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市2017 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量 150 分钟 分值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季羡林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 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 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人尽皆知的,勿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 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大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 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 有丝毫改变。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 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 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 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 就送去。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 。因此,我们要奉行 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 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1. 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奉行“送去主义”,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将汉语言文字送出去。b. “送去主义”要送去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等有价值的文化精髓。c. “送去主义”中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送去汉语言文字,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d. 全世界环保问题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如能切实实行中国的文化,必能济西方之穷。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为汉语言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我们才提倡“送去主义”。b.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早已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记载。c. 作者在文中之所以提倡“送去主义”,原因之一是我们要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d. 虽然西方国家拿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我们仍愿意奉行“送去主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鲁迅的“拿来主义”相比,该文的“送去主义”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b. 因为西方不知道如何拿,拿什么,所以,发展起来的我们才提倡“送去”。c. 早在古代,我们就有“送去”的先例,所以,今天,我们完全能够自信地提倡“送去”。.d. 真正的“送去”意义是重大的,不但可以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解决他们许多问题。【答案】1. d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d 项,原文是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而非“中国文化”,扩大了范围。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混淆范围。2. 试题分析:a 项,把汉语言作为“送去主义”的唯一原因是错误的,夸大了汉语言的作用。3. 试题分析:b 项,作为“送去”的原因,文中并未提到西方不知如何拿和拿什么的问题,所以是错误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各题。黑夜里移动陈思宏漆黑的夜里,找光。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 nocti vagus,此为拉丁文,nocti 为“黑夜”,vagus为“移 动”,意即“黑夜里移动”。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春夜微寒,我和 t 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服务生马上过来招 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我们坐在等候区看菜单,招呼我 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前菜、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 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 。服务生开始给我们做 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一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 。服务生请我抓住她的手 臂,跟着她走。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餐区。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全没有光。服务生轻声说:“跟我来, 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的声音从桌 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你在哪里?”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她的呼 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一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 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 面伸过来的 t 的手。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 多声音。四周 其实有许多客 人,我看不到 任何桌椅 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臵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这些服务生在外面的世界里,是 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的强项了。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出桌面、 把浓汤送进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慢,咀嚼慢,说话也慢。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西我嚼 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这是虾啊!”视觉功能 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隔壁桌一对男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成漏斗了。男士说:“你愿意嫁给我吗?”静。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女士没回答。男士继续说:“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回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叉,问句的结尾很微弱。“你愿意嫁给我吗?”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你”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 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我,一,直,在,点,头。”(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b. “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表现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这种感受是真实的。c. 小说中 t 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对比。.d. 结尾处,以“我,一,直,在,点,头”来叙写女士的回答,一字一顿,表现了女士因表达受到误解的委屈、担心再次表达不清楚的情态。5. 小说中写女服务生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推动情节的发展。“我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场景,每一个行为都靠女服务生的引领,而服务生的一言一行都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展示了这一群盲人服务生的精神面貌。小说中的女服务生朴实、善良、待人热情周到,没有丝毫的自卑,且又敬业,通过这一人物,读者可以联想到这一群盲人服务生整体的精神面貌。 6. 从情节上看,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一个求婚的情节结尾,使叙述顿起波澜,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从主题上看,从在黑暗中用餐而出现的一个浪漫事件结尾,告诉人们,黑暗挡不住美好的爱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从情感上看,一个美好的结局给读者以愉悦之感,感动读者的心灵,有 极大的感染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个餐厅以及服务于这个餐厅的盲人所寄予的美好情感。【解析】4. 试题分析:c项,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声音里有些许惊慌”。见第7段。也没有“与我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也曾经被“吓了一跳”。见第 8 段。5. 试题分析:注意从“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一群盲人服务生的精神面貌)的角度分析。点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此题从情节的推动和人物的塑造的角度作答。6. 试题分析:答出结尾的方式“突转直下”,然后从主旨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的角度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48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 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 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 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 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臵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 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 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 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 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臵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 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 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 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 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 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b. 覆武其上,蹈其背 蹈:踩c. 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扛d.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8.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凿地为坎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b. 给其衣食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c. 君因我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d. 单于愈益欲降之 郯子之徒 (师说)9.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以汝为见?a.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 乃设九宾礼于庭d.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 且陛下春秋高c.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d. 皆为陛下所成就1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答案】7. d 8. c 9. b 10. c 11.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解析】7. 试题分析:当:判处。8. 试题分析:a项,动词,做/介词,表被动;b项,代词,他/副词,表猜测,大概;c项,介词,因为/介词,通过;d代词,他/代词,一类人。9. 试题分析:b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10. 试题分析:a项,明年,今义就是下一年,古义,第二年;b项,春秋,今义表季节,古义,表年龄;d项,成就,今义,取得的成绩,古义,成全。11. 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及”“见”“重”“负”和被动句的翻译。(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 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 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 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 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 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 之情。”光武纳之。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 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b.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c.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d.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离骚中“背绳墨以追曲兮”的“绳墨”即指规矩或法度。b. 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张衡传中“因入京师,观太学”的京师当指西汉国都长安。c. 外戚,是皇帝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不是皇族宗亲。如国舅,即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d.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14.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b. 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c. 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因为董宣因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勤于理政,惩治骄纵的外戚权贵。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d. 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皇帝赏赐了很多丧金。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2) 康国宁人,莫大理恶。【答案】12. c 13. b 14. c 15. (1) 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的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注意省略成分,以(之)为,(茂)固辞,(融)每所饷给,(茂)计口取足而已;不就:不上任,不就职。所,的;计口,按人口。(2)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康、宁,使动用法的翻译;莫,没有什么;理,治理;恶,形容词作名词,恶人恶事)【解析】12. 试题分析:根据固定句式“者也”断开一处,根据句末虚词“之”“也”和实词“禾”“穗”“秩”“之”断开其他地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根据固定句式“者也”断开一处,根据句末虚词“之”“也”和实词“禾”“穗”“秩”“之”断开其他地方。13. 试题分析:当指东汉国都洛阳,张衡为东汉人。14. 试题分析:从“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可见:上书的原因不止湖阳公主一事,还包括想让朝廷禁止、制约其他贵戚的非法行为。15.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以为”“固”“就”“饷”“计”“恶”的翻译。参考译文: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恰逢洛阳令。.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开席位祝贺说:“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去 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 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陵。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着笔就实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可以回国时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深刻地显示出苏武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b. 首联下句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写“古祠高树”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c. 颔联上句描绘了一幅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d. 颔联下句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他对被囚匈奴的怨恨。e. 颈联从时空的角度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当日的“甲帐”却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17. 本诗的尾联颇具特色,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请简要分析。【答案】16. ad 17. 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解析】16. 试题分析:a项,为想象,而非实写。d项,表现出的是苏武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17. 试题分析:答出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解释,在分析艺术效果。点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注意是借代、衬托、用典的手法。(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_, _ ”两句借秋风中传来的捣衣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李清照醉 花阴中 暗 用 陶 渊明 的典故含蓄 表达 佳节思亲情感的诗句 是“_,_。”(3)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一个故事中,蔺相如对门客说自己不愿意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的原因是句子是“_,_。”.【答案】 (1). 寒衣处处催刀尺 (2). 白帝城高急暮砧 (3). 东篱把酒黄昏后 (4). 有暗香盈袖 (5). 吾所以为此者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郑州街头兴起的共享单车为市民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提供了方便。从公交车上下车伊始,就有共享单车代步,省时又省力!二十年积羽沉舟,他终于圆了自己的汉字书法字典梦,看着眼前厚厚一本五体汉字汇编,他不禁由衷感慨:“此生足矣!”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一项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分别三十年后,为了追怀往事,知青们相约重回当年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过的地方,寻找依稀可辨的雪泥鸿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其罕见的表达尺度、过硬的影片品质引发热议,实时收视率破八,同期其他电视剧作品只能望其项背。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积羽沉舟”,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某事的消极作用虽小,但积累多了,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也比喻细微的事物积累多了也会产生巨大作用。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用在这里是望文生义了。“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 喻眼光远大。这里用得合适。“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在否定句中,用在这里不合适。“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这里用得合适。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盖茨在宴请中国慈善家时特别规定要保守秘密,以至今天也未见 50 位慈善家的完整名单。尽管晚宴是围绕慈善这样的公益主题,但其过程却是相当私密性的。b. 年轻人对手机特殊功能的情有独钟推动着手机产品向着多功能、多特色、高赢利,而那些嗅觉灵敏的手机厂商也乘机推波助澜。c. 近年来一股网络祭祀之风悄然兴起,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和接受。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记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d.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高压严管的政策,而对其在生活方面又过分溺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成分残缺。“向着”缺宾语中心词,在“高赢利”后加“的方向发展”。 c项,改为接受与追捧。 d项,重复赘余。“过分”与“溺爱”重复,删除“过分”。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b词残缺,选项d成分赘余。21.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 20 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里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提出电影中出现娱乐化倾向的问题,紧承后,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辩证看法,分别针对中“宣泄”“净化”和“欲望的升华”等关键词进行总结。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_。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_: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_,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答案】 (1). 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2). 但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3). 一旦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句式的语言表达运用题,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从上文的“相比之下”和下文的“干旱”说明,可知,处应从“干旱容易受到忽视”的角度作答;由下文的“温室气体排放”等举例说明可知,应从人类的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由上句的“自我修复”和下句的“后果”可知,应从自我修复被破坏的角度组织答案。【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例如本题就要联系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概括作答。23. 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答案】(1)描述画面:一位厨师拿着一块写着“黄金粥,每碗 5 元”的新牌子(1 分),替换原来挂在墙上的“玉米粥,每碗 5 毛”的菜牌。(2)寓意:讽刺了商家在食品的名字上作“文字游戏”来蒙骗顾客,从中牟利。(或讽刺批判商家在食品广告上故弄玄虚以招徕顾客,牟取暴利。)【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分析“名字的不同”,然后揭示背后的目的。四、作文(60 分)24. 阅读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同序列聘任管理办法
- 业务订单处理管理办法
- 规划艺术作坊管理办法
- 调度中心消防管理办法
- 上海项目团队管理办法
- 贡井区项目管理办法
- 专项工程招标管理办法
- 菜园子种植管理办法
- 规模猪场饲料管理办法
- 专业分包物资管理办法
- 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模拟卷(广东专用)-2024-2025学年八下期中 易错难点 满分冲刺(人教版)(解析版)
- 土地整治与区域发展考核试卷
- 2025-2030中国电力工程总承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白内障光明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 方案评审表-技术方案评估
- APP融资方案模板
- 初中自我介绍课件
- 劳动教育读本中职版专题一崇尚劳动学习资料
- 教学查房流程
- 《员工行为准则培训》课件
- 仓管员晋升组长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