time sec 118 Amplitude 1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22 由图可知系统的幅值裕度为 sdBLg rad36 2 7 33 8 10 c 开环截止频率为相位裕度为 满足校正要求 2 命令行方式 进行校正后系统仿真 检验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程序清单 num 7 9 5 den conv 0 11 1 conv 1 1 0 1 2 num1 den1 cloop num den step num1 den1 150 100 50 0 50 Magnitude dB 10 1 10 0 10 1 10 2 10 3 270 225 180 135 9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Gm 10 8 dB at 4 71 rad sec Pm 33 7 deg at 2 36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23 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为 34 p M 调节时间为 0 8 068 6 ss tst 满足条件 而且校 正后的系统的平稳性相较于原系统要好 3 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并绘制开环对数特性曲线 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s s sGc 11 0 1 58 1 1 程序清单 num 1 58 1 den 0 11 1 margin num den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mplitude 0123456789 0 0 2 0 4 0 6 0 8 1 1 2 1 4 System sys Time sec 6 68 Amplitude 0 999 System sys Peak amplitude 1 34 Overshoot 34 At time sec 1 27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24 在 Simulink 仿真平台下 分别构造校正前后系统的结构 观察并 记录响应曲线 1 输入为阶跃信号 系统结构图 0 5 10 15 20 25 Magnitude dB 10 2 10 1 10 0 10 1 10 2 10 3 0 30 60 9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Gm Inf Pm 180 deg at 0 rad sec Frequency rad sec 2009 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综合设计报告书 070201 25 原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009 12 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