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句式分析.doc_第1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分析.doc_第2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分析.doc_第3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分析.doc_第4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特殊句式在句子里,词和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按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叫做句子成分。主语= / 谓语 宾语 定语(的)( ) 状语 地 补语 成分定义符号例句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大伙/ 都散了。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他/是谁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他哭了。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受力的人或事物,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 桥上站着一个人。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朋友送我一支笔。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我教(一门)课。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或者修饰整个句子,表示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她很漂亮。 我们两人 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我走到她跟前。 从前,这里住着一个姑娘。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一片碧绿的大海。我遇见过他好几回了。 口诀总结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是有规律的:状语 (定语) 主语 /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补语 例:迄今为止,内向的李四光还从来没有过这样舒畅的谈话迄今为止 ,(内向)的李四光还从来没有过(这样)(舒畅)的谈话。练习:1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2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4我已经读过两遍了5 长江三峡留下了许多人的梦6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印证现代汉语口诀:但是在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顺序发生了变化(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顺序不一样了)在句子成份的定义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相同的,只不过古汉语有特殊句式,它改变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倒装句包括四种: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被动句 判断句 省略句 与上面四种句式不同中考文言文复习 特殊句式一、倒装句文言倒装句式可以分语后置、状语后置等。(1)主谓倒装。在感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例:甚矣,汝之不惠。渭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啦这种倒装古代汉语中并不多。(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例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三: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何有于我哉”是“于我有何”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其中“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中的“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中“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1)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1)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为十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注意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练习: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刘备,天下枭雄C妪,先大母婢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A项“为”表判断;B项主语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构成判断句;C项属于“也”式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无标志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特别提醒】“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文: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莫”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放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作战的。 成语有:夜以继日。译文: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文: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文: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习题:(句式)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3、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5、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6、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 唯命是从 唯利是图 4、何以战? 5、微斯人,吾谁与归? 6、项王项伯东向坐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12、池水尽黑。 13、客何为者? 14、沛公安在? 15、大王来何操? 16、不然,籍何以至此? 17、 何辞为? 18、何为其然也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中轩敞着为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 10、忌不自信。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 古之人不余欺也! 1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的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亮见权于柴桑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四、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二)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以宾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于宾 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4、其他形式的后置1、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促织翻译:小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象只木鸡一样呆呆地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翻译: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听到的道理本来就 比我早3、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鸿门宴翻译:将军在黄河以南作战,我在黄河以北作战(三)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轻人。(国之游者之孺子)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四)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练习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解析:AA项是一般的疑问句,因为“何”不在宾语的位置上,故不前置。B、C项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余”“之”前置。D项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谁”前置。三、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练习: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解析:AA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B项副词“则”构成判断;C项“者,也”构成判断; D项“者也”构成判断。四、省略句 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练习: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戍卒叫,函谷举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解析:CA项为蒙后省,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项为承前省,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项是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举”这个动词表示意念上的被动。D项为蒙后省,即“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五、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搭配的形式是固定的,在阅读、翻译时不可拆开理解1、表陈述或判断的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的原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有什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什么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所以”的省略,翻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有办法用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所以”的省略,翻译为“没有什么用(拿)来,没有办法用来”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我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就叫啊”;前加语气副词“其”,翻译加“大概吧”,增加商量、推测语气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多用在对话,往往顺上文语意申说应有的后果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1、和现代汉语相近“但是,可是”2、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连用,可译为“如此,而”或“虽然如此,但是”虽然,犹有未树也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连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为“因此,所以”余是以记之介词“以”和代词“是”连用,放于结果分句的句首或主语后,译为“因此”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连用,译为“在此,在这种情况下”2、表委婉的句式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乎、邪)”,表对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是,莫非是吧”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毋)乃乎”,表委婉地商榷,对某情况加以推测,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何其衰也!“何其”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3、表反问或疑问的句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可译为“不是吗”(语气轻)“岂(难道)不是吗”(语气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奚、恶、安)为”,表反问,可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人或问之,何为泣乎“为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如太行、王屋何?“如(奈、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王曰:“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何如(若)”,表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哉、乎、乎哉)”,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配合,以反问语气表肯定,译为“难道吗?”“怎么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其庸)乎”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哪里呢”4、表比较、选取、取舍的句式吾与徐公孰美?表比较和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个?”连用的句式为“孰与”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取后者,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用“孰若”可译为“哪如”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与(与其)无宁”“宁不(无)”选择后者或前者,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不”练习1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解析:BA项为一般疑问句;B项与例句为判断句,由“也”构成。C项是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项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上坐”。2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子何恃而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 B/ C/ D/解析:句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何”前置,句是判断句,句是被动句。练习: 1、帘卷西风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3、悲哉世也。 4、如鸣佩环。 5、潇潇暮雨。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何用识夫婿。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唯才是举。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9、时人莫之许也。 10、问女何所思。 11、会宾客大宴。 12、何苦而不平?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14、王曰:“何为者?” 15、宋何罪之有?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17、鬼莫敢我抗。(抗我)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 20、辙也未之见焉。 1、祭以尉首。 2、咨臣以当世之事 3、战于长勺 4、叫嚣乎东西。 6、信义著于四海。 7、屠惧,投以骨。 8、贫者语于富者曰。 9、蒙辞以军中多务。 10、易之以百金。 11、有时朝发白帝。 15、醒能述以文者。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5、尝贻余核舟一(枚)。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有地隐然而高。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10、我区氏儿也。 1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12、吾村十里皆平原 13、问今是何世。14、臣实不才,又谁敢怨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5、尝贻余核舟一(枚)。 曾经赠送给我一枚桃核雕刻的小船。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7、有地隐然而高。 有一块隐隐约约比较高的地。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有一方洼陷下去的长方形的水池。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听他宏辩的言论,看他秀伟的容貌。文言文被动句。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都很关爱士卒,士卒也都愿意被他命令。8、陈涉乃立为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队伍中。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中流进去,可是铜钱的边缘一点也没被油沾湿。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空下融化的积雪洗净,美好得像擦过一样。12、池水尽黑。 池水尽被洗笔的余墨染黑。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小小的诚意不能被人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的。(三)文言文判断句。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5、此为何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