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方言代词系统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长子方言代词系统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长子方言代词系统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 名 学 号 所在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设计)题目长子方言代词系统研究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到目前为止,虽然许多学者对山西方言有深入的研究,但对局部的地方方言研究仍有欠缺,本文选题为长子方言代词系统研究,希望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长子方言语法方面代词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的描写和分析,能够对长子方言语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整个长治方言代词的研究积累一份详实的资料。 研究意义:大学本科期间开设的语言课程让我学会了重视方言的价值,也体会到了方言的有趣性和复杂性,本人自然地就想利用母语优势对本方言做研究。本论文通过对长子方言代词系统进行全面的描写,客观的展示长子方言代词所具有的独特特征,能够填补长子方言代词语法研究的空白,同时可以为长治方言乃至整个山西方言代词的研究提供一份详实的资料。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国内外参考文献,要求3000字以上):对汉语方言的研究从汉代杨雄开始,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不过真正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则是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才开始用现代语言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建国以后,由于政府大力推行普通话,方言的命运在共同语的推行下面临消失的命运,由此对方言的重视才日益兴盛起来,此外出于对汉语史的研究的目的,对“活化石”的方言的研究更是重视起来。依据统计,50年代到70年代末,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专题性研究方言的文章只有9篇,8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方言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方言的研究是“由现象描写趋于规律探求,由纯语言研究进而联系社会原因”,这时期方言代词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吕叔湘著江蓝生补的近代汉语指代词,林楣祥的代词、李如龙和张双庆主编的代词、张慧英著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都是这一时期研究方言代词的代表性著作。进入80年代开始,在方言、中国语文刊物上发表的方言代词专题论文共21篇,在语文研究、语言研究等语言学专业期刊及各大中专院校学报上发表的方言代词专题论文共30余篇。另外,在一些方言语法研究的专著中,也多把方言代词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侯精一著的现代晋语的研究中就收录了平遥方言代词一篇,甘甲才著的中山客家话研究中就收录了中山客家话方言代词一篇。就晋语代词研究而言,1985年李荣先生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中首次把山西省及其毗连的有入声地区从北方方言中分出,称为“晋语”。此后,二十多年来,晋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研究晋语的著作、方言志及单篇论文发表了不少。在上世纪80年代末山西省连续出版了41种方言志,例如忻州方言志、平遥方言志、长治方言志、祁县方言志、文水方言志等。一直到目前为止,有关山西省以及周边晋语区的代词研究的论文有30多篇。具体而言,对山西方言代词的研究著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对山西方言代词进行全局性的探讨的,如乔全生老师的晋方言语法研究代词,董育宁的山西晋语指示代词的几个特点等,对晋语的代词研究特别深入,全局性地探讨了山西代词的大致特点,更为深入的是对人称代词的研究与探讨。(2)有对地点方言的代词的整个体系进行讨论,如乔全生老师的洪洞话的代词,陈志明的临猗话的代词,侯精一的现代晋语的研究等。这些论文均采用描写法对当地的代词予以详细、系统的介绍描述,有的运用比较法,找出与别的语言的差异,对研究古汉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有对山西地点方言代词的其中两方面进行讨论的,如山阴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万荣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事代词等。(4)有对山西地点方言人称代词单方面进行讨论的,如山西临猗方言的人称代词中阳方言的人称代词文水方言的人称代词娄烦方言的人称代词等(5)还有对山西地点方言指示代词单方面进行讨论的,如晋城方言的指示代词文喜话的人称代词汾阳方言的指示代词长治方言的指示代词山西晋语指示代词的几个特点等等。就长治及长子方言语法研究现状而言,侯精一先生1985年出版的长治方言志对长治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做了较为详尽描述。各个高校的教授硕士博士生也有部分著作,例如牛凯波的长治方言词汇研究、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长治方言的语法特点、长治方言“将”的共时用法及历史演变、长治方言的指示代词等;高炯1995年出版的长子方言志对长子方言的语音做了比较详细的描写,但词汇、语法方面还略有欠缺,目前对长子方言语法研究主要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山西长子方言v人词研究晋语长子方言“圪”研究长子方言语法特色研究等。对汉语方言代词研究的方面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是:第一,关于方言代词单复数的探讨。具体有如几个方面:(1)对于三身代词的单、复数形式从语用角度论述了“复数代单数”,如近代汉语指代词。(2)对于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形式关系进行具体分类论述。如钱乃荣先生把吴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分成两种:第一是用加词尾语素(按即加词缀、加词)形式构成复数,如加词缀“们、家、侪”和加词“家人”;第二是由韵母形态曲折变化构成复数。(3)对人称代词复数“加缀”形式有大量的报道。有关论文显示,从北方方言区的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到吴语区的上海、温州、江苏,从赣语区江西、客家的连城到粤语区的广州、广西、香港都有加缀的形式。例如北京话的复数形式为“单数+们”。(4)对代词单、复数共同同一形式进行研究。如山东的不少方言区方言的第一人称单、复数都可以用“俺”,第二人称单、复数都可以用“恁、您、恩”。第二,对方言代词进行语源考证。通过考本字,弄清了许多方言词与古代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变异关系,把共同语语法研究和方言语法研究联系起来,这也是研究方言代词的重要方面。其中主要探讨的问题有:(1)方言三身代词的本字考察,例如论吴语的人称代词、汕头方言的人称代词、吴江方言的代词系统及内部差异、东南方言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第二人称“贤、仁、恁、您”的语源试探等。(2)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加缀形式的词缀本源考,如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家、们、俚”一文中专门探讨了代词词尾“家、们、俚”的语源。(3)常用指示代词的考释。如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对指示代词“这、那”的语源进行了探究,闽南方言常用指示词的考释一文考察了“近指词即、则、遮和远指词迄、赫、遐”的来源。闽南方言的代词一文也专门追查了指代词“只、许”的语源,认为闽语的“只、许”的语源分别是“兹”和“尔”。(4)疑问代词的语源探讨,如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对疑问代词“什么”进行了语源测试。第三,对指示代词二三分说研究也有了发展,大体情况如下:(1)汉语方言指代词多数地区是两分的,即近指和远指。(2)随着对方言代词研究的深入,发现有的方言代词的指示代词也有三分现象。最早记录方言代词近指、中指和远指的“三分”现象是赵元任的钟祥方言记,本文研究的长子方言的代词也是三分现象,另外还有山东方言的这、捏、那;山西万荣的这、那、兀,安徽泾县的伊、某、个。(3)还有方言代词的指示代词一分现象,如吴江的盛泽,上海的泰顺、宁波等。目前关于方言代词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1)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大都是微观方面的,宏观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大多数学者是围观地对某一点的方言进行代词方面的研究,宏观的规律性总结和理论方法还有完善的系统性建树。(2)对于代词的分类仍有争议,首先是对疑问代词以及与之有关的疑问句,在整个汉语方言代词研究中,目前仍是薄弱环节,疑问代词所牵涉的问题还不够深入,其次是关于汉语方言代词的本字问题,目前由于本字争议较大,各个学者写法不一,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参考文献】1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2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5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6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1.8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91.9张慧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1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1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2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3侯精一.长治方言志M,语文出版社,1985.14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1996.15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参考论文】1崔淑慧.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J.山西大学报,1998,(2)2.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J.山东大学,2007.3乔全生,王晓燕.中阳方言人生代词J.山西大学学报,2003,(1).4乔全生,山西方言人称代词的几个特点J.中国语文,1996(1).5史秀菊.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现形式J.方言,2010,(4).6杨文惠.关于汉语方言代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7姚菊芳.山西繁峙方言代词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2013.8张俊.河南光山话代词研究J河南大学,2010.9石桂芳.通山方言代词J.华中师范大学,2008.10史秀菊.山西临猗方言人称代词的音变J,方言,2003.11胡雷.长子方言语法特色研究J.湘潭大学,2009.12杨俊芳.长治方言语法研究J.上海大学,2005.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以山西长子县方言的代词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系统地描写分析长子方言代词的语法特征,并且详细描写长子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用法。同时运用静态平面描写的方法,把长子方言代词同普通话做对比,得出长子方言代词这块本身的鲜明特征。本论文分五个部分,包括介绍、长子方言人称代词的语法特征和用法、长子方言指示代词的语法特征和用法、长子方言疑问代词的语法特征和用法 综合评述。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长子的地理概况、方言归属和研究现状,简要综述汉语方言及山西方言代词研究现状,并简述简述本文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详细介绍长子方言人称代词各类词的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作比较,得出长子方言特有的鲜明特征,着重研究人称代词在主宾语位置上的不同用法以及定语位置上的语法现象。第三部分详细介绍长子方言指示代词各类词的用法,主要是详细研究本方言的三分或者四分现象,以及有些代词有轻重变调的现象是区别于普通话最明显的地方。第四部分详细介绍长子方言疑问代词各类词的内容、形式和用法,通过与普通话比较,找出长子方言自己的特点。第五部分是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总结上党片长子方言代词的规律和特点。如果有时间和余力的话,可以进行一些共时或历时多方面的比较。创新之处:长子方言代词目前学界还没有涉及,所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母语优势系统、完整地分析和总结了长子方言代词的系统的用法,还有人称代词在主宾语位置和定语位置的语法变调现象,深入挖掘长子方言的代词的语法特色。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研究路线、方法、措施及实践方案或实验设计:本文采取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工作一、研究路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长子方言各类代词的语法用法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方言各类代词的语音语法特征得出结论二、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三、实践方案:具体操作目前暂定如下:一、在校期间,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名家著作、有名杂志或期刊上的文章,多多阅读别人是如何研究的,吸取对方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二、寒假期间,利用时间和地理的优势调查长子本土中老年教师,和家里的老年人多多接触,了解原始长子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积累语感和第一手资料。三、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